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442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装置或照明装置,尤其涉及该背光装置或照明装置中照明模块的结构。
背景技术
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具有引导光线方向之功能,因此被大量地使用在显示领域,如背光模块及照明模块,尤其是搭配侧射式之发光二极管(edge-emitting LED) 以组成背光模块或照明模块。组合该侧射式发光二极管及该导光板之背光模块具有厚度极为轻薄的优点,并可以大量地降低该侧射式发光二极管的使用数量,以有效地将低成本的支出。配合参阅图1,为现有技术的照明模块之俯视图。该照明模块80包含一矩形之导光板81及至少一发光组件90,该导光板81具有一入光面810、二板面812、二相对之侧面 814,816及一后端面818。该发光组件90是设置于该入光面810,并朝着该入光面810投射光线,以使光线可以顺利地进入该导光板81内部。该些板面812是分别邻接于该入光面 810,该两侧面814、816分别邻接于该入光面810及该些板面812,该后端面818是相对于该入光面810,且邻接于该些板面812及该些侧面814、816。该导光板81的其中之一板面812布设有复数之导光粒子(图未示),以散射 (scatter)由该入光面810入射之光线,并将光线引导至该后端面818,使光线能由该些板面812或该后端面818出光。该导光板81之该些侧面814、816未布设有导光粒子,且该些侧面814、816分别垂直于该入光面810、该后端面818及该二板面812,因此,当由该入光面810入射至该导光板 81 之光线以一大于全内反射(total internalreflection)临界角(critical angle) θ c 之入射角度θ i投射至该些侧面814、816时,以大于或等于全反射临界角度入射之光线是在该些侧面814、816之间以该入射角度θ i来回传递,并且该光线是不会由该些侧面814、 816出射(如图1之光线路径所示),直至该光线传递至该后端面818,并由该后端面818折射出光。由于该导光板81为一矩形板体,且该些侧面814、816分别垂直于该入光面810、 该后端面818及该二板面812,因此,入射于该导光板的光线仅能由该些导光粒子以散射出光,致使由该导光板出射之光线的之传递距离短,进而造成该照明模块的照明范围的局限。 因此,如此有效地使进入该导光板的光线以一较大的出光角度地出射,实为本领域之研发人员亟欲解决之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照明模块,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一导光组件;所述的导光组件包括一导光本体;所述的导光本体包括一入光面;一后端面;所述的后端面相对于该入光面;一第一侧面;所述的第一侧面由该入光面具有一第一角度倾斜地延伸并邻接于该后端面;一第二侧面;所述的第二侧面相对于该第一侧面,该第二侧面由该入光面具有一第二角度倾斜地并邻接于该后端面;及至少一发光组件,设置于该入光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扩大了导光组件的出光角度。


图1为现有技术之照明模块之俯视图。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立体图。图2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俯视图。图2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俯视图。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俯视图。图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俯视图。图6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立体图。图6B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剖视图。图8A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立体图。图8B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剖视图。图9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立体图。图10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模块,该照明模块包含一导光组件及至少一发光组件。