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琴上弦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3289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古琴上弦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弦乐器的琴弦安装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古琴琴弦安装工具。



背景技术:

古琴的琴弦,其弦头依靠打成结的“蝇头”套在“绒扣”内,通过转动“琴轸”带动“绒扣”来实现调音,而弦尾则缠绕在琴背面的“雁足”上,以此形成张紧调音机构。

为了安装琴弦,传统的方法是,在将弦头的“蝇头”套在“绒扣”内之后,将琴头向下,琴面向左,琴底向右,倒竖于地板的软垫上。将“雁足”向外,琴面右侧紧靠胸前,以左手拢住琴身,右手拉住琴弦尾部,绕过琴尾的“龙龈”。预留琴弦长度超过雁足20-25厘米之后,将剩余的弦卷绕在卷紧的手帕或小毛巾上,然后以右手紧握绕好琴弦的手帕,使琴弦保持紧贴底板,用力向下拉紧琴弦。同时以左手大指在琴面一侧拨响该弦,审定音高是否基本符合要求。待音高达到要求之后,右手拉弦由雁足之间的内侧绕向琴体边缘的外侧。需要将弦紧贴琴底,紧绕在雁足根部,边绕边转手帕放出琴弦。其过程中需要尽力保持右手的拉力不变,不可松退。绕满三到五圈后,在保持不松劲的情况下,以左臂拢住琴身,以左手按住雁足上的琴弦不使松脱,腾出右手将手帕放掉,再以右手捏住琴弦,保持琴弦绷直,继续将剩余的弦绕在雁足上。剩下最后约5厘米弦尾时,将它塞在这条上好的弦与琴底板之间压住固定。如此将一至四弦先后顺时针缠绕于外雁足,将五至七弦先后逆时针缠绕于内雁足即可。由此可见,古琴徒手上弦需要经历琴弦拉伸、拨弦审音、稳定琴弦和缠绕琴弦四个关键步骤。

古琴传统上弦法沿用至今,已经至少有一两千年的历史。古琴使用的丝弦伸长量较大,而古琴的张弦法又要求“蝇头”必须在宽约1.2厘米的“岳山”之内,因此经常发生弦音降低,无法再调,需要重新上弦的情况,在使用新弦时尤其如此。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中说:“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这就是成语“改弦更张”的由来,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传统上弦法不仅费力,而且要讲究技巧。尤其是要求在绕弦时不能松劲,否则便需要重新来过。因此自古以来不少琴人,尤其是初学者或体力不支的老年琴家均难以胜任,不得已时往往付费请人上弦。古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然而随着习琴人数的猛增,因不能胜任而放弃学习传统上弦法的习琴者也越来越多,而大量儿童和女性习琴者的加入,也使得古琴上弦的问题更加突出。

古琴“上弦难”的问题广受历代琴人的关注,改良方案也层出不穷。比如借鉴西洋乐器采用涡轮蜗杆机构、螺母螺杆机构、附加挂弦板、在底板上安装弦钉等方案。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地要求对古琴琴体本身进行改造,或附加破坏古琴传统外观的附件装置,因此其实施受到限制而未能被广泛采用。

实用新型专利201420114219.X《一种古琴上弦辅助装置及其简化版本》公开了一种古琴上弦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古琴上弦工具。

一种古琴上弦工具,包括:夹持部件、摇臂(3)、第一单向转动组件(2)、蓄弦轮(8)、蓄弦轴(5)和旋转阻尼器;其中,所述夹持部件,用于将古琴夹持固定;所述摇臂(3)的第一端与所述夹持部件的中心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单向转动组件(2)安装在所述夹持部件的中心轴与所述摇臂(3)的第一端之间,限制所述摇臂(3)绕该轴作单向转动;所述摇臂(3)的第二端与所述蓄弦轴(5)转动连接;所述旋转阻尼器,与所述摇臂(3)的第二端刚性连接,用于为所述蓄弦轴(5)提供阻尼扭矩;所述蓄弦轮(8),用于预绕待安装的琴弦,与所述蓄弦轴(5)刚性连接。

上述古琴上弦工具中,所述旋转阻尼器为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或者为恒定阻尼旋转阻尼器。

其中,第二单向转动组件(7),安装在所述蓄弦轴(5)与所述摇臂(3)的第二端之间,限制所述蓄弦轴(5)相对于所述摇臂(3)作单向转动。

上述古琴上弦工具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件为:夹持组件(1),用于夹持古琴雁足;或者,夹持支架(11),用于固定古琴琴身。

