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音手动双侧弦同步变音式双排弦箜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0694发布日期:2018-06-12 22:12阅读:1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音手动双侧弦同步变音式双排弦箜篌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乐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音手动双侧弦同步变音式双排弦箜篌。



背景技术:

一般弦乐器主要依靠截弦的方式,来改变有效弦长,从而改变音高,以达到变调的目的。

现有的杨琴,是以滑动方式移动辊轴来改变弦长;而通过手动转调的各类竖琴,其主要是用凸轮体顶压的方式完成截弦转调。

而对于乐器箜篌,一般大型双排弦箜篌有近40个音,双排弦列近80根弦。由于其双排琴弦分别张在琴体的两侧,弹奏时左右手只能分别弹一侧琴弦,一般情况下右手弹右侧弦列主要弹旋律,在乐曲进行中如出现临时升降音,在乐曲不间断的情况下完成,只能是在右手保持正常演奏的状态下,左手来帮助完成操作,而现有的箜篌,均无法实现此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在乐曲不间断的情况下,完成临时升降音的单音手动双端变音式箜篌。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琴体,琴体上端两侧均设置有弦轴,弦轴上设置有琴弦,琴弦经过琴体音箱上的琴码与琴体底部相连,其特征在于:琴体上部位于弦轴和琴码之间,相应于琴弦设置有单音手动双端变音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单音手动双端变音器包括设置于琴体内的套体,套体内设置有顶杆,套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转动设置有凸轮体,所述凸轮体与顶杆的一端相对应,随着凸轮体的转动,凸轮体的外轮廓做朝向或远离顶杆的运动,所述凸轮体的一侧设置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和顶杆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截弦柱,当凸轮体的外轮廓朝向顶杆方向运动时,转动部的截弦柱朝向套体端部的一侧运动,当凸轮体的外轮廓远离顶杆方向运动时,转动部的截弦柱移动到套体的侧方;所述转动部和顶杆上的截弦柱分别与琴体两侧的琴弦相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弦轴包括轴体,其特征在于:轴体内设置为空腔,轴体上设置有连通空腔的进弦口。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种优选方案,所述琴码包括条形的主体和码体,主体上表面相应于每根琴弦均设置有一定位槽;所述码体包括与所述定位槽配合的柱体,柱体上方设置有撑弦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设置单音手动双端变音器,可实现在乐曲不间断的情况下,完成临时升降音,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2、本发明通过使用具有空腔的弦轴,可以避免金属琴弦裸露伤人的情况发生,同时,还能大幅度降低弦轴的重量,对于具有80跟弦轴的箜篌而言,将弦轴改为空心结构后,可使整个乐器的重量减轻1/3 ~ 2/3;这可以大幅度降低箜篌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

3、本发明通过使用连体式的琴码,不但消除了现有的单独琴码因弹奏振动而造成的位移、翘起现象,而且,还能保证弦距不便,有效弦长稳定,变音更为准确,可完美实现箜篌颤音功能,还大幅度简化琴码和琴弦的调整过程,节约时间,利于推广。

4、双排弦箜篌常规演奏,人的头部是在琴的左侧,看不到右侧变音器的,只能左侧方便操作,操作变音器时右侧对应弦同时可以达到截弦变音效果。可以保证在旋律演奏不间断的情况下完成音乐中所需要的变化音的演奏。如果有人习惯弹奏时,头部在琴的右侧演奏,那就反过来安装变音器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音手动双端变音器撑开时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单音手动双端变音器收拢时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单音手动双端变音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的B向视图。

图7是图4的C-C剖视图。

图8是弦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弦轴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弦轴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弦轴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琴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琴码的码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琴码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0为弦轴、101为进弦口、102为轴体、103为空腔、104为旋钮、105为卡弦部、106为扩孔。

200为单音手动双端变音器、201为连接螺纹、202为套体、203为顶杆、204为豁口、205为转轮、206为限转部、207为凸轮体、208为第一安装槽、209为截弦柱、210为转动部、211为压杆、212为按压柄、213为定位孔、214为弹簧卡片。

300为琴码、301为主体、302为柱体、303为第二安装槽、304为撑弦轮、305为第三转轴、306为卡弦槽、307为定位槽、308为扩大孔、309为断开槽、310为立柱。

400为琴弦、500为琴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琴体500,琴体500上端两侧均设置有弦轴100,弦轴100上设置有琴弦400,琴弦400经过琴体500音箱上的琴码300与琴体500底部相连,其特征在于:琴体500上部位于弦轴100和琴码300之间,相应于琴弦400设置有单音手动双端变音器20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单音手动双端变音器200包括设置于琴体500内的套体202,套体202内设置有顶杆203,套体20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槽208,第一安装槽208内转动设置有凸轮体207,所述凸轮体207与顶杆203的一端相对应,随着凸轮体207的转动,凸轮体207的外轮廓做朝向或远离顶杆203的运动,所述凸轮体207的一侧设置有转动部210,所述转动部210和顶杆203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截弦柱209,当凸轮体207的外轮廓朝向顶杆203方向运动时,转动部210的截弦柱209朝向套体202端部的一侧运动,当凸轮体207的外轮廓远离顶杆203方向运动时,转动部210的截弦柱209移动到套体202的侧方;所述转动部210和顶杆203上的截弦柱209分别与琴体500两侧的琴弦400相对应。

