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6175发布日期:2021-04-16 16:0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台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台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改变发光部位置的台灯。


背景技术:

2.台灯在日常应用中非常普及,通过台灯能够满足用户的工作、看书等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设计的多元化,台灯的款式越来越多,满足了人们不同的使用需求。
3.现有使用的台灯在使用的过程,如果需要改变照射角度通过调整灯杆的角度即可。但是在调整台灯的照射位置时则更多通过移动台灯在桌面上的不同位置来实现,这样当桌面上放置的物品很多时,往往需要搬动这些物品以腾出足够的空间来满足台灯的移位,且在移动过程需要拖拉台灯的电源线,给用户带来了烦恼。
4.因此,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台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台灯在需要改变照射位置时需要搬动整个台灯导致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
7.一种台灯,包括:
8.底壳,具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内腔,在该底壳的上表面处具有一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将所述内腔和外界连通;
9.灯座,设置在所述内腔内且可沿着该内腔长度方向滑行,该灯座具有电控板,该电控板具有沿高度方向布置的两个弹性电插针,该两个弹性电插针与所述电控板的电力输入端电连接;
10.灯杆,一端固定在所述灯座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且穿过所述开口槽向外延伸;以及
11.发光体,固定在所述灯杆的自由端,且与所述电控板的电输出端电连接;
12.其中,在所述内腔的底部具有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导电片,在滑动所述灯座时使得所述两个弹性电插针滑进或滑出两个导电片的上表面。
13.进一步的,所述底壳位于所述开口槽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导槽,所述灯座沿滑行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导行部,一个导行部对应设置在一个第一导槽内。
14.进一步的,沿长度方向,所述底壳的一侧为敞开口设计,该敞开口处可拆卸设置一挡板。
15.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片在长度方向占用所述底壳的内底部长度的50%至80%。
16.进一步的,所述底壳的内底部具有两个向上凸起设置的凸起条,每个凸起条上绝缘布置一所述导电片。
17.进一步的,所述灯杆为可变形灯杆。
18.进一步的,沿长度方向,灯座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硬质卷板用以在该灯座滑动过程中将所述开口槽遮蔽。
19.进一步的,在所述开口槽的两侧均设置一沿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导槽,所述硬质卷板的两侧分别位于一个第二导槽内。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台灯,包括底壳、灯座、灯杆和发光体,底壳具有内腔和设于上表面处具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将所述内腔和外界连通;灯座设置在所述内腔内且可沿着该内腔长度方向滑行,该灯座具有电控板以及与该电控板电连接且沿高度方向布置的两个弹性电插针;灯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灯座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且穿过所述开口槽向外延伸;发光体固定在所述灯杆的自由端且与所述电控板的电输出端电连接;其中,在所述内腔的底部具有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导电片,在滑动所述灯座时使得所述两个弹性电插针滑进或滑出两个导电片的上表面。即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动所述灯座在底壳处的位置改变发光体所在的位置,不需要移动整个台灯的位置,且在滑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即实现了电连接,实现启动发光体。该技术解决了传统台灯需要移动位置来改变发光位置的繁琐问题。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台灯的外形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台灯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24.图3为一种台灯宽度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的方向以附图所展示的为准。如果某一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台灯包括底壳1、灯座2、灯杆3和发光体4;底壳1具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内腔11,在该底壳1的上表面处具有一开口槽12,所述开口槽12将所述内腔11和外界连通;灯座2设置在所述内腔11内且可沿着该内腔11沿长度方向滑行,该灯座2具有电控板21,该电控板21具有沿高度方向布置的两个弹性电插针22,该两个弹性电插针22与所述电控板21的电力输入端电连接;灯杆3一端固定在所述灯座2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且穿过所述开口槽12向外延伸;发光体4固定在所述灯杆3的自由端,且与所述电控板21的电输出端电连接;其中,在所述内腔11的底部具有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导电片5,在滑动所述灯座2时使得所述两个弹性电插针22滑进或滑出两个导电片5的上表面。在两个弹性电插针22滑入导电片5的上表面时即实现电连接,当两个弹性电插针22滑出导电片5时即实现断电。即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滑动所述灯座2实现弹性电插针22与对应的导电片5电接触,以达到供电的作用。同时,在使用的时候,在导电片5的长度范围内自由滑动灯座2以改变发光体4的照射位置,这样便实现在不移动底壳1的前提下即可改变台灯的发光位置;且提高了用户的科技体验性。
28.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1的外形为长方体结构,该长方体结构的长边方向即为长度方向,也是灯座2滑行的方向。如图3所示,该底壳1的截面大致呈凹字形。其中,该底壳1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例如绝缘塑料。其中,所述开口槽12为长条形槽,沿长度方向该开口槽12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敞开端。
29.本实施例中,采用弹性电插针22实现电连接目的在于保证灯座2在滑行过程该弹性电插针22具有弹性性变量以满足灯座2滑行的需要。当然,该弹性电插针22采用公知技术实现,其在轴向上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且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电插针22保持被压缩状态。
30.为了实现灯座2始终沿着一个方向滑行且保证该灯座2与底壳1配合在一起,如图3所示,所述底壳1位于所述开口槽12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导槽13,所述灯座2沿滑行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导行部23,其中一个导行部23对应设置在一个第一导槽13内。通过第一导槽13限定了灯座2在高度方向的运动,使得该导行部23只沿着该第一导槽13运动。其中,灯座2包括了本体24,该本体24的两侧具有一个导行部23,本体24的下端面固定所述电控板21。滑行的时候,导行部23是按着所述第一导槽13滑行的,这样保证了灯座2始终沿着第一导槽13往复移动。其中,为了使得灯座2在滑行过程更加顺畅,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行部23为滚轮,例如在本体24的两侧都分别设置两个滚轮,通过滚轮在第一导槽13内滑行保证灯座2移动更加便捷,其中每侧的滚轮构成了一个所述导行部23。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导行部23也可以是板状结构。其中,应当理解,所述第一导槽13是与导电片5平行设置的,这样保证在灯座2滑行过程与导电片5进行稳定电接触。在本实施例中,两侧的第一导槽13是相对布置的,即沿长度方向左边的第一导槽13和右边的第一导槽13是相对等高布置的,即都朝向中间开口槽12方向设置。
31.其中,为了实现灯座2的装配,沿长度方向,所述底壳1的一侧为敞开口设计,该敞开口处可拆卸设置一挡板14。即在安装的时候,灯座2是由该敞开口处实现与底壳1装配在一起。例如是在底壳1的敞开口处,所述灯座2的导行部23卡入至对应的第一导槽13内,然后将挡板14将敞开口封闭即可。其中挡板14可以采用扣合的方式实现与底壳1配合或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32.具体的,所述导电片5在长度方向占用所述底壳1的内底部长度的50%至80%。即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体4可以发亮的的范围为灯座2在底壳1内底部的活动范围的50%

