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灯及其发光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71487发布日期:2020-04-03 19:0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汽车、车灯及其发光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车灯及其发光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车灯作为汽车的主要照明工具,在行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保证车灯的发光效果,需要使得发光单元能够达到均匀的发光效果。同时,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需要使得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能够根据使用需要灵活的进行调整。传统的方式为通过电子控制的方式以控制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易对发光单元造成冲击从而损坏发光单元。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汽车、车灯及其发光调节结构,所述发光调节结构能够灵活的对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进行调整,不会损坏发光单元;如此,采用所述发光调节结构的车灯能够灵活的对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进行调整,不会损坏车灯;如此,采用所述车灯的汽车的照明性能优良。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调节结构,包括:发光单元;移动件,所述移动件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移动件能够带动所述发光单元沿预设移动轨迹以预设移动频率往复移动;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移动件传动连接;导向体,所述导向体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导向部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部;及第一伸缩件,所述第一伸缩件用于使所述发光单元能够沿所述移动件的长度方向移动。

上述发光调节结构,在车灯中使用时,传动组件和移动件均设置于车灯的安装腔内,利用传动组件与移动件的传动连接从而带动移动件移动。再利用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的导向配合,从而对移动件的移动进行导向,使得动移动件沿预设移动轨迹以预设移动频率往复移动,从而使得发光单元沿预设移动轨迹以预设移动频率往复移动,进而能够在预设移动角度内形成均匀的面光源,从而使得车灯能够发出均匀的照明光线,保证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只需利用传动组件的驱动以及导向体的导向,即可使得移动件带动发光单元沿预设移动轨迹以预设移动频率往复移动,进而使得发光单元发出均匀的照明光线,成本较低。同时,利用第一伸缩件能够使得发光单元沿移动件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能够灵活的调整发光单元的移动轨迹,从而能够形成不同大小的面光源,适应使用需求,也不会对发光单元造成电气冲击,避免发光单元损坏。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导向体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移动件设置于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导向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旋转驱动件、第一转接件及第二转接件,所述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接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件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转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导向件之间,所述第二导向部设置为沿所述发光单元的移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导向槽、及与所述第一导向槽连通并垂直于所述第一导向槽设置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导向槽导向配合并能够沿所述第一导向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导向槽导向配合并能够沿所述第二导向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包括第一移动段和第二移动段,所述第一伸缩件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段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一移动段连接,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二移动段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与所述第二移动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发光调节结构还包括第二伸缩件,所述第二伸缩件与所述第一移动段连接,所述第二伸缩件用于使所述发光单元相对所述第二导向件能够沿所述第一移动段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伸缩件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伸缩端与所述发光单元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伸缩距离为xi,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伸缩距离为yi,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导向件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发光单元的最外端与所述第二导向件之间的距离为b,所述第一导向件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导向件之间的中间位置或近似中间位置,且所述发光单元的最外端的移动轨迹满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发光调节结构还包括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且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导向件的一端转动连接;和/或还包括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且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导向件的一端转动连接。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灯,包括:外壳;灯罩,所述灯罩与所述外壳连接并配合形成安装腔;及所述的发光调节结构,所述发光调节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上述车灯,使用时,传动组件和移动件均设置于车灯的安装腔内,利用传动组件与移动件的传动连接从而带动移动件移动。再利用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的导向配合,从而对移动件的移动进行导向,使得动移动件沿预设移动轨迹以预设移动频率往复移动,从而使得发光单元沿预设移动轨迹以预设移动频率往复移动,进而能够在预设移动角度内形成均匀的面光源,从而使得车灯能够发出均匀的照明光线,保证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只需利用传动组件的驱动以及导向体的导向,即可使得移动件带动发光单元沿预设移动轨迹以预设移动频率往复移动,进而使得发光单元发出均匀的照明光线,成本较低。同时,利用第一伸缩件能够使得发光单元沿移动件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能够灵活的调整发光单元的移动轨迹,从而能够形成不同大小的面光源,适应使用需求,也不会对发光单元造成电气冲击,避免发光单元损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车灯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传动组件及所述导向体均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外壳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部。

