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0928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显示装置的需求日益增加,其对于显示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手机类的移动显示产品方面,越来越高的ppi(pixelsperinch,像素每英寸,即图像分辨率的单位)势必要求亮度越来越高,而这就导致背光装置或者转换器等装置产生过多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疏散会给手机设备的安全以及寿命带来极大的隐患,必须通过及时有效的手段发散出去。然而,考虑到手机内部空间的有限性,传统的贴付散热材的方式不仅不能很好的把模组内产生的热量散发出,还会增加模组厚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可以在不增加背光模组厚度的前提下保证良好的散热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设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光学膜片组、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端的背光源、中框、散热片以及导热衔接件;所述中框设于所述背光模组外表面,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散热片贴合于所述中框的底板的内表面,所述导热衔接件包括接触所述背光源的第一部分和仅接触所述散热片的部分区域的第二部分。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背光模组,还包括贴合在所述导光板上、且与所述散热片相对设置的反射片。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光板在靠近所述背光源的端部为厚度大于放置有所述光学膜片组的部分的厚度的枕头部。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枕头部朝向所述光学膜片组的表面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导光板上放置有所述光学膜片组的部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热衔接件为导热块,贴合在所述背光源的基板表面以及所述散热片的一端。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背光源的基板为柔性电路板。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散热片朝向所述导光板的表面凸设有若干凸柱。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热衔接件包括承载板和设于所述承载板底面的若干弹片,所述承载板、所述散热片将压缩后的所述弹片夹设于其中,所述导光板、所述背光源承载于所述承载板上表面,且所述背光源贴合于所述承载板的一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面板和其中任意一种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中框的开口。

本发明可以有效的把背光模组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移动终端的中框,进而将热集中散发出去,减少了散热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器件的使用寿命,又不会明显增加模组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为显示面板提供显示的背光源,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设于导光板出光面的光学膜片组、设于导光板的入光端的背光源、中框、散热片以及导热衔接件;中框即为移动终端的中框,作为移动终端的主壳体,起到组装框架和保护框架的作用,该中框设于背光模组外表面,包括底板和侧壁,散热片贴合于中框的底板的内表面,导热衔接件包括接触背光源的第一部分和仅接触散热片的部分区域的第二部分。

由于导热衔接件的第一部分接触背光源,其第二部分仅接触散热片的部分区域,使得未设置有导热衔接件的其他部位对应的空间可以尽量压缩而做得尽量薄,同时,导热衔接件可以将背光源散发的热量集中后导出到移动终端的中框,提供了优良的散热性能。

实施例1

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背光模组10和显示面板20,显示面板20固定在中框14的开口,显示面板20的表面还可覆盖有触摸屏。背光模组主要包括导光板11、设于导光板11出光面的光学膜片组12、设于导光板11的入光端的背光源13、中框14、散热片15以及导热衔接件16、贴合在导光板11上、且与散热片15相对设置的反射片17;中框14设于背光模组外表面,包括底板和侧壁,散热片15贴合于中框14的底板的内表面,导热衔接件16包括接触背光源13的第一部分和仅接触散热片15的部分区域的第二部分。

本实施例的导光板11在靠近背光源13的端部为厚度大于其他部分(即放置有光学膜片组12的部分)的厚度的枕头部。背光源13包括基板131和阵列设置在基板131内表面的若干点光源132。这里,点光源132与导光板11的入光侧正对,从点光源132射入到导光板11的一部分光线可以存储在该枕头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光线利用率。进一步地,该枕头部朝向光学膜片组12的表面为斜面11s,该斜面11s与导光板11上放置有光学膜片组12的部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背光源13发出的光大部分被斜面11s反射回导光板11内部进行二次利用。

这里,光学膜片组12为多层光学膜片层叠形成的复合结构,可以包括上棱镜片、下棱镜片和两层棱镜片之间夹设的扩散片。导热衔接件16为导热块,贴合在背光源13的基板表面以及散热片15的一端,并不与反射片17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即与反射片17相邻设置。具体地,该导热衔接件16为以石墨片为基材,且基材上下表面均涂覆有粘性弹性胶层组合形成的复合薄膜,背光源13的基板为柔性电路板,可以在反射片17上靠近背光源13的一侧开设有供导热衔接件16嵌入的通孔。背光源13组装后,其柔性电路板的自由端朝导光板11的背面弯折,导热衔接件16嵌入反射片17上对应的通孔内并贴合在弯折后的柔性电路板表面,与柔性电路板弯折后的电器元件相错开,基本上不会增加背光模组10的厚度。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散热片15朝向导光板11的表面还凸设有若干凸柱,背光模组10组装完成后,这些凸柱支撑在散热片15与反射片17之间,以辅助保持导光板11与散热片15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本实施例的导热衔接件16包括承载板161和设于承载板161底面的若干弹片162,承载板161、散热片15将压缩后的弹片162夹设于其中,导光板11、背光源13承载于承载板161上表面,且背光源13贴合于承载板161的一端。承载板161可以兼做导光板11的平整度保持件,弹片162阵列设置在承载板161上,在背光模组10组装时,将带有金属弹片162的模组置于中框14的散热片15上,被压缩后的弹片162几乎完全贴合在散热片15上,同时也形成众多的散热翅片,可以大幅提高散热效率。

本发明可以有效的把背光模组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移动终端的中框,进而将热集中散发出去,减少了散热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器件的使用寿命,又不会明显增加模组的厚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