该导光组件包含一导光本体,该导光本体包含一入光面、一后端面、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该后端面相对于该入光面;该第一侧面由该入光面具有一第一角度倾斜地延伸并邻接于该后端面;该第二侧面相对于该第一侧面,该第二侧面由该入光面具有一第二角度倾斜地并邻接于该后端面;该发光组件设置于该入光面。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第一侧面是朝着该第二侧面之方向倾斜该第一角度,该第二侧面是朝着该第一侧面之方向倾斜该第二角度。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第一侧面是朝着相反于该第二侧面之方向倾斜该第一角度,该第二侧面是朝着相反于该第一侧面之方向倾斜该第二角度。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为镜面。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为不规则面。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更包含二相对设置之板面,各该板面分别邻接于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其中之一板面的面积大于另外之一板面的面积,且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系倾斜地邻接于该二板面。
4
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导光本体的其中之一该板面是呈弧状地邻接于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导光本体的其中之一该板面是设置有复数个微结构。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微结构是凸设于该板面。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第一角度等于该第二角度。本发明之导光组件是透过该倾斜该第一角度之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角度之该第二侧面分别邻接于该入光面及该后端面,以避免由该发光组件入射于该导光本体的光线不断地于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产生全内反射,进而扩大该导光组件之出光角度。配合参阅图2A及图2B,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立体图及俯视图。 该照明模块10是可以供设置于一背光装置或照明装置,以提供光源输出;该照明模块10包含一导光组件11及至少一发光组件90。该导光组件11包含一导光本体12,该导光本体12包含一入光面120、一后端面 122、一第一侧面124、一第二侧面1 及两相反板面128。该入光面120是供该发光组件90设置,且该发光组件90是朝向该入光面120投射光线,并使光线由该入光面120进入该导光本体12。该后端面122是相对于该入光面120且大致平行于该入光面120,该第一侧面IM 邻接于该入光面120及该后端面122,该第二侧面1 相对于该第一侧面124,且该第二侧面1 邻接于该入光面120及该后端面122。更进一步地说明,该第一侧面IM是由该入光面120沿着该第二侧面1 之方向具有一第一角度θ 1倾斜,并邻接于及该后端面122。 该第二侧面126是由该入光面120沿着该第一侧面IM之方向具有一第二角度θ 2倾斜, 并邻接于该后端面12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角度θ 1等于该第二角度θ 2,并使该导光本体12由该入光面120朝该后端面122方向向内渐缩地延伸。该些板面1 分别邻接于该入光面120、该后端面122、该第一侧面IM及该第二侧面126,且其中之至少一板面1 是设置有复数个导光粒子(light guide pattern)(图未示)。该些导光粒子之大小、排列方式皆不相同,以将该发光单元90经由该入光面120入射至该导光本体12之光线散射(scatter)传递至该第一侧面124、该第二侧面126、该后端面122及该等板面128,以点亮该导光本体12。该发光组件90是设置于该入光面120,该发光组件90是可以为发光二极管 (LED),且更佳地,该发光组件90是为侧射式(edge-type)发光二极管,以有效且集中地朝该入光面120投射光线,进而提高整体光线的使用效率。同时配合参与图2B及图2C,由该发光单元90出射的光线是经由该入光面120入射于该导光本体12,该光线依入射角度的不同分别被投射至该些板面128、该第一侧面IM 及该第二侧面126。