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状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08861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面状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面状照明装置,能够抑制电路基板的剥离,长期可靠性越发优异。本发明的面状照明装置(10)具备:框架(20),其具有侧壁(22b);电路基板(30),其包含配置于侧壁(22b)的安装部以及相对于安装部被折弯的折弯部;多个点状光源(40),它们配置于安装部;以及导光板(80),其以入射面(82)朝向多个点状光源(40)的方式收纳于框架(20),导光板(80)具有固定爪(86),该固定爪(86)趋向安装部的未配置有点状光源(40)的部位从入射面(82)朝安装部侧突出,以便将安装部配置于侧壁(22b)。
【专利说明】
面状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面状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如下面状照明装置,将安装LED的电路基板,以相对于安装LED的部分折弯未安装LED的部分的方式形成由狭缝构成的易折线,将电路基板折弯安装于框架,从而即便在使用宽度比LED的高度尺寸宽的电路基板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轻薄化。
[0003]在该专利文献I的面状照明装置中,使电路基板的被折弯的部分沿着框架的底面,并且通过双面胶带将电路基板的安装LED的安装部的背面粘合固定于框架的侧壁面。
[0004]而且,由于形成有易折线,从而折弯部分欲返回折弯之前的状态的恢复力较小,所以剥离双面胶带的力难以发挥作用,并且由于能够使安装部紧贴于框架,所以将LED产生的热散发于框架的效果提高,所以能够长期可靠地进行固定。
[0005]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8-218218号公报
[0006]然而,仅凭以设置狭缝的方式形成易折线,在高温高湿度下等苛刻的环境下,依然担忧电路基板(安装部)从框架剥离而照明特性变动或者劣化。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状照明装置,能够抑制电路基板从框架剥离,长期可靠性越发优异。
[0008]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结构而被掌握。
[0009](I)本发明的面状照明装置具备:框架,其具有侧壁;电路基板,其包含配置于上述侧壁的安装部以及相对于上述安装部被折弯的折弯部;多个点状光源,它们配置于上述安装部;以及导光板,其以将入射面朝向上述多个点状光源的方式收纳于上述框架,上述导光板具有固定爪,该固定爪趋向上述安装部的未配置有上述点状光源的部位从上述入射面朝上述安装部侧突出,以便将上述安装部配置于上述侧壁。
[0010](2)在上述(I)的结构中,上述固定爪设置为在上述点状光源与上述入射面之间形成间隙。
[0011](3)在上述(I)或者(2)的结构中,具备按压单元,该按压单元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与上述入射面对置的端面并且以使上述固定爪向上述侧壁侧对上述安装部施力的方式按压上述导光板。
[0012](4)在上述(3)的结构中,上述框架具备设置于上述导光板的与上述入射面对置的端面侧的端面侧侧壁,上述按压单元是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与上述入射面对置的端面和上述端面侧侧壁之间的弹性体。
[0013](5)在上述(I)?(4)中的任一结构中,上述折弯部以与上述导光板对置的方式向上述导光板侧被折弯,具备配置于上述折弯部的与上述导光板对置的面侧的反射板。
[0014](6)在上述(5)的结构中,上述反射板在俯视观察下从与多个上述点状光源重叠的位置设置至与上述导光板重叠的位置。
[0015](7)在上述(I)?(6)中的任一结构中,上述固定爪构成为在俯视观察下越远离上述入射面宽度越窄。
[0016](8)在上述(I)?(7)中的任一结构中,具备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朝向上述框架的底面侧的面的反射片,上述反射片在俯视观察下设置至与多个上述点状光源重叠的位置。
[0017](9)在上述(I)?(8)中的任一结构中,上述导光板在上述入射面侧具备光导入引导部,该光导入引导部的厚度从上述入射面侧朝向与上述入射面对置的端面侧而渐减。
[0018]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面状照明装置,能够抑制电路基板从框架剥离,长期可靠性越发优异。
