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亮度高的导光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49128发布日期:2021-05-07 19:44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亮度高的导光透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亮度高的导光透镜。



背景技术:

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早期led受到技术的局限性,我们仅能得到黄、红等少颜色的光。这时的led由于光效低,功率小等原因,只具备指示的功能,也有人在装饰领域做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后来由于一批新材料的出现,led光源色彩不仅变得鲜艳起来,其他各项指标也都有所提高。特别是白光led的诞生,更是奠定了它在未来照明领域霸主地位。

当前led在照明领域还面临一些问题。它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在节能、环保、长寿、可使用安全低电压点燃及造型多样性等方面的特点是传统灯具无法比拟的,可是目前市面上的led照明产品由于受其使用的材料、制造工艺及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充分展现这些特点。在技术方面led也面临一些难题。

随着人们对led灯亮度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针对导光透镜的改进从而提高led灯亮度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亮度高的导光透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亮度高的导光透镜,包括基台以及设于基台顶部的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的顶部形成有出光面;所述透镜本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光源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入光面;

所述基台的底部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穿孔;所述基台的底部在穿孔的四周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在透镜本体的底部形成有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包括第一斜面部以及第二斜面部;所述第一斜面部从靠近容置腔的一端至远离容置腔的一端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二斜面部从靠近第一斜面部的一端至远离第一斜面部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台在穿孔的位置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设有用于定位光源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容置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置腔包括第一入光面、第二入光面和第三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和第二入光面相对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两侧;所述第三入光面位于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相互衔接以形成所述容置腔的腔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台底部的四周设有多个定位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多个定位块沿基台底部的周向等间距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块的高度与定位环的高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透镜本体的底部设置第一斜面部以及第二斜面部,第一斜面部以及第二斜面部能够把杂散光反射到出光面,从而使得导光透镜出射的光线亮度更高;另外由于第一斜面部以及第二斜面部由基台的底部向下凹陷的凹槽而成,能够节省材料。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其中:1、基台;2、透镜本体;21、出光面;3、容置腔;31、第一入光面;32、第二入光面;33、第三入光面;4、凹槽;41、第一斜面部;42、第二斜面部;51、定位环;52、定位槽;6、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至图2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亮度高的导光透镜,包括基台1以及设于基台1顶部的透镜本体2;所述透镜本体2的顶部形成有出光面21;所述透镜本体2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光源的容置腔3;所述容置腔3内设有入光面;

所述基台1的底部设有与容置腔3连通的穿孔;所述基台1的底部在穿孔的四周形成有凹槽4;所述凹槽4在透镜本体2的底部形成有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包括第一斜面部41以及第二斜面部42;所述第一斜面部41从靠近容置腔3的一端至远离容置腔3的一端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二斜面部42从靠近第一斜面部41的一端至远离第一斜面部41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导光透镜,通过在透镜本体2的底部设置第一斜面部41以及第二斜面部42,第一斜面部41以及第二斜面部42能够把杂散光反射到出光面21,从而使得导光透镜出射的光线亮度更高;另外由于第一斜面部41以及第二斜面部42由基台1的底部向下凹陷的凹槽4而成,能够节省材料。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亮度高的导光透镜,所述基台1在穿孔的位置设有定位环51;所述定位环51设有用于定位光源的定位槽52;所述定位槽52与容置腔3连通。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对光源进行定位,防止光源在容置腔3内晃动。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亮度高的导光透镜,所述容置腔3包括第一入光面31、第二入光面32和第三入光面33;所述第一入光面31和第二入光面32相对位于所述容置腔3的两侧;所述第三入光面33位于所述第一入光面31和所述第二入光面32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入光面31和所述第二入光面32相互衔接以形成所述容置腔3的腔壁。上述设置便于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透镜本体2内。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亮度高的导光透镜,所述基台1底部的四周设有多个定位块6。上述设置便于导光透镜与灯条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亮度高的导光透镜,多个定位块6沿基台1底部的周向等间距设置。上述设置使得导光透镜与灯条连接稳固。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亮度高的导光透镜,所述定位块6的高度与定位环51的高度相同。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导光透镜与灯条连接之后,相邻的定位块6之间形成有散热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亮度高的导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台(1)以及设于基台(1)顶部的透镜本体(2);所述透镜本体(2)的顶部形成有出光面(21);所述透镜本体(2)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光源的容置腔(3);所述容置腔(3)内设有入光面;

所述基台(1)的底部设有与容置腔(3)连通的穿孔;所述基台(1)的底部在穿孔的四周形成有凹槽(4);所述凹槽(4)在透镜本体(2)的底部形成有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包括第一斜面部(41)以及第二斜面部(42);所述第一斜面部(41)从靠近容置腔(3)的一端至远离容置腔(3)的一端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二斜面部(42)从靠近第一斜面部(41)的一端至远离第一斜面部(41)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亮度高的导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1)在穿孔的位置设有定位环(51);所述定位环(51)设有用于定位光源的定位槽(52);所述定位槽(52)与容置腔(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亮度高的导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3)包括第一入光面(31)、第二入光面(32)和第三入光面(33);所述第一入光面(31)和第二入光面(32)相对位于所述容置腔(3)的两侧;所述第三入光面(33)位于所述第一入光面(31)和所述第二入光面(32)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入光面(31)和所述第二入光面(32)相互衔接以形成所述容置腔(3)的腔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亮度高的导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1)底部的四周设有多个定位块(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亮度高的导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多个定位块(6)沿基台(1)底部的周向等间距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亮度高的导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6)的高度与定位环(51)的高度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亮度高的导光透镜,包括基台以及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的顶部形成有出光面;所述透镜本体的底部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入光面;所述基台的底部设有穿孔;所述基台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在透镜本体的底部形成有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包括第一斜面部以及第二斜面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透镜本体的底部设置第一斜面部以及第二斜面部,第一斜面部以及第二斜面部能够把杂散光反射到出光面,从而使得导光透镜出射的光线亮度更高;另外由于第一斜面部以及第二斜面部由基台的底部向下凹陷的凹槽而成,能够节省材料。

技术研发人员:蒋礼旺;蒋礼忠;李佳元;蒋义智;李进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欧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4
技术公布日:2021.05.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