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车灯。

上述汽车,车灯能够在夜间发出均匀的照明光线,保证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同时,车灯的生产本体较低;并且,能够形成不同大小的面光源,适应使用需求,也不会对发光单元造成电气冲击,避免发光单元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车灯的发光调节结构的移动件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车灯的发光调节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车灯的发光调节结构的移动件移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车灯的发光调节结构的移动件处于一个极限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车灯的发光调节结构的移动件处于第一个四分之一周期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车灯的发光调节结构的移动件处于第一个四分之一周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的车灯的发光调节结构的移动件处于第二个四分之一周期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的车灯的发光调节结构的移动件处于一个另一个相对的极限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灯,100、发光单元,200、移动件,210、第一导向部,211、第一导向件,212、第二导向件,213、第一滑块,214、第二滑块,220、第一移动段,230、第二移动段,300、传动组件,310、旋转驱动件,311、输出端,320、第一转接件,330、第二转接件,400、导向体,410、第二导向部,411、第一导向槽,4111、第一端,4112、第二端,412、第二导向槽,4121、第三端,4122、第四端,510、第一伸缩件,520、第二伸缩件,600、外壳,610、定位槽,700、灯罩,800、支撑件,810、定位凸起,900、安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或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转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约束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用语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元件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发光调节结构,包括:发光单元100;移动件200,移动件200设有第一导向部210,移动件200能够带动发光单元100沿预设移动轨迹(如图3的l1、l2或l3所示)以预设移动频率往复移动;传动组件300,传动组件300与移动件200传动连接;导向体400,导向体400设有用于与第一导向部210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部410;及第一伸缩件510,第一伸缩件510用于使发光单元100能够沿移动件200的长度方向移动。

需要进行强调的是,为了便于说明上述发光调节结构的工作原理,以车灯10为应用场景进行展开说明,但上述实施例的发光调节结构并不局限于应用于车灯10,还可以应用至办公用车灯10或家用灯等灯具中。

上述实施例的发光调节结构,在车灯10中使用时,传动组件300和移动件200均设置于车灯10的安装腔900内,利用传动组件300与移动件200的传动连接从而带动移动件200移动。再利用第一导向部210与第二导向部410的导向配合,从而对移动件200的移动进行导向,使得动移动件200沿预设移动轨迹以预设移动频率往复移动,从而使得发光单元100沿预设移动轨迹以预设移动频率往复移动,进而能够在预设移动角度内形成均匀的面光源,从而使得车灯10能够发出均匀的照明光线,保证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只需利用传动组件300的驱动以及导向体400的导向,即可使得移动件200带动发光单元100沿预设移动轨迹以预设移动频率往复移动,进而使得发光单元100发出均匀的照明光线,成本较低。同时,利用第一伸缩件510能够使得发光单元100沿移动件200的长度方向(如图2的a方向所示)移动,从而能够灵活的调整发光单元100的移动轨迹,从而能够形成不同大小的面光源,适应使用需求,也不会对发光单元100造成电气冲击,避免发光单元100损坏。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发光单元100可以采用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卤素光源或氙气光源,只需满足相应的发光需求即可。移动件200可以设置为摆杆、摆臂或者其他能够带动发光单元100沿预设移动轨迹以预设移动频率往复移动的元件。第一伸缩件510可以设置为气缸、液压缸或其他具有伸缩功能的元件,只需满足能够带动发光单元100沿移动件2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即可。传动组件300与移动件200的传动连接,可以通过齿轮驱动或转轴驱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实现,只需满足使得移动件200能够带动发光单元100沿预设移动轨迹以预设移动频率往复移动即可。为了保证发光单元100沿预设移动轨迹以预设移动频率往复移动时能够形成面光源,发光单元100的移动频率(周期的倒数)需满足使得人眼无法感应到闪烁的要求,优选为移动件200在40ms内带动发光单元100完成一个周期的运动,其中,移动件200带动发光单元100完成一个周期的运动,可以是指移动件200带动发光单元100由一个极限位置(如图3的a1或a2所示)移动至另一个相对的极限位置(如图3的b1或b2所示)再回到初始位置的整个过程的运动。移动件200带动发光单元100往复移动的移动角度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例如,当需要得到发光面积较大的面光源时,可以适当增大移动角度,当需要得到发光面积较小的面光源时,可以适当减小移动角度。移动角度:是指一部件绕一旋转轴线转动过程中,从一个极限位置到另一个相对的极限位置转过的角度。例如,在实际应用中,移动件200可以从一个极限位置绕一旋转轴线转动到另一极限位置,移动件200绕该旋转轴线转动的角度即为转动角度。优选为移动件200带动发光单元100做圆弧往复运动。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传动组件300与导向体400相对间隔设置,移动件200设置于传动组件300与导向体400之间。如此,在移动件200的一侧设置传动组件300,在移动件200的相对的另一侧设置导向体400,从而使得移动件200受力更加均衡,移动件200在带动发光单元100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抖动或颤动,使得发光单元100移动而形成的面光源发出的光更加均匀和连续。