投射至该些板面1 之光线是经由该等导光粒子的散射而于该导光本体12内部传递,并均勻地点亮该导光本体1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侧面1 及该第二侧面1 为镜面,亦即该第一侧面1 及该第二侧面126并未设置有该些导光粒子。并且,该第一侧面IM及该第二侧面1 分别具有该第一角度θ 1及该第二角度θ 2倾斜地邻接于该入光面120及该后端面122,因此, 可以有效地提高由该发光组件90投射至该导光本体12之光线经由该第一侧面IM及该第二侧面126出射的机率。其详细说明如下投射至该第一侧面IM之一第一光线的入射角θ i定义为该第一光线与法线N的夹角,其中法线N是指一与该第一侧面IM互相垂直之延伸线。由于该第一侧面IM具有该第一角度θ 1的倾斜,致使该第一光线与该法线N的夹角的角度(即入射角θ i)相对应地改变,如此,可以避免第一光线于该第一侧面IM产生全内反射的机会,进而提高该第一光线经由该第一侧面124出光的机会;其中该第一光线是在该第一侧面IM产生部分折射及部分反射。同样地,投射至该第二侧面1 之一第二光线的入射角度θ i定义为该第二光线与法线N的夹角,其中法线N是指一与该第二侧面1 互相垂直之延伸线。由于该第二侧面1 具有该第二角度θ 2的倾斜,致使该第二光线与该法线N的夹角的角度(即入射角度θ i)相对应地改变,如此,可以避免第二光线在该第二侧面1 产生全内反射的机会,进而提高该第二光线经由该第二侧面126出光的机会;其中该第二光线是在该第二侧面1 产生部分折射及部分反射。另外,当投射至该第一侧面1 之该第一光线与该第一侧面1 所夹之入射角θ i 等于或大于全内反射的临界角,则该光线是以全内反射地传递该第二侧面126。由于该第二侧面1 具有该第二角度θ 2倾斜,因此,该第一光线传递至该第二侧面126时,该第一光线的入射角θ i是对应该第二角度θ 2而改变,如此,可以破坏其全内反射条件,使该第一光线在该第二侧面126出光,避免该光线不断地在该导光本体12内以全内反射地传递。同样地,当投射至该第二侧面1 之该第二光线与该第二侧面1 所夹之入射角 θ i等于或大于全内反射的临界角,则该光线是以全内反射地传递相对于该第二侧面1 之该第一侧面124。由于该第一侧面IM具有该第一角度θ 1倾斜,因此,该第一光线传递至该第一侧面124时,该第二光线的入射角θ i是对应该第一角度θ 1而改变,如此,可以破坏其全内反射条件,使该第二光线于该第一侧面124出光,避免该光线不断地在该导光本体12内以全内反射地传递。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本发明之照明模块由分别具有该第一角度θ 1及该第二角度θ 2之该第一侧面IM及该第二侧面126,避免入射于该导光组件12之部分光线不断的于该第一侧面1 及该第二侧面126之间以全内反射地传递,而使光线于该第一侧面IM 及该第二侧面126折射出光,以提高该导光组件11的出光角度。该导光组件之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合成树脂、丙烯(acryl)、聚碳酸酯(PC)、聚酯(PET)、聚烯烃(Polyolefines)、玻璃或其它透明材质,并以射出成型、蚀刻、 热压成型或裁切再行加工等方式制作而成之光滑板块。配合参阅图2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侧视图。该照明模块更可以包含有一反射组件13,该反射组件13是设置于该导光本体12之其中一板面1 (例如为下板面),以反射于该导光本体12内部传递过程中穿透于该导光本体12之该板面128的光线, 使光线重新进入该导光本体12,使提升该照明模块10的光线使用效率。配合参阅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立体图。照明模块20包含一导光组件21及至少一发光组件90,该导光组件21包含一导光本体22。该导光本体22包含一入光面220、一后端面222、一第一侧面2 及一第二侧面226。该入光面220是供该发光组件90设置,且该发光组件90是朝向该入光面220投射光线,并使光线由该入光面220进入该导光本体22。该后端面222相对于该入光面220,该第一侧面2M是由该入光面220朝向相反于该第二侧面2 之方向具有一第一角度θ 1倾斜,并邻接于该后端面222,该第二侧面2 是由该入光面220朝向相反于该第一侧面2 之方向具有一第二角度θ 2倾斜,并邻接于该后端面222。该第一角度θ 1等于该第二角度θ 2,并使该导光本体22由该入光面220 朝向该后端面222方向向外渐缩地延伸。该导光组件21更包含二板面228,该些板面2 分别邻接于该入光面220、该后端面222、该第一侧面2 及该第二侧面226,且其中之至少一板面2 是设置有复数个导光粒子(未图示)。该些导光粒子之大小、排列方式皆不相同,以将由该入光面220入射至该导光本体22之光线散射(scatter)传递至该第一侧面224、该第二侧面226、该后端面222 及该些板面228,以点亮该导光本体22。该第一侧面2 及该第二侧面2 设计为镜面,亦即该第一侧面2 及该第二侧面2 并未设置有该些导光粒子。