上述古琴上弦工具还包括手柄(4),与所述蓄弦轴(5)刚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蓄弦轴(5)带动所述蓄弦轮(8)转动。

上述古琴上弦工具中,所述摇臂(3)的长度使得所述摇臂(3)围绕所述夹持部件的中心轴转动时,可以通过两雁足之间的空间。

一种古琴上弦工具,包括:夹持部件、摇臂(3)、第一单向转动组件(2)、蓄弦轮(8)、蓄弦轴(5)、主动轴(9)和摩擦离合器(10);其中,所述夹持部件,用于将古琴夹持固定;所述摇臂(3)的第一端与所述夹持部件的中心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单向转动组件(2)安装在所述夹持部件的中心轴与所述摇臂(3)的第一端之间,限制所述摇臂(3)绕该轴作单向转动;所述摇臂(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蓄弦轴(5)和所述主动轴(9)转动连接;所述蓄弦轮(8),用于预绕待安装的琴弦,与所述蓄弦轴(5)刚性连接;所述摩擦离合器(10),与所述摇臂(3)的第二端刚性连接,所述摩擦离合器(10)的主动盘和从动盘分别与所述主动轴(9)和所述蓄弦轴(5)刚性连接。

以上工具中还包括:第二单向转动组件(7),安装在所述主动轴(9)与所述摇臂(3)的第二端之间,限制所述主动轴(9)相对于所述摇臂(3)作单向转动。

上述古琴上弦工具中,所述夹持部件为:夹持组件(1),用于夹持古琴雁足;或者,夹持支架(11),用于固定古琴琴身。

上述古琴上弦工具还包括:手柄(4),与所述主动轴(9)刚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不改变、拆卸或损伤传统古琴琴体,不改变古琴琴弦的传统安装形式、安装外观和受力状态的前提下,遵循传统徒手上弦的原理,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省力高效,简单易学的古琴上弦辅助工具,以替代徒手上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琴上弦工具的优选实施例机构运动简图;

图2所示为图1中的夹持组件剖面图;

图3所示为图1中的第一单向转动组件及第二单向转动组件俯视图;

图4所示为图1中的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分解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琴上弦工具操作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琴上弦工具的第二实施例机构运动简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琴上弦工具的第三实施例机构运动简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琴上弦工具的第四实施例机构运动简图;

图9所示为图8中的夹持组件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琴上弦工具的第四实施例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古琴上弦工具的优选实施例包括:夹持组件、两个单向转动组件、摇臂、蓄弦轴、蓄弦轮和旋转阻尼器。

其中,所述夹持组件夹持固定在古琴的雁足上,并保持其中心轴与需要绕弦的雁足同轴。

所述摇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夹持组件的中心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单向转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夹持组件的中心轴与所述摇臂的第一端之间,限制所述摇臂绕该轴作单向转动。

所述摇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蓄弦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单向转动组件安装在所述蓄弦轴与所述摇臂的第二端之间,限制所述蓄弦轴相对于所述摇臂作单向转动。

所述旋转阻尼器安装在所述摇臂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二单向转动组件解除对所述蓄弦轴的单向转动限制之后,为所述蓄弦轴提供阻尼扭矩,以便在所述蓄弦轮释放琴弦时维持琴弦的张力。

所述蓄弦轮与所述蓄弦轴刚性连接。所述摇臂在带动所述蓄弦轮围绕雁足旋转时,将所述蓄弦轮上预先绕好的琴弦缠绕在雁足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琴上弦工具,包括:夹持组件1,第一单向转动组件2,摇臂3,手柄4,蓄弦轴5,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第二单向转动组件7,蓄弦轮8。

夹持组件1如图2所示,用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琴上弦工具夹持固定在需要绕弦的古琴雁足上,并保持其中心轴23与该雁足同轴,可由硬质工程树脂或金属材料加工而成。该组件包括固定的中心轴23、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夹块24的倒覆杯状零件22、以及对应的紧定螺钉21。安装时将夹持组件1扣在雁足之上,然后拧紧紧定螺钉21使夹块24夹紧雁足的头部。通过调节各紧定螺钉21使其对称夹持,从而使中心轴23与该雁足同轴。