如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传动组件300包括旋转驱动件310、第一转接件320及第二转接件330,旋转驱动件310的输出端311与第一转接件320的一端通过焊接、卡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二转接件330的一端与第一转接件320的另一端通过焊接或卡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二转接件330的另一端与移动件200通过焊接或卡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如此,旋转驱动件310的输出端311转动时带动第一转接件320绕输出端311的中心轴线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接件330绕输出端311的中心轴线转动,从而带动移动件200发生相应的移动,再利用第一导向部210与第二导向部410的导向配合,从而使得移动件200沿预设移动轨迹以预设移动频率往复移动。

具体地,旋转驱动件310设置为旋转电机(也可以为旋转液压缸),第一转接件320设置为转接板,第二转接件330设置为转接轴,旋转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焊接或卡接等方式固设于转接板的一端,转接轴的一端通过焊接或卡接等方式固设于转接板的另一端,转接轴的另一端通过焊接或卡接等方式固设于移动件200上。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时,带动转接板绕输出轴的中心轴线转动,进而使得转接轴也绕输出轴的中心轴线转动,从而将动力传递至移动件200。通过调整旋转电机的转速即可灵活的调节移动件200的移动速度,进而调节移动件200的移动频率。

导向体400可以设置为导向块、导向架等结构;第一导向部210与第二导向部410的导向配合,可以通过滑块与滑槽等滑动配合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滑轨与滑轮等滚动配合的方式实现,只需满足能够使得移动件200沿预设移动轨迹往复移动即可。

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导向部210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件211和第二导向件212(可以将第二导向件212靠近移动件200的另一端设置,将第一导向件211设置于第二导向件212与发光单元100之间),第二转接件330设置于第一导向件211与第二导向件212之间。第二导向部410设置为沿发光单元100的移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导向槽411、及与第一导向槽411连通并垂直于第一导向槽411设置的第二导向槽412。第二导向槽412设置于第一导向槽411的中间位置。第一导向件211与第一导向槽411导向配合并能够沿第一导向槽411的长度方向(如图4至图8的c方向所示)往复移动。第二导向件212与第二导向槽412导向配合并能够沿第二导向槽412的长度方向(如图4至图8的d方向所示)往复移动。如此,利用第二转接件330绕旋转驱动件310的输出端311的中心轴线做圆周运动、第一导向件211与第一导向槽411的导向配合及第一导向件211沿第一导向槽411的长度方向的往复移动、第二导向件212与第二导向槽412的导向配合及第二导向件212沿第二导向槽412的长度方向的往复移动,从而使得设置于移动件200的一端的发光单元100能够沿预设移动轨迹做往复移动。此时,发光单元100的移动轨迹类似椭圆的一段弧线。

