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603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埋地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埋地灯。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嵌在地面中的埋地灯,其广泛用于装饰、指示和照明等。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埋地灯100的截面图,其中预埋件102通过混凝土固定在地面中的凹坑104中,法兰圈106安装在预埋件102上,装饰圈120和壳体108固定至法兰圈106,其中,在壳体108中容纳有用于发光的光源110和用于驱动光源110的驱动器112。在壳体108和法兰圈106之间夹置有透光元件114,使得透光元件114通过法兰圈106中的中央开口而暴露在外。在壳体108的上表面中有凹槽108a,凹槽108a中布置有0形圈116,从而使0形圈116夹置在壳体108的上表面与透光元件114之间,以防止水和尘土通过透光元件114与壳体108之间的缝隙而渗入到埋地灯的内部。由于透光元件通常设置在埋地灯的上部以透出灯光,所以在地面上行走的行人、机动车等经过埋地灯时会对透光元件施加压力,为此,透光元件通常由超过6_厚的钢化玻璃制成,使得埋地灯系统的防护等级能够达到IKlO的标准。但即使如此,该玻璃板也常常由于无法预料的外部载荷而被破坏,导致内部的光源和驱动器受损。此外,密封元件受到连续不断的载荷,所以往往会很快失效,从而不能起到防水和防尘的作用,这也会导致内部的光源和驱动器受损。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避免透光元件被破坏并避免密封元件过早失效的埋地灯,这正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透光元件被破坏并避免密封元件过早失效的埋地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埋地灯,所述埋地灯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预埋件,所述预埋件固定至地面中的凹坑内;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包括壳体、透光元件和密封元件,其中所述壳体中设置有发光装置;以及缓冲器,所述缓冲器附接在所述活动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优选地,所述缓冲器包括弹簧装置。优选地,所述弹簧装置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从壳体伸出的壳体凸出部与下方止挡件之间。优选地,所述下方止挡件是固定至所述预埋件的底座。优选地,所述弹簧装置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壳体凸出部与上方止挡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埋地灯还包括弓I导所述弹簧装置的引导构件。优选地,所述引导构件是固定至所述预埋件的螺杆,所述弹簧装置绕所述螺杆设置。优选地,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壳体凸出部中的通孔,所述上方止挡件是固定至所述螺杆的螺母。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是压缩弹簧。优选地,所述缓冲器包括在周向方向上等间隔地布置的至少三个弹簧装置。替代性地,所述缓冲器包括弹性橡胶垫。优选地,所述弹性橡胶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凹坑的底面之间。替代性地,所述埋地灯包括固定至所述预埋件的底座,所述弹性橡胶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底座之间。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引导所述活动组件的运动的导向表面。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至所述预埋件的衬套,所述衬套的内周面用作所述导向表面。优选地,所述缓冲器的刚度按照经过所述埋地灯的车辆的重量、所述车辆的车轮尺寸以及所述埋地灯的尺寸来设计。优选地,所述埋地灯呈圆形或方形。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及其它特征和优点。图1是现有技术的埋地灯的截面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埋地灯的俯视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埋地灯的仰视立体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埋地灯的纵向截面图。图5是图4中所示的C部分的放大视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埋地灯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埋地灯在车辆经过时的状态。图8是图7中所示的H部分的放大视图。图9是图7中所示的F部分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有与方向、方位相关的词语,例如“向上”、“向下”、“上”、“下”、“顶”、“底”、“内”、“外”等都是相对于安装状态下的埋地灯进行说明的,而关于“前”、“后”等词语都是相对于车辆的行驶方向进行说明的。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埋地灯的俯视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埋地灯的仰视立体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埋地灯的纵向截面图。图5是图4中所示的C部分的放大视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埋地灯的分解立体图。应当注意,以上附图仅示出了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所必需的部件,而未必示出埋地灯的全部部件。参见图2至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埋地灯10总体上由10表示。具体参见图4和图5,埋地灯10包括:固定组件20,其包括固定在凹坑50内的预埋件22和固定至预埋件22上部的衬套24,所述衬套24的内周面24a用作导向表面24a ;活动组件30,其包括壳体32、透光元件34和密封元件36,其中壳体32中设置有发光装置38 ;以及缓冲器40,缓冲器40附接在活动组件30与固定组件20之间,并且具有弹性,从而允许活动组件30在导向表面24a的引导下沿上下方向运动。在该实施方式中埋地灯10还包括装饰圈26,装饰圈26覆盖在衬套24上并通过紧固件固定至衬套24。下面描述活动组件30的具体结构。活动组件30包括:壳体32,壳体32中安装有光源38a和驱动器38b (S卩,发光装置38),壳体32的底部具有水平延伸的壳体凸出部32a,壳体凸出部32a中具有在周向方向上等间隔地布置的三个竖向通孔32b ;法兰圈33,法兰圈33具有中央开口,并且在壳体32的上方通过紧固件35固定至壳体32 ;透光元件34,透光元件34夹置在法兰圈33与壳体32之间,并且通过法兰圈33的中央开口暴露在外;0形圈36 (即,密封兀件36), 0形圈36部分嵌入在壳体32的上表面上形成的凹槽32c中,从而夹置在透光元件34与壳体32之间。