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2475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光源组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背光组件。
技术背景随着电子产业日益发达,平面显示器已将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淘汰,成为目前 的主流。而在平面显示器中,又以液晶显示器的技术最为纯熟且普及化。然而,由 于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面板本身无法发光,故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必须提供一背 光组件以提供光源,进而达到显示的功能。图1为现有的一种背光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背光组件的剖面图。 请参照图1及图2,背光组件100具有一背板110、 一光源120、 一控制元件130、 一保护盖140、 一电路板150以及一连接排线160。背板110具有一外表面112。 控制元件130具有第一连接器132,而电路板150具有一第二连接器152。控制元 件130、电路板150及连接排线160配置于外表面112上,且连接排线160电性连 接第一连接器132及第二连接器152。控制元件130控制电路板150,使电路板150 驱动光源120。值得注意的是,连接排线160的长度并不会恰好和第一连接器132与第二连 接器152间的距离相同,而连接排线160通常会比较长以利操作人员进行组装。因 此,在连接排线160组装完成后,需用胶带170固定连接排线160的位置,以使连 接排线160平贴于外表面112上,如此可避免操作人员在背光组件100组装的过程 中,因操作疏失而拉扯到连接排线160,造成连接排线160与第一连接器132或第 二连接器152分离。但是,此方法需增加以胶带170固定的步骤,且需增加使用胶 带170的成本。此外,胶带170可能会松脱,而影响产品的外观与品质。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组件,以固定连接排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组件,包括一背板、 一光源、一 控制元件、 一保护盖、 一电路板以及一连接排线。背板具有一外表面、 一内表面、 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光源配置于内表面。控制元件配置于外表面,并具有一 第一连接器。保护盖配置于外表面,并覆盖控制元件,且保护盖暴露出第一连接器。 电路板配置于外表面,并具有一第二连接器。连接排线配置于内表面,且连接排线 的一第一端贯穿第一开口,并与第一连接器组装,连接排线的一第二端贯穿第二开 口,并与第二连接器组装。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背板具有一凹陷部,位于第一连接器与第二 连接器之间,且凹陷部连接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外表面包括一底面以及与底面连接的至少一 侧面,侧面与底面连接,而电路板配置于侧面,且控制元件与保护盖配置于底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光源为至少一冷阴极灯管。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光源为至少一发光二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背板的材质为一反射材料。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背光组件,还包括一扩散板,配置于背板上, 并位于光源的上方。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背光组件,还包括一光学膜片,配置于扩散 板上。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增光片或这些膜片的 组合。本实用新型因在背板上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因此可将连接排线配置于 背板的内表面,并使连接排线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至外表面并连接 第一连接器及第一连接器。如此可使操作人员在组装本实用新型的背光组件时不易 拉扯到连接排线而使连接排线与第一连接器或第一连接器分离。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 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现有的一种背光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背光组件的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背光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中背光组件沿A-A'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背光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中背光组件沿A-A' 线的剖面图。请参照图3及图4,背光组件200具有一背板210、 一光源220、 一 控制元件230、 一保护盖240、 一电路板250以及一连接排线260。背板210具有 一外表面212、 一内表面214、 一第一开口 216以及一第二开口218,而控制元件 230、保护盖240与电路板250皆配置于外表面212上。控制元件230具有第一连接器232,而电路板250具有一第二连接器252。保 护盖240覆盖控制元件230,以保护控制元件230,且保护盖240暴露出第一连接 器232使第一连接器232可与连接排线260连接。连接排线260配置于内表面214,且连接排线260具有一第一端262以及一第 二端264。第一端262贯穿第一开口 216至外表面212并连接第一连接器232,而 第二端264贯穿第二开口 218至外表面212并连接第二连接器252。背板210具有一第一开口 216以及一第二开口 218,因此可将连接排线260 配置于内表面214,并使连接排线260之两端分别贯穿第一开口 216以及一第二开 口 218以连接第一连接器232及第二连接器252。如此,连接排线260不易因作业 疏失而被拉扯而与第一连接器232或第二连接器252分离。此外,背光组件200 也不需以额外的固定物(如胶带)固定连接排线260,因此不会有固定物脱落的问 题。