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液晶电视的背光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4401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液晶电视的背光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后面照射用于液晶电视的液晶面板的直下式(direct-type)背光单元。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液晶面板的背光单元主要用于个人电脑的液晶监视器中的液晶面板。因此,液晶面板必须在整个显示屏幕上具有均匀的亮度。为了获得在整个显示屏幕上的亮度均匀,此种类型的背光单元被这样设计,以使用于从后面照射液晶面板的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是一致的,或者使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的中心部分的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比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的每个末端部分的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要大,如日本待审公开专利公布Hei 7-270783所记载。
此外,日本待审公开专利公布2002-82626揭示了一种背光单元,其中为了减小电能消耗同时确保整个显示屏幕上的亮度均匀,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相邻的冷阴极荧光灯之间的安装间距从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到每个末端部分逐渐增大。为了将这些背光单元应用至15英寸或更大的液晶监视器或者液晶电视的液晶面板,就必须使用六个或者更多个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以便使亮度不均匀最小化并且确保一定的亮度水平。
但是,如上述使用六个或者更多个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不仅导致灯数增加,而且导致灯的附属组件例如反相电路和灯座的数量增加。这就导致了不仅使整个背光单元的成本升高而且使得组装背光单元的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背光单元已被提出,其使用U型冷阴极荧光灯替代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以减少灯和灯的附属组件的数量,从而减少整个背光单元的成本。
但是,由于如上述在15英寸或者更大液晶面板中的传统背光单元使用六个或者更多个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因此U型冷阴极荧光灯对15英寸或者更大液晶面板的传统背光单元中的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的起码替代需要三个或者更多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这就仍然阻碍了整个背光单元成本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用于液晶电视的背光单元,其能够减少冷阴极荧光灯的数量和附属组件的数量,从而减少整个背光单元的成本并且提高组装该背光单元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通过用于液晶电视的直下式背光单元来实现上述目的,其包括多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用于从后面照射用于液晶电视的液晶面板;以及反射板,设置在所述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后面,用于反射来自所述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光。
所述U型冷阴极荧光灯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横断面的上方和下方,该横断面作为对称平面,基本通过在该液晶面板的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
所述U型冷阴极荧光灯以这样的方式被安装在该背光单元中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所述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小于在每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中的平行管段部之间的中心距(center-to-centerdistance)。
因为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所述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小于每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中的平行管段部之间的中心距,从而牺牲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末端部分处的亮度,所以能够确保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实际亮度。在该用于液晶电视的背光单元的情形下,只要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亮度能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或者更高,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末端部分处达到某种程度的低亮度(例如是在中心部分处亮度的大约50%的亮度)就不会引起实际的问题。更确切地说,为了易于观看,优选的是在液晶电视的情形中,提高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亮度而降低末端部分处的亮度,正如传统CRT(阴极射线管)电视的情形。这与用于个人电脑的液晶监视器的背光单元的情形是相对的。
如上述这种通过牺牲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末端部分处的亮度而确保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实际亮度的方法,与用于液晶面板的传统直下式背光单元相比,能够减少冷阴极荧光灯的数量。在将直下式背光单元应用于15英寸液晶面板的情形中,例如,传统背光单元使用六个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或者三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相反,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背光单元能够通过使用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确保例如15英寸液晶电视的整个显示屏幕上的实际亮度。这种冷阴极荧光灯的数量的减少使得冷阴极荧光灯的附属组件(例如反相电路)的数量减少,从而减少整个背光单元的成本并且提高组装该背光单元的工作效率。
优选地,假定把每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视作包括两个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那么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所述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小于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处的所述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
更优选地,假定把每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视作包括两个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那么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所述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比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处的所述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小一定程度,以使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的中心部分处的亮度比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处的亮度高出至少20%。