所述转动部210上设置有压杆211。

压杆211上设置有按压柄212。

按压柄212上设置有定位孔213或定位槽307。通过设置压杆211和压柄,并在压柄上设置定位孔213或定位槽307,可使手指快速找正压柄位置,保证压力与压柄垂直,由于箜篌上存在80根琴弦400,有近40个变音器需要操控,而定位孔213和定位槽307的设置,大幅度提高了按压的准确性,较少错按的情况发生。

所述凸轮体207与顶杆203配合的一端设置有与顶杆203端部对应的限转部206。通过设置限转部206,可使凸轮体的转动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压杆211的抬起和下降总是保持同一位置,便于演奏者操作。

所述顶杆203端部设置有与凸轮体207配合的转轮205。

所述转轮205的直径大于套体202的内径。

所述顶杆203的外表面与套体202内表面配合,所述杆体端部设置有豁口204,豁口204内通过第一转轴设置有转轮205。通过在顶杆203端部设置转轮205,可以使凸轮体和顶杆203之间的运动变为滚动摩擦,保证凸轮体转动的灵活性,同时,还可避免滑动摩擦而可能产生的噪音。另外,将转轮205直径设置为大于套体202的内径,可利用转轮205的外轮廓实现顶杆203的限位,保证顶杆203不会滑出,同时,也可避免凸轮体的转动范围过大。

所述套体202外表面设置有连接螺纹201。套体202可直接嵌入琴体500内,也可设置连接螺纹201与琴体500连接,通过连接螺纹201的方式连接,可避免套体202与琴体500之间产生松动的问题。

所述顶杆203表面设置有弹簧卡片214,所述琴体500内设置有与弹簧卡片214相对应的轴套,所述弹簧卡片214和轴套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通过复位弹簧,可使顶杆203快速回位,保证顶杆203上的截弦柱209与琴弦400分离,进而保证截弦柱209不会影响琴弦400的发音。

所述凸轮体和第一安装槽208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转轴相连。

使用时,通过转动按压板,从而控制凸轮体207的转动,凸轮体207上的转动部210随凸轮体207一同转动,转动部210上的截弦柱209移动至套体202的端部一侧,从而将琴体500一侧的琴弦400撑起,实现琴体500的一侧琴弦400的变调;与此同时,由于凸轮体207的转动,凸轮体207将顶杆203顶出,顶杆203上的截弦柱209将琴体500另一侧的琴弦400撑起,实现琴体500另一侧的变调。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弦轴100包括轴体102,其特征在于:轴体102内设置为空腔103,轴体102上设置有连通空腔103的进弦口101。

弦轴100的实施例:所述进弦口101为设置于轴体102侧表面,并与轴体102内空腔103连通的通孔。

使用时,将琴弦400的弦头直接插入通孔内,并控制弦头进入空腔103内部一定距离,然后即可通过转动轴体102,将琴弦400缠绕在轴体102外表面了;设置在琴弦400弦头侧表面的通孔既起到进弦的作用,还可以卡住琴弦400,便于琴弦400缠绕在轴体102表面。

弦轴100的实施例:所述进弦口101为设置于轴体102端部,并与轴体102内空腔103连通的开口。

优选的,设置于轴体102端部的进弦口101处设置有卡弦部105。

进一步的,所述卡弦部105为设置于进弦口101侧方的豁口204。

使用时,将琴弦400的弦头从轴体102端部的进弦口101插入轴体102的空腔103内,通过豁口204对琴弦400进行初步固定,然后即可通过转动轴体102,将琴弦400缠绕在轴体102外表面了。

更进一步的,所述豁口204的内端设置有与豁口204连通的扩孔106,扩孔106的直径大于豁口204的宽度。

通过设置扩孔106,可以对较粗琴弦400起到进一步限位作用,减少琴弦400向豁口204外滑动。

所述轴体102不具有进弦口101的一端设置有旋钮104,所述旋钮104表面设置有卡楞。

通过设置具有卡楞的旋钮104便于对轴体102进行旋转,在调整琴弦400的张力时,省力,方便。

所述轴体102的外轮廓设置有锥度,轴体102具有进弦口101的一端直径小于轴体102另一端直径。

通过将轴体102设置一定的锥度,可使轴体102与琴体500结合紧密,有利于防止轴体102脱落。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种优选方案,所述琴码300包括条形的主体301和码体,主体301上表面相应于每根琴弦400均设置有一定位槽307;所述码体包括与所述定位槽307配合的柱体302,柱体302上方设置有撑弦轮304。

定位槽307与柱体302相配合,当琴弦400的张力施加给柱体302上的撑弦轮304时,柱体302可随着琴弦400的张力在定位槽307内转动,同时,撑弦轮304本身也可顺应琴弦400的张力而转动,可完美的实现箜篌颤音的功能,并且,放开琴弦400后,琴弦400的张力可以迅速回位,保证了音准。

所述主体301下部相应于每个定位槽307,均设置有一立柱310,相邻的两立柱310下端之间均设置有断开槽309。

所述主体301上位于断开槽309的上端均设置有与断开槽309连通的扩大孔308,扩大孔308的直径大于断开槽309的宽度。

扩大孔308和断开槽309的结构,形成相互分离的立柱310,可有效的将立柱310上方琴弦400所发出的声音传导至音箱;音质清澈,不会出现混音的问题。

所述柱体302上方设置有第二安装槽303,所述撑弦轮304通过第三转轴305设置于第二安装槽303内。

所述撑弦轮304的表面设置有卡弦槽306。

所述定位槽307设置为圆形的定位槽307,所述柱体302设置为圆柱形。圆形的定位槽307和圆柱形的柱体302相互配合,便于柱体302在定位槽307内跟随琴弦400的张力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