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8442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展示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展示灯。



背景技术:

照明灯用于应用在各种场合下,为用户提供照明,极大的方便了用户,传统的照明灯包括白炽灯、日光灯和LED灯。LED灯具有能耗低、寿命长、绿色环保的优点,在LED灯获得长足发展的情况下,LED灯逐渐替代传统的白炽灯和日光灯,但LED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缺陷,其工作时会发出大量的热,如散热效果不佳,则将造成LED灯工作异常,进而影响其使用寿命。传统的LED灯散热是通过散热金属片进行导热并散热,这样得到的散热效果较为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LED灯散热效果较差的缺陷,提供一种展示灯,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一种展示灯,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置有安装卡扣,所述基座背向所述安装卡扣的一面设置有安装槽;

灯壳,所述灯壳抵接于所述基座背向所述安装卡扣的一面,且所述灯壳朝向所述基座的一端凸起设置有扣合块,所述扣合块与所述安装槽扣合连接;

散热座,所述散热座容置于灯壳内,且所述散热座的外表面抵接于所述灯壳的内表面;

基板,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散热座内,所述基板上设置有供电端子;

灯板,所述灯板设置于所述散热座内,且所述灯板与所述基板间隔设置,所述灯板上设置有接电端子和若干灯体,若干所述灯体与所述接电端子电连接,所述接电端子与所述供电端子插接;以及

灯罩,所述灯罩扣合于所述灯壳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所述灯罩朝向所述灯壳的一面的边缘设置有套接层,所述套接层抵接于所述灯壳,所述套接层抵接于所述灯壳的内表面,所灯壳内表面凹陷设置有阶梯部,所述套接层抵接于所述阶梯部,所述灯罩背向所述套接层的一面设置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厚度设置为1.2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接层具有锯齿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接层具有褶皱结构。

上述展示灯,通过散热座吸收基板和灯板发出的热量,并通过与散热座抵接的灯壳将热量散发出去,且灯壳的热量还通过基座散发,从而使得基板和灯板上的热量能够快速散发,提高了散热效率,使得散热效果更佳,提高了展示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展示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展示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灯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展示灯的部分组件一方向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展示灯的部分组件的另一方向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的灯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的展示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的灯壳与导热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展示灯,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置有安装卡扣,所述基座背向所述安装卡扣的一面设置有安装槽;灯壳,所述灯壳抵接于所述基座背向所述安装卡扣的一面,且所述灯壳朝向所述基座的一端凸起设置有扣合块,所述扣合块与所述安装槽扣合连接;散热座,所述散热座容置于灯壳内,且所述散热座的外表面抵接于所述灯壳的内表面;基板,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散热座内,所述基板上设置有供电端子;灯板,所述灯板设置于所述散热座内,且所述灯板与所述基板间隔设置,所述灯板上设置有接电端子和若干灯体,若干所述灯体与所述接电端子电连接,所述接电端子与所述供电端子插接。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一个实施例的展示灯10,包括:基座100,所述基座100设置有安装卡扣110,所述基座100背向所述安装卡扣110的一面设置有安装槽101;灯壳200,所述灯壳200抵接于所述基座100背向所述安装卡扣110的一面,且所述灯壳200朝向所述基座100的一端凸起设置有扣合块210,所述扣合块210与所述安装槽101扣合连接;散热座300,所述散热座300容置于灯壳200内,且所述散热座300的外表面抵接于所述灯壳200的内表面;基板400,所述基板400设置于所述散热座300内,所述基板400上设置有供电端子410;灯板500,所述灯板500设置于所述散热座300内,且所述灯板500与所述基板400间隔设置,所述灯板500上设置有接电端子510和若干灯体520,若干所述灯体520与所述接电端子510电连接,所述接电端子510与所述供电端子410插接。例如,所述灯体520为LED灯珠。

