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全面发光的电光源结构及LED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8230发布日期:2020-07-07 14:20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全面发光的电光源结构及LED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实现全面发光的电光源结构及led灯。



背景技术:

led灯目前可以说是照明灯具中比较主流的产品,具有寿命长、节能环保、高亮度灯优点,现在市场上普遍见到的led灯多是以铝材料做为基板,然后在基板上设置led发光芯片,再将基板和led发光芯片制成一定形状,以实现多角度发光,但由于led芯片在封装过程中有焊线,光源片定向弯曲或弯曲角度达到一定范围时,容易伤及芯片,以致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电光源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光。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实现全面的电光源结构及led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实现全面发光的电光源结构,使该电光源能够实现全面发光。

为实现以上目的,该电光源具有:

第一发光体,其作为所述电光源的发光侧面;

第二发光体,其被配置在第一发光体上部,与发光侧面圆弧过渡连接,以构成所述电光源的发光顶面,所述第二发光体与所述第一发光体电连接;以及

端盖,其具有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该第一导电部从所述端盖上端向上延伸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体,该第二导电部从所述端盖向下延伸形成导电引脚;

在所述第二发光体和导电引脚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使该电光源形成导通电路。

进一步的,其中,第一导电部包括若干导电插杆,沿端盖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且与第一发光体内壁母线平行。

进一步的,其中,在所述第一发光体内壁沿母线方向贯通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至少具有一导电触点,使所述导电插杆沿母线方向插入时,能够使所述导电插杆与导电触点接触。

进一步的,其中,在所述端盖上端延伸有一走线柱,该走线柱沿长度方向贯通有走线孔,使所述导线从走线孔过线连接第二导电部。

进一步的,其中,在所述走线柱上设有一弹性插口;在所述第二发光体上设有与弹性插口相适配的插杆,使第二发光体可拆卸的安装在走线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光源还具有一驱动器,其与第一发光体和第二发光体电连接,驱使所述电光源正常发光。

进一步的,所述电光源还具有一隔热体,其具有一隔热腔,使所述驱动器配置在隔热腔内,且所述的导电引脚下端伸出所述隔热体。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led灯,包括上述电光源和封装所述电光源的玻璃外壳。

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分体式结构,将发光源分成侧部发光的第一发光体和顶部发光的第二发光体,减少发光芯片的弯曲折点,避免伤及芯片,使光源片在安全范围内弯曲,进而实现全面发光;本实用新型中的其它有益效果,还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光源封装在一实施例玻璃外壳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光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发光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导电插杆与卡槽配合连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发光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发光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插杆与弹性插口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光源封装在另一实施例玻璃外壳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驱动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请参照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led电光源由第一发光体10,第二发光体20和端盖30围合而成,其中,第一发光体10由铝基板、布置在铝基板上的led发光芯片以及封装该led发光芯片的荧光胶弯曲折叠而形成外壁光滑的柱体、锥体或其它外壁光滑无棱角形状,以作为电光源的发光侧面11,然后在该第一发光体10的上部衔接第二发光体20,与发光侧面11圆弧过渡连接,构成发光源的发光顶面21,进而能够实现将发光芯片均匀布置在各外圆弧面上,而不损坏发光芯片。

对于本实施例而言,端盖具有第一导电部31、第二导电部32和一走线柱33,第一导电部31由若干在端盖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导电插杆310组成,形成塔型结构,用以支撑和限制第一发光体10,在第一发光体10内壁沿母线101方向贯通卡槽102,卡槽102内具有导电触点,当第一发光体20在放置时,该导电插杆310能够沿着该卡槽102伸入,使导电插杆310能够接触导电触点使第一导电部31与第一发光体10的电连接。

对于走线柱33而言,它从端盖30上端延伸,其上贯通有走线孔330,在第二发光体20电连接第一发光体10后,再在第二发光体20的下端用导线从走线孔330内过线用以连接第二导电部20,使该电光源形成导通电路,当然,如图7所示,可在第二发光体20的下端设置插杆210,在走线孔330上再开设一弹性插口331,使第二发光体20通过插杆210按压在走线柱33上,将第二发光体20固定,并对第一发光体10进行拉紧。

此外,本电光源还可在上述电路结构中配置一驱动器40,其中该驱动器40的电路结构如图10所示,对输入的交流电进行整流以输出脉动直流电压,使电光源能够正常发光(未设置驱动器40的情况下,该电光源在启动状态时,会出现频闪、功率不稳定等其它影响正常发光的现象)。

对于上述的驱动器40而言,由于需要配置在led灯的内部,但鉴于在夹封玻璃外壳时,会产生高温而损坏该驱动器40的各电路元件,为此,本实用新型将驱动器40内置在隔热体50的隔热腔501内,以隔离高温环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led灯,包括上述任一电光源和封装所述电光源的玻璃外壳60,该玻璃外壳60为如图1所示的圆柱型玻璃外罩或为图9所示的灯泡外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哪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实现全面发光的电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光源具有:

第一发光体,其作为所述电光源的发光侧面;

第二发光体,其被配置在第一发光体上部,与发光侧面圆弧过渡连接,以构成所述电光源的发光顶面,所述第二发光体与所述第一发光体电连接;以及

端盖,其具有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该第一导电部从所述端盖上端向上延伸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体,该第二导电部从所述端盖向下延伸形成导电引脚;

在所述第二发光体和导电引脚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使该电光源形成导通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全面发光的电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第一导电部包括若干导电插杆,沿端盖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且与第一发光体内壁母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现全面发光的电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在所述第一发光体内壁沿母线方向贯通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至少具有一导电触点,使所述导电插杆沿母线方向插入时,能够使所述导电插杆与导电触点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全面发光的电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在所述端盖上端延伸有一走线柱,该走线柱沿长度方向贯通有走线孔,使所述导线从走线孔过线连接第二导电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现全面发光的电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在所述走线柱上设有一弹性插口;

在所述第二发光体上设有与弹性插口相适配的插杆,使第二发光体可拆卸的安装在走线柱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实现全面发光的电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光源还具有:

一驱动器,其与第一发光体和第二发光体电连接,驱使所述电光源正常发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实现全面发光的电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光源还具有:

一隔热体,其具有一隔热腔,使所述驱动器配置在隔热腔内,且所述的导电引脚下端伸出所述隔热体。

8.一种led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电光源和封装所述电光源的玻璃外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实现全面发光的电光源结构及LED灯,该电光源具有:第一发光体,其作为所述电光源的发光侧面;第二发光体,其被配置在第一发光体上部,与发光侧面圆弧过渡连接,以构成所述电光源的发光顶面,所述第二发光体与所述第一发光体电连接;以及端盖,其具有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该第一导电部从所述端盖上端向上延伸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体,该第二导电部从所述端盖向下延伸形成导电引脚;在所述第二发光体和导电引脚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使该电光源形成导通电路,进而在LED芯片封装过程中,光源片能够定向弯曲,弯曲时不易伤及芯片,使该电光源能够实现全面发光。

技术研发人员:戴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嘉合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5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