并且,该第一侧面2M及该第二侧面2 分别具有该第一角度θ 1及该第二角度θ 2倾斜地邻接于该入光面220及该后端面222,因此,可以有效地提高由该发光组件90投射至该导光本体22之光线经由该第一侧面2Μ及该第二侧面2 出射的机率。其详细说明如下由于该第一侧面2 及该第二侧面2 分别具有该第一角度θ 1及该第二角度 θ 2的倾斜,致使投射至该第一侧面2 及该第二侧面2 之光线与法线N的夹角相对应地改变,使光线在该第一侧面2M及该第二侧面226出光的机率提高,进而使该照明模块20 的出光角度提升。其中法线N是指与该第一侧面2M或该第二侧面2 互相垂直之延伸线。另外,该导光组件21的其中之一板面228(例如为下板面)可设置有一反射组件 (图未示),其作用与相关说明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在此不予赘述。配合参阅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俯视图。本实施例之照明模块是大致与上述之第一实施例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该照明模块30之一导光组件31之一导光本体32的一第一侧面3 及一第二侧面326为不规则面,其中该不规则面可以由呈锯齿、 曲线状或锯齿及曲线状交错设置的形式。该发光组件90是朝向入光面320出射光线,该光线是分别传递至该后端面322、该第一侧面3 及该第二侧面326。该第一侧面3 及该第二侧面3 可以更有效地避免光线以全内反射地传递,并且光线得以由该第一侧面3M及该第二侧面3 出射,以扩大该照明模块30出光角度的效果。另外,该导光组件31的其中之一板面3 可以设置有一反射组件(图未示),其作用与相关说明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在此不予赘述。配合参阅图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俯视图。本实施例之照明模块是大致与上述之第二实施例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该照明模块40之一导光组件41之一导光本体42的一第一侧面似4及一第二侧面426为不规则面,该不规则面可以呈锯齿状、曲线状或锯齿及曲线状交错设置的形式。该发光组件90是朝向入光面420出射光线,该光线是分别传递至该后端面422、该第一侧面4 及该第二侧面426。该第一侧面4 及该第二侧面426的角度可以更有效地避免光线以全反射地传递,并且,光线得以由该第一侧面似4及该第二侧面426出射,以扩大该照明模块40出光角度的效果。另外,该导光组件41的其中之一板面428(例如下板面)可以设置有一反射组件 (图未示),其作用与相关说明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在此不予赘述。配合参阅图6A及图6B,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立体图及剖视图。该照明模块50包含一导光组件51及至少一发光组件90,该导光组件51包含一导光本体52, 该导光本体52具有一入光面520、一后端面522、一第一侧面524、一相对于该第一侧面5M 之第二侧面5 及两相反板面528。该入光面520是供该发光组件90设置,且该发光组件90是朝着该入光面520投射光线,该光线是经由该入光面520进入该导光本体52。该后端面522是相对于该入光面 520。该第一侧面5 是由该入光面520朝向该第二侧面5 之方向具有一第一角度 θ 1倾斜,并邻接于该后端面522,该第二侧面5 是由该入光面520朝向该第一侧面5 之方向具有一第二角度θ 2倾斜,并邻接于该后端面52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角度Θ1等于该第二角度θ 2,并使该导光本体52由该入光面520朝向该后端面522方向向内渐缩地延伸。该其中之一板面5 之面积是大于另一板面5 之面积,使得该第一侧面5 及该第二侧面5 在宽度方向倾斜地邻接于该二板面528。以使得该入光面520及该后端面 522形成一梯形状。由于该第一侧面5 及该第二侧面5 分别具有该第一角度θ 1及该第二角度 θ 2的倾斜,致使投射至该第一侧面5 及该第二侧面5 之光线与法线N的夹角相对应地改变,达到提高光线于该第一侧面5M及该第二侧面5 出光的机率,进而提高该照明模块 50的出光角度。其中法线N是指与该第一侧面5M或该第二侧面5 互相垂直之延伸线。 并且,由于该第一侧面5 及该第二侧面5 是宽度倾斜邻接于该二板面528,因此,可更进一步扩大该照明模块50由该些板面528出光之光线的出光角度。配合参阅图7,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剖视图。该照明模块50’包含一导光组件51,及至少一发光组件90,该导光组件51,包含一导光本体52,,该导光本体52, 具有一入光面520,、一后端面522,、一第一侧面524,、一相对于该第一侧面524,之第二侧面526,及两相反板面528,。