由于各类古琴的雁足大小形状不一,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夹持方案为适应性较强的类型。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使用其他非破坏、可拆卸的夹持机构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琴上弦工具固定在需要绕弦的古琴雁足上,并保持中心轴23与该雁足同轴。例如,机械加工行业常见的圆柱体对中夹持机构三爪卡盘和弹簧夹头,以及安装工程行业常见的由两个半圆环构成并依靠其两端的螺栓螺母夹紧的管箍等。因此,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夹持组件1的夹持方案仅为举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典型的单向转动组件通常包括单向轴承组件和棘轮组件两类。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单向转动组件采用棘轮组件。为此,以下将第一单向转动组件2称为绕弦棘轮组件2,将第二单向转动组件7称为蓄弦棘轮组件7。两者具有相同的结构,并如图3所示。并且,由于在古琴的两个雁足上缠绕琴弦时要求的方向相反,本实施例采用可切换转向的双向棘轮机构以适应这样的需要。该双向棘轮机构可由硬质工程树脂或金属材料加工而成。顺时针拨动棘爪31,可使其一侧的棘齿脱开与棘轮32的啮合,同时使另一侧的棘齿与之发生啮合,从而解除对其顺时针转动的限制,并同时限制其逆时针转动。同理,逆时针拨动棘爪31,则解除对棘轮32逆时针转动的限制,并同时限制其顺时针转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将绕弦棘轮组件2安装在夹持组件1与摇臂3之间。其中绕弦棘轮组件2的棘轮32安装在夹持组件1的中心轴23上,并与该轴刚性连接。摇臂3第一端与中心轴23转动连接。由于绕弦棘轮组件2的棘爪31安装在摇臂3上,因此使得摇臂3围绕中心轴23的转动受到单方向的限制。

蓄弦棘轮组件7结构如图3所示,并安装在蓄弦轴5与摇臂3之间。其中棘轮32安装在蓄弦轴5上,并与该轴刚性连接。蓄弦轴5与摇臂3第二端转动连接。由于蓄弦棘轮组件7的棘爪31安装在摇臂3上,因此使得蓄弦轴5以及与之刚性连接的蓄弦轮8围绕摇臂3第二端的转动受到单方向的限制。

旋转阻尼器(或称摩擦式扭力限制器),用于为蓄弦轴5提供阻尼扭矩。本实用新型中旋转阻尼器可采用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也可采用恒定阻尼旋转阻尼器。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中,采用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

如图4所示为优选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的结构示意图。该阻尼器可由硬质工程树脂或金属材料加工而成。如图4所示,该组件由调节盘43、弹簧44、底盘46和一组中间夹有摩擦片45的转动片42和固定片41组成。其中调节盘43穿过图1所示的蓄弦轴5与底盘46之间螺纹连接。而底盘46则安装在图1所示的摇臂3上,与摇臂3刚性连接。转动片42的内孔为扁孔,与蓄弦轴5上的铣扁部滑动连接。转动片42可沿其轴向上下滑动,但不能相对其转动。固定片41的外圆设有凸缘部,与底盘46内壁的轴向凹槽部滑动连接。固定片41可在其中沿轴向上下滑动,但不能相对其转动。转动片42和固定片41中间夹有摩擦片45,并在弹簧44的作用下彼此紧贴在一起。当顺时针转动调节盘43向下压紧弹簧44时,中间夹有摩擦片45的转动片42和固定片41被压紧,其间的摩擦力增加,从而增加了蓄弦轴5与底盘46之间的旋转阻尼。由于蓄弦轮8刚性连接在蓄弦轴5上,底盘46刚性连接在摇臂3上,因此等同于增加了蓄弦轮8与摇臂3之间的旋转阻尼。同理,逆时针转动调节盘43向上放松弹簧44时,则可降低蓄弦轮8与摇臂3之间的旋转阻尼,从而起到了调节蓄弦轮8的旋转阻尼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实现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功能的组件尚有多种(如磁流变阻尼器、电磁阻尼器、粘滞阻尼器、弹簧阻尼器,液压阻尼器等)。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仅为举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摇臂3,可由硬质工程树脂或金属材料加工而成。其第一端与夹持组件1的中心轴23转动连接,并支撑整个装置。其第二端与蓄弦轴5转动连接,并承载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以及蓄弦轴5上安装的蓄弦棘轮组件7、蓄弦轮8及手柄4。在实施绕弦动作时,摇臂3围绕夹持组件1的中心轴23单向旋转,将蓄弦轮8所释放的琴弦缠绕在雁足上。而绕弦棘轮组件2则可防止摇臂3在绕弦过程中逆转,保证所绕之弦不会松脱。

