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2740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作为不使用导光板的中空构造的侧光方式(edge-lit type)的面光源装 置(照明装置)的光源,开始使用发光二极管下称为"L邸")。在该样的面光源装置中, 为了控制从L邸射出的光的配光,有时将L邸和光束控制部件(透镜)组合而使用(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1)。
[000引图1是表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面光源装置10的结构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面 光源装置10具有;中空的单元外壳11 ;在单元外壳11内的相互对置的两个侧面上配置成 一列的LED光源单元12 ;控制从LED光源单元12射出的光的配光的聚光透镜13 ;在单元 外壳11内的底面侧配置的反射部件14 及在单元外壳11内的顶面侧配置的发光面部件 15。反射部件14具有从位于单元外壳11的所述相对置的侧面间的中央的棱线向所述侧面 倾斜的倾斜面。
[0004] 从LED光源单元12射出的光被聚光透镜13控制配光。从聚光透镜13射出的光 由反射部件14漫射和反射后,在发光面部件15透射射出到外部。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面 光源装置10中,通过使反射部件14的表面粗趟度Ra超过1 ym,从而实现发光区域中辉度 分布的均匀。
[0005] 在先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992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引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9]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面光源装置中,反射部件的形状未被优化,因此存在容易在 发光区域的中央部形成高辉度的线状区域(辉线)的问题。
[001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在发光区域的中央部形成辉线的面光源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该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0011] 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 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具有;空腔,其由底面、侧面和顶面包围,而且在所述顶面形 成有发光区域;多个发光装置,其具有发光元件和控制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的 光束控制部件,而且在所述空腔内的相互对置的一对侧面上,W所述发光元件的光轴从所 述一对侧面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的方式而排列;反射部件,其形成所述底面的一部分或全 部;W及发光面部件,其具有光漫射性和透光性,形成所述发光区域,
[0013] 所述反射部件向所述空腔内部突出W使从所述发光装置射出的光向所述发光区 域反射,所述反射部件具有与所述一对侧面和所述顶面平行的棱线,顶部由包含所述棱线 的曲面形成,
[0014] 在将从所述光轴到所述发光面部件侧增加的、从所述发光装置射出的光线相对于 所述光轴的出射角度设为9,将从所述发光装置W出射角度0射出并由所述反射部件进 行了一次正反射后的光线到达所述发光面部件的位置,与所述发光面部件中的所述发光区 域的距所述发光装置最近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设为L1,将从所述发光装置射出且成为所述反 射部件的切线的光线的相对于所述光轴的出射角度设为0 1时,在包含所述0 1的所述0 1 W下的规定范围内,随着所述0减少,A L1/A 0逐渐减少,
[0015] 在将从所述发光装置W出射角度0射出的光线由所述发光面部件和所述反射部 件各进行了一次正反射后的光线再次到达所述发光面部件的位置,与所述发光面部件中的 所述发光区域的距所述发光装置最近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设为L2,将从所述发光装置射出并 在由所述发光面部件反射后到达所述反射部件的棱线的光线的相对于所述光轴的出射角 度设为0 2时,在包含所述0 2的规定范围内,随着所述0增加,L2减少,并且A L2/A 0 逐渐增加。
[0016]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W及被照射从所述面光源装置的 所述发光面部件射出的光的显示部件。
[0017] 发明效果
[001引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能够对发光面部件均匀地照射光,因此,能够防止在发光区 域的中央部形成辉线。另外,与W往的面光源装置相比,能够减少辉度不均。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面光源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0020] 图2中,图2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俯视图,图2B是所述面光源装置 的主视图。
[0021] 图3中,图3A是图2B所示的A-A线的剖面图,图3B是图2A所示的B-B线的剖面 图,图3C是图2A所示的C-C线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0022] 图4中,图4A是实施方式的光束控制部件的俯视图,图4B是图4A中由B-B线表 示的剖面图,图4C是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仰视图,图4D是图4A中由D-D线表示的剖面图。
[0023] 图5中,图5A、图5B是实施方式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立体图。
[0024] 图6中,图6A是用于说明从实施方式中的发光装置射出并到达反射部件的光线的 光路的图,图6B是用于说明从实施方式中的发光装置射出并到达发光面部件的光线的光 路的图。
[0025] 图7中,图7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反射部件的横剖面图,图7B?图7D是用于比较 的反射部件的横剖面图。
[0026] 图8中,图8A是表示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反射部件的面光源装置中的光线出射角 度0和光线到达距离L1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8B是表示所述面光源装置中的光线出射 角度0和光线到达距离L2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27] 图9中,图9A是表示具有第一比较用的反射部件的面光源装置中的光线出射角度 0和光线到达距离L1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9B是表示所述面光源装置中的光线出射角 度0和光线到达距离L2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2引图10中,图lOA是表示具有第二比较用的反射部件的面光源装置中的光线出射角 度0和光线到达距离L1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0B是表示所述面光源装置中的光线出 射角度0和光线到达距离L2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29] 图11中,图11A是表示具有第S比较用的反射部件的面光源装置中的光线出射角 度0和光线到达距离L1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1B是表示所述面光源装置中的光线出 射角度0和光线到达距离L2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30] 图12中,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发光区域的照度(illuminance) 分布的图。
[0031] 图13中,图13A是表示具有第一比较用的反射部件的面光源装置的发光区域的照 度分布的图,图13B是表示具有第二比较用的反射部件的面光源装置的发光区域的照度分 布的图,图13C是表示具有第=比较用的反射部件的面光源装置的发光区域的照度分布的 图。
[003引图14中,图14A是表示具有第二实施方式的反射部件的面光源装置中的光线出射 角度0和光线到达距离L1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4B是表示所述面光源装置中的光线 出射角度0和光线到达距离L2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33] 图15中,图15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反射部件的横剖面图,图15B是第=实施方式 的反射部件的横剖面图,图15C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反射部件的横剖面图。
[0034] 图16是表示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第=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的反射部件的面 光源装置的切线光线到达距离Lc2的曲线图。
[003引图17中,图17A、图17B是用于说明光线到达判定距离Ls的图。
[0036] 图18中,图18A是表示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反射部件的面光源装置的发光区域的 照度分布的图,图18B是表示具有第=实施方式的反射部件的面光源装置的发光区域的照 度分布的图,图18C是表示具有第四实施方式的反射部件的面光源装置的发光区域的照度 分布的图。
[0037] 图19中,图19A?图19C是表示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变更例的结构的图。
[003引图20中,图20A?图20C是表示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另一变更例的结构的图。
[0039] 图21中,图21A、图21B是表示光调整部件的结构的图。
[0040] 图22中,图22A、图22B是表示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另一变更例的结构的图。
[0041] 图23中,图23A、图23B是表示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另一变更例的结构的图。
[0042] 图24中,图24A、图24B是光束控制部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创标号说明
[0044] 10、300面光源装置
[0045] 11单元外壳
[0046] 12 LED光源单元
[0047] 13聚光透镜
[0048] 14反射部件
[0049] 15、330发光面部件
[0化日]100光束控制部件 [0化1] 110入射面
[0052] 110a 内顶面
[0化3] 11化内侧面
[0化4] 111凹部
[0化5] 120全反射面
[0056] 130射出面
[0化7] 140凸缘
[005引 160保持架
[0化9] 161、162凸起部
[0060] 200发光装置
[0061] 210发光元件
[0062] 310 壳体
[0063] 311 顶板
[0064] 312 底板
[00(55] 312a漫射反射面
[0066] 312b正反射面
[0067] 313 ?316 侧壁
[0068] 320 基板
[0069] 340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