该入光面520,是供该发光组件90设置,且该发光组件90是朝向该入光面投射光线。该第一侧面524’是由该入光面520’朝向一相反于该第二侧面 526’之方向具有一第一角度θ 1倾斜,并邻接于该后端面522’,该第二侧面526’是由该入光面520’朝向相反于该第一侧面524’具有一第二角度θ 2倾斜,并邻接于该后端面522’。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角度θ 1等于该第二角度θ 2,并使该导光本体52由该入光面520朝向该后端面522方向向外渐缩地延伸。并且,该其中之一板面528’之面积是大于另一板面 528’之面积,使得该第一侧面524’及该第二侧面526’在宽度方向倾斜地邻接于该二板面 5 ,。由于该第一侧面524’及该第二侧面526’分别具有该第一角度θ 1及该第二角度 θ 2的倾斜,致使投射至该第一侧面524’及该第二侧面526’之光线与法线N的夹角相对应地改变,达到提高光线在该第一侧面524’及该第二侧面526’出光的机率,进而提高该照明模块50’的出光角度。其中法线N是指与该第一侧面524’或该第二侧面526’互相垂直之延伸线。并且,由于该第一侧面524’及该第二侧面526’是宽度倾斜地邻接于该二板面 5 ’,因此,该照明模块50’可更进一步扩大由该些板面528’出光之光线的出光角度。配合参阅图8A及图8B,分别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立体图及剖视图。 该照明模块60包含一导光组件61及至少一发光组件90,该导光组件61包含一导光本体 62,该导光本体62具有一入光面620、一后端面622、一第一侧面624、一第二侧面6 及二板面628、629。该第一侧面624由该入光面620朝向该第二侧面6 之方向具有一第一角度θ 1倾斜,并邻接于该后端面622,该第二侧面6 是由该入光面620朝向该第一侧面624 之方向具有一第二角度θ 2倾斜,并邻接于该后端面62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角度Θ1 等于该第二角度θ 2,并使该导光本体62由该入光面620朝向该后端面622方向向内渐缩地延伸。如此,以有效地避免由该发光组件90入射于该导光本体62之部分光线不断地在该第一侧面6Μ及该第二侧面6 产生全内反射,以提高该照明模块60的出光角度。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其中之一板面6 是设计为一平面,另一板面6 是朝向该其中之一板面之相反方向向外凸伸而呈现弧形。由该发光组件90入射于该导光本体62 之部分光线可以经由该弧形板面629出光并且,该弧形板面6 相较于该导光本体62内部之光线而言为一凹面,光线通过其之效果等同于凹透镜;因此,由该弧形板面629出光之光线是呈发散状,以扩大光线的出光角度。又,相对于该圆弧形板面6 之该另一板面6 可以设置有一反射组件(图未示),以将由该发光组件90入射于该导光本体62但由该板面6 外溢之光线反射回该导光本体62内部,以提升该照明模块整体60之光使用效率。配合参阅图9,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立体图。该照明模块该照明模块 60,包含一导光组件61,及至少一发光组件90,该导光组件61,包含一导光本体62,,该导光本体62,具有一入光面620,、一后端面622,、一第一侧面624,、一第二侧面626,及二板面628,、6四,。该第一侧面624,由该入光面620,朝向相反于该第二侧面626,之方向具有一第一角度θ 1倾斜,并邻接于该后端面622’,该第二侧面626’由该入光面620’朝向相反于该第一侧面624’之方向具有一第二角度θ 2倾斜,并邻接于该后端面62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角度θ 1等于该第二角度θ 2,并使该导光本体62’由该入光面620’朝向该后端面622’方向向外渐缩地延伸。因此,避免由该发光组件90入射于该导光本体62’之光线不断地在该第一侧面624’及该第二侧面626’产生全内反射,以提升该照明模块60’的出光角度。又,该其中之一板面628’是设计为一平面,另一板面629’是朝向该其中之一板面之相反方向向外凸伸而呈现弧形。因此,由该发光组件90入射于该导光本体62’之一部分光线是可以经由该弧形之板面629’出光,由于该弧状板面629’相较于该导光本体62’内部之光线而言为一凹面,光线通过其之效果等同于凹透镜,因此,由该弧状板面629’出光之光线是呈发散状,可大幅地提升光线的出光角度。又,相对于该弧形629’板面之另一板面628’更可以设置有一反射组件(图未示), 以将由该发光组件90入射于该导光本体62’但由该板面628’外溢之光线反射回该导光本体62’内部,以提升该照明模块整体60’之光使用效率。