所述多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数量是两个,并且该背光单元可被用于15英寸或者更大的液晶电视。
优选地,该反射板在其每个侧面具有侧板,当安装在该液晶面板上时,该侧板与该液晶面板形成30至60度的内角。
所述多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数量可以是四个。
所述四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能够被分为具有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上组和具有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下组;其中该具有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上组和该具有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下组分别对称地设置在该横断面的上方和下方,该横断面作为对称平面,基本通过在该液晶面板的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并且其中所述两组以这样的方式被安装在该背光单元中在该具有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上组和该具有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下组之间的安装距离小于每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中的平行管段部之间的中心距。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通过一种用于液晶电视的直下式背光单元实现上述目的,其包括多个S型冷阴极荧光灯,用于从后面照射用于液晶电视的液晶面板;以及反射板,设置在所述S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后面,用于反射来自所述S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光。
所述S型冷阴极荧光灯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横断面的上方和下方,该横断面作为对称平面,基本通过在该液晶面板的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
所述S型冷阴极荧光灯以这样的方式被安装在该背光单元中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所述S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小于在每个S型冷阴极荧光灯中的相邻平行管段部之间的中心距。
优选地,假定把每个S型冷阴极荧光灯视作包括三个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那么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所述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小于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处的所述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
优选地,假定把每个S型冷阴极荧光灯视作包括三个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那么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所述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比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处的所述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小一定程度,以使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的中心部分处的亮度比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处的亮度高出至少20%。
在将本发明的新颖特征列在随附的权利要求书中的同时,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或者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技术概念而显示全部附图,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在安装到液晶面板之前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安装到液晶面板之后沿A-A线的该背光单元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是显示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屏幕上亮度分布的曲线图;
图4是显示图3中测量点的亮度的曲线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背光单元在安装到液晶面板之前的平面示意图;以及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背光单元在安装到液晶面板之前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和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并不用于覆盖本发明的整个范围,因此本发明不仅仅限于特定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液晶电视的背光单元(后文简称为“背光单元”)在安装到液晶面板之前的平面图,而图2是安装到液晶面板之后沿图1中A-A线的该背光单元的横截面图。该背光单元1是用于液晶电视的直下式背光单元,并且该背光单元1包括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用于从后面照射液晶电视的液晶面板5;置于这些U型冷阴极荧光灯2后面的反射板3,用于反射来自U型冷阴极荧光灯2的光,该反射板3在其每个侧面具有侧板3a;散射板4,用于散射来自冷阴极荧光灯2的直射光和来自反射板3的反射光,以向前照射;等等。这里,作为例子,液晶面板5是一个用于15英寸液晶电视的液晶面板。
如图2所示,反射板3的每个侧板3a与液晶面板5形成30至60度的内角θ。这使得背光单元1能够确保在液晶电视的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末端部分的实际亮度。
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分别对称地设置于作为对称平面的横断面(相应于图1和图2中的线7的横截面)的上方和下方,该横断面基本通过液晶面板5的显示屏幕(后文简称为“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的中心。如图1所示,这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以这样的方式安装在背光单元1中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L1(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相邻的平行管段部之间的中心距)小于每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中的平行管段部之间的中心距L2。这样,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的U型冷阴极荧光灯2的安装间距小于每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中的平行管段部之间的中心距。这就使得该显示屏幕在垂直方向上其中心部分处具有比在垂直方向上其末端部分处更高的亮度。因此,用于例如15英寸液晶电视的背光单元1通过使用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能够确保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实际亮度。
换句话说,通过使用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用于例如15英寸液晶电视的背光单元1牺牲了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末端部分处的亮度,以确保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实际亮度。牺牲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末端部分处的亮度的原因是在用于液晶电视的背光单元1的情形下,只要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亮度能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或者更高,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末端部分处达到某种程度的低亮度就不会引起实用的问题。更确切地说,为了易于观察,优选的是在液晶电视的情形中,提高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亮度而降低末端部分处的亮度,正如传统CRT(阴极射线管)电视的情形。