通过散热座300吸收基板400和灯板500发出的热量,并通过与散热座300抵接的灯壳200将热量散发出去,且灯壳200的热量还通过基座100散发,从而使得基板400和灯板500上的热量能够快速散发,提高了散热效率,使得散热效果更佳,提高了展示灯1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0用于承载所述灯壳200,即承载整个展示灯10的主体部分,且基座100还具有散热功能,例如,该基座100为金属材质制成,该基座100的安装卡扣110用于安装在不同安装结构上,例如,安装在墙壁上,例如,安装在灯柱上,例如,如图2所示,所述基座100设置有多个安装卡扣110,例如,该安装卡扣110包括卡扣主体111、弹簧(图未示)和卡扣块113,所述卡扣主体111与所述基座100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卡扣块113相对设置,且转动设置于所述卡扣主体111,两个所述卡扣块113之间通过弹簧连接,例如,两个所述卡扣块113具有三角形结构,例如,两个所述卡扣块113为锥形,例如,两个所述卡扣块113的宽度由靠近所述基座100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基座100的一端逐渐减小,这样,有利于两个卡扣块113进入安装结构内,并在进入安装结构内后,两个卡扣块113在弹簧弹性作用下相互远离而张开,使得卡扣块113卡在安装结构内,为了使得弹簧能够被固定而不易掉落,例如,两个所述卡扣块113相对的一面凹陷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安装部内且与两个所述卡扣块113固定连接,这样,由于弹簧的两端都被限制在安装部内,因此弹簧不易从卡扣块113内掉落,且不易损坏,从而提高了安装卡扣11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请参见图1和图2,基座100上设置有安装槽101,该安装槽101用于安装灯壳200,灯壳200通过扣合块210扣合于所述安装槽101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扣合块210为“凸”字形,所述扣合块210包括连接部211与扣合部212,所述连接部211与所述灯壳200固定连接,所述扣合部212连接于所述连接部211远离所述灯壳200的一端,所述扣合部212卡设于所述安装槽101内,例如,所述安装槽101至少一端开放设置,例如,所述安装槽101两端设置开口端,这样,由于灯壳200的扣合块210能够从安装槽101的两端插入,并固定在安装槽101内,使得灯壳200的安装更为便利,例如,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槽101上设置有多个灯壳200,多个灯壳200等距设置,这样,在安装好一个基座100后,可将多个灯壳200安装在基座100上,实现多个灯壳200的便捷安装。例如,所述安装槽101内凸起设置多个固定筋条,例如,所述安装槽101内均匀设置有多个固定筋条,所述扣合块210的扣合部212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筋条抵接,例如,所述固定筋条垂直于所述安装槽101,这样,当灯壳200的扣合块210插入安装槽101内时,所述固定筋条能够限制所述扣合部212,使得所述扣合块210得到固定,进而将灯壳200固定。例如,所述固定筋条表面具有弧形结构,固定筋条的弧形机构有利于扣合块210在安装槽101内的滑动,便于灯壳200的安装,而当灯壳200安装后,固定筋条能够分别固定扣合部212的两端,从而使得灯壳200固定。例如,所述灯壳200为金属材质制成,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0即可用于安装灯壳200,实现灯壳200的便捷安装,另一方面,则能将灯壳200的热量吸收,并散发,由于基座100体积较大,能够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散热效果更佳。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导热板600,所述导热板600活动插设于所述灯壳200内,例如,所述灯壳200包括壳底201和壳壁202,所述壳壁202绕所述壳底201设置,并与所述壳底201一体成型,所述灯壳200远离所述壳底201的一端具有开口端,散热座300由所述开口端安装入灯壳200内,散热座300与灯壳200相互抵接,而基板400和灯板500依次安装入灯座内,这样,灯板500和基板400发出的热量能够传递到散热座300,而散热座300能够通过灯壳200和导热板600将热量散发出去,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板600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灯壳200外,由于导热板600提高了散热面积,进而使得散热效果更佳。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壳壁202沿平行于所述壳底201的方向开设有插槽203,所述导热板600活动插设于所述插槽203内,在本实施例中,导热板600能够通过插槽203快速、便捷地插入灯壳200内,或者由灯壳200内拔出,具体地,导热板600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温度较高,容易氧化,导致导热效率将降低,因此,导热板600能够更换,从而在展示灯10长时间使用后能够更换导热板600,提高导热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例如,所述导热板600抵接于所述散热座300,例如,所述导热板600抵接于所述散热座300的底部,例如,所述导热板600抵接于所述散热座300靠近所述壳底201的一面,由于散热座300与导热板600直接连接,提高了散热座300与导热板600之间的热量交换,使得散热座300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至导热板600,进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例如,所述插槽203数量为两个,例如,两个所述插槽203对称设置于所述壳壁202的两侧,例如,每一所述插槽203插设一导热板600,两个导热板600设置于壳壁202相背的两侧,使得两个导热板600之间的间距最大,有利于热量的散发,且进一步增大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将散热座300的热量吸收并散发,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板600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铜60份~85份、铝20~35份、铁0.5份~6.5份、钛0.5份~5份、铬1份~3.5份、锡2份~2.7份、碳0.4份~0.55份、硼0.15份~0.3份、硅0.1份~0.3份、钴0.02份~0.06份、磷0.01份~0.05份、硫0.001份~0.008份、锶0.001份~0.002份、铋0.001份~0.002份和钆0.001份~0.002份。

