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574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灯具,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壳体总成可相对灯泡座体转动的灯具。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会利用台灯来补强室内光线较弱的区域。举例来说,书桌或是办公桌等光线较不足的区域,通过台灯的设置便有较明亮的工作环境,使用者即可在书桌或是办公桌上阅读或从事其他工作,而不必担心工作环境光线不足而导致视力退化。上述的台灯具有一台灯座体、灯壳以及一灯泡座体。在现有的一种组装台灯的方式中,是用手动的方式将灯泡座体与灯壳组装之后,再将灯泡座体旋入台灯座体中。然而,在将灯泡座体旋入台灯座体之后,台灯的出光面的角度不一定是使用者所需的照射角度,因此就必须返工,将灯泡座体从灯座座体上拆卸下来重新调整起始位置后再次进行组装,故对使用者而言在使用上不具使用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灯具,其壳体总成可相对灯泡座体转动,以便于将出光面调整至使用者所需的照射角度。本发明提出一种灯具,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灯泡座体以及一对摩擦元件,其中第二壳体包括一第一侧壁以及与第一侧壁垂直连接的一第二侧壁,且第一侧壁具有沿着其法线方向延伸而成的一第一止挡部,而第二壳体可拆卸地与第一壳体组装在一起以形成一壳体总成,且壳体总成具有一第一开口。灯泡座体嵌入在第一开口内以与壳体总成组装在一起。灯泡座体具有一第二开口以及一第二止挡部,其中第二止挡部位于灯泡座体与壳体总成相对转动时第一止挡部的转动路径上。摩擦元件设置在第一开口的相对两侧并与灯泡座体嵌入在第一开口内的一部分相接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止挡部为凸肋与挡点凸块的其中一种,而第二止挡部为凸肋与挡点凸块的其中另一种。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总成还具有设置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的一对凸柱,且凸柱位于第一开口的相对两侧,而摩擦元件对应套设在凸柱上。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穿过摩擦元件并锁入壳体总成中的一对锁固件。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摩擦元件的材质为热固性塑料或是热塑性塑料。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侧壁具有一内表面,而第一止挡部突出于内表面。第一侧壁还具有设置于内表面的一开槽,且开槽位于第一止挡部与第二侧壁之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凹口,而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二凹口,且第二凹口与第一凹口共构第一开口。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灯泡座体包括一主体以及一座体,其中主体具有一凹槽,而座体可拆卸地组装于主体的凹槽,并适于嵌入第一开口中,其中第二开口及第二止挡部设置于座体,且座体具有灯泡座体嵌入在第一开口内的部分。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灯具中,由于灯泡座体与壳体总成是互相套设的关系,所以可以达到灯泡座体与壳体总成相对转动的效果。当灯泡座体旋入灯具的台灯座体中而壳体总成的出光面并未如使用者的预期时,使用者只须使壳体总成相对于灯泡座体转动,便可以调整壳体总成的出光面相对于使用者的角度。再者,在壳体总成及灯泡座体上分别设置止挡部,因此可进一步地限制灯泡座体与壳体总成之间的相对转动的角度,同时限制灯具的出光面对于使用者的角度是微幅调整。而摩擦元件的设置可以让使用者在使壳体总成相对于灯泡座体转动时较为不易,避免因为使用者不当施力造成止挡部损坏。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具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的灯具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壳体总成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第一侧壁的第一止挡部与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有凹槽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灯具;102:出光面;105:壳体总成;105a:第一开口;106:凸柱;110:第一壳体;110a:第一凹口;120:第二壳体;120a:第二凹口;122:第一侧壁;122a:第一止挡部;122b:内表面;122c:开槽;124:第二侧壁;130:灯泡座体;130a:第二开口;132:主体;132a:凹槽;134:座体;134a:第二止挡部;134b:灯泡座体嵌入在第一开口内的部分;140:摩擦元件;
