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频蜂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61469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频蜂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频蜂鸣器。



背景技术:

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但是现有技术中,蜂鸣器通电只能发出一种频率的声音,如果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另外一种频率的声音或者多种声音,则需要调整相应的电路,操作繁琐;市面上有带有双频蜂鸣器的产品,但是此种产品上的蜂鸣器电路与此产品公用同一块线路板,无法单独使用,拆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频、单独使用的蜂鸣器。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频蜂鸣器,包括壳体以及上盖,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有空腔,空腔中设有线路板,上盖与壳体呈可拆卸式连接;线路板包括发声电路、控制芯片以及切换开关,发声电路与控制芯片电气连接;控制芯片内设有多个发声频率;切换开关用于切换控制芯片的发声频率,切换开关朝向上盖方向设置。

采用切换频率的设置,保证一个蜂鸣器能发出至少两种声音;上盖与壳体之间可拆卸式连接以及切换开关的设置,使得在使用过程中蜂鸣器频率切换更为方便。并且切换开关朝向上盖方向设置,更换蜂鸣器频率时仅需打开上盖按动切换开关选择不同的蜂鸣器频率。

其中,控制芯片包含至少三个输入端口;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三个插针以及跳线帽,插针与控制芯片对应的输入端口相连,任意两插针导通形成一种发声频率,跳线帽用于连接并导通任意两插针。

通过跳线帽与插针的连接,保证插针之间电气连接的可靠性,相对比按钮开关等开关此种结构设置使用寿命更久。

其中,空腔内设有凸起,线路板底部与凸起相抵。

凸起的设置,使得线路板固定更为方便,进一步可通过螺栓与凸起固定,加强线路板与壳体之间的固定强度。

其中,上盖设有外螺纹Ⅰ,壳体内设有内螺纹Ⅰ,上盖与壳体呈螺纹连接,且上盖上设有过孔。

采用螺纹连接,方便上盖与壳体之间的拆装;过孔的设置,使得蜂鸣器产生的声音更加容易传播。

其中,还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延伸部,壳体底部设有与延伸部适配的缺口,延伸部可伸入至缺口中。

底座与壳体的插拔式配合,方便拆卸,通过延伸部与缺口的配合实现卡合。

其中,延伸部上设有卡接凸起,缺口内设有对应的卡槽。

卡接凸起与卡槽的配合,使得插拔更为方便。

其中,还包括隔离板,底座上设有固定孔,壳体底部设有接线孔,接线孔数量为两个,隔离板位于壳体空腔内将两个接线孔隔离,固定孔与接线孔连通。

外部导线穿入到接线孔内,通过螺栓穿入固定孔内固定,此种结构导线固定牢靠;采用隔离板隔离,防止导线之间发生爬电现象。

其中,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上设有内螺纹Ⅱ,壳体外壁上设有外螺纹Ⅱ,紧固件与壳体配合。

紧固件的实用,使得壳体固定更为牢固。

其中,线路板上还设有电源电路Ⅰ、电源电路Ⅱ以及控制芯片,电源电路Ⅰ给发声电路供电;电源电路Ⅱ给控制芯片供电;插针与控制芯片对应的端口连接。

通过稳定的电源分别给发声电路以及控制芯片供电,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控制芯片控制蜂鸣器工作,由于控制芯片内部设有存储空间,存储空间内设有多种频率设置,控制芯片通过分辨切换开关的信号,提供相应的频率,使得发声电路发出不同的声音。

其中,还包括指示电路,指示电路用于显示发声电路的工作状态。

通过指示电路以及发声电路的配合,能更加容易的观察蜂鸣器整体的状态,起到双重指示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线路板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4所示,一种多频蜂鸣器,包括壳体1、上盖2、底座3、紧固件4以及设有线路板5。

壳体内1设有上空腔11以及下空腔12,上空腔11与下空腔12连通,上空腔11通过上盖2闭合,下空腔12通过底座3闭合;上盖2设有外螺纹Ⅰ21,上空腔11内设有内螺纹Ⅰ13,使得上盖2与上空腔11呈可拆卸式连接;此外,上盖2上设有过孔22,过孔22在上盖2上呈圆周阵列分布,位于中心位置的过孔22为弧腰型设置,过孔22用于透声;上盖2远离中心位置的过孔22为圆孔设置;位于上盖2两侧的过孔22为腰型孔且朝向上盖2中心设置。