在本实施例中,由铜和铝为主要成分的导热板600具有良好的导热和散热效果,铜和铝具有较高的热导率,使得导热板600的导热效果更佳。导热板600中碳、硼、硅等非金属材质具有较强惰性,使得导热板600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而导热板600中含有的锡具有硬度较低的特点,尤其在受热后,变得柔软,这样,能降低导热板600的硬度,在受热后,导热板600形状将发生微变,这样,使得导热板600的受热情况能够直观的被观测到,进而使得用户了解展示灯10的发热量,值得一提的是,锡的成分不宜过高,过高则将导致导热板600硬度太低,极易形变,另一方面,锡的成分也不宜过低,过低则将导致导热板600受热后的形变不明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板600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铜70份、铝28份、铁2份、钛0.5份、铬1.2份、锡2.5份、碳0.45份、硼0.2份、硅0.2份、钴0.04份、磷0.03份、硫0.006份、锶0.001份、铋0.001份和钆0.001份。

为了使得易于形变,例如,所述导热板600的厚度为2.5mm~4.5mm,优选地,所述导热板600的厚度为3mm~4mm,所述导热板600的厚度为3.5mm,本实施例中的导热板600的厚度能够支撑导热板600在常规的20摄氏度至摄氏度35摄氏度保持不形变,而在75摄氏度以上时,导热板600将发生0.1mm~0.5mm的弯曲,从而使得导热板600的形变可见。

为了进一步提高展示灯10的散热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所述灯板500朝向所述基板400的一面设置有散热层530。例如,请结合图4和图5,所述灯体520设置于所述灯板500背向所述基板400的一面,散热层530在吸收了灯体520的热量后,散发至散热座300内,通过散热座300将热量吸收并散发,包含散热层530的灯板500相较传统的由橡胶或树脂制成的绝缘板具有更强的导热性能,且提高了灯板500的硬度。例如,所述散热层530厚度为0.8mm~2.8mm,优选地,所述散热层530厚度为1.8mm,本实施例的散热层530厚度优选为1.8mm,一方面能够提供良好的散热能力,并为灯板500提供支撑,另一方面由于厚度较小,避免占用过多空间。

所述散热层530为金属材质制成,金属制成的散热层530具有良好的导热、散热性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530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铜65份~90份、铝15~28份、铁2份~4.5份、钛0.2份~1.8份、铬0.1份~1.5份、碳0.4份~0.65份、硅0.2份~0.6份、硼0.15份~0.2份、钴0.03份~0.06份、磷0.01份~0.05份、硫0.001份~0.006份、锶0.001份~0.002份、铋0.001份~0.002份和钆0.001份~0.002份。

