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内扣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7805阅读:13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门内扣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内扣手。
背景技术
目前,在黑暗的环境中乘员需要摸索到车门内扣手才能打开车门,或者需要开启另外的照明设备才能看清车门内扣手的所在,这对乘员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可以均匀发光的车门内扣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内扣手,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的发光模组,所述发光模组包括均光膜、导光板、反光膜、及LED光源,所述均光膜、导光板、反光膜由车辆内部向车辆外部的方向依次叠加设置,所述LED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及后壳,所述前壳和后壳卡合固定。优选地,所述后壳通过枢轴安装于车门内护板上,所述后壳由枢轴分成用于操作的扣手部和枢转部,在所述枢转部上设有与所述LED光源连接的接插件,所述接插件与由车门内护板引出的导线连接,该导线在接插件与车门内护板之间留有余量。优选地,所述前壳包括发光区域和不发光区域,所述发光模组与发光区域对应。优选地,所述前壳的发光区域设有半透光薄膜。优选地,所述导光板朝向LED光源的侧面设有锯齿。优选地,所述均光膜包括相互叠加的扩散膜和偏光膜。 优选地,所述偏光膜包括相互叠加的纵向偏光膜和横向偏光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LED光源发出的光线射入导光板,经由反光膜、导光板的反射,光线穿过均光膜再从外壳射出,使车门内扣手发光,并且发光均匀美观。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内扣手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内扣手安装于车门内护板上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壳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2的车门内扣手的A-A剖面局部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板的示意图。图6是从图1的箭头B方向看的安装有枢轴、接插件的后壳示意图。图中标记:1-壳体、11-前壳、111-卡槽、12-后壳、121-卡扣、122-扣手部、123-枢转部、[0021 ] 2-发光模组、21 -均光膜、211 -扩散膜、212-偏光膜、2121 -纵向偏光膜、2122-横向偏光膜、22-导光板、221-锯齿、222-表面、223-侧面、23-反光膜、24-LED光源、3-接插件、[0023]4-车门内护板、5-枢轴、5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内扣手,包括壳体I及位于壳体I内的发光模组2,所述发光模组2包括均光膜21、导光板22、反光膜23、及LED光源24,所述均光膜21、导光板22、反光膜23由车辆内部向车辆外部的方向依次叠加设置,所述LED光源24位于所述导光板22的侧面。参阅图1,为车门内扣手的分解示意图。在一实施方式中,壳体I包括位于前侧的前壳11及位于后侧的后壳12,前壳11和后壳12卡合固定,这里前侧和后侧是相对于车门内护板4来说的,见图2,为车门内扣手安装于车门内护板4上的示意图,沿图纸垂直向外的方向为车辆内部方向,沿图纸垂直向内的方向为车辆外部方向。具体地,前壳11的边缘内侧设有卡槽111 (参见图3),后壳12的边缘外侧设有卡扣121,通过卡扣121卡设于卡槽111内从而可以将前壳11、后壳12固定成一个整体,固定后的前壳11和后壳12之间具有容纳空间,以容纳后述的发光模组2。可替换的,卡槽111和卡扣121的位置可以互换,例如在前壳11上设置卡扣、在后壳12上设置卡槽。在一实施方式中,前壳11由透明材料作为基材,并将基材处理成发光区域和不发光区域(未示出),发光模组的形状、大小与发光区域对应。不发光区域是通过IML技术(模内镶件注塑)覆盖相应图案而形成。然后,在作为发光区域的未覆盖相应图案的部分内侧喷涂或电镀上半透光薄膜(未示出),使得车门内扣手在发光时呈现发光的效果,而在不发光时呈现普通的喷涂或电镀效果。另外,后壳12可以只采用现有常规的喷涂或电镀方式。参阅图4,为图2的车门内扣手的A-A剖面局部不意图。导光板22相对的两表面222分别与反光膜23、均光膜21相贴合,并叠加在一起被夹设在前壳11、后壳12之间。反光膜23例如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用于反射光线。导光板22使位于其侧面的LED光源24发出的光线经过散射而均匀发出,因此导光板22在其例如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 (聚碳酸酯)的基材上形成有导光点(未图示),所述导光点形成方式:一是采用塑料成型技术一体成型为凸点或凹点,二是把印刷有网点的薄膜粘贴于导光板上,三是直接把网点印刷在导光板22上。参见图5,为导光板22的示意图。