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置式电力设施用多功能复合型涂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24424发布日期:2021-07-27 13:28阅读:83来源:国知局
外置式电力设施用多功能复合型涂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保护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置式电力设施用多功能复合型涂层。



背景技术:

城市的一些电力设备,由于常年处于室外,且长期承受风吹日晒雨淋,虽然其表面设有涂层保护,但目前使用的保护涂层多为热浸锌、冷镀锌等处理工艺,长期使用后漆层表面材料的性能会劣化,并会逐渐锈蚀、腐蚀设备外壳和构件,轻则影响美观,重则威胁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因此需要对室外的电力设备进行定期防腐处理,一方面恢复其正常的面貌,优化城市环境,另一方面则成为保证电力设施安全运行的有效措施之一。

以道路照明设施——灯杆及箱变为例,现有的灯杆及箱变防腐工艺通常是采用醇酸树脂漆、醇酸磁漆、环氧漆等油漆进行涂刷,以杜绝设施金属结构与外部空气或环境直接接触,但这些油漆不可以直接在锈蚀处粉刷,因此涂装前必须进行除锈预处理,而道路照明设施绝大多数涉及高空作业,又是带电体,除锈预处理工序强度大,时间长,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也增加了工人的施工风险。

另外虽然涂料产品的涂装是对设备、构筑物使用的保护,但有些产品会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例如常用防腐涂层中的环氧红丹防锈底漆,就会造成环境严重的铅污染。

因此需要开发研究一种具备多功能,同时能够简化施工工艺,且对环境的友好涂层,用以保护电力设施,来避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时无需进行除锈预处理,且能够防腐蚀、防锈蚀、增强绝缘性能的外置式电力设施用多功能复合型涂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外置式电力设施用多功能复合型涂层,包括涂设于电力设施表面的金属基底层,所述金属基底层的外侧由内向外依次涂覆有防护层、中间膜层和面漆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基底层、所述防护层、所述中间膜层和所述面漆层的厚度之和为95±5μ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间膜层包括有机硅层和氟硅层,所述有机硅层和所述氟硅层交替层叠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间膜层的绝缘电阻>50mω。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面漆层设置为共混树脂层,所述共混树脂层包括改性聚氨酯和环氧树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外置式电力设施用多功能复合型涂层,包括涂设于电力设施表面的金属基底层,所述金属基底层的外侧由内向外依次涂覆有防护层、中间膜层和面漆层;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金属基底层、防护层、中间膜层和面漆层相互配合,最终形成防腐蚀、防锈蚀、增强绝缘性能的涂层结构,主要应用于外置式电力设施如道路照明设施的灯杆及箱变上,涂层使用后可有效保护灯杆、箱变的表面,实施时无需对灯杆及箱变的锈蚀处进行强力除锈预处理,从而减少施工工序,由于涂层本身具有防腐性和绝缘性能,因此可有效降低道路照明设施因漏电形成的伤人风险,且复合型涂层的各层之间共同作用,使得该涂层防护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灯杆;2-箱变;3-金属基底层;4-防护层;5-中间膜层;6-面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外置式电力设施用多功能复合型涂层,本实施例中的外置式电力设施以道路照明设施中的灯杆1与箱变2为例,包括涂设于所述灯杆1与所述箱变2表面的金属基底层3,所述金属基底层3可直接涂覆于带锈或经过简单预处理的基材表面,从而提供一个高效的锈蚀阻隔功能。

在所述金属基底层3的表面涂覆有防护层4,所述防护层4形成电力设施的第一层防护膜,与所述金属基底层3配合,能够在生锈底材与其它涂层之间形成稳定的钝化层,有助于保持复合型涂层的防腐性能,即使在表面条件不完善的基材上,可以其发挥防腐性能,从而在所述灯杆1与所述箱变2涂装前,避免强力除锈的预处理工序,既保证了作业的安全性,也有助于提高作业效率。

本实施例在所述防护层4的外侧设有中间膜层5,所述中间膜层5包括有机硅层和氟硅层,所述有机硅层和所述氟硅层交替层叠设置,所述有机硅层和所述氟硅层的绝缘性能优良,两者配合后所述中间膜层5的绝缘电阻>50mω,能够有助于提高作业的安全性,以及降低后期使用过程中的漏电风险。

所述中间膜层5的外侧设有面漆层6,且所述面漆层6设置为共混树脂层,所述共混树脂层包括改性聚氨酯和环氧树脂,有着极其优异的附着力、高耐腐蚀、耐磨和耐水性能,尤其适合长期置于室外的电力设施使用。

本实施例的所述金属基底层3、所述防护层4、所述中间膜层5和所述面漆层6的厚度之和为95±5μm,四者厚度之和为95μm时,既能保证最佳防护性能,且实施最为经济。

通过上述各层的配合,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施例实施后,形成了一种防腐蚀、防锈蚀和增强绝缘性能的多功能性复合型涂层,尤其适合长期处于户外的道路照明设施表面层的防腐处理使用。

2、多功能叠加。针对道路照明设施对涂层和施工的特殊要求,在原有的防腐性能上又对涂层的电气性能、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使最终形成的复合型涂层不仅防腐耐候性能优异,在绝缘电阻、击穿幅度及耐高压电弧火花等方面均表现出优良的性能。

3、工序的节省。由于路照明设施的施工大多在高空,且又是带电体,因此在实施时要尽量减少工序,且力求施工简便,本实施例的复合型涂层可直接使用于不完善的电力设施表面,省略了涂装作业前强度较大的除锈预处理工作,便于涂装工人操作,因此不仅减少了作业风险,还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涂装效率。

4、本实施例的复合型涂层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漆膜,消除了环境污染的隐患。

5、防护功能时效长。道路照明设施的涂装施工属于重涂成本比较高的领域,所以涂层最后要有超长的时效性,避免短期出现脱色、失光、锈蚀、腐蚀等现象,本实施例的复合型涂层则完全能够达到上述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技术特征:

1.外置式电力设施用多功能复合型涂层,包括涂设于电力设施表面的金属基底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底层的外侧由内向外依次涂覆有防护层、中间膜层和面漆层;

所述中间膜层包括有机硅层和氟硅层,所述有机硅层和所述氟硅层交替层叠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电力设施用多功能复合型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底层、所述防护层、所述中间膜层和所述面漆层的厚度之和为95±5μ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置式电力设施用多功能复合型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膜层的绝缘电阻>50m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置式电力设施用多功能复合型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漆层设置为共混树脂层,所述共混树脂层包括改性聚氨酯和环氧树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置式电力设施用多功能复合型涂层,包括涂设于电力设施表面的金属基底层,所述金属基底层的外侧由内向外依次涂覆有防护层、中间膜层和面漆层;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基底层、防护层、中间膜层和面漆层相互配合,最终形成防腐蚀、防锈蚀、增强绝缘性能的涂层结构,主要应用于外置式电力设施如道路照明设施的灯杆及箱变上,涂层使用后可有效保护灯杆、箱变的表面,实施时无需对灯杆及箱变的锈蚀处进行强力除锈预处理,从而减少施工工序,由于涂层本身具有防腐性和绝缘性能,因此可有效降低道路照明设施因漏电形成的伤人风险,且复合型涂层的各层之间共同作用,使得该涂层防护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崔凤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坊市润泽万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8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