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2604发布日期:2018-12-12 00:1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等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区域和黑边区域,为提升移动终端的屏占比,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一般是通过缩小移动终端的黑边区域来实现。黑边区域包括上黑边区域和下黑边区域。其中,上黑边区域一般为受话器、摄像头的设置区域,可以通过设计屏下受话器或者摄像头的方式来缩小上黑边区域的宽度;下黑边区域包括背光模组超出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非显示部分,在保证显示屏的工作性能的前提下,现有技术中非显示部分的极限尺寸约3.20毫米,从而导致下黑边区域依然存在过宽的问题,进而限制移动终端的高屏占比设计。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存在屏占比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存在屏占比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出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背设置的底面,且所述导光板在对应所述底面超出所述出光面的部分形成一入光侧,所述入光侧包括位于所述底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斜切面,以及所述斜切面在所述底面上的正投影所形成的一入光区域;

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覆盖于所述斜切面上,且所述反射层的反射面朝向所述底面设置;

以及,光源部件,所述光源部件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光源部件设置于所述入光侧,且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底面所在一侧,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入光区域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面板及上述背光模组。

这样,通过在导光板的底面所在一侧设置发光元件,这样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线可以通过位于底面上的入光区域入射至导光板,并通过覆盖于斜切面上反射层射向导光板内,即将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线,从垂直于底面的方向,转变为平行于底面的方向,并在导光板进行传导,以实现背光模组的发光功能。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导光板的入光侧一侧设置发光元件,以将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线直接射向导光板内,可以有效减少发光元件在导光板入光侧的一侧的所需的安装空间,进而降低背光模组的黑边宽度,从而提升移动终端的屏占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的屏占比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光线传导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背光模组10和显示面板20;

其中,背光模组10包括:

导光板11,所述导光板11包括出光面111及与所述出光面111相背设置的底面112,且所述导光板11在对应所述底面112超出所述出光面111的部分形成一入光侧,所述入光侧包括位于所述底面112与所述出光面111之间的斜切面113,以及所述斜切面113在所述底面112上的正投影所形成的一入光区域1121;

反射层13,所述反射层13覆盖于所述斜切面113上,且所述反射层13的反射面朝向所述底面112设置;

以及,光源部件12,所述光源部件12包括发光元件121,所述光源部件12设置于所述入光侧,且所述发光元件121位于所述底面112所在一侧,所述发光元件121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入光区域1121设置,以使所述发光元件121所发射的光线射向所述入光区域1121,并经所述反射层13发射至所述导光板11内;

显示面板2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光学胶21、上偏光片22、上玻璃23、下玻璃24及下偏光片25。其中,上玻璃23和下玻璃24组成显示面板20的panel,上偏光片22和下偏光片25的偏振角度刚好成90°垂直方向,以实现显示面板的性能。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导光板11的底面112所在一侧设置发光元件121,这样发光元件121发射的光线可以通过位于底面112上的入光区域1121入射至导光板11,并通过覆盖于斜切面113上反射层13射向导光板11内,即将发光元件121发射的光线,从垂直于底面112的方向,转变为平行于底面112的方向,并在导光板11进行传导,以实现背光模组的发光功能。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导光板的入光侧一侧设置发光元件,以将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线直接射向导光板内,可以有效减少发光元件在导光板入光侧的一侧的所需的安装空间,进而降低背光模组的黑边宽度,从而提升移动终端的屏占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的屏占比较低的问题。

其中,为优化反射层13的反射效果,斜切面113相对于底面112的夹角优选为45°。

其中,发光元件121可以是led灯。

其中,移动终端还包括盖板30,且背光模组10、显示面板20及盖板30依次层叠设置。

其中,背光模组10还包括位于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1所在一侧层叠设置的扩散膜191、下增光膜192及上增光膜193,从而进一步提升背光模组的光学性能,其中扩散膜191位于出光面111与上增光膜193之间。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入光侧所在一侧的第一支撑部141,所述光源部件12固定设于第一支撑部141朝向所述入光侧的一侧,以实现光源部件12的固定安装。