包含铜、铝为主要成分的散热层530具有良好的导热和散热性能,含有较多的铁和碳能够加强散热层530的硬度,使得灯板500得到较强的支撑。

优选地,所述散热层530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铜80份、铝23份、铁3份、钛0.8份、铬0.8份、碳0.5份、硅0.4份、硼0.18份、钴0.04份、磷0.03份、硫0.005份、锶0.00份、铋0.001份和钆0.001份。

为了固定基板400和灯板500,例如,所述散热座300内壁凸起设置至少两个台阶部,所述基板400和所述灯板500依次抵接于所述台阶部,例如,如图5所示,所述散热座300内凸起设置第一台阶部301和第二台阶部302,例如,所述基板400设置于靠近所述散热座300底部的一端的第一台阶部301,所述灯板500设置于靠近所述散热座300开口处的第二台阶部302,所述第一台阶部30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台阶部302的厚度,这样,基板400和灯板500都能够很好地固定在所述散热座300内。例如,所述散热座300的内壁凸起设置固定柱303,所述基板400凹陷设置固定槽401,所述固定柱303穿设于所述固定槽401内,使得基板400能够被固定柱固定在散热座300内。

为了避免热量在灯壳200内聚集而无法迅速散发,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灯壳200开设有若干通风孔206。这样,灯壳200内的热空气能够通过通风孔206流通至外部,而外部温度较低的空气也能流通进入灯壳200,例如,所述通风孔206开设于所述壳壁202上,例如,若干所述通孔均匀开设于所述壳壁202上,这样,大部分热量能够通过灯板500、基板400传递至散热座300进而传递至灯壳200,由灯壳200散发,而小部分热量能够通过空气流通而被带走,从而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避免热量在灯壳200内聚集而无法迅速散发。

例如,所述通风孔206为圆形,又如,所述通风孔206为方形,又如,所述通风孔206为多边形,例如,所述多边形包括六边形、八边形。

为了进一步提高灯壳200的通风效率,所述通风孔206的宽度由灯壳200内部向外部逐渐增大,例如,所述通风孔206具有孔壁,例如,所述孔壁倾斜设置,例如,所述孔壁由灯壳200内部向灯壳200外部逐渐向外部倾斜,这样使得通风孔206的孔径逐渐增大,有利于热空气的排出,例如,所述孔壁两侧倾斜的斜率相异设置,即孔壁在两侧的斜率不一样,这样,使得沿着孔壁流通的空气流速不相同,由于热空气的密度较小,而冷空气密度较大,这样,热空气将集中向孔壁的一侧流通,而冷空气将集中向孔壁的另一侧流通,而由于孔壁的斜率不相同,进而使得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通速度不一致,进而使得空气交换速度加快,使得热交换效率提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由于接电端子510直接插入供电端子410,从而使得展示灯10内无通过线缆连接电气元件,有效减小了由于线缆占用的体积,增加了灯壳200内的空余空间,进而使得散热效果更佳,且有利于展示灯10的装配。虽然接电端子510和供电端子410的直接连接能够节省空间,但由于灯板500和基板400之间的电流均通过接电端子510和供电端子410传输,容易使得热量集中在接电端子510和供电端子410上,为了避免接电端子510和供电端子410由于导电而过热产生短路,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散热套圈700,所述散热套圈700套设于所述接电端子510外侧,且所述散热套圈7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接电端子510和所述供电端子410抵接。通过散热套圈700将接电端子510包覆,使得接电端子510和供电端子410的热量能够被散热套圈700所吸收,并通过散热套圈700散发,且散热套圈700具有绝缘性能,能够有效避免短路的发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所述接电端子510包括端子本体511和引脚512,所述端子本体511与所述灯体520电连接,所述引脚512一端插设于所述端子本体511上,另一端插接于所述供电端子410,例如,所述散热套圈700套设于所述引脚512外侧,例如,所述散热套圈700的内表面与所述引脚512抵接,例如,所述散热套圈700一端设置有套接部,所述套接部套设于所述接电端子510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散热套圈700使得接电端子510和供电端子410的热量能够被吸收并散发,且散热套圈700能够有效保护接电端子510,使得接电端子510绝缘,从而有效避免短路,例如,所述散热套圈700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绝缘层、吸热层和保护层,所述绝缘层用于对金属导体绝缘,而吸热层用于吸收热量并传递至保护层,保护层对吸热层内部结构进行保护,并提供绝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硅20份~25份、碳10份~15份、硼0.2~2.5份、磷0.1份~1.8份以及硫0.01份~0.08份。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含有大量的硅和碳,能够有效绝缘,避免接电端子510短路,而硅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能够叫热量迅速传递至吸热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热层包括如下质量分的各组分:

铜20份~45份、铝15~25份、钛0.2份~1.8份、锂0.2份~1.2份、碳0.2份~0.45份、硅0.1份~0.3份、硼0.15份~0.2份、钴0.03份~0.06份、磷0.01份~0.05份、硫0.001份~0.006份、锶0.001份~0.002份、铋0.001份~0.002份和钆0.001份~0.002份。

以铜铝为主要成分的吸热层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够迅速吸收热量,且吸热层硬度较低,具有较好的韧性,有利于对绝缘层的紧密包覆。

所述保护层为环氧树脂,环氧数值能够有效保护吸热层不外漏,从而使得吸热层外层绝缘,避免短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灯罩800,所述灯罩800扣合于所述灯壳200远离所述基座100的一端,所述灯罩800朝向所述灯壳200的一面的边缘设置有套接层810,例如,所述套接层810为环形,例如,所述套接层810呈环形环设于所述灯罩800朝向所述灯壳200的一面,具体地,所述灯罩800材质为亚克力,灯罩800用于保护灯体520,并将灯体520的光照投射至外部,在本实施例中,套接层810用于与灯壳200连接,套接层810具有透气性能,从而避免灯罩800直接与灯壳200连接造成空气无法由灯罩800处流出,例如,所述套接层810抵接于所述灯壳200,例如,所述套接层810抵接于所述灯壳200的内表面。

为了对所述套接层810提供支撑,例如,所灯壳200内表面凹陷设置有阶梯部204,所述套接层810抵接于所述阶梯部204,例如,所述壳壁202内表面凹陷设置阶梯部204,这样,套接层810能够直接抵接于所述阶梯部204,从而使得套接层810能够被支撑。例如,所述套接层810远离所述灯罩800的一端与所述阶梯部204抵接,所述套接层810外侧与所述壳壁202抵接。

为了使得套接层810与壳壁202之间具实现通风,例如,如图7所示,所述套接层810具有锯齿结构,例如,所述套接层810的外侧具有锯齿结构,例如,所述套接层810具有褶皱结构,所述套接层810的外侧具有褶皱结构,锯齿结构和褶皱结构使得套接层810与壳壁202之间产生空隙,使得空气能够在空隙内流通,另一方面,锯齿结构和褶皱结构使得套接层810与壳壁202之间增加了摩擦力,进而使得灯罩800安装在灯壳200上时,不易脱落。