【附图说明】
[0019]图1(a)以及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的剖面构造的图,其中,图1 (a)是点状光源所定位的部分的剖视图,图1 (b)是点状光源未定位的部分的剖视图。
[0020]图2(a)以及图2(b)是从安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点状光源的一侧观察的电路基板的主视图,其中,图2(a)是表示配置点状光源之前的状态的图,图2(b)是表示配置点状光源之后的状态的图。
[0021]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反射板的配置与光向导光板的入射状态的图表。
[0022]图4是对图3的图表为何种状态时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0023]图5是沿着图1(b)的F-F线的点状光源侧的局部剖视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0...面状照明装置;20...框架;21...上侧框架;21a…开口 ;22...下侧框架;22a…底部;22aa...底面;22b...侧壁;22c...侧壁;30…电路基板;3l...电气布线;32...狭缝;40…点状光源;41...焊锡;50...反射板;60...反射片;70...光学片;71...扩散片;72...棱镜片;73...偏光片;80...导光板;81…出射面;82...入射面;83...背面;84...端面;85...光导入弓丨导部;86...固定爪;86a…前端面;90...按压单元;A…终端;BI...端部;B2...端部;D…发光面;O…光轴中心;P...入射面的中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0027]此外,遍及实施方式的说明的整体,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编号。
[0028]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例如是能够优选用作各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的照明装置。
[0029]图1(a)以及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10的剖面构造的图,其中,图1(a)是点状光源40所定位的部分的剖视图,图1(b)是点状光源40未定位的部分的剖视图。
[0030]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10具备框架20、电路基板30、点状光源40、反射板50、反射片60、光学片70、导光板80以及按压单元90。
[0031](框架)
[0032]框架20具备配置于图中上侧的上侧框架21与配置于图中下侧的下侧框架22。
[0033]在上侧框架21设置有中央部的矩形的开口21a,从导光板80的上侧的主面亦即出射面81射出通过光学片70而被射出的光从开口 21a射出。
[0034]下侧框架22是收纳各种部件的部分,具备构成呈矩形地朝向上侧的底面22aa的底部22a、与从底部22a的周围(4边)向上侧立起的4个侧壁。
[0035]在供点状光源40配置一侧的侧壁22b配置有电路基板30。
[0036]另一方面,在与侧壁22b对置的侧壁22c配置有按压单元90,侧壁22c成为承受按压单元90的承受面。
[003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框架20构成为具有上侧框架21与下侧框架22,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仅由下侧框架22构成。
[0038](光学片)
[0039]光学片70配置于导光板80的出射面81上,用于提高照明光的均匀性或者使照明光的视场角分布、偏光状态成为适当的状态。
[0040]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光学片70表示包括扩散片71、棱镜片72以及偏光片73的结构,但例如在导光板80的出射面81本身形成有扩散元件时,也能够省略扩散片71。
[0041]此外,根据面状照明装置10的使用目的,也存在不需要光学片70的情况,并不限定于具备光学片70。
[0042](反射片)
[0043]反射片60配置于导光板80的朝向下侧框架22的底面22aa的背面83。
[0044]更具体而言,反射片60配置为夹持于导光板80的背面83与下侧框架22的底面22aa之间。此外,导光板80的背面83是与出射面81对置的下侧的主面。