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操作人员够容易进行连接排线260的组装,背板210 还具有一凹陷部210a,且此凹陷部210a位于第一连接器232及第二连接器252之 间。凹陷部210a连接第一开口216与第二开口218。此外,凹陷部210a也可以容 置连接排线260的多余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凹陷部210a的定义乃是由视角所 决定。更详细而言,由图3来看,凹陷部210a为凸起状,但由内表面214看来, 其为一位于背板210的凹陷空间。另外,此凹陷部210a可以由冲压(pimch)制程 所形成。除此之外,背板210的外表面212还可包括一底面212a及一与底面212a相 连的侧面212b。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50配置于侧面212b,而保护盖240及控 制元件230配置于底面212a。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电路板250、保护盖240 及控制元件230也可以均配置于底面212a。光源220可为冷阴极灯管或发光二极管等,其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本实用 新型并不对此加以限制。此外,为了提高背光组件200的亮度,背板210的材质可 为反射材料,用以反射光源220发出的光线。或者,背光组件200还包括一反射板 270,而此反射板270配置于内表面214上,以反射光源220发出的光线。另外, 背板210及反射板270的材质例如是铝、银或是其他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背光组件200所发出的光的均匀度,背光组件200 还可包括一扩散板280,配置于内表面214上,且位于对应于光源220的上方。此 外,扩散板280的材质例如是薄型的压克力(acrylic resin)或聚碳酸树脂 (polycarbonate)。此外,为更有效率的使用光源220所发出的光线,背光组件200 还包括一光学膜片290,其配置于扩散板280上,其中光学膜片290可为扩散片、 增光片或这些膜片的组合。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至少有以下优点1. 本实用新型因在背板上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因此可将连接排线配置 于背板的内表面,并使连接排线的两端贯穿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以连接第一连接器 及第二连接器。如此可使操作人员在组装本实用新型的背光组件时不易拉扯到连接 排线而使连接排线与第一连接器或第一连接器分离。2. 连接排线不需以额外的固定物固定,因此不会有固定物脱落的问题,更进 一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虽然本实用新型己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 作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1. 一种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背板,具有一外表面、一内表面、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一光源,配置于该内表面;一控制元件,配置于该外表面,并具有一第一连接器;一保护盖,配置于该外表面,并覆盖该控制元件,且该保护盖暴露出该第一连接器;一电路板,配置于该外表面,并具有一第二连接器;以及一连接排线,配置于该内表面,且该连接排线的一第一端贯穿该第一开口,并与该第一连接器组装,该连接排线的一第二端贯穿该第二开口,并与该第二连接器组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背板具有一凹陷部,位于该 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之间,且该凹陷部连接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外表面包括一底面以及与该 底面连接的至少一侧面,该侧面与该底面连接,而该电路板配置于该侧面,且该控 制元件与该保护盖配置于该底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 表面上。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 板上,并位于该光源的上方。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光学膜片,配置于 该扩散板上。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增 光片或这些膜片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为至少一冷阴极灯管。 ,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为至少一发光二极管。 ,其特征在于,该背板的材质为一反射材料。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反射板,配置于该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扩散板,配置于该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组件,包括一背板、一光源、一控制元件、一保护盖、一电路板以及一连接排线。背板具有一外表面、一内表面、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光源配置于内表面。控制元件配置于外表面,并具有一第一连接器。保护盖配置于外表面,并覆盖控制元件,且保护盖暴露出第一连接器。电路板配置于外表面,并具有一第二连接器。连接排线配置于内表面,且连接排线的一第一端贯穿第一开口并与第一连接器组装,连接排线的一第二端贯穿第二开口并与第二连接器组装。本实用新型的背光组件在组装时不易因拉扯到连接排线而使连接排线由第一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掉落。
文档编号F21V23/00GK201093367SQ200720146588
公开日2008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7日
发明者傅肇垣, 林文郁, 林琪升, 谢忠志 申请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