为了使得灯壳200内的热量从多个方向散发,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见图7,所述灯罩800背向所述套接层810的一面设置有导热层820,例如,所述导热层820为环形,例如,所述导热层820环设于所述灯罩800背向所述套接层810的一面,例如,所述导热层820环设于所述灯罩800背向所述套接层810的一面的边缘,例如,所述导热层820厚度设置为0.5mm~2.5mm,优选地,所述导热层820厚度设置为1.2mm,这样,基板400和灯板500的热量不仅能够通过散热座300和灯壳200传递至基座100而散发,部分热量还能通过灯罩800上的导热层820散发,使得热量能够由两个相反的方向传递并散发,避免热量集中,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为了避免导热层820对展示灯10的照明光线造成遮挡,例如,所述导热层820的宽度与所述灯罩800的宽度之比为1:(10~15),优选地,所述导热层820的宽度与所述灯罩800的宽度之比为1:12,值得一提的是,导热层820宽度不宜过大,过大则将使得灯罩800透光性受影响,进而使得照明效果不佳,而导热层820的宽度不宜太小,太小则使得导热层820的散热效果不佳。例如,所述灯罩800为圆形,所述灯壳200为圆柱体,所述导热层820为圆环形,优选地,所述导热层820的宽度与所述灯罩800的直径之比为1:12,本实施例中,导热层820的宽度与所述灯罩800的直径之比为1:12,能够有效提高导热层820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减小对灯罩800的透光性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820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铜50份~55份、铝25~35份、铁1份~2.5份、钛0.2份~1.8份、铬0.2份~1.5份、碳0.2份~0.45份、硅0.1份~0.3份、硼0.15份~0.2份、钴0.03份~0.06份、磷0.01份~0.05份、硫0.001份~0.006份、锶0.001份~0.002份、铋0.001份~0.002份和钆0.001份~0.002份。

包含铜、铝为主要成分的散热层530具有良好的导热和散热性能,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铝的含量较大,能够有效降低导热层820的质量,从而减小对灯罩800的压力。

优选地,所述导热层820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铜52份、铝28份、铁1.5份、钛0.8份、铬0.8份、碳0.3份、硅0.2份、硼0.18份、钴0.04份、磷0.03份、硫0.001份、锶0.001份、铋0.001份和钆0.001份。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导热环900,所述导热环900套设于所述灯壳200外侧,且所述导热环900一端与所述灯壳200的一端抵接,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基座100。例如,所述导热环900活动套设于所述灯壳200外侧。通过导热环900进一步提高灯壳200的吸热性能,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例如,所述导热环900的内表面与所述灯壳200的外表面相抵接,具体地,由于导热环900需要将灯壳200的热量吸收,因此导热环900需要抵接于所述灯壳200。

为了使得灯壳200的通风孔206能够通风,避免通风孔206被堵塞,又如,所述导热环900的内表面与所述灯壳200的外表面相间隔设置,例如,所述导热环900的内表面与所述灯壳200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隔为1mm~3mm,优选地,所述导热环900的内表面与所述灯壳200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隔为2mm,这样,导热环900既能吸收灯壳200的热量,其与灯壳200之间的间隙能够使得通风孔206的热空气能够顺畅地沿着导热环900与灯壳200之间的间隙流出。

为了固定所述导热环900,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灯壳200远离所述基座100的一端向外侧延伸形成开口部205,所述导热环900一端抵接于所述开口部205。这样,导热环90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开口部205,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基座100,使得导热环900的两端都能够得到固定,从而使得导热环900稳固地套设于灯壳200的外侧。

为了进一步提高导热环900的散热效率,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导热环900外表面开设有若干导热槽901,例如,若干所述导热槽901沿所述导热环900的圆周方向设置,例如,若干所述导热槽901相互平行,这样,由于导热槽901增加了导热环900的表面积,从而使得导热环900的散热效率提高。例如,所述导热槽901的深度与所述导热槽901的宽度之比为1:1,即导热槽901的深度和导热槽901的宽度相等,这样,导热槽901的截面为正方形,相同周长的矩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更大,使得导热槽901的内空间更大,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导热槽901的散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环900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铜60份~85份、铝20~35份、铁0.5份~6.5份、钛0.5份~5份、铬1份~3.5份、碳0.4份~0.55份、硼0.15份~0.3份、硅0.1份~0.3份、钴0.02份~0.06份、磷0.01份~0.05份、硫0.001份~0.008份、锶0.001份~0.002份、铋0.001份~0.002份和钆0.001份~0.002份。

包含铜、铝为主要成分的散热层530具有良好的导热和散热性能,使得灯壳200的热量能够快速通过导热环900而散发。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