如图4至图8所示,具体地,第一导向槽41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4111和第二端4112,第二导向槽412具有相对的第三端4121和第四端4122,第三端4121设置于第一端4111与第二端4112之间,从而使得第二导向槽412与第一导向槽411连通,且第三端4121与第一端4111和第二端4112之间的距离相等。如图4所示,在一个极限位置时,第一导向件211靠近第一端4111设置,第二导向件212靠近第三端4121设置。当移动件200受到来自第二转接件330的作用力而发生运动时。如图4至图6所示,在第一个四分之一周期内,第二导向件212沿第二导向槽412的长度方向朝向靠近第四端4122方向移动,直至第二导向件212与第四端4122之间的距离最短,而第一导向件211沿第一导向槽411的长度方向朝向靠近第二端4112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导向件211与第三端4121之间的距离最短,此时,若第一导向槽41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导向槽412的中心轴线的交点为第一交点,第一导向件211的中心轴线穿过第一交点。如图6至图8所示,在第二个四分之一周期内,第二导向件212沿第二导向槽412的长度方向朝向靠近第三端4121方向移动,直至第二导向件212与第三端4121之间的距离最短,而第一导向件211沿第一导向槽411的长度方向继续朝向靠近第二端4112方向移动,直至第二导向件212与第二端4112之间的距离最短,此时,移动件200处于另一个相对的极限位置。在第三个四分之一周期内,第二导向件212沿第二导向槽412的长度方向朝向靠近第四端4122方向移动,直至第二导向件212与第四端4122之间的距离最短,而第一导向件211沿第一导向槽411的长度方向朝向靠近第一端4111方向移动,直至第二导向件212与第三端4121之间的距离最短。在第四个四分之一周期内,第二导向件212沿第二导向槽412的长度方向朝向靠近第三端4121方向移动,直至第二导向件212与第三端4121之间的距离最短,而第一导向件211沿第一导向槽411的长度方向朝向靠近第一端4111方向移动,直至第二导向件212与第一端4111之间的距离最短,此时,移动件200又回到初始位置。

其中,发光单元100的移动方向是指沿发光单元100的一个极限位置至另一个相对的极限位置的长度方向。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向件211与第二导向件212之间的距离为a(例如,第一导向件211与第二导向件212均为导向柱时,a为两个导向柱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发光单元100的最外端与第二导向件212之间的距离为b(例如,第二导向件212为导向柱时,b为发光单元100的最外端与导向柱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第一导向件211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100与第二导向件212之间的中间位置或近似中间位置,且发光单元100的最外端的移动轨迹满足如此,当第二转接件330带动移动件200发生移动时,第一导向件211沿第一导向槽411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及第二导向件212沿第二导向槽412的长度方向移动过程中,使得发光单元100的外端的移动轨迹与的部分轨迹重合,便于对发光单元100的轨迹进行调整和设置,使得发光单元100形成的面光源更加均匀。其中,发光单元100的最外端是指发光单元100远离移动件200的一端。近似中间位置是考虑到加工误差和制造误差的影响,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都应认为是中间位置,若第二导向件212的中心轴线与发光单元100的最外端之间的中间位置为第一中心点,则第一导向件211的中心轴线穿过第一中心点。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件200包括第一移动段220和第二移动段230。第一伸缩件510的连接端与第二移动段230的一端通过焊接或卡接等方式连接,第一伸缩件510的伸缩端与第一移动段220的一端通过焊接或卡接等方式连接,第一移动段220的另一端通过焊接或卡接等方式设有发光单元100。第一导向件211与第一移动段220通过焊接或卡接等方式连接,第二导向件212与第二移动段230通过焊接或卡接等方式连接,第二转接件330与第二移动段230通过焊接或卡接等方式连接。如此,旋转驱动件310的输出端311转动时带动第一转接件320绕输出端311的中心轴线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接件330绕输出端311的中心轴线转动,从而使得第二移动段230、第一伸缩件510及第一移动段220在第二转接件330的带动下发生相应的移动,再利用第一导向部210与第二导向部410的导向配合,从而使得移动件200沿预设移动轨迹以预设移动频率往复移动。当第一伸缩件510发生伸张运动时,从而带动第一移动段220及发光单元100朝向远离第二移动段230方向移动,改变了第一移动段220与第二移动段230之间的距离,也改变了第一导向件211与第二导向件212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了发光单元100的移动轨迹,进而改变了面光源的大小。例如,当第一伸缩件510的伸缩距离为xi(xi大于等于0mm)时,发光单元100的最外端的移动轨迹满足即发光单元100的最外端的移动轨迹落在的轨迹线上。当然,为了使得第一导向部210和第二导向部410之间能够顺利的实现导向配合,可以将第一导向槽411及第二导向槽412的长度进行灵活的设置以适应第一导向件211与第二导向件212之间的距离变化。