其中,所述光源部件12还包括电路板122,且所述电路板122垂直于所述底面112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平行于底面的方式设置电路板,可以降低光源部件12在入光侧所在一侧的所需的安装空间,进而降低背光模组10的黑边宽度。

具体的,电路板122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1221和第二面1222,所述发光元件121设置于第一面1221上,所述第二面1222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41固定连接,以实现光源部件12的固定安装。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10还包括位于底面112所在一侧的第二支撑部142,所述发光元件121位于所述底面112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42之间,且所述电路板122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42抵接的第二侧面1224,以及与所述第二侧面1224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1223。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电路板122的第二侧面1224设置与第二侧面1224抵接的第二支撑部142,可以增强对光源部件12的固定的稳定性,以防止在背光模组或者设置有背光模组的移动终端的振动中,光源部件12出现异动,进而影响背光模组的发光效果。

其中,第一支撑部141可以是与第二支撑部142一体形成的支撑结构,也可以是设置于第二支撑部142上的胶框结构。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10还包括支撑板143,支撑板143位于第一支撑部141与电路板122之间,并分别固定连接电路板122与第一支撑部141。其中,在第一支撑部141为与第二支撑部142一体形成的支撑结构的情况下,支撑板143可以是设于电路板122与第一支撑部141之间的胶框结构,并可以通过胶水或者双面胶,以粘接的形式实现与电路板122及第一支撑部141的固定连接。通过增加一支撑板143,可以进一步增强电路板122平行于底面112方向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背光模组1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面112所在一侧的第三支撑部144,所述底面112与所述第三支撑部144抵接;其中,在所述第三支撑部144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42之间形成一第一容置腔145。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二支撑部142与第三支撑部144之间形成一第一容置腔145,可以光源部件12的组装过程中,对光源部件12施加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以使光源部件12可以更好的与第一支撑部141或者支撑板143连接在一起,还可以提升光源部件12的组装效率。

其中,还可以在第三支撑部144与底面112之间设置反射板18,以降低光线在导光板11内传导时的损耗,并提升光线的利用率。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10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支撑部141与所述导光板11之间空隙漏光的第一遮光层15,且所述第一遮光层15覆盖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41与所述出光面111之间,所述第一遮光层15、所述第一支撑部141及所述导光板11之间形成第二容置腔,且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填充有弹性材料,以形成第一弹性保护结构161;所述电路板122的第一侧面1223延伸至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弹性保护结构161抵接。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保护结构161,可以在背光模组或者包括背光模组的移动终端的碰撞过程或者晃动过程中,实现对导光板11及光源部件12的保护。其中,弹性材料可以硅胶材料、泡棉材料等。

可选的,所述发光元件121上远离所述出光面11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42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间隙处设置有第二弹性保护结构162。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保护结构162,可以在背光模组或者包括背光模组的移动终端的碰撞过程或者晃动过程中,实现对发光元件121的保护。其中,第二弹性保护结构162可以是由硅胶材料、泡棉材料制作而成。

可选的,所述电路板122的第二侧面1224连接有一散热片17,所述第二支撑部142为金属材料制成,且所述散热片17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42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散热片17,对光源部件12进行散热,以降低发光元件121在持续发光的过程中,其他受热部件产生的热变形所带来的影响。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散热片17可以选用散热效果良好的石墨散热片。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覆盖设于所述斜切面113一侧的第二遮光层,且所述反射层13位于所述斜切面113与所述第二遮光层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反射层13一侧设置第二遮光层,可以防止光线的外泄,并提升光线的利用率。

如图5所示,通过上述设计方案,可以将背光模组10完全位于panel的正下方,大大减小了移动终端的黑边结构,并可以实现移动终端的黑边结构完全取决于panel的黑边大小。按照目前行业内极致的panel的黑边极致尺寸l=1.8毫米,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存在3.2毫米的黑边尺寸,可以降低(3.20-1.80)/3.20=43.75%的黑边幅度,从而提升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满足高屏占比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

其中,上述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路、可穿戴设备等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