关于U型冷阴极荧光灯2的特定尺寸,每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的管的直径为例如3mm。安装间距L1为例如40mm,同时中心距L2为例如45mm。
参考图3和图4,将要描述使用背光单元1的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中心部分和末端部分之间的亮度差。图3显示了使用该背光单元1的显示屏幕上的亮度分布,而图4显示了图3中测量点的亮度。在图3中,附图标记1至55表示代表显示屏幕上垂直方向(上、下方向)上的测量位置(测量点)的线,而附图标记A至E表示代表显示屏幕上水平方向(左、右方向)上的测量位置的线。此外,图3中的等亮度线30是连接显示屏幕上等亮度点的线。在图4中,附图标记31、32、33、34和35分别表示绘出图3中垂直线A、B、C、D和E上的测量点处的亮度值的曲线。
如这些曲线图所示,使用背光单元1的显示屏幕上的最高亮度区域和最低亮度区域之间的最大亮度差(亮度不均匀)是50%或者更大。这种50%或者更大的亮度差与上述日本待审专利公布2002-82626所记载的背光单元的情形下的亮度差(大约18%)是无法比拟的。根据本实施例,优选的是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最高亮度区域)的亮度和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处(最低亮度区域)的亮度之间的差是至少20%。这样,与传统背光单元相比,该背光单元1导致了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和末端部分处之间的大的亮度差,从而通过使用具有如上述的例如3mm管直径的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能够确保用于例如15英寸液晶电视的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实际亮度。
这里,将描述该背光单元1和上述日本待审专利公布2002-82626所记载的背光单元之间的另一差别。根据日本待审专利公布2002-82626所记载的背光单元,从背光单元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到每个末端部分,相邻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之间的安装间距仅仅各增加1mm。例如,相邻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之间的安装间距是34mm∶35mm∶36mm。
另一方面,根据该背光单元1,假定把每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视作包括两个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两个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之间的安装间距是40mm,而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两个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的每一个与相邻的外侧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即,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处的冷阴极荧光灯)之间的安装间距是45mm。换句话说,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如所视作的)的安装间距小于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处的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如所视作的)的安装间距。
如上所述,根据日本待审公开专利公布2002-82626所记载的背光单元,从背光单元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到每个末端部分,相邻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之间的安装间距仅仅能够各增加1mm。这是因为在日本待审公开专利公布2002-82626中所记载的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减小电能消耗同时保持显示屏幕上的亮度均匀。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背光单元1,在中心部分处的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与每个末端部分处的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如所视作的)之间的差被扩大,以有意地产生一定程度的亮度不均匀,从而通过使用两个具有例如3mm的管直径的U型冷阴极荧光灯2,确保在用于例如15英寸液晶电视的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实际亮度。因此,本发明的背光单元1与根据日本待审公开专利公布2002-82626的技术极为不同。
如前所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中,将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的安装间距制造得比每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中的平行管段部之间的中心距短一定程度,以使得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的中心部分处的亮度比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处的亮度高出至少20%和50%或者更高达到最大值。以另一个方式来说,假定把每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视作包括两个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比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处的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短一定程度,以使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的中心部分处的亮度比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处的亮度高出至少20%。因此,用于例如15英寸液晶电视的背光单元1能够通过使用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而确保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实际亮度。
另外,因为当反射板3的每个侧板3a安装在液晶面板5上时,与如上述的液晶面板5形成30到60度的内角,所以能够使背光单元1确保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末端部分处的实际亮度。从而,背光单元1能够通过使用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来确保例如15英寸液晶电视的整个显示屏幕上的实际亮度。因此,与用于例如15英寸液晶面板的传统直下型背光单元相比,该背光单元1能够减少冷阴极荧光灯的数量以及附属组件(例如反相电路)的数量,从而减少了整个背光单元的成本并且提高了组装该背光单元的工作效率。
下面,参考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背光单元。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背光单元在安装到液晶面板之前的平面图。在图5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原则上,第二实施例的背光单元1是应用到用于15英寸或者更大液晶电视的液晶面板上的一个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1使用两个S型冷阴极荧光灯12,该S型冷阴极荧光灯12是通过将一个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与一个用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1的U型冷阴极荧光灯2相连接而形成的螺旋型(serpentine-shaped)冷阴极荧光灯。这两个S型冷阴极荧光灯分别对称地设置于横断面(相应于图5中的线7的横截面)的上方和下方,该横断面作为对称平面,基本通过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