如图1至图3所示,进一步地,发光调节结构还包括第二伸缩件520,第二伸缩件520与第一移动段220连接,第二伸缩件520用于使发光单元100相对第二导向件212能够沿第一移动段220的长度方向(如图2的a方向所示)移动。如此,利用第二伸缩件520能够使得发光单元100相对第二导向件212沿第一移动段220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能够更加灵活的调整发光单元100的移动轨迹以形成不同大小的面光源,适应使用需求,也不会对发光单元100造成电气冲击,避免发光单元100损坏。其中,第二伸缩件520可以设置为气缸、液压缸或其他具有伸缩功能的元件,只需满足能够带动发光单元100相对第二导向件212沿第一移动段22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即可。

具体地,第二伸缩件520的连接端与第一移动段220的另一端通过焊接或卡接的形式实现连接,第二伸缩件520的伸缩端与发光单元100通过焊接或卡接的形式实现连接。当第二伸缩件520发生伸张运动时,从而带动发光单元100朝向远离第二导向件212方向移动,改变了发光单元100与第二导向件212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了发光单元100的移动轨迹,进而改变了面光源的大小。例如,当第二伸缩件520的伸缩距离为yi(yi大于等于0mm)时,发光单元100的最外端的移动轨迹满足即发光单元100的最外端的移动轨迹落在的轨迹线上。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伸缩件510的伸缩距离为xi,第二伸缩件520的伸缩距离为yi,第一导向件211与第二导向件212之间的距离为a,发光单元100的最外端与第二导向件212之间的距离为b,第一导向件211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100与第二导向件212之间的中间位置或近似中间位置,且发光单元100的最外端的移动轨迹满足如此,当第一伸缩件510发生伸缩运动,同时第二伸缩件520发生伸缩运动时,发光单元100的最外端的移动轨迹满足即发光单元100的最外端的移动轨迹落在的轨迹线上。例如,当第一伸缩件510和第二伸缩件520均未发生伸张运动时,发光单元100的移动轨迹为如图3所示的l1;当第一伸缩件510发生伸张运动而第二伸缩件520未发生伸张运动时,发光单元100的移动轨迹为如图3所示的l3;当第一伸缩件510和第二伸缩件520均发生伸张运动时,发光单元100的移动轨迹为如图3所示的l2。

如图3至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调节结构还包括第一滑块213,第一滑块213设置于第一导向槽411内,且第一滑块213与第一导向件211的一端转动连接。如此,将第一滑块213通过铰接等方式与第一导向件211的一端转动连接,使得第一滑块213能够相对第一导向件211发生转动,当第一导向件211沿第一导向槽411的长度方向移动时,能够减小第一导向件211与第一导向槽411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导向件211的移动更加顺畅,从而不会对移动件200的移动造成干扰,使得发光单元100能够形成均匀的面光源。

如图3至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调节结构还包括第二滑块214,第二滑块214设置于第二导向槽412内,且第二滑块214与第二导向件212的一端转动连接。如此,将第二滑块214通过铰接等方式与第二导向件212的一端转动连接,使得第二滑块214能够相对第二导向件212发生转动,当第二导向件212沿第二导向槽412的长度方向移动时,能够减小第二导向件212与第二导向槽412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二导向件212的移动更加顺畅,从而不会对移动件200的移动造成干扰,使得发光单元100能够形成均匀的面光源。

当然,也可以同时在第一导向件211的一端可转动设置第一滑块213,在第二导向件212的一端可转动设置第二滑块214,使得移动件200的移动更加顺畅。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车灯10,包括:外壳600;灯罩700,灯罩700与外壳600连接并配合形成安装腔900;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发光调节结构,发光调节结构设置于安装腔900内。