底座3边壁上设有延伸部31,延伸部31上设有卡接凸起311,下空腔12底部设有缺口121,缺口121内设有对应的卡槽122,延伸部31可伸入至缺口121中,通过卡接凸起311与卡槽122的配合实现固定。

底座3上设有固定孔32,下空腔12底部设有接线孔123,固定孔32与接线孔123连通;此处接线孔123数量为两个,通过位于下空腔12内的隔离板6将两个接线孔123进行隔离,导线从接线孔123穿入,螺栓从固定孔32穿入,将导线固定在接线孔123内,保证接线的牢固性,此处接线孔123与缺口121相连通。

紧固件4上设有内螺纹Ⅱ41,下空腔12外壁上设有外螺纹Ⅱ124,紧固件4与下空腔12配合实现固定。

上空腔11设有凸起111,线路板5底部与凸起111相抵,使得线路板5位于上空腔11内;此外,凸起111与线路板5之间还可形成定位机构,使得线路板5更容易实现定位。

线路板5上设有电源电路Ⅰ54、电源电路Ⅱ55、指示电路56、切换开关、发声电路57以及控制芯片59,电源电路Ⅰ54给发声电路57供电;电源电路Ⅱ55给控制芯片59以及指示电路56供电;控制芯片59检测到切换开关信号,控制发声电路57控制指示电路56以及工作。

电源电路Ⅰ由市电通过电容C2以及降压电阻R2并联形成的降压单元降压,与整流器的输入端连接,整流器接地端通过电阻R8与地连接;整流器的输出端与一个反向连接的稳压管D1的负极连接,D1的正极与地连接,此处稳压管D1两端的电压即为电源电路Ⅰ,电源模块Ⅰ最优电压为15V,电源电路Ⅰ与滤波电容C1并联,与蜂鸣器元器件的一端相连;电源电路Ⅰ的输入端(即稳压管D1的负极)连接分压电阻R3的一端,R3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2的负极连接,D2的正极与地连接,此处稳压管D2两端的电压即为电源电路Ⅱ,电源模块Ⅱ最优电压为5V,电源电路Ⅱ与电容C3并联,电容C3的一端分别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连接以及指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地连接。

控制芯片的接地端与连接;控制芯片包括COM1端口、COM2端口、COM3端口、OUT2端口以及OUT3端口;COM1端口与插针CON1的第三脚连接;COM2端口与插针CON1的第一脚连接,插针CON1的第二脚接地;COM3端口与插针CON2的第一脚连接,插针CON2第二脚接地;OUT2端口与电阻R5一端连接;OUT3端口与电阻R4一端连接。此处,切换开关包括跳线帽52、插针CON1以及插针CON2,插针CON1为3P插针(即有三根插针),插针CON2为2P插针(即有两根插针);跳线帽52用于连接两个插针51,通过跳线帽52在相邻两个插针51上的切换,调整蜂鸣器的频率,实现蜂鸣器发出不同的声音,此处蜂鸣器元器件53固定在正面,即朝向上盖方向一面;跳线帽52只能将相邻两个插针51连接,此为公知的技术,故在此不多加赘述。

稳压管D2的负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蜂鸣器元器件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1的基级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此处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级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此处连接形成发声电路57。

电容C3的一端与电阻R6、发光二极管LED1以及发光二极管LED2串联,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基级与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此处连接形成指示电路56。

其工作原理为,当COM1端口通过跳线帽52与地连接时,控制芯片通过选择内部存储空间内对应的频率,对应OUT2端口以及OUT3端口输出,实现蜂鸣器元器件发声以及发光二极管LED点亮,此处蜂鸣器可为急促发声,发光二极管LED不停闪烁;同理,COM2端口以及COM3端口与地连接时,蜂鸣器元器件以及发光二极管LED均以不同频率发声或指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