一种语音唤醒的Dongle设备及语音唤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89591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语音唤醒的Dongle设备及语音唤醒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语音唤醒的dongle设备、语音唤醒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家居生活中,有很多的家用电器设备(比如电视机,电视盒等),在待机一段时间后会自动进入休眠状态。当用户需要使用处于休眠状态的家用电器设备时,需要利用遥控器唤醒家用电器设备,使其进入工作模式。

而用户在现实的家居生活中经常在找到遥控器并使用后随手将遥控器乱放,导致在下一次需要使用遥控器的时候不容易寻找,造成用户使用不便,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如何便于用户快速实现对家用电器设备的唤醒,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语音唤醒的dongle设备、语音唤醒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不改变现有电器设备即主设备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语音即可实现对主设备的唤醒操作,便于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语音唤醒的dongle设备,包括:

连接接口,用于与主设备对应接口相连;

语音输入部件,用于获取输入语音信息;

dsp,用于利用语音识别算法识别所述语音信息,当识别结果包含预设唤醒词时,向mcu发送确认信息;

所述mcu,用于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后,通过所述连接接口向所述主设备发送唤醒指令,以使所述主设备进入工作模式。

可选的,所述语音输入部件为mic阵列。

可选的,所述mic阵列具体为2mic阵列。

可选的,所述dsp具体为利用支持nc噪声抑制的语音识别算法识别所述语音信息,当识别结果包含预设唤醒词时,向mcu发送确认信息。

可选的,所述dsp通过iic总线向所述mcu发送确认信息。

可选的,所述语音唤醒的dongle设备包括:pmic,用于产生适配电源电压向所述dsp和所述mcu供电。

可选的,所述连接接口为usb接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语音唤醒方法,应用于dongle设备,所述dongle设备通过连接接口与主设备对应接口相连;所述方法包括:

语音输入部件获取输入语音信息;

dsp利用语音识别算法识别所述语音信息,当识别结果包含预设唤醒词时,向mcu发送确认信息;

所述mcu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后,通过所述连接接口向所述主设备发送唤醒指令,以使所述主设备进入工作模式。

可选的,dsp利用语音识别算法识别所述语音信息,当识别结果包含预设唤醒词时,向mcu发送确认信息,包括:

dsp利用支持nc噪声抑制的语音识别算法识别所述语音信息,当识别结果包含预设唤醒词时,通过iic总线向所述mcu发送确认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所述语音唤醒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语音唤醒的dongle设备,包括:连接接口,用于与主设备对应接口相连;语音输入部件,用于获取输入语音信息;dsp,用于利用语音识别算法识别语音信息,当识别结果包含预设唤醒词时,向mcu发送确认信息;mcu,用于接收到确认信息后,通过连接接口向主设备发送唤醒指令,以使主设备进入工作模式。

可见,该语音唤醒的dongle设备中的mcu在得到dsp对语音信息识别的确认信息后通过与主设备相连的连接接口发送唤醒指令既可以使主设备进入工作模式。通过该过程可以看到现有电器设备即主设备的设计没有做出任何改变,不需要主设备设计相对应的硬件程序,也不需要添加任何硬件部件,仅仅是语音唤醒的dongle设备通过连接接口向主设备发送了唤醒指令,即仅通过语音可实现对主设备的唤醒操作,不需要用户寻找遥控器等,便于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语音唤醒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语音唤醒的dongle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语音唤醒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语音唤醒的dongle设备,在不改变现有电器设备即主设备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语音即可实现对主设备的唤醒操作,提升用户体验;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语音唤醒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利用简单的dongle设备实现对主设备的唤醒。其中,dongle即软件保护器,简称软件狗。它是一个可被附加在计算机并口、串口或usb上的小插件,它包含厂家烧制的eprom和定制的专用集成电路。具体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语音唤醒的dongle设备的结构框图;该dongle设备可以包括:

连接接口100,用于与主设备对应接口相连;

其中,本实施例并不对主设备进行限定,其可以是任何具有待机和唤醒功能的设备,例如智能家居类产品(电视机)。

其中,本实施例并不限定具体的连接接口100的具体形式,其可以与对应的主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其可以是usb接口,串行接口或并行接口。例如一般情况下,智能家居类产品例如电视机等主设备都会设计有usb接口,因此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接口100可以是usb接口。即usbdongle设备。

进一步,为了提高本实施例中的dongle设备的适用范围,还可以在dongle设备中设备多种连接接口100。例如同时具有usb接口和串行接口。

语音输入部件200,用于获取输入语音信息;

具体的,语音输入部件200的主要作用即接收外部环境中的语音信息,可以理解为接收用户的语音信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具体的语音输入部件200的具体形式,只要可以获取输入语音信息即可。可选的,语音输入部件200具体为mic阵列(麦克风阵列)。mic阵列即micarray负责拾取语音信息,其可以支持多mic输入。考虑到本实施例中的dongle设备仅需要具有唤醒主设备的功能,因此为了在不影响dongle设备的使用效果的情况下,降低dongle设备各部件的复杂程度,进而降低成本。因此,优选的,mic阵列具体为2mic阵列。即2mic就能满足应用需求。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300,用于利用语音识别算法识别语音信息,当识别结果包含预设唤醒词时,向mcu400发送确认信息;

其中,本实施例并不对预设唤醒词进行限定,其可以是任何可以表示需要唤醒主设备的词语。其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设定和修改。例如“开始工作”、“醒醒”、“起床了”等。