上述实施例的车灯10,使用时,传动组件300和移动件200均设置于车灯10的安装腔900内,利用传动组件300与移动件200的传动连接从而带动移动件200移动。再利用第一导向部210与第二导向部410的导向配合,从而对移动件200的移动进行导向,使得动移动件200沿预设移动轨迹以预设移动频率往复移动,从而使得发光单元100沿预设移动轨迹以预设移动频率往复移动,进而能够在预设移动角度内形成均匀的面光源,从而使得车灯10能够发出均匀的照明光线,保证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只需利用传动组件300的驱动以及导向体400的导向,即可使得移动件200带动发光单元100沿预设移动轨迹以预设移动频率往复移动,进而使得发光单元100发出均匀的照明光线,成本较低。同时,利用第一伸缩件510能够使得发光单元100沿移动件200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能够灵活的调整发光单元100的移动轨迹,从而能够形成不同大小的面光源,适应使用需求,也不会对发光单元100造成电气冲击,避免发光单元100损坏。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车灯10可以应用于汽车的内饰车灯10或外饰车灯10,也可应用于家用、办公用或公共用场合。灯罩700与外壳600可以通过卡接、插接等方式实现配合安装。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车灯10还包括支撑件800,支撑件800设置于安装腔900内,传动组件300及导向体400均设置于支撑件800上。如此,利用支撑件800对传动组件300和导向体400的安装进行支撑,保证传动组件300和导向体400能够稳定、可靠的安装于安装腔900内,保证移动件200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保证运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支撑件800可以是支架形式或板状形式,通过铆接、卡接等方式与外壳600连接。在支撑件800开设用于供传动组件300的旋转驱动件310固定的卡接部或连接孔等,从而对旋转驱动件310进行稳定的固定后,旋转驱动件310驱动第一转接件320转动,再利用第二转接件330将动力传递至移动件200,在第一导向部210和第二导向部410的导向配合下,从而使得移动件200带动发光单元100沿预设移动轨迹往复移动。在支撑件800开设用于供导向体400放置的安装面或安装台,通过粘结、铆接或卡接等方式将导向体400稳定的与支撑件800连为一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800设有第一定位部,外壳600设有能够与第一定位部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部。如此,利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之间的定位配合,使得支撑件800准确、可靠的安装于安装腔900内,便于发光调节结构的各个部件与支撑件800进行准确的装配安装。

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之间的定位配合,可以通过定位销与定位孔配合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通过定位块与定位槽配合的形式实现,只需满足能够对支撑件800在安装腔900内的安装进行定位即可。

如图2所示,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支撑件800上设有朝向安装腔900的内壁(外壳600的内壁)设置的定位凸起810,在安装腔900的内壁上开设相应的定位槽610,将定位凸起810插入定位槽610内即可实现支撑件800在安装腔900内的定位,再借助铆接、卡接等方式即可实现支撑件800在安装腔900内的固定安装。进一步地,还可以在靠近定位槽610的部位开设相应的导向斜面或导向弧面,使得定位凸起810能够更加顺畅的插入定位槽610内,降低了装配难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车灯10还包括控制元件(未图示),控制元件与旋转驱动件310、第一伸缩件510及第二伸缩件520均电性连接。控制元件可以通过卡接或粘结等方式固设于安装腔900的内壁。如此,利用控制元件能够灵活的控制旋转驱动件310的工作与停止,也能利用控制元件控制旋转驱动件310的输出功率与转速,从而能够控制发光单元100的移动频率。通过控制元件还可以控制第一伸缩件510及第二伸缩件520的伸缩运动,从而能够灵活的调整面光源的大小。控制元件可以是单片机、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以通过导线连通的方式实现控制元件与旋转驱动件310的电性连接,也可以通过蓝牙等无线传输的方式实现控制元件与旋转驱动件310的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车灯10。

上述实施例的汽车,车灯10能够在夜间发出均匀的照明光线,保证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同时,车灯10的生产本体较低;并且,能够形成不同大小的面光源,适应使用需求,也不会对发光单元100造成电气冲击,避免发光单元100损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约束。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