手柄4安装在蓄弦轴5顶端。手柄4转动时,带动安装在蓄弦轴5上的蓄弦棘轮组件7、蓄弦轮8、以及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内部的转动片42一起转动。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古琴上弦工具的安装和操作示意图。其中51为雁足,52为琴底板,53为琴弦。

以下以在古琴的左雁足上进行上弦操作为例,加以说明。如图5所示,左右雁足的定义是以琴尾向上,面向琴背时所见的雁足为准。根据古琴传统上弦法则,在左雁足上绕弦时,需要顺时针方向进行。

步骤1,将夹持组件1扣在雁足51之上,然后对称拧紧两侧的紧定螺钉21使夹块24夹紧雁足51的头部,并尽可能保证中心轴23与该雁足51同轴。为了保护雁足51不至损坏,夹紧的力度仅以手摇后不晃动脱落为准。

步骤2,轻轻左右试转摇臂3,或检查绕弦棘轮组件2的棘爪31所对应的方向标记,以确认摇臂3处于只允许其顺时针转动的状态。如果转动方向不符,则需要将绕弦棘轮组件2的棘爪31拨动到另一侧。然后将摇臂3绕雁足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确保运行过程中没有擦碰古琴琴体或有任何阻滞。最后将摇臂3停留在与琴尾相对的一侧,使蓄弦轮8与雁足51之间的连线与琴体中轴线大致平行。

步骤3,轻轻左右摇动手柄4,或检查蓄弦棘轮组件7的棘爪31所对应的方向标记,以确认蓄弦轮8处于只允许逆时针转动的状态。如果转动方向不符,则需要将蓄弦棘轮组件7的棘爪31拨动到另一侧。

步骤4,将琴弦的弦尾穿过蓄弦轮8上的小孔,固定在蓄弦轮8上。确认琴弦已经紧贴雁足51根部之后,一手摇动手柄4带动蓄弦轮8逆时针旋转,一手捏住琴弦引导,将其自上而下一圈圈绕在蓄弦轮8上。如琴弦尚未紧贴雁足51根部,则可将摇臂3继续绕雁足顺时针方向偏转一个角度,直至琴弦紧贴雁足51根部。

步骤5,一边慢慢摇动手柄4使琴弦张紧,一边拨动琴弦听音,待到其音高略高于所需要音高后,停止摇动手柄4。

步骤6,将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的调节盘43向下拧紧到最大可能,然后将蓄弦棘轮组件7的棘爪31反向拨动到另一侧,解除蓄弦棘轮组件7的棘轮32对蓄弦轮8顺时针转动的限制。

步骤7,一边慢慢将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的调节盘43拧松,一边拨动琴弦听音,待到达所需音高时停止拧动调节盘43。此时琴弦张力施于蓄弦轴5的扭矩(其值等于琴弦张力乘以蓄弦轮8的半径)等于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为蓄弦轮8所提供的阻尼扭矩,彼此处于平衡状态,因此琴弦张力稳定在所需音高的对应值。

步骤8,推动摇臂3连同蓄弦轮8一起围绕雁足51顺时针旋转,同时用手指按压辅助,使第一圈琴弦尽量贴紧琴底板52,将琴弦缠绕在雁足上。琴弦在雁足上缠绕时导致张力增加,当该张力施于蓄弦轴5的扭矩大于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为蓄弦轮8所提供的阻尼扭矩时,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将打滑。蓄弦轮8从而得以在琴弦拉力带动下顺时针旋转释放琴弦,使琴弦张力下降,直至两个扭矩彼此相等,琴弦张力回到步骤7所设定的值。因此随着摇臂3不断围绕雁足顺时针旋转,蓄弦轮8所释放的琴弦便可以在步骤7所设定的恒定张力下缠绕在雁足上。如此将琴弦一圈紧挨一圈自下而上缠绕在绕到最后一圈时,将弦尾从蓄弦轮8上解下,将其塞在上好的琴弦53与琴底板52之间压住固定即可。

由于在右雁足上绕弦时,需要逆时针方向进行,因此在古琴的右雁足上进行上弦操作的步骤与上述相同,但成镜像对称关系。即上述步骤中所有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变为顺时针,反之亦然。