本实施例不对语音识别算法进行限定,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进行语音识别的算法。其可以根据dsp的计算能力、计算速度以及实际应用场景的环境信息进行选取。例如,当主设备为电视机时,电视机一般位于客厅,而家庭环境中周围必然会存在很多噪声,例如走动,搬东西等。因此语音输入部件200拾取的语音信息包含了很多的噪声。一般情况下所选取的语音识别算法需要具有nc噪声抑制算法,降低环境噪声影响。因此为了提高语音信息识别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可选的,本实施例中dsp具体为利用支持nc(噪声消除技术)噪声抑制的语音识别算法识别语音信息,当识别结果包含预设唤醒词时,向mcu(微控制芯片)发送确认信息。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dongle设备之所以会用到语音输入,即不需要用户到主设备旁边进行操作。是为了便于用户操作,可以使用户实现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操作,以便提升用户体验。例如,当主设备为电视机时,用户一般都是在距离电视机一定距离的位置(如客厅的沙发上或者卧室的床上)输入语音信息。因此,为了提高语音拾取的概率。本实施例中的dsp支持远场拾音。本实施例并不限定远场拾音的具体距离,例如能够在5m范围内较为准确的拾取语音信息。

具体的,dsp300的主要功能即识别语音输入部件200获取的语音信息,并在识别结果包含预设唤醒词时向mcu400发送确认信息。即通过语音识别算法确认语音信息中是否存在正确的预设唤醒词。若存在,则证明此时用户需要唤醒主设备;若不存在,则证明此时用户不需要唤醒主设备,输入的语音信息为噪音。

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确认信息的具体内容和种类,只要可以使得mcu知道此时的输入的语音信息包含预设唤醒词即可。例如确认信息仅仅是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再或者是一种标示符号。或者是具体的预设唤醒词。

进一步,本实施例并不限定dsp向mcu发送确认信息的方式。即不限定dsp与mcu连接的总线形式。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dongle设备的适用性,并简化dongle设备的结构。可选的,dsp通过iic总线向mcu发送确认信息。其中,iic(inter-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总线),这种总线类型是一种简单、双向、二线制、同步串行总线,主要是用来连接整体电路(ics)。iic是一种多向控制总线,也就是说多个芯片可以连接到同一总线结构下,同时每个芯片都可以作为实时数据传输的控制源。这种方式简化了信号传输总线接口。即dsp确认为语音信息中包含预设唤醒词后,通过iic告知mcu,继而mcu通过连接接口(例如usb)发送指令唤醒主设备进入工作模式。

mcu400,用于接收到确认信息后,通过连接接口100向主设备发送唤醒指令,以使主设备进入工作模式。

其中,本实施例并不限定mcu的具体型号。例如可以是单片机或者是单片微型计算机。负责向主设备发送唤醒指令,以使主设备进入工作模式。即负责通过连接接口(如当连接接口为usb接口,此时mcu为支持usb通讯的mcu芯片)传输唤醒指令给到主设备,并唤醒主设备进入工作模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唤醒指令为可以直接被主设备处理器识别的指令,使得主设备在接收到该唤醒指令后可以立即控制主设备进入工作状态。通过此可以看到本实施例在实现对主设备的唤醒操作时,不需要对主设备进行任何改变,无论是程序上的还是硬件上的。本实施例利用当前非常受欢迎的语音识别技术,通过dongle设备(例如usbdongle设备)对主设备进行唤醒,易于操作,提升用户体验。仅基于语音识别技术,在不改变现有主设备设计的基础上,利用dongle设备进行待机主设备的唤醒。

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dongle设备具体的电源部件。只要可以使得dongle设备能够工作即可。该dongle设备可以通过连接接口实现外界对dongle设备的供电,例如dongle设备的整体通过usb接口进行供电。可选的,本实施例中该dongle设备包括pmic500,用于产生适配电源电压向dsp和mcu供电。其中,pmic(powermanagementic,电源管理集成电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的语音唤醒的dongle设备,该语音唤醒的dongle设备中的mcu在得到dsp对语音信息识别的确认信息后通过与主设备相连的连接接口发送唤醒指令既可以使主设备进入工作模式。通过该过程可以看到现有电器设备即主设备的设计没有做出任何改变,不需要主设备设计相对应的硬件程序,也不需要添加任何硬件部件,仅仅是语音唤醒的dongle设备通过连接接口向主设备发送了唤醒指令,即仅通过语音可实现对主设备的唤醒操作,不需要用户寻找遥控器等,便于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语音唤醒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语音唤醒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上文描述的语音唤醒的dongle设备可相互对应参照。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语音唤醒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dongle设备,dongle设备通过连接接口与主设备对应接口相连;该方法可以包括:

s100、语音输入部件获取输入语音信息;

s110、dsp利用语音识别算法识别语音信息,当识别结果包含预设唤醒词时,向mcu发送确认信息;

s120、mcu接收到确认信息后,通过连接接口向主设备发送唤醒指令,以使主设备进入工作模式。

基于上述实施例,dsp利用语音识别算法识别语音信息,当识别结果包含预设唤醒词时,向mcu发送确认信息可以包括:

dsp利用支持nc噪声抑制的语音识别算法识别语音信息,当识别结果包含预设唤醒词时,通过iic总线向mcu发送确认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语音输入部件获取输入语音信息;dsp利用语音识别算法识别语音信息,当识别结果包含预设唤醒词时,向mcu发送确认信息;mcu接收到确认信息后,通过连接接口向主设备发送唤醒指令,以使主设备进入工作模式。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语音唤醒的dongle设备、语音唤醒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