150:锁固件;N:法线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具的分解示意图,而图2为图1的灯具的局部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灯具100包括一第一壳体110、一第二壳体120、一灯泡座体130以及一对摩擦元件140,其中第二壳体120包括一第一侧壁122以及与第一侧壁122垂直连接的一第二侧壁124,且第一侧壁122具有沿着其法线方向N延伸而成的一第一止挡部122a,而第二壳体120可拆卸地与第一壳体110组装在一起以形成一壳体总成105,且壳体总成105具有一第一开口 105a。灯泡座体130嵌入在第一开口 105a内以与壳体总成105组装在一起。灯泡座体130具有一第二开口 130a以及一第二止挡部134a,其中第二止挡部134a设置在第二开口 130a的侧壁(未标示)上,且位于灯泡座体130与壳体总成105相对转动时第一止挡部122a的转动路径上。摩擦元件140设置在第一开口 105a的相对两侧并与灯泡座体嵌入在第一开口内的部分134b相接触。第一止挡部122a及第二止挡部134a的设置可用以限制壳体总成105相对灯泡座体130转动的角度,而摩擦元件140的设置增加了壳体总成105与灯泡座体130之间的摩擦力,让使用者必须施以相当的力才能够让壳体总成105相对灯泡座体130转动,如此可以避免预期外的晃动或是碰撞即造成壳体总成105相对灯泡座体130转动。图3为壳体总成的分解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10具有一第一凹口 110a,而第二壳体120具有一第二凹口 120a,且第二凹口 120a与第一凹口 IlOa共构成上述的第一开口 105a。此外,第二壳体120的第一侧壁122具有一内表面122b,而第一止挡部122a是沿着内表面122b的法线方向N而自内表面122b以朝向第一壳体110的方向突出。在本实施例中,内表面122b为一个平整的表面,且内表面122b至第二凹口 120a的距离需足够大以让灯泡座体嵌入在第一开口内的部分134b不会与内表面122b相接触。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侧壁122的内表面122b设置一开槽122c,且此开槽122c位于第一止挡部122a与第二侧壁124之间,此开槽122c用以让开空间防止灯泡座体嵌入在第一开口内的部分134b与内表面122b相接触,如图4示。请继续参考图1、图2及图3,上述的灯泡座体130包括一主体132以及一座体134,其中主体132具有一凹槽132a,而座体134可拆卸地组装于主体132的凹槽132a,并适于嵌入第一开口 105a中,其中第二开口 130a及第二止挡部134a即是设置于座体134,且座体134具有灯泡座体嵌入在第一开口内的部分134b。详细而言,主体132及座体134皆具有螺纹,而座体134即是藉由螺纹而旋入主体132的凹槽132a内,以与主体132组装在一起。又,上述的第一止挡部122a可为凸肋,而第二止挡部134a可为挡点凸块,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第一止挡部122a及第二止挡部134a的形状及种类可以依照实际需求改变,只要能够达到止挡的效果即可。另外,壳体总成105还具有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上的一对凸柱106,且凸柱106位于第一开口 105a的相对两侧,而摩擦元件140即是对应套设在凸柱106上。虽然本实施例是将凸柱106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上为例说明,而本领域人员可理所当然地因应需求而将此对凸柱106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上,仍能够达成将摩擦元件140套设在凸柱106上并与灯泡座体130接触。本实施例中的摩擦元件140的材质为热固性塑料或是热塑性塑料,依照实际需求选用。此外,在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摩擦元件140组装在凸柱106上的组装稳固性,灯具100可还包括一对锁固件150,且此对锁固件150穿过摩擦元件140并锁入凸柱106中。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摩擦元件140也可以是利用紧配或其他的方式组装在凸柱106上,依据实际需求选用。或者,也可以是在未设置凸柱106的情况下,直接将锁固件150穿过摩擦元件140锁入壳体总成105中。请继续同时参考图1、图2及图3,当灯泡座体130与壳体总成105组装在一起之后,灯泡座体嵌入在第一开口内的部分134b会与摩擦元件140接触。当此灯具100的灯泡座体130旋入台灯座体(未绘示)时,很有可能因为组装时的起始位置而影响了灯具100的出光面102相对于使用者的角度。当灯具100的出光面102相对于使用者的角度需要大幅调整时,难免还是得将整个灯具100自台灯座体拆卸下来重新调整起始位置后重新组装。特别的是,在本实施例的灯具100中,当灯具100的出光面102相对于使用者的角度仅需要微幅调整时,此时使用者便可以藉由转动壳体总成105,使壳体总成105相对于灯泡座体130转动,以调整灯具100相对于使用者的出光面102。