进一步地,导光板22朝向LED光源24的侧立面设有锯齿221,以使LED光源24发出的光线通过锯齿221能以各个角度入射导光板22,发光效果更均匀。均光膜21包括相互叠加的扩散膜211和偏光膜212,两者均有均光的作用并且位置可互换。具体地,扩散膜211例如PET的作用是让从导光板22发射出来的光线更均匀、柔和、饱满。偏光膜212例如PVA (聚乙烯醇)、TAC (三聚氰酸三烯丙酯)用于消除LED亮点。在一实施方式中,偏光膜212包括相互叠加的纵向偏光膜2121和横向偏光膜2122。纵向偏光膜2121将光纵向偏折扩散,横向偏光膜2122将光横向偏折扩散,两者位置可以互换。[0034]本实施方式中,LED光源24为LED阵列,设于导光板的侧面223。为了使车门内扣手呈现不同颜色,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用不同颜色光线的LED光源24实现。参见图6,为从图1的箭头B方向看的安装有枢轴5、接插件3的后壳12示意图。后壳12通过枢轴5、弹簧51安装于车门内护板4上,后壳12由枢轴5分成较长的用于操作的扣手部122和较短的枢转部123,在枢转部123上设有与LED光源24连接的接插件3,接插件3与由车门内护板4引出的导线(未示出)连接,由于车门内扣手在打开车门时绕着枢轴5向外旋转,固定在枢转部123上的接插件3随之一起旋转,因此,有必要使得该导线在接插件3与车门内护板4之间留有余量。接插件3可通过导线与车辆的蓄电池连接,为LED光源24提供电源。并经由预期的电路设计,达到在车辆停车时开启LED光源24,使车门内扣手发光,或者保持LED光源24持续发光。LED光源24发出的光线射入导光板22,经由反光膜23、导光点的反射,光线穿过均光膜21再从外壳射出,使原本呈现普通材料的车门内扣手发光,并且发光均匀美观。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车门内扣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I)及位于壳体(I)内的发光模组(2),所述发光模组(2)包括均光膜(21)、导光板(22)、反光膜(23)、及LED光源(24),所述均光膜(21)、导光板(22 )、反光膜(23 )由车辆内部向车辆外部的方向依次叠加设置,所述LED光源(24)位于所述导光板(22)的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扣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包括前壳(11)及后壳(12),所述前壳(11)和后壳(12)卡合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扣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12)通过枢轴(5)安装于车门内护板(4)上,所述后壳(12)由枢轴(5)分成用于操作的扣手部(122)和枢转部(123),在所述枢转部(123)上设有与所述LED光源(24 )连接的接插件(3 ),所述接插件(3 )与由车门内护板(4)引出的导线连接,该导线在接插件(3)与车门内护板(4)之间留有余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扣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11)包括发光区域和不发光区域,所述发光模组与发光区域对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内扣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11)的发光区域设有半透光薄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扣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22)朝向LED光源(24)的侧面设有锯齿(22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扣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光膜(21)包括相互叠加的扩散膜(211)和偏光膜(21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门内扣手, 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膜(212)包括相互叠加的纵向偏光膜(212 )和横向偏光膜(212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门内扣手,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的发光模组,所述发光模组包括均光膜、导光板、反光膜、及LED光源,所述均光膜、导光板、反光膜由车辆内部向车辆外部的方向依次叠加设置,所述LED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LED光源发出的光线射入导光板,经由反光膜、导光板的反射,光线穿过均光膜再从外壳射出,使车门内扣手发光,并且发光均匀美观。
文档编号F21V33/00GK203081046SQ20122070536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9日
发明者范兴佳, 钟益林, 代军, 苏锋武, 王春华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