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散光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1295阅读:10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聚散光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电筒,特别是一种聚光、散光兼顾的手电筒。
手电筒是家庭中的必备工具之一,一般包括筒身及位于筒身内的电池及位于筒身头部的灯珠、反光镜,一般地,为使射出的光束集中而不发散,根据光学原理,反光镜采用抛物面,并将灯珠的灯丝位置设置在抛物面的焦点处,这样灯丝发出的光经反光镜反射后大致以平行光射出。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对于手电筒的照明效果,人们不仅有聚光的要求,而且也有散光的要求,前者重照明亮度、轻照明范围,后者则正好相反,为此,也有不少这样的设计,如采用二个位于不同位置的灯珠,通过开关控制分别点亮二个灯珠之一,即达到聚光或散光的不同照明目的,又如采用灯珠位置可调的方案等等,这类方案的特点都是着眼于灯珠的改变,其缺点在于其结构必定比原有的复杂,而且使用时要么聚光,要么散光,而不能同时兼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聚光、散光兼顾的手电筒。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是不改变现有手电筒的筒身、灯珠结构,而从改变反光镜人手,其特征在于反光镜呈凹面状,且其中心部位大致呈抛物面,而其外沿部位则呈非抛物面。
所述反光镜的外沿部位可以是呈由多个扇格状的小平面镜镶拼而成的形状;所述反光镜的中心部位可以是呈由多个扇条镶拼而成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反光镜同时起了聚光和散光两个作用其中心部位的抛物面与现有技术一样起到聚光作用,而外沿部位的非抛物面则起到均匀散光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且使用时无需切换。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聚散光手电筒在筒身1的头部设置有反光镜3、灯珠2、透明隔板4,其中反光镜3的中心部位31大致呈抛物面,在本实施例中为由多个扇条镶拼而成的形状,且其总体曲面呈抛物面,而反光镜3的外沿部位31则呈由多个扇格状的小平面镜镶拼而成的形状,且其总体曲面为非抛物面,即其总体曲面的曲率大于或小于抛物面的曲率,参见图3;所述的灯珠2(或其灯丝)则与现有技术一样设置在反光镜中心部位31的抛物面焦点上。
这样,当灯珠2被点亮时,其发出的光一部分通过呈抛物面的反光镜中心部位31反射后大致以平行光射出,而另一部分则通过反光镜的外沿部位32反射后以发散光射出。于是,在实际照明时,电筒出射光所形成的光圈为中间有一较小的较亮部位,同时周围又有一较大的较暗部位,因此兼具聚光和散光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聚散光手电筒,包括筒身和设置在其头部的反光镜、灯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镜呈凹面状,且其中心部位大致呈抛物面,而其外沿部位则呈非抛物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散光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镜的外沿部位呈由多个扇格状的小平面镜镶拼而成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散光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镜的中心部位呈由多个扇条镶拼而成的形状。
专利摘要一种聚散光手电筒,包括筒身(1)和设置在其头部的反光镜(3)、灯珠(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镜(3)呈凹面状,且其中心部位(31)大致呈抛物面,可以是呈由多个扇条镶拼而成的形状,而其外沿部位则呈非抛物面(32),可以是呈由多个扇格状的小平面镜镶拼而成的形状。本实用新型的反光镜(3)同时起了聚光和散光两个作用:其中心部位的抛物面(31)与现有技术一样起到聚光作用,而外沿部位的非抛物面(32)则起到均匀散光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且使用时无需切换。
文档编号F21V7/10GK2457439SQ00263368
公开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18日
发明者周晓刚 申请人:周晓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