详细而言,当使用者施力使壳体总成105相对于灯泡座体130转动时,设置在第二壳体120的第一侧壁122的第一止挡部122a及设置在灯泡座体130的座体134的第二止挡部134a用以限制壳体总成105相对灯泡座体130转动的角度,以防止用以提供电源的电线因为壳体总成105相对灯泡座体130转动的角度无限制而纠结缠绕,进而断裂。此外,由于摩擦元件140与灯泡座体嵌入在第一开口内的部分134b接触,摩擦元件140与灯泡座体嵌入在第一开口内的部分134b之间的摩擦力让使用者必须施以相当的力量才能使壳体总成105相对灯泡座体130转动。若是没有摩擦元件140的设置,则预期外的晃动或碰撞就有可能使壳体总成105相对灯泡座体130转动,更改了灯具100的发光面相对于使用者的角度。简言之,摩擦元件140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将壳体总成105固定在一相对于灯泡座体130的角度,以符合使用者使用时的预期。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灯具中,由于灯泡座体与壳体总成是互相套设的关系,所以可以达到让灯泡座体与壳体总成相对转动的效果。当灯泡座体旋入台灯座体后而灯具的出光面并未如使用者的预期时,使用者只须使壳体总成相对于灯泡座体转动,便可以调整出光面相对于使用者的角度。再者,于壳体总成及灯泡座体分别设置止挡部,因此可进一步地限制灯泡座体与壳体总成之间的相对转动的角度。又,摩擦元件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藉由摩擦元件与灯泡座体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使用者施力过当而让壳体总成相对灯泡座体转动时造成止挡部损坏;另一方面亦是摩擦元件与灯泡座体之间的摩擦力以在使用者停止施力后,灯壳总成停留在预期的角度,符合使用者的需求。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壳体; 一第二壳体,包括一第一侧壁以及一第二侧壁,其中该第二侧壁与该第一侧壁垂直连接,且该第一侧壁具有一第一止挡部,该第一止挡部沿着该第一侧壁的一法线方向延伸而成,该第二壳体可拆卸地与该第一壳体组装在一起以形成一壳体总成,该壳体总成具有一第一开口 ; 一灯泡座体,嵌入在该第一开口内,以与该壳体总成组装在一起,该灯泡座体具有一第二开口以及一第二止挡部,其中该第二止挡部位于该灯泡座体与该壳体总成相对转动时该第一止挡部的转动路径上;以及 一对摩擦兀件,设置在该第一开口的相对两侧,并与该灯泡座体嵌入在该第一开口内的一部分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止挡部为凸肋与挡点凸块的其中一种,而该第二止挡部为凸肋与挡点凸块的其中另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壳体总成还具有一对凸柱,设置在该第一壳体或该第二壳体上,并位于该第一开口的相对两侧,且该对摩擦元件对应套设在该对凸柱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锁固件,穿过该对摩擦元件并锁入该壳体总成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对摩擦元件的材质为热固性塑料或是热塑性塑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壁具有一内表面,而该第一止挡部突出于该内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壁还具有一开槽,设置于该内表面,并位于该第一止挡部与该第二侧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凹口,而该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二凹口,且该第二凹口与该第一凹口共构该第一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泡座体包括: 一主体,具有一凹槽;以及 一座体,可拆卸地组装于该主体的该凹槽,并适于嵌入该第一开口中,其中该第二开口及该第二止挡部设置于该座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具有该灯泡座体嵌入在该第一开口内的部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灯具,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灯泡座体以及一对摩擦元件,其中第二壳体包括一第一侧壁以及与第一侧壁垂直连接的一第二侧壁,且第一侧壁具有沿着其法线方向延伸而成的一第一止挡部,而第二壳体可拆卸地与第一壳体组装在一起以形成一壳体总成,且壳体总成具有一第一开口。灯泡座体嵌入在第一开口内以与壳体总成组装在一起。灯泡座体具有一第二开口以及一第二止挡部,其中第二止挡部位于灯泡座体与壳体总成相对转动时第一止挡部的转动路径上。摩擦元件设置在第一开口的相对两侧并与灯泡座体嵌入在第一开口内的一部分相接触。
文档编号F21V14/08GK103185239SQ20121009881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日
发明者谢易助, 任惠峯, 廖哲新, 庄家驿 申请人:泰金宝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