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缓冲器40包括弹簧装置48。为了安装缓冲器40,埋地灯10还包括:底座42,底座42具有在外周缘处向上延伸的凸缘42a,该凸缘42a的内侧面抵靠预埋件22的外侧面的下部,从而固定至预埋件22 ;在周向方向上等间隔地布置的三个螺杆44,这些螺杆44在预埋件22的内侧一体地附接至底座42 (从而间接地固定至预埋件22),从底座42的上表面竖直向上延伸,并且插入到对应的通孔32b中;螺母46 (用作上方止挡件),螺母46附接至螺杆44的顶部。如图4所示,三个弹簧装置48分别设置在对应螺杆44上,每个弹簧装置48包括第一压缩弹簧48a和第二压缩弹簧48b,其中第一压缩弹簧48a布置在螺母46与壳体凸出部32a之间,第二压缩弹簧48b布置在壳体凸出部32a的底部(即,壳体的底部)与底座42(下方止挡件)之间。其中,第一压缩弹簧48a向壳体凸出部32a施加向下的第一力,第二压缩弹簧48b向壳体凸出部32a施加向上的第二力,第一力和第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第一压缩弹簧48a和第二压缩弹簧48b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将活动组件30保持在使活动组件30的上表面与固定组件20的上表面大致齐平的第一位置。通过调节螺母46在螺杆44上的位置,能够调节活动组件30的位置,从而使得在弹簧装置48处于平衡状态时,活动组件30准确地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即,螺母46用作调节活动组件位置的调节装置。下面将结合图7至图9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埋地灯10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其中,图7是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埋地灯在车辆经过时的状态。图8是图7中所示的H部分的放大视图。图9是图7中所示的F部分的放大视图。其中,在图7至图9中没有示出壳体32内的发光装置38。如图7至图9所示,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埋地灯10中,由于设置有缓冲器40,所以当埋地灯10受到压力(例如来自行人、车辆等)时,压力会经由透光元件34、壳体32、壳体凸出部32a而作用到第一压缩弹簧48a和第二压缩弹簧48b上,由此,如图9所示,在螺杆44的引导下(因此,螺杆44用作引导构件),第二压缩弹簧48b被进一步压缩,而第一压缩弹簧48a伸长(应当理解,虽然第一压缩弹簧48a被伸长,但它仍然处于压缩状态,只是压缩程度减小了),使得整个活动组件30在导向表面24a的引导下向下移动到第二位置。通过活动组件30的下移,施加的压力受到缓冲,从而减小了透光元件34受到的冲击。在压力减小或移除后,第一压缩弹簧48a和第二压缩弹簧48b趋于从第二位置恢复到第一位置。这时,第二压缩弹簧48b伸长,向壳体凸出部32a施加向上的力;第一压缩弹簧48a缩短,向壳体凸出部32a施加向下的力。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活动组件30平稳地向上移动。在压力完全移除后,活动组件30恢复到所述第一位置。由于由第一压缩弹簧48a和第二压缩弹簧48b施加的力的方向相反,所以与仅设置其中一个弹簧的情况相比,活动组件30能够更加平稳地恢复到所述第一位置而不会发生突然跳动。另外,由于设置了螺杆44来引导弹簧装置48,所以弹簧装置48在伸长和缩短的过程中不会变得偏斜。因此,螺杆44用作引导弹簧的引导构件。有可能破坏埋地灯的载荷大多数来自于车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埋地灯10特别适用于车辆经过的情况。具体而言,当车辆的车轮60刚刚压在埋地灯10上时,在车轮60施加的压力的作用下,活动组件30如上述那样下移。但是当车轮60继续移动时,会发生如图8所示的情况,S卩,车轮60在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前侧和后侧都变得在接触点P处与固定组件20接触,从而完全由固定组件20支撑,此时透光构件34不再受到压力,从而能够进一步避免透光构件34因受到过大的压力而受损。此外还应当指出,由于在通常情况下,车轮60的尺寸远大于埋地灯10的尺寸,所以在车轮60完全由固定组件20 (在此实施方式中为装饰圈26)支撑的情况下,车轮60和固定组件20的接触点P与车轮的最低点L之间的竖向距离D——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一会很小(见图8)。而且容易理解,当车轮60完全由固定组件20支撑时,埋地灯10的活动组件30的下移距离D为整个车轮经过的过程中的最大值。也就是说,在车轮60经过埋地灯10的整个过程中活动组件30最多只下移很小的距离D。为此,可以按照常规的车辆重量、车轮尺寸和埋地灯尺寸来设计缓冲器40的刚度,使得当车辆经过埋地灯时活动组件30仅下移该距离D,也就是说,刚度可以在满足该下移距离D的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大。尽可能大的刚度是有好处的,它使得埋地灯10在受到较小压力(如来自行人的压力等)的时候不发生或几乎不发生活动组件30的下移,从而避免踩在埋地灯10上的行人因活动组件30意外下移而产生不适感。简言之,埋地灯的缓冲器的刚度能够设计成当车辆等较重物体经过时下移,而当行人等较轻物体经过时几乎不下移。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埋地灯具有缓冲器,所以避免了透光元件受到较大载荷,因此,能够保护透光元件免受破坏,延长埋地灯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透光元件不会受到很大的压力,所以能够降低透光元件的强度或厚度,从而降低成本。此外,由于密封元件与透光元件一起下移,因此也避免了密封元件因长期受到较大载荷而失去密封性,延长密封元件的使用寿命,并且提高埋地灯的防水和防尘性能,即提高埋地灯的IP (Ingress Protection,进入防护)可靠性。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每个弹簧装置包括两个压缩弹簧,但是应当理解,每个弹簧装置具有两个拉伸弹簧,或者仅具有一个压缩弹簧或一个拉伸弹簧也是可行的。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周向方向上等间隔地布置的三个弹簧装置,但是可以采用在周向方向上等间隔地布置的三个以上的任意个弹簧装置。并且,未必采用等间隔的布置,例如在相对的两侧对称地设置弹簧装置也是可行的,这尤其适用于方形埋地灯。在实施方式中,螺杆通过带有凸缘的底座固定至预埋件,但是螺杆也可以通过其它连接结构固定至预埋件。在上述实施方式和附图中,埋地灯在俯视图中呈圆形,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应用于方形或者任何所需形状的埋地灯。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埋地灯中,密封元件是部分地嵌在壳体上表面中的凹槽中的0形圈,但是密封元件也可以是能起密封作用的任何元件,并且可以以任何方式设置。另外很明显,在埋地灯呈方形或其它形状的情况下,密封元件可以呈方形或其它形状。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埋地灯中,固定组件包括衬套和固定在衬套上的装饰圈,但是应当理解,装饰圈和衬套也可以一体形成,或者衬套可以起到装饰圈的作用从而不使用装饰圈。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埋地灯中,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和驱动器,但是发光装置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能够发光的装置。