[0045]这样,通过将反射片60配置于导光板80的背面83,能够使从点状光源40射出并入射到导光板80内的光中的从背面83漏出的光高效地返回至导光板80的出射面81侧。
[004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所示,反射片60位于点状光源40的下侧的位置,也就是说,反射片60在俯视观察下也配置于与点状光源40重叠的位置。
[0047]这样的话,从点状光源40照射到下侧框架22的底面22aa侧的光能够被反射片60反射,向导光板80的入射面82入射,因此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0048](电路基板)
[0049]电路基板30是形成有用于进行向点状光源40的供电等的电路的基板,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柔性印刷基板(FPC)。
[005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点状光源40,虽然使用LED(发光二极管),但作为点状光源,也可以是LD(激光二极管)等,并不限定于LED。
[0051]图2(a)以及图2(b)是从安装点状光源40的一侧观察的电路基板30的主视图,其中,图2(a)是表示配置点状光源40之前的状态的图,图2(b)是表示配置点状光源40之后的状态的图。
[0052]此外,图2(a)以及图2(b)成为将电路基板30的在沿着下侧框架22的侧壁22b的长边方向(图1(a)、图1(b)中的纸面垂直方向)的方向上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图。
[0053]以下,存在将沿着下侧框架22的侧壁22b的方向称为电路基板30的长度方向并且将图2(a)以及图2(b)的上下方向称为电路基板30的宽度方向的情况。
[0054]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在电路基板30,以沿长度方向配置多个点状光源40的方式,形成有与多个点状光源40对应的多个电气布线31。
[0055]此外,如图1(a)所示,多个点状光源40通过焊锡41而与电路基板30的电气布线31实现电连接,并且固定于电路基板30。
[0056]如图2(b)所示,电路基板30在供点状光源40安装的部分的上方形成有狭缝32并且通过该狭缝32的部分折弯,从而具备供点状光源40实装的安装部(参照图中的两箭头X的范围)与相对于安装部被折弯的折弯部(参照图中的两箭头Y的范围)。
[0057]此外,虽然电路基板30在图2(a)以及图2(b)中仅示出一部分,但在正面观察下的整体形状呈长条状的形状。
[0058]而且,如图1(a)所示,电路基板30的安装部沿着下侧框架22的侧壁22b的内侧配置,折弯部通过狭缝32的部分向导光板80侧被折弯而对置配置于导光板80的上侧。
[0059]另外,在电路基板30的安装部的成为供点状光源40配置的一侧的相反侧的背面侦U,例如设置有未图示的双面胶带,通过该双面胶带而将电路基板30粘合固定于下侧框架22的侧壁22b。
[0060]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2(a)中圈出的部分通过盲孔构造将布线多重化,进行电气布线的断线对策。
[0061]这样,通过使用盲孔构造,而能够沿图2(a)以及图2(b)的纸面垂直方向将布线多重化,因此与沿电路基板30的宽度(上下)方向多重化相比,能够缩小设置点状光源40的电路基板30的安装部的宽度。
[0062]观察图1(a)以及图1(b)可知,由于该安装部的宽度对面状照明装置10的厚度有影响,所以通过利用盲孔构造将布线多重化,能够使面状照明装置10轻薄化。
[006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断线对策,进行将电气布线多重化,但不一定需要将电气布线多重化。
[0064]另外,即便在进行多重化的情况下,也并不限定于通过盲孔构造将电气布线多重化。
[0065](反射板)
[0066]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反射板50配置于电路基板30的折弯部的与导光板80对置的面侧。
[0067]若这样配置反射板50,则从点状光源40向上方照射的光能够被反射板50反射向导光板80的入射面82入射,因此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0068]此外,在图1(a)中,虽然仅示出一个点状光源40的部分,但未图示的剩余的多个点状光源40的部分也相同。
[0069]这里,参照图3以及图4对反射板50详细地进行说明。
[0070]首先,针对图3所示的图表表示何种状态,参考图4进行说明。
[0071 ]图3的图表的横轴的单位是mm,将图4所示的入射面82作为原点0mm,将该原点Omm作为基准位置,负的值表示朝向远离导光板80的方向(图4中的左侧)的距离,正的值表示朝向导光板80的方向(图4中的右侧)的距离。