如图5所示,形成两个S型冷阴极荧光灯的每一个,以使一对相邻的平行管段部之间的中心距L4短于另一对相邻的平行管段部之间的中心距L5。假定把S型冷阴极荧光灯12的每一个视作包括三个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该S型冷阴极荧光灯12安装在反射板3上,以使相邻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如所视作的)之间的安装间距从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到中心部分逐渐减小(即,L5>L4>L3)。这样,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S型冷阴极荧光灯12的安装间距L3就小于每个S型冷阴极荧光灯12中的相邻平行管段部之间的中心距。这就能够使得该显示屏幕在垂直方向上其中心部分处具有比在垂直方向上其末端部分处更高的亮度。因此,用于例如15英寸或者更大液晶电视的该背光单元1能够通过使用两个S型冷阴极荧光灯12而确保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实际亮度。在此情况下,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亮度能够变得比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处的亮度高至少20%到50%或者更高达到最大值。
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1类似,在第二实施例的背光单元1中的反射板3的每个侧板3a与液晶面板形成30到60度的内角θ。因此,用于例如15英寸或者更大的液晶电视的背光单元1能够确保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末端部分处的实际亮度。
如前所述,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背光单元中,假定把每一个S型冷阴极荧光灯12视作包括三个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相邻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如所视作的)之间的安装间距从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到中心部分逐渐减小。另外,每个侧板3a与液晶面板形成30到60度的内角θ。由于冷阴极荧光灯的这种安装间距以及通过每个侧板3a与液晶面板形成的内角,该背光单元1能够通过使用两个S型冷阴极荧光灯12来确保例如15英寸或者更大液晶电视的整个显示面板上的实际亮度。因此,与用于例如15英寸或者更大液晶面板的传统背光单元相比,该背光单元1能够减少冷阴极荧光灯的数量和附属组件(如反相电路)的数量,从而减少整个背光单元的成本并且提高组装该背光单元的工作效率。
下面,参考图6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背光单元。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背光单元在安装到液晶面板之前的平面图。在图6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中相同的部件。第三实施例的背光单元1使用四个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1中相似的U型冷阴极荧光灯2。如图6所示,这四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能被分为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的上组41和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的下组42。
这两组41和42分别对称地设置于横断面(相应于图6中的线7的横截面)的上方和下方,该横断面作为对称平面,基本通过在液晶面板5的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参见图2)。它们以这样的方式安装在背光单元1中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上组41和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下组42之间的安装距离(安装间距)L1(即相邻平行管段部之间的中心距,其中一个是上组41中U型冷阴极荧光灯2的最接近下组42的管段部,另一个是下组42中U型冷阴极荧光灯2的最接近上组41的管段部)小于每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中平行管段部之间的中心距L2。从而,在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U型冷阴极荧光灯2的安装间距小于每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中的平行管段部之间的中心距。另外要注意的是,如图6所示,在每个组41和42中的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之间的安装间距也是L1,其与上组41和下组42之间的安装间距L1相同。
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例的背光单元中,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上组41和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下组42之间的安装间距L1小于每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中平行管段部之间的中心距L2。因此,不仅在15英寸液晶电视的情形下,而且在16英寸或者更大液晶电视的情形下,第三实施例的背光单元1都能够通过使用四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而确保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实际亮度。因此,该背光单元1能够减少冷阴极荧光灯的数量和附属组件的数量,从而减少整个背光单元的成本并且提高组装该背光单元的工作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或者构造,并且能够有各种修改。例如,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分别使用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2和两个S型冷阴极荧光灯12。但是,能够替换为分别使用四个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和六个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此外,在本发明被应用到用于16英寸或者更大液晶电视的背光单元1的情形下,当安装到液晶面板上时,液晶面板和反射板的每个侧板之间的内角θ不需在30到60度的范围内。
本申请基于2004年3月31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04-103457,其内容由此并入参考。
已经使用上述优选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是这些描述不应当被认为是限制本发明。对于已经阅读这些描述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各种修改将变为清楚、显然或者明显的。因此,随附的权利要求书应被解释为覆盖落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所有修改和替换。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液晶电视的直下式背光单元,包括多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用于从后面照射用于液晶电视的液晶面板;以及反射板,设置在所述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后面,用于反射来自所述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光;其中,所述U型冷阴极荧光灯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横断面的上方和下方,该横断面作为对称平面,基本通过在该液晶面板的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以及其中,所述U型冷阴极荧光灯以这样的方式被安装在该背光单元中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所述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小于在每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中的平行管段部之间的中心距。