配合参阅图10,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之照明模块之剖视图。该照明模块70包含一导光组件71及至少一发光组件90,该导光组件71包含有一导光本体72。本实施例之照明模块70大致与上述第七实施例及第八实施例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该导光本体72之其中一板面7 是为由复数个微结构7 组成,并且邻接于该导光本体72之一入光面720、一后端面722、一第一侧面7 及一第二侧面726。具有该些微结构7 之该板面7 是可以使出射于该板面7 之光线呈发散状,以有效地扩大出设于该板面7 之光线的出光角度。另外,该另一板面7 之外侧是可以设置有一反射组件(图未示),以将由该发光组件90入射于该导光本体72但由该另一板面7 外溢之光线反射回该导光本体72内部, 以提升该照明模块70整体之光使用效率。本发明之导光组件是透过该倾斜该第一角度θ 1及该第二角度θ 2邻接于该入光面及该后端面之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以达到避免由该发光组件入射于该导光本体的光线不断地在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产生全内反射,进而扩大该导光组件之出光角度。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当不能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涵盖范围意图的保护范畴内。
10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模块,包括一导光组件;所述的导光组件包括一导光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本体包括一入光面;一后端面;所述的后端面相对于该入光面;一第一侧面所述的第一侧面由该入光面具有一第一角度倾斜地延伸并邻接于该后端面;一第二侧面所述的第二侧面相对于该第一侧面,该第二侧面由该入光面具有一第二角度倾斜地并邻接于该后端面;及至少一发光组件,设置于该入光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面是朝着该第二侧面之方向倾斜该第一角度,该第二侧面是朝着该第一侧面之方向倾斜该第二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面是朝着相反于该第二侧面之方向倾斜该第一角度,该第二侧面是朝着相反于该第一侧面之方向倾斜该第二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为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为不规则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相对设置之板面,各该板面分别邻接于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其中之一板面的面积大于另外之一板面的面积,且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是倾斜地邻接于该二板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本体的其中之一该板面是呈弧状地邻接于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本体的其中之一该板面是设置有复数个微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微结构是凸设于该板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角度等于该第二角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模块,包括一导光组件;所述的导光组件包括一导光本体;所述的导光本体包括一入光面;一后端面;所述的后端面相对于该入光面;一第一侧面;所述的第一侧面由该入光面具有一第一角度倾斜地延伸并邻接于该后端面;一第二侧面;所述的第二侧面相对于该第一侧面,该第二侧面由该入光面具有一第二角度倾斜地并邻接于该后端面;及至少一发光组件,设置于该入光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扩大了导光组件的出光角度。
文档编号F21S2/00GK102221151SQ201110144889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1日
发明者李信坤 申请人: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