80%之间。即当弹性电插针22滑动至与导电片5接触时发光体4发光,弹性电插针22脱离导电片5是发光体4不发光,其可发光的区域占底壳内底部的一定长度。具体的,所述导电片5设置在底壳1的内底部的中间位置,其两侧为绝缘端,这样当灯座2滑动至底壳1的两侧时不发光,滑动至中间位置时发光。
33.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壳1的内底部具有两个向上凸起设置的凸起条15,每个凸起条15上绝缘布置一所述导电片5。即通过凸起条15的设计来实现导电片5的固定,例如该导电片5可以采用粘贴的方式固定在凸起条15上,也可以采用卡槽插接的方式固定,例如在凸起条15上表面设置卡槽,将导电片5直接插入至该卡槽内即可。其中该凸起条15可以采用pvc材料制成。需要说明,两个导电片5引出两个接线柱,通过电线与接线柱连接至插头,这样便实现对该台灯供电。
34.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杆3为可变形灯杆。即该灯杆3是可以改变形状并保持该状态。
35.如图2所示,为了将开口槽12封闭避免异物进入到内腔11内且防止触电,提高安全性;沿长度方向,灯座2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硬质卷板6用以在该灯座2滑动过程中将所述开口槽12遮蔽。即通过该硬质卷板6将开口槽12封闭,其中两侧的硬质卷板6都有部分延伸至内腔11内,每一侧的硬质卷板6的长度至少大于开口槽12长度减去灯座2长度之后的长度,这样才能保证在灯座2移动至开口槽12一端时硬质卷板6仍能将开口槽12遮蔽。其中应当理解,所述硬质卷板6采用现有的卷板结构实现。
36.详细的,如图2所示,在所述开口槽12的两侧均设置一沿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导槽16,所述硬质卷板6的两端分别位于一个第二导槽16内。即为了保证硬质卷板6的稳定滑行,将硬质卷板6装配在第二导槽16内,该第二导槽16保证硬质卷板6具有确定的移动轨迹。
37.具体在使用的时候,用力拖动所述灯座2即实现该灯座2在底壳1上滑行以改变发光位置。
38.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