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液晶电视的直下式背光单元,其中假定把每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视作包括两个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那么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所述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小于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处的所述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用于液晶电视的直下式背光单元,其中假定把每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视作包括两个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那么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所述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比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处的所述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小一定程度,以使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的中心部分处的亮度比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处的亮度高出至少20%。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用于液晶电视的直下式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多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数量是两个,并且该背光单元是用于15英寸或者更大的液晶电视。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用于液晶电视的直下式背光单元,其中该反射板在其每个侧面具有侧板,当安装在该液晶面板上时,该侧板与该液晶面板形成30至60度的内角。
6.根据权利要求3的用于液晶电视的直下式背光单元,其中该反射板在其每个侧面具有侧板,当安装在该液晶面板上时,该侧板与该液晶面板形成30至60度的内角。
7.根据权利要求2的用于液晶电视的直下式背光单元,其中该反射板在其每个侧面具有侧板,当安装在该液晶面板上时,该侧板与该液晶面板形成30至60度的内角。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液晶电视的直下式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多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数量是四个。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用于液晶电视的直下式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四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能够被分为具有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上组和具有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下组;其中,该具有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上组和该具有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下组分别对称地设置在该横断面的上方和下方,该横断面作为对称平面,基本通过在该液晶面板的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以及其中,所述两组以这样的方式安装在该背光单元中在该具有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上组和该具有两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的下组之间的安装距离小于每个U型冷阴极荧光灯中的平行管段部之间的中心距。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液晶电视的直下式背光单元,其中该反射板在其每个侧面具有侧板,当安装在该液晶面板上时,该侧板与该液晶面板形成30至60度的内角。
11.一种用于液晶电视的直下式背光单元,包括多个S型冷阴极荧光灯,用于从后面照射用于液晶电视的液晶面板;以及反射板,设置在所述S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后面,用于反射来自所述S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光;其中,所述S型冷阴极荧光灯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横断面的上方和下方,该横断面作为对称平面,基本通过在该液晶面板的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以及其中,所述S型冷阴极荧光灯以这样的方式被安装在该背光单元中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所述S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小于在每个S型冷阴极荧光灯中的相邻平行管段部之间的中心距。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用于液晶电视的直下式背光单元,其中假定把每个S型冷阴极荧光灯视作包括三个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那么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所述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小于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处的所述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用于液晶电视的直下式背光单元,其中假定把每个S型冷阴极荧光灯视作包括三个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那么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所述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比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处的所述直管型冷阴极荧光灯的安装间距小一定程度,以使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的中心部分处的亮度比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每个末端部分处的亮度高出至少20%。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用于液晶电视的直下式背光单元,其中该反射板在其每个侧面具有侧板,当安装在该液晶面板上时,该侧板与该液晶面板形成30至60度的内角。
15.根据权利要求12的用于液晶电视的直下式背光单元,其中该反射板在其每个侧面具有侧板,当安装在该液晶面板上时,该侧板与该液晶面板形成30至60度的内角。
16.根据权利要求11的用于液晶电视的直下式背光单元,其中该反射板在其每个侧面具有侧板,当安装在该液晶面板上时,该侧板与该液晶面板形成30至60度的内角。
全文摘要
两个U型CCFL(冷阴极荧光灯)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横断面的上方和下方,该横断面作为对称平面,基本通过在该液晶面板的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这两个U型CCFL以这样的方式被安装在背光单元中两个U型CCFL的安装间距小于在每个U型CCFL中的平行管段部之间的中心距。因此,用于例如15英寸或者更大液晶电视的该背光单元能够通过使用两个U型CCFL来确保在该显示屏幕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的实际亮度。对于背光,这就能够减少CCFL的数量以及附属组件(如反相电路)的数量,从而减少整个背光单元的成本并且提高组装该背光单元的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F21S2/00GK1677189SQ20051006018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31日
发明者冈昌晴 申请人: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