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LED灯条的可调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1379阅读:7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LED灯条的可调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LED灯条的可调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LED灯条也称为LED灯带,是指把LED组装在带状的FPC(柔性线路板)或PCB硬板上,因其产品形状像一条带子一样而得名。因为使用寿命长(一般正常寿命在8~10万小时),又非常节能和绿色环保而逐渐在各种装饰行业中崭露头角。

传统的发光装置,其机械结构是固定式结构,光照强度仅通过电路的调节实现,机械结构不够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LED灯条的可调发光装置,可通过灵活的机械机构调节光照强度,使用更灵活。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LED灯条的可调发光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架,所述支架顶部设置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外LED灯柱和内LED灯柱,所述外LED灯柱包括呈空心圆柱体形的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设置有LED灯条,所述外LED灯柱的一端封闭且另一端开口,所述外LED灯柱封闭的一端沿着中心轴设置有滑轨,所述内LED灯柱设置在外LED灯柱的内壳内且通过滑块设置在滑轨上,所述外LED灯柱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内LED灯柱设置有贯穿限位槽的调节杆。

优选,所述内LED灯柱包括呈空心圆柱体形的外壳和内壳,所述内LED灯柱的外壳和内壳之间设置有LED灯条。

优选,所述内LED灯柱的外壳和内壳之间的空腔的两端呈封闭状且LED灯条的电源引线连接至底座的第一开关上。

优选,所述外LED灯柱的外壳和内壳之间的空腔的两端呈封闭状且LED灯条的电源引线连接至底座的第二开关上。

优选,所述底座设置有与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相连的电源或插头或USB接口。

优选,所述支架为可形变支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选择仅外LED灯柱亮,或仅内LED灯柱亮,或者外LED灯柱和内LED灯柱同时亮,可通过灵活的机械机构调节光照强度,使用更灵活。而且,既可以通过电源或插头或者USB接口实现供电,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基于LED灯条的可调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的标记含义如下:

1:底座;2:支架;3:外LED灯柱;4:内LED灯柱;5:滑轨;6:调节杆;7: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LED灯条的可调发光装置,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支架2,所述支架2顶部设置有发光组件,支架2可以选用可形变支架2,发光组件如图2所示,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外LED灯柱3和内LED灯柱4,所述外LED灯柱3包括呈空心圆柱体形的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的空腔设置有LED灯条,LED灯条可以是多个。

所述外LED灯柱3的一端(图2中的左端)封闭且另一端开口,所述外LED灯柱3封闭的一端沿着中心轴设置有滑轨5,滑轨5的端部不超出外LED灯柱3。

所述内LED灯柱4设置在外LED灯柱3的内壳内且通过滑块设置在滑轨5上,所述外LED灯柱3上设置有限位槽7(即连通外LED灯柱3的外壳和内壳的缺口),所述内LED灯柱4设置有贯穿限位槽7的调节杆6,调节杆6可以是和内LED灯柱4固定连接的连杆,通过移动调节杆6带动内LED灯柱4沿着滑轨5移动,可以部分伸出外LED灯柱3,也可以完全伸出外LED灯柱3,或者完全隐藏在外LED灯柱3内。

所述内LED灯柱4包括呈空心圆柱体形的外壳和内壳,所述内LED灯柱4的外壳和内壳之间设置有LED灯条,LED灯条可以是多个,内LED灯柱4的长度一般为外LED灯柱3长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

其中,外LED灯柱3或内LED灯柱4的外壳和内壳是一体的,比如,外壳和内壳的空腔中设置有连接杆等,一般的,所述内LED灯柱4的外壳和内壳之间的空腔的两端呈封闭状且LED灯条的电源引线连接至底座1的第一开关上。对应的,所述外LED灯柱3的外壳和内壳之间的空腔的两端呈封闭状且LED灯条的电源引线连接至底座1的第二开关上。外壳和内壳之间通过两端封闭实现一体连接。

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与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相连的电源或插头或USB接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选择仅外LED灯柱亮,或仅内LED灯柱亮,或者外LED灯柱和内LED灯柱同时亮,可通过灵活的机械机构调节光照强度,使用更灵活。而且,既可以通过电源或插头或者USB接口实现供电,更方便。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者等效流程变换,或者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