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蜡烛灯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839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led蜡烛灯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LED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蜡烛灯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LED蜡烛灯散热采用压铸铝散热,体积和重量做得比较大,外型也不好设计,由于散热不理想,LED蜡烛灯寿命很短,装上去几个月灯具就坏掉了。为了对蜡烛灯灯更好进行散热,必须使用导热好的材料和增加散热面积,但是蜡烛灯灯体积和空间有限,这样会增加成本,给制造带来麻烦。随着单只LED灯具功率的增大,其芯片工作时的发热量迅速增大,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有效地散出,那么将会使LED芯片温度升高,导致发光效率降低,加速元件老化,甚至导致元件失效。因此,有效散热是LED能够广泛应用的一个关键问题。从使用成本来看,采用自然对流是照明用LED灯源散热最经济的方式,且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散热器的结构及芯片封装方式,对LED灯具在自然对流条件下的散热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LED蜡烛灯散热装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LED蜡烛灯散热装置,包括蜡烛灯上下压盖、鳍散热片组、铜管,其中,鳍散热片组围成筒状,其上下两端分别嵌合在LED蜡烛灯上压盖和LED蜡烛灯下压盖之间;鳍散热片组的上端部与LED蜡烛灯的铝导热板接触;蜡烛灯上压盖,铝导热板,鳍散热片组,蜡烛灯下压盖铆入一铜管,进行固定,并使这些零件完整连接一起。本实用新型中,每个鳍散热片上下分别设有支撑架;鳍散热片两侧设有翻边;本实用新型中,鳍散热片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窗式卡扣,以便与LED蜡烛灯上下压盖嵌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使用安全,采暖温和,节能效果好。

图1为LED蜡烛灯正视图。图2为LED蜡烛灯俯视图。图3为LED蜡烛灯剖视图。图4为鳍散热片组正视图。图5为鳍散热片组俯视图。图6为鳍散热片组后视图。图7为鳍散热片图示。[0016]图8为鳍散热片主视图。图9为鳍散热片俯视图。图中标号:1为蜡烛灯PC罩,2为LED蜡烛灯上压盖,3为上压盖椭圆凸点,4为鳍散热片组,5为LED蜡烛灯下压盖,6为上压盖椭圆凸点,7为底座,8为透镜,9为3颗I瓦LED, 10为铝基板,11为铝导热板,12为铜管,13为底座气流孔,14为导通孔,15为鳍散热的下卡扣,16为鳍散热的上卡扣,17为鳍散热的下遒性片,18为鳍散热的上遒性片,19为鳍散热片上支撑架,20为鳍散热片下支撑架,21为鳍散热片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鳍散热片组总共有48片鳍散热片,相邻两鳍散热片通过下卡扣15和上卡扣16连接,片片相扣。每一片鳍散热片面积653平方毫米,每片重0.7g,总共面积31347平方毫米,总重34克,增大了面积减少了重量,IED颗粒下面有铝基板10和铝导热板11。铝导热板11和鳍散热片相接触,保证热量通过导热板11很好散热到鳍散热片。鳍散热片外侧分为下遒性片17、上遒性片18。为了增加鳍散热片的强度和刚性,鳍散热片上下分别用上卡扣16和下卡扣15进行固定,使他们能很好的卡在上下压盖凸点部位,其中间还使用圆铜管12卯接。这些使用的都是成型模具,方便操作和作业,快速且方便。为了加强热量的流通,还在蜡烛灯下压盖和底座分别开设有气流孔13和导通孔14,换热的方式是:热量通过蜡烛下压盖上外径为5mm的气流孔13排出去,空气中的气流通过底座上外径为3mm的导通孔14很快流进来,进行换热。
权利要求1.一种LED蜡烛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LED蜡烛灯上下压盖、鳍散热片组、铜管,其中,鳍散热片组围成筒状,其上下两端分别嵌合在LED蜡烛灯上压盖和LED蜡烛灯下压盖之间;鳍散热片组的上端部与LED蜡烛灯的铝导热板接触;蜡烛灯上压盖,铝导热板,鳍散热片组,蜡烛灯下压盖铆入一铜管,进行固定,并使这些零件完整连接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蜡烛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鳍散热片上下分别设有支撑架;鳍散热片两侧设有翻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蜡烛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鳍散热片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窗式卡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LED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LED蜡烛灯散热装置。该装置包括LED蜡烛灯上下压盖、鳍散热片组、铜管,其中,鳍散热片组围成筒状,其上下两端分别嵌合在LED蜡烛灯上压盖和LED蜡烛灯下压盖之间;鳍散热片组的上端部与LED蜡烛灯的铝导热板接触;蜡烛灯上压盖,铝导热板,鳍散热片组,蜡烛灯下压盖铆入一铜管,进行固定,并使这些零件完整连接一起。本实用新型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使用安全,采暖温和,节能效果好。
文档编号F21Y101/02GK203010555SQ201220727078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
发明者刘英明, 郭秋思 申请人:盛企(上海)光电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