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箜篌转调系统的改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495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竖箜篌转调系统的改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竖箜篌转调系统的改进。
竖箜篌一般由底座、琴柱、装有转调机构的上弦臂以及立式音箱等部件组成,两排弦列由高到低按音阶顺序竖直排列在音箱两侧,其转调系统主要由位于底座的转调踏板,位于上弦臂的转调机构以及连接于踏板和转调机构之间的传动杆组成,一般各音阶分别设置一套这样的转调系统。在现有这种乐器的转调系统中,所述传动杆隐蔽地设置在琴柱之内,因此制作安装及调试十分不便。另外,这样的转调系统长期使用后,各零件间的间隙会因磨损等因素而加大,从而影响音准,因此传动杆两端的连接螺纹起着调整传动杆长度的作用以便保证踏板的预定动程,但是由于传动杆设置在琴柱之内,这样的调整非常困难,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竖箜篌提供一种改进的转调系统,其中传动杆设置在琴柱之外,因而便于进行制作安装及调试。另外在这种设置在琴柱之外的传动杆上,可以设置微调传动杆长度的装置,调整起来十分方便,可以由演奏员随时进行。
现在对照以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所示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转调系统第一种实施例的竖箜篌主视图,图中未画弦列;图2所示为沿
图1A-A线的剖面图;图3所示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转调系统第二种实施例的竖箜篌主视图,图中未画弦列;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调系统所用传动杆上设置的微调传动杆长度的装置的第一种实例;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调系统所用传动杆上设置的微调传动杆长度的装置的第二种实例。

图1所示,竖箜篌由底座1,琴柱2,装有转调机构3的上弦臂4以及立式音箱5等部件组成,两排弦列(未画出)由高到低按音阶顺序竖直排列在音箱两侧,其转调系统主要由位于底座1的转调踏板6,位于上弦臂4的转调机构3,以及连接于踏板6和转调机构3之间的传动杆7组成。若干传动杆7沿琴柱2内侧面纵向排列,如图2所示,传动杆7也可沿琴柱2内侧面上的纵向凹槽排列(见图2)。
踏动踏板6,通过传动杆7带动转调机构3即可实现转调。
现在参阅图3,与
图1不同之处在于,该实施例中的传动杆7排列在两排弦列(未画出)之间与琴弦平行并穿过音箱后与踏板相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重大优点在于,设置在琴柱之外的传动杆上可以设置微调传动杆长度的装置,调整起来十分方便,可以由演奏员随时进行,以便消除转调系统各零件间因磨损而引起的加大的间隙,保证踏板有效动程,从而保证准确的音准。
这种微调传动杆长度的装置可以采用机械工程中常用的各种已有技术,图4和5分别示出两种不同的实施方案。
如图4所示,传动杆7分为上、下两截7′和7″,上截7′的下端和下截7″的上端分别攻有相互反向的螺纹,上、下两截分别旋入一套管8上、下两端的内螺纹中。套管8外圆周面上设有便于微调的调整孔9,可用适当的扳手插入,旋转套筒8,以便微量调整传动杆7的长度。
在图5中,传动杆7上端套有螺纹并穿入转调机构3的一个L形件9的孔中,孔的直径稍大于传动杆7的外径,使传动杆可在孔中滑动,旋转螺母10即可微量调整传动杆7的长度。
以上描述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种实施例做出种种变化而并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另外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也并不只适用于竖箜篌一种乐器,也可以应用于竖琴等同类乐器中。
权利要求1.竖箜篌的一种改进的转调系统,它由位于底座的踏板,位于上弦臂的转调机构以及连接于所述踏板和所述转调机构之间的传动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设置在琴柱之外。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沿琴柱的内侧面排列。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排列在两排弦列之间,与琴弦平行并穿过音箱后与踏板相连。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上设有微调传动杆长度的装置。
专利摘要竖箜篌的一种改进的转调系统由位于底座的踏板,位于上弦臂的转调机构以及连接于踏板和转调机构之间的传动杆组成。传动杆位于琴柱之外,因而便于安装调试。另外位于琴柱之外的传动杆上还可设置微调传动杆长度的装置,可由演奏人员方便地进行调整以保证踏板的有效动程。
文档编号G10D3/14GK2051379SQ8921389
公开日1990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89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1989年7月13日
发明者赵广运, 赵广武, 赵广军 申请人:赵广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