以上记载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古琴上弦工具的目的在于,遵循传统徒手上弦的原理,用机械装置模拟徒手上弦;以省力可控的单向转动组件解决了传统徒手上弦费力和难以控制的问题;以旋转阻尼器解决了传统徒手上弦难以保持拉力的问题;以蓄弦轮替代了传统徒手上弦使用的手帕毛巾等物。而最终上弦的结果不但其形式、外观和受力状态与传统徒手上弦无异,而且缠绕更加密实,有效降低了传统徒手上弦后琴弦的不稳定性,彻底解决了传统徒手上弦费力耗时和难以掌握的问题。完成上弦之后,本实用新型的上弦工具可以轻易卸除,对古琴琴体并无任何损伤或改动,亦无需附加任何装置,能适用于现存所有古琴,因此很好地继承和保护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琴传统。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古琴上弦工具的优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古琴上弦工具第二实施例参见图6。包括:夹持组件1,绕弦棘轮组件2,摇臂3,手柄4,蓄弦轴5,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和蓄弦轮8。与上述优选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省去了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的蓄弦棘轮组件7,其余组件及其相互连接方式与优选实施例则并无不同。省去了蓄弦棘轮组之后,蓄弦轴5以及与之刚性连接的蓄弦轮8围绕摇臂3第二端的转动虽然不再受到单方向的限制,但仍然受到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的阻尼约束,通过适当操作,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创造目的。以上实施例产生的效果为:

步骤1,将夹持组件1扣在雁足51之上,然后对称拧紧两侧的紧定螺钉21使夹块24夹紧雁足51的头部,并尽可能保证中心轴23与该雁足51同轴。为了保护雁足51不至损坏,夹紧的力度仅以手摇后不晃动脱落为准。

步骤2,轻轻左右试转摇臂3,或检查绕弦棘轮组件2的棘爪31所对应的方向标记,以确认摇臂3处于只允许其顺时针转动的状态。如果转动方向不符,则需要将绕弦棘轮组件2的棘爪31拨动到另一侧。然后将摇臂3绕雁足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确保运行过程中没有擦碰古琴琴体或有任何阻滞。最后将摇臂3停留在与琴尾相对的一侧,使蓄弦轮8与雁足51之间的连线与琴体中轴线大致平行。

步骤3,将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的调节盘43向下拧紧到手柄4仍可带动蓄弦轮8旋转的程度。

步骤4,将琴弦的弦尾穿过蓄弦轮8上的小孔,固定在蓄弦轮8上。确认琴弦已经紧贴雁足51根部之后,一手摇动手柄4带动蓄弦轮8逆时针旋转,一手捏住琴弦引导,将其自上而下一圈圈绕在蓄弦轮8上。如琴弦尚未紧贴雁足51根部,则可将摇臂3继续绕雁足顺时针方向偏转一个角度,直至琴弦紧贴雁足51根部。

步骤5,一边慢慢摇动手柄4使琴弦张紧,一边拨动琴弦听音,待到其音高略高于所需要音高后,停止摇动手柄4,并用手保持手柄4位置不使其回转。

步骤6,另一只手将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的调节盘43向下拧紧到最大可能。然后松开手柄4。

步骤7,一边慢慢将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的调节盘43拧松,一边拨动琴弦听音,待到达所需音高时停止拧动调节盘43。

步骤8,推动摇臂3连同蓄弦轮8一起围绕雁足51顺时针旋转,同时用手指按压辅助,使第一圈琴弦尽量贴紧琴底板52。如此将琴弦一圈紧挨一圈自下而上绕在雁足上。在绕到最后一圈时,将弦尾从蓄弦轮8上解下,将其塞在上好的琴弦53与琴底板52之间压住固定即可。

如上文所述,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用一个适当的恒定阻尼旋转阻尼器代替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即,在本实用新型工具具有蓄弦棘轮组件7或者不具有蓄弦棘轮组件7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均可采用恒定阻尼旋转阻尼器。

在选用恒定阻尼旋转阻尼器时,基于古琴各弦在调整到标准音高时的张力基本相同,且音高的微调可以通过位于琴首的琴轸来完成的特点,所选定恒定阻尼旋转阻尼器的阻尼扭矩可以设定为古琴各弦在调整到标准音高时的平均张力乘以蓄弦轮8的半径的值。这样,在采用恒定阻尼旋转阻尼器的情况下,安装程序进行到上述步骤5后(即一边慢慢摇动手柄4使琴弦张紧,一边拨动琴弦听音,待到其音高略高于所需要音高后,停止摇动手柄4),即使松开手柄4,恒定阻尼旋转阻尼器对蓄弦轮8提供的阻尼扭矩仍可以使琴弦维持在达到标准音高时的张力。其后摇臂3围绕雁足51旋转,将琴弦缠绕在雁足上的过程,则与采用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的情形相同。