下面将介绍埋地灯的其它实施方式(未图不)。基于以上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这些实施方式将是容易理解的。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埋地灯中,不包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底座、螺杆和螺母,而是,弹簧(缓冲器)固定在从壳体底部水平伸出的壳体凸出部与衬套(在此也用作上方止挡件)之间。这种实施方式也能够实现第一实施方式所实现的技术效果。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埋地灯中,包括固定至预埋件的底座(下方止挡件),弹簧(缓冲器)附接在壳体的底表面与底座之间。这种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实现以上技术效果。在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埋地灯中,缓冲器包括弹性橡胶垫。为此,埋地灯包括固定至预埋件的底座,弹性橡胶垫布置在壳体底部与底座之间。更进一步地,可以不设置底座,而将弹性橡胶垫直接布置在壳体底部与凹坑底面之间。这两种实施方式也能够实现以上技术效果。由此可见,缓冲器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优选地,缓冲器附接在固定组件与活动组件之间,并且具有弹性,从而允许活动组件在导向表面的引导下沿上下方向移动。以上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任何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中的方案具体地限定,并且意在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上述实施例的所有变型和改进。
权利要求1.一种埋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埋地灯包括: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预埋件,所述预埋件固定至地面中的凹坑内; 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包括壳体、透光元件和密封元件,其中所述壳体中设置有发光装置;以及 缓冲器,所述缓冲器附接在所述活动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包括弹簧装置。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埋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装置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从壳体伸出的壳体凸出部与下方止挡件之间。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埋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止挡件是固定至所述预埋件的底座。
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埋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装置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壳体凸出部与上方止挡件之间。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埋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埋地灯还包括引导所述弹簧装置的引导构件。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埋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构件是固定至所述预埋件的螺杆,所述弹簧装置绕所述螺杆设置。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埋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壳体凸出部中的通孔,所述上方止挡件是固定至所述螺杆的螺母。
9.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埋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是压缩弹簧。
10.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埋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包括在周向方向上等间隔地布置的至少三个弹簧装置。
1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包括弹性橡胶垫。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埋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橡胶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凹坑的底面之间。
13.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埋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埋地灯包括固定至所述预埋件的底座,所述弹性橡胶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底座之间。
1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引导所述活动组件的运动的导向表面。
15.按权利要14所述的埋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至所述预埋件的衬套,所述衬套的内周面用作所述导向表面。
16.按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埋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的刚度按照经过所述埋地灯的车辆的重量、所述车辆的车轮尺寸以及所述埋地灯的尺寸来设计。
17.按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埋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埋地灯呈圆形或方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埋地灯,包括包括预埋件,其固定至地面中的凹坑内;活动组件,其包括壳体、透光元件和密封元件,其中壳体中设置有发光装置;以及缓冲器,其附接在所述活动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这种埋地灯能够避免透光元件被破坏和密封元件过早失效,从而提高埋地灯的使用寿命以及IP可靠性。
文档编号F21S8/00GK202927623SQ20122023530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3日
发明者陈海泉, 陈友, 黄茜, 杨永强 申请人: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