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座式LED模组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8734发布日期:2021-06-01 23:27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座式LED模组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led灯模组连接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座式led模组散热器。



背景技术:

汽车车灯的led模组之间在相互连接时,在连接件上需要额外配置散热结构用于散热,外置功能件在制造时通常需要单独成型,增加配件数量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成本,并且外置功能件在具体使用时存在脱落风险。此外,现有的连接件上一般只有一组插座,集成度不高,也会增加配件数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式led模组散热器,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插座式led模组散热器,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所述基体在设有第二插座的同侧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上设有若干散热筋。

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分别包括插于基体上的若干插针。

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第二插座的插针外设有接口槽。

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接口槽与所述基体为一体式成型。

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接口槽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接口槽的间隙大于3mm。

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散热筋的数量为2-5个,垂直于散热片并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基体为一体式成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对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用于车灯led模组的连接与散热,融合了电路连接与散热两种功能,集成度高,无需额外插件连接,外部插口简单,减少外置功能件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插座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体;2、第一插座;3、第二插座;4、散热片;5、散热筋;6、接口槽;7、插针;8、导向条;9、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插座式led模组散热器,如图1-3所示,包括基体1,基体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插座2和第二插座3,第一插座2和第二插座3分别包括插于基体1上的若干插针7,并在基体1设有第二插座3的同侧设有散热片4,散热片4与第一插座2位置相对应。第二插座3的插针外设有接口槽6,接口槽6环在第二插座3的插针外,其外表面设有导向条8和卡扣9,用于与模组插件卡接。

上述结构中,基体1、散热片4以及接口槽6通过模具一体式成型,并在成型的同时插入插针7形成第一插座2和第二插座3。

本实施例中,散热片4与基体1垂直,散热片4上均匀分布有3条垂直于散热片4的散热筋5,散热筋5在散热片4上形成多个弯曲部位用于散热。此外,本实施例中散热片4与接口槽6之间存在一个大于3mm的间隙,以提升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融合了电路连接与散热两种功能,集成度高,无需额外插件连接,外部插口简单,减少外置功能件风险。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插座式led模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所述基体在设有第二插座的同侧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上设有若干散热筋,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基体为一体式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座式led模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分别包括插于基体上的若干插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座式led模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座的插针外设有接口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插座式led模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槽与所述基体为一体式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插座式led模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接口槽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插座式led模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接口槽的间隙大于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座式led模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筋的数量为2-5个,垂直于散热片并均匀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LED灯模组连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插座式LED模组散热器,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所述基体在设有第二插座的同侧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上设有若干散热筋。本实用新型用于车灯LED模组的连接与散热,融合了电路连接与散热两种功能,集成度高,无需额外插件连接,外部插口简单,减少外置功能件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吕旭波;袁坡;金章良;周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新宝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7
技术公布日:2021.06.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