以下参照图7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采用摩擦离合器代替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的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或者恒定阻尼旋转阻尼器,从而带来本实用新型的古琴上弦工具结构的变化。

如图7所示,包括:夹持组件1、第一单向转动组件2、摇臂3、手柄4、第二单向转动组件7、主动轴9、摩擦离合器10、蓄弦轴5和蓄弦轮8。其中,

所述夹持组件1,用于夹持古琴雁足;所述摇臂3的第一端与所述夹持组件1的中心轴2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单向转动组件2安装在所述夹持组件1的中心轴23与所述摇臂3的第一端之间,限制所述摇臂3绕该轴作单向转动;所述摇臂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蓄弦轴5和所述主动轴9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单向转动组件7,安装在所述主动轴9与所述摇臂3的第二端之间,限制所述主动轴9相对于所述摇臂3作单向转动;所述手柄4与所述主动轴9刚性连接;所述蓄弦轮8用于预绕待安装的琴弦,与所述蓄弦轴5刚性连接;

所述摩擦离合器10,与所述摇臂3的第二端刚性连接。所述摩擦离合器10的主动盘和从动盘分别连接所述主动轴9和所述蓄弦轴5,并在压紧机构作用下,通过主、从动盘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将所述手柄4提供的动力传递到所述蓄弦轮8。反过来,当所述蓄弦轮8主动转动时,所述主动轴9因为第二单向转动组件7对其单向转动的限制而不能逆转,因此上述摩擦力将使得所述蓄弦轮8受到一个阻尼扭矩的作用。

采用摩擦离合器10的效果在于,当通过调节压紧机构设置好摩擦离合器10的阻尼扭矩后,摩擦离合器10处于接合状态,手柄4可带动蓄弦轴5转动,将待安装的琴弦预绕在蓄弦轮8上。随着琴弦在蓄弦轮8上的不断缠绕而被拉紧,其拉力作用于蓄弦轴5上的扭矩增大到摩擦离合器10设置的阻尼扭矩值以上时,再转手柄4时,摩擦离合器10将因主、从动盘接触面打滑而处于分离状态,无法传递手柄4的动力来带动蓄弦轮8转动。因此,设置合理的摩擦阻尼扭矩可以通过手柄4的旋转让琴弦达到预定的张力,但不会超过该张力,从而将琴弦保持在所需要的音高。

在琴弦达到预定的张力,开始转动摇臂3向雁足上缠绕琴弦时,琴弦张力将增加。由于主动轴9受到第二单向转动组件7的限制不能逆转,因此当琴弦张力施于蓄弦轴5的扭矩大于摩擦离合器10所设置的阻尼扭矩时,摩擦离合器10将因主、从动盘接触面打滑而处于分离状态。蓄弦轮8从而得以在琴弦拉力带动下顺时针旋转释放琴弦,使琴弦张力下降,直至两个扭矩彼此相等,琴弦张力回到设定值。因此随着摇臂3不断围绕雁足顺时针旋转,蓄弦轮8所释放的琴弦便可以在所设定的恒定张力下缠绕在雁足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夹持支架11代替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夹持组件1,用于夹持固定古琴琴身。同时,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夹持组件1相同,夹持支架11也需要保持其中心轴与需要绕弦的雁足同轴。

以下参照图8、图9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琴上弦工具第四实施例。

参照图9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夹持支架11的结构。夹持支架11,用于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琴上弦工具夹持固定在古琴琴身上,并保持其中心轴93与需要绕弦的雁足同轴,可由硬质工程树脂或金属材料加工而成。夹持支架11包括机架95、与机架95连接的悬臂94、在悬臂94顶端固定的中心轴93;夹块92以及与夹块92对应连接的紧定螺钉91。安装时将古琴底板向上置于机架95之内,调整琴身位置以及紧定螺钉91,使需要绕弦的雁足与中心轴93同轴,然后拧紧紧定螺钉91推动夹块92夹紧琴身。

