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音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0639阅读:14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中音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具体涉及演奏乐曲用的上中音号。
上中音号(亦称耳多号),是近代我国引进于西方国家的传统乐器。多年来,其结构尺寸一直没有改变,如上中音号的活塞附管组件1(图4所示)的活塞外套9端面分别距离连接在其活塞外套9外圆上的弯管头8孔中心尺寸为32.5毫米,距离连于弯管头8的附管10下端面的距离尺寸为77毫米。由于设计尺寸的局限,造成了乐器音域范围变窄,通常只能应用于专业乐队的乐器匹配,而对厂矿、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群众性文艺团体难以广泛应用;另外,随着国际乐器音域标准的不断完善,改进上中音号,向国际乐器音域标准靠拢,适应产品出口创汇,已是目前十分迫切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乐器音域范围宽,演奏乐曲时既适用于专业乐队,又适用于厂矿企业、学校等群众文艺团体,还可实现与国际乐器音域标准接轨,对外出口创汇的上中音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主要由连于号体上的活塞附管组件构成;其特征在于活塞附管组件的活塞外套端面分别距离连接在其活塞外套外圆上的弯管头孔中心尺寸L1=38毫米~43毫米,距离连于弯管头的附管下端面的尺寸L2=63毫米~68毫米;活塞上的音孔与连于活塞外套外圆上的弯管头孔相对应。
由于本实用新型对活塞附管组件连接结构尺寸的改进,加宽了乐器音域范围,演奏乐曲时,不但适合专业乐队,也适合群众文艺团体,达到了国际乐器音域标准的要求,还可实现产品对外出口创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2为
图1中活塞附管组件放大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改进前的活塞附管组件1的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附管组件1的局部剖视图。
图1-图3和图5所示。3只相互连接的活塞附管组件分别连于由弯管4、号口2和号嘴管3构成的号体上。其中活塞附管组件1的活塞外套9端面分别选择距离连接在其活塞外套9外圆上的弯管头8孔中心尺寸L1=38毫米~43毫米,距离连于弯管头8的附管10下端面的尺寸L2=63毫米~68毫米。经过试验选择L1=39.5毫米;L2=68毫米时,乐器的音域范围宽,发音效果非常理想。活塞6上的音孔7,在按头5按下或不按下时,都能保证一组音孔7与连于活塞外套9外圆上的弯管头8孔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发音是这样实现的通过号嘴管3吹入气流,在三只按头5都不下按时,气流经过活塞附管组件的活塞上的音孔进入弯管4从号口2内孔中发出音乐,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为气流流动方向。当三只按头5分别按下一只、二只或三只都按下时,气流分别通过活塞附管组件的三只活塞上的音孔与相对应的弯头、附管连通,通过弯管4从号口2内孔中发出不同音调的音乐。图3中箭头所示方向为三只按头5都按下时的气流流动方向。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演奏乐曲的上中音号,主要由连于号体上的活塞附管组件构成;其特征在于活塞附管组件(1)的活塞外套(9)端面,分别距离连接在其活塞外套(9)外圆上的弯管头(8)孔中心尺寸L1=38毫米~43毫米,距离连于弯管头(8)的附管(10)下端面的尺寸L2=63毫米~68毫米;活塞(6)上的音孔(7)与连于活塞外套(9)外圆上的弯管头(8)孔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中音号;其特征在于活塞附管组件(1)的活塞外套(9)端面,分别距离连接在其活塞外套(9)外圆上的弯管头(8)孔中心尺寸L1=39.5毫米,距离连于弯管头(8)的附管(10)下端面尺寸L2=68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演奏乐曲的上中音号,主要由连于号体上的活塞附管组件构成;改进在于:活塞附管组件1的活塞外套端面,分别距离连接在其活塞外套外圆上的弯管头孔中心尺寸L1=38毫米~43毫米,距离连于弯管头的附管下端面的尺寸L2=63毫米~68毫米;活塞上的音孔与连于活塞外套外圆上的弯管头孔相对应。加宽了乐器音域范围,适用于不同的文艺演出团体,实现了出口产品与国际乐器音域标准的接轨。
文档编号G10D7/10GK2343648SQ9822286
公开日1999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5日
发明者张广昌 申请人:龙口市管乐器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