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9808阅读:3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乐器,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管状的打击乐器。
古代有编钟、编磬打击乐器,因其制作工艺繁复,音调较难调准,一般不易变调,且移动困难,故独立性差。就现代的扬琴和木琴打击乐器,其制作工艺也很复杂,比较昂贵,且音色各不相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公开一种制做简单,价格便宜,操作简易,音序结构可随演奏者的习惯重新组合的打击乐器——管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管琴,它含有琴框、琴管和弹簧,琴框为左、右两个或左、中右三个绞接可折叠的四方框架,在框内设有区分音域的斜撑和/或横撑,琴管按一定音序排列,通过尼龙丝和弹簧装在框架内,其琴管为金属管,在两端边沿设置有小孔,尼龙丝固定于小孔内。弹簧是固定或钩挂于框架上,琴管的音序排列是按下列方法排列的c、d、e、#f、#g、#a、c1、d1、e1琴管按整音音序排列装在左框架的左半部内;a1、g1、f1、#d1、#c1、b、a、g、f琴管也按整音音序排列装在左框架的右半部内;G、#G、A、#A、B琴管按半音音序排列装在中框架的上部;B、#C、#D琴管按整音音序排列装在中框内半音序的下面;#f1、#g1、#a1琴管按整音音序排列装在中框架的下部;#a1、b1、c2、#c2琴管按半音音序排列装在中框架下部整音序的右侧;C、#C、D、#D、E、F、#F琴管按半音音序排列装在右框架内。
上述琴管还可以全部半音音序排列,装在左、中、右三个框架内。
本实用新型与原有打击乐器相比,制作简单,易学,初学者在随意的打击过程中就能充分认识和了解音乐的科学原理。其结构多变,音序可固定或随演奏人的习惯重新排列,易于掌握,经济耐用,且音色不失钟、磬之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
作详细叙述。
附图管琴整体示意图。
如图琴框(1)由木质、塑料或轻金属材料做成两个或三个绞接并可折叠的四方框架,在左和右或中框架内,设有斜撑和横撑,在四方框架的边框内和斜撑,横撑两则固定或钩挂有弹簧,琴管(2)是将金属管经加工校音而成,并在两端部边沿钻有小孔,按一定音序排列,由固定在琴管小孔内的尼龙丝与弹簧(3)连接装入框架内构成整体管琴。
具体的音序排列是c、d、e、#f、#g、#a、c1、d1、e1琴管按整音音序排列装在左框架的左半部内;a1、g1、f1、#d1、#c1、b、a、g、f琴管也按整音音序排列装在左框架的右半部内;G、#G、A、#A、B琴管按半音音序排列装在中框架的上部;B、#C、#D琴管按整音音序排列装在中框内半音序的下面;#f1、#g、#a1琴管也按整音音序排列装在中框的下部;#a1、b1、c2、#c2琴管按半音音序排列装在中框下部整音音序的右侧;C、#C、D、#D、E、F、#F琴管按半音音序排列在右框架内。
上述琴管还可以全部按半音音序排列,装在左中右三个框架内。
在打击时可选用细长金属管或藤条、竹棍、小木鍾等做打击器,可单手敲打,又可双手演奏。在演奏时管琴或放在平台桌、架,或吊挂等均可,结束后又可折叠收放于盒内。
权利要求1.一种管琴,其特征在于它含有琴框(1)、琴管(2)和弹簧(3),琴框为左右两个或左、中、右三个绞接可折叠的四方框架,在框内设有区分音域的斜撑和横撑,琴管(2)按一定音序排列通过尼龙丝(4)和弹簧(3)装在框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琴,其特征在于琴管(2)为金属管,在其两端的边沿设置有小孔,尼龙丝(4)固定于小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琴,其特征在于弹簧(3)是固定或钩挂于框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琴,其特征在于琴管按一定音序排列,是按下列方法进行的c、d、e、#f、#g、#a、c1、d1、e1琴管,按整音音序排列,装在左框架的左半部;a1、g1、f1、#d1、#c1、b、a、g、f琴管,也按整音音序排列,装在左框架的右半部;G、#G、A、#A、B琴管,按半音音序排列,装在中框架的上部;B、#C、#D琴管,按整音音序排列,装在中框架上半部的下面;#f1、#g1、#a1琴管,按整音音序排列,装在中框架下部的左侧;#a1、b1、c2、#c2琴管,按半音音序排列,装在中框架下部的右侧;C、#C、D、#D、E、F、#F琴管,按半音音序排列,装在右框架内;上述琴管还可以全部按半音音序排列,装在左中右三个框架内。
专利摘要一种管琴,属于打击乐器,由琴框、琴管和弹簧构成,琴框左、右两个或左、中、右三个绞接并可折叠的四方框架,在框内设有区分音域或音序的斜撑和/或横撑,在琴框的边框内侧和斜、横撑两侧固定或钩挂有弹簧,琴管为金属管,经加工校音而成,其两端有小孔,通过小孔由尼龙丝与弹簧连接而装在框架内,具有制作简单易学的特点,适于普及,雅俗共赏的民族乐器。
文档编号G10D13/08GK2220110SQ9520320
公开日1996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1995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1995年2月22日
发明者刘翰相 申请人:刘翰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