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实现固定古琴琴身,并保持其中心轴与需要绕弦的雁足同轴的夹持方案尚有多种。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夹持支架11仅为举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8所示的古琴上弦工具实施例,包括:如图9所示的夹持支架11,绕弦棘轮组件2,摇臂3,手柄4,蓄弦轴5,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蓄弦棘轮组件7,蓄弦轮8。

其中:所述摇臂3第一端与所述夹持支架11的所述中心轴93转动连接。所述绕弦棘轮组件2安装在所述夹持支架11与所述摇臂3的第一端之间,限制所述摇臂3绕该轴作单向转动。所述摇臂3的第二端与所述蓄弦轴5转动连接。所述蓄弦棘轮组件7安装在所述蓄弦轴5与所述摇臂3的第二端之间,限制所述蓄弦轴5相对于所述摇臂3作单向转动。所述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与所述摇臂3的第二端刚性连接,用于为所述蓄弦轴5提供阻尼扭矩。所述蓄弦轮8用于预绕待安装的琴弦,与所述蓄弦轴5刚性连接。所述手柄4与所述蓄弦轴5刚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蓄弦轴5带动所述蓄弦轮8转动。

所述摇臂3的长度满足在所述摇臂3围绕所述夹持支架11的所述中心轴93转动时,可以通过两雁足之间的空间。所述手柄4不用时可以折叠降低高度,以便可以通过所述夹持支架11的所述悬臂94的下方。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古琴上弦工具中本实施例的安装和操作示意图。其中51为雁足,52为琴底板,53为琴弦。现以在古琴的左雁足上进行上弦操作为例,加以说明。

步骤1,将古琴底板向上置于机架95之内,调整琴身位置以及紧定螺钉91,使需要绕弦的雁足与夹持支架11的中心轴93同轴,然后拧紧紧定螺钉91推动夹块92夹紧琴身。为保护琴身不至损坏,夹紧的力度仅以手摇夹持支架11后不晃动脱落为准。

除以上步骤1之外,其余步骤2至步骤8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完全相同。

由以上说明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由于采用夹持支架11,因此只需要固定琴身与夹持支架11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更加适用于古琴厂家对于同一形制古琴批量上弦的情况,可以带来提高工作效率的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以上古琴上弦工具的实施例中,在摇臂3的第一端,用夹持支架11代替夹持组件1,从而更易满足批量使用的需求。同时,在摇臂3第二端除上述第四实施例的实现方式外,也可以采用以下实现方式。

第五实施例,参照上文所述第二实施例中摇臂3第二端的实现方式并参见图6的示意,古琴上弦工具包括:夹持支架11,绕弦棘轮组件2,摇臂3,手柄4,蓄弦轴5,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和蓄弦轮8。与上述第四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省去了其中的蓄弦棘轮组件7。具体结构可参见上文第二实施例中相应部分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

第六实施例,本古琴上弦工具实施例中,摇臂3的第一端采用夹持支架11,并且,摇臂3第二端可以用一个适当的恒定阻尼旋转阻尼器代替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在采用恒定阻尼旋转阻尼器时,摇臂3第二端既可以安装有蓄弦棘轮组件7,也可以不安装蓄弦棘轮组件7。

在选用恒定阻尼旋转阻尼器时,基于古琴各弦在调整到标准音高时的张力基本相同,且音高的微调可以通过位于琴首的琴轸来完成的特点,所选定恒定阻尼旋转阻尼器的阻尼扭矩可以设定为古琴各弦在调整到标准音高时的平均张力乘以蓄弦轮8的半径的值。这样,在采用恒定阻尼旋转阻尼器的情况下,安装程序进行到上述步骤5后(即一边慢慢摇动手柄4使琴弦张紧,一边拨动琴弦听音,待到其音高略高于所需要音高后,停止摇动手柄4),即使松开手柄4,恒定阻尼旋转阻尼器对蓄弦轮8提供的阻尼扭矩仍可以使琴弦维持在达到标准音高时的张力。其后摇臂3围绕雁足51旋转,将琴弦缠绕在雁足51上的过程,则与采用可调阻尼旋转阻尼器6的情形相同。

第七实施例,本古琴上弦工具实施例中,摇臂3的第一端采用夹持支架11,并且,摇臂3第二端采用摩擦离合器10代替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的可调阻尼旋转阻尼6器或者恒定阻尼旋转阻尼器。摇臂3第二端采用摩擦离合器10的结构参见上文第三实施例并结合图7对相关部分的说明。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古琴上弦工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