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红外变像管及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9445阅读:10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小型红外变像管及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光电器件及制作方法,主要作为夜间红外驾驶观察仪、武器夜间红外瞄准仪的核心部件。
其工作原理目标在红外光的照射下,反射的红外图像入射在变像管光电阴极面上,激发光电阴极,使光电阴极产生与之对应的电子图像,此电子图像经变像管高压、静电子透镜系统汇集、发散和加速,轰击变像管荧光屏,使之产生一个与入射的红外图像相对应的可见光学图像,供人眼观看。
其主要性能指标红外光灵敏度5μA/lm、中心分辨率60Lp/mm、边缘分辨率16Lp/mm、畸变14%、放大率0.95-1.05(倍)、暗电流0.02μA、工作电压12KV。
该变像管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但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能够自已制作,有的同行单位也曾多次试图完全采用原结构,用我国设备及常规的制作方法来制作该变像管,均未成功。使用都是靠向国外进口,由于价格十分昂贵,不适合我国国情。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1、产品结构方面,A、蒸银组中的银球均匀的分三点连接在引线上。B、玻筒组中,在玻筒圆周上设两根引线。C、吸气剂组的吸气剂为圆环形状,安装在变像管轴线位置上。D、外电极上增设一个电极盖。2、制作方法方面,在大阴极筒外部制作一玻璃层。
本发明通过结构和制作方法的改进后,所制变像管完全满足使用要求,从部队、公安及科研试用来看,完全可以取代进口,部分还出口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Φ30×42(最大外径×长度)、红外光灵敏度5μA/lm以上、中心分辨率60Lp/mm、边缘分辨率16Lp/mm、畸变14%、放大率1±0.05倍、红外亮度增益3.8倍以上、暗电流0.02μA、工作电压12KV,所有的主要指标已达到或优于8598变像管。
图2,是本发明的主要总体结构图。
图3,是内电极、蒸银组、外电极组等组件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B-B向剖视图。
图5,是图2的局部剖视图,主要是吸气剂、外蒸铯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A向的剖视图。
其工作原理同上。
1、本发明在结构方面的改进参照图3、4,蒸银组8中的银球,均匀的分为三点连接在引线上,有效的解决了制作光电阴极蒸银不均匀,阴极灵敏度不高等问题。原8598管,银球分两点,间隔180°连接在引线上。
参照图6,玻筒组9中,在玻筒圆周上设两根引线,用于改善导电性能。原8598管在玻筒圆周上设3根引线。
参照图5、6,吸气剂组11中的吸气剂为圆环状,安装在变像管的轴线位置上,用于减少焊点、棱角、减少放电。原8598管的吸气剂为长圆柱形。
参照图2,外电极10上增设一个电极盖17,用于降低焊点的电位差,解决变像管高压弱放电问题。
2、本发明在制作方法上的改进参照图2,在大阴极内筒6外表面上制作一层玻璃层,主要增加大阴极内筒6与内电极7、外电极10之间的绝缘强度,解决放电的问题。其制作工艺方法(1)将Dm-305光学玻璃研磨成粉末;(2)将筛选好的玻璃粉加适量的硝化棉溶液搅拌均匀呈糊状;(3)将配制好的玻璃料涂覆在大阴极内筒6表面;(4)将涂覆好的大阴极内筒6放在茂福炉中,升温至600℃进行焙烧,而后降至20℃;(5)将焙烧好的大阴极内筒6进行玻化处理,把大阴极内筒放入高频炉内,加温至玻璃接近熔化时,下降至20℃;(6)清洗。原8598变像管大阴极内筒6表面是涂有一层三氧化二铬,按其方法制造出的样品放电严重,达不到技术要求。
参照图2、5,光电阴极2是由银、氧、铯组成。在制作光电阴极2时,其中蒸铯工序为外蒸法,其具体作法是氯化铯和钙装在支管16的铯泡内,作为铯源15,用火烤铯泡,产生铯蒸气进入管内对光电阴极进行蒸制,光电阴极作完以后,铯泡连同支管割去。其它操作为常规工序,这里不再赘述。这样解决了铯量难于控制的问题,阴极灵敏度也相应得到提高,同时也简化了管内结构,利于改善性能。原8598变像管是采用内蒸法,将铬酸铯用镍金属皮包起来,固定在管内作为铯源15,光电阴极作完以后,壳子留在管内。按此方法制作出来的光电阴极达不到技术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小型红外变像管,含有阴极玻片(1)、光电阴极(2)、阴极法兰盘(3)、阴极外筒(4)、小阴极内筒(5)、大阴极内筒(6)、内电极(7)、蒸银组(8)、玻筒组(9)、外电极(10)、吸气剂组(11)、阳极外筒(12)、屏玻片(13)、屏法兰盘(14),其特征在于A、蒸银组(8)中的银球均匀的分为三点连接在引线上,B、玻筒组(9)中,在玻筒圆周上设两根引线,C、吸气剂组(11)中的吸气剂为圆环状,安装在变像管的轴线位置上,D、外电极(10)上增设一个电极盖(17)。
2.一种制作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像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大阴极内筒(6)外表面制作一层玻璃层,具体方法(1)、将Dm-305光学玻璃研磨成粉末,(2)、将筛选好的玻璃粉加适量的硝化棉溶液搅拌均匀呈糊状,(3)、将配制好的玻璃料涂覆在大阴极内筒(6)外表面上,(4)、将涂覆好的大阴极内筒(6)放在茂福炉中,升温至600℃进行焙烧,而后降至20℃,(5)、将焙烧好的大阴极内筒(6)进行玻化处理,把大阴极内筒放入高频炉内,加温至玻璃接近熔化时,下降至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变像管方法,其特征在于;蒸铯工序采用外蒸法,具体操作是将氯化铯和钙装在支管(16)的铯泡内,作为铯源(15),用火烤铯泡,产生铯蒸气进入管内对光电阴极进行蒸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器件及制作方法。主要用于夜间红外驾驶、武器瞄准仪器的核心部件。主要技术方案在国外小型红外变像管结构的基础上,将蒸银组中的银球均匀的分三点连接在引线上;在玻筒圆周上设两根引线;吸气剂为圆环形状并安装在变像管轴线位置上;在外电极上增设一个电极盖;另外光电阴极蒸铯工艺方法采用外蒸法。通过改进实现了用国产设备和常用工艺方法制作该管。
文档编号H01J31/50GK1428815SQ0113376
公开日2003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25日
发明者谭新华, 简海明, 张玉辉, 张晓良, 马本德, 谭剑东, 李忠帮, 井兰英, 殷丽昆, 朱宝元, 姜绍巧 申请人:云南北方光学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