[0072]另外,在使从点状光源40射出的光的全部光量为100 %时,纵轴用%表示到达导光板80的出射面81的区域(有效区域)的光的光量的比例。
[0073]在导光板80设置有之后进行说明的从入射面82向出射面81侧引导光的光导入引导部85,从入射面82至光导入引导部85的终端A的长度为3.0mm。
[0074]反射板50的导光板80侧(图示右侧)的端部BI定位于与入射面82相距2.5mm的位置,图3的图表的样本I?4表示:将反射板50的与端部BI对置的端部B2的位置从图4的C变更为C’的方向时的到达有效区域的光量的比例如何变化。
[0075]而且,样本I是使从入射面82至点状光源40的发光面D的距离(参照箭头Z)为
0.25mm时的情况,即,是发光面D位于图表上的横轴-0.25mm的位置时的情况,如点划线所示,是点状光源40的光轴中心O处于与入射面82的上下宽度的中央P—致的状态的情况。
[0076]另外,样本2?4均是使从入射面82至点状光源40的发光面D的距离(参照箭头Z)为
0.55mm时的情况,即,是发光面D位于图上的横轴-0.55mm的位置时的情况,但各样本2?4中,点状光源40的在图4的上下方向的设置位置不同。
[0077]具体而言,样本2与样本I相同,点状光源40的光轴中心O与入射面82的上下宽度的中央P—致,对于样本3而言,以点状光源40的光轴中心O位于比入射面82的上下宽度的中央P靠下侧0.45_的位置的方式,将点状光源40配置于下侧。
[0078]相反,对于样本4而言,以点状光源40的光轴中心O位于比入射面82的上下宽度的中央P靠上侧0.45mm的位置的方式,将点状光源40配置于上侧。
[0079]另外,反射片60不仅配置于导光板80的下表面,而且配置至点状光源40的下侧。
[0080]接下来,参考图3的图表对反射板50进行说明。
[0081 ]对于样本I而言,在反射板50的与端部BI对置的端部B2位于比-0.25mm的位置靠负侦U,即在俯视观察下反射板50处于与点状光源40重叠的状态时,到达有效区域的光量的比例较高,但伴随着位于比-0.25mm的位置靠正侧,即在俯视观察下反射板50与点状光源40不重叠,而到达有效区域的光量的比例减少。
[0082]另外,对于样本2?4而言,也是在反射板50的与端部BI对置的端部B2位于比-0.55mm的位置靠负侧,即在俯视观察下反射板50处于与点状光源40重叠的状态时,到达有效区域的光量的比例较高,但伴随着位于比-0.55mm的位置靠正侧,即在俯视观察下反射板50与点状光源40不重叠,而到达有效区域的光量的比例减少。
[0083]因此,优选反射板50从多个点状光源40上设置至导光板80上,S卩,在俯视观察下从与多个点状光源40重叠的位置设置至与导光板80重叠的位置。此外,与多个点状光源40重叠的位置包含反射板50的端部B2与点状光源40的发光面D的位置一致的情况。
[0084]这样,考虑到通过从与多个点状光源40重叠的位置至与导光板80重叠的位置设置反射板50从而到达有效区域的光量的比例变大是因为,从点状光源40例如向电路基板30的狭缝32(参照图1(a))侧照射的光不会通过狭缝32逃逸而被反射板50反射,并且能够从入射面82向导光板80入射。
[0085]另一方面,根据图3的图表,关于供点状光源40配置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也可知以下情况。
[0086]首先,观察点状光源40离开入射面82的分离距离相同的样本2?4可知:对于点状光源40的光轴中心O与入射面82的上下宽度的中央P—致的样本2而言,到达有效区域的光量的比例较高,对于点状光源40的光轴中心O相对于入射面82的上下宽度的中央P向下侧以及上侧偏移的样本3以及样本4而言,与样本2相比到达有效区域的光量的比例较低,因此优选点状光源40的光轴中心O与入射面82的上下宽度的中央P大致一致。
[0087]此外,光轴中心O相对于入射面82的上下宽度的中央P向下侧偏移0.45mm的样本3与光轴中心O相对于入射面82的上下宽度的中央P向上侧偏移0.45mm的样本4相比,在使反射板50的与端部BI对置的端部B2接近端部BI侧的情况下(S卩,在缩短反射板50的情况下),到达有效区域的光量的变化减小,推测这是因为反射片60配置至点状光源40的下侧。
[0088]即,推测出:若将点状光源40配置为位于下侧,则照射于比入射面82靠下侧的光的比例增加,但由于以朝向比入射面82靠下侧的方式照射的光能够被反射片60反射,并且向入射面82入射,所以对光轴中心O相对于入射面82的上下宽度的中央P偏置时的到达有效区域的光量的影响较小。
[0089]另一方面,根据样本4的结果可知,在点状光源40的光轴中心O相对于中央P向上侧偏移地配置的情况下,伴随着反射板50的端部B2远离点状光源40,到达有效区域的光量显著减少。然而,在俯视观察下将反射板50延伸配置至与点状光源40重叠的位置的情况下,该光量的减少被抑制为较小。因此,通过将反射板50延伸配置至与点状光源40重叠的位置,载置有点状光源40的电路基板30的安装部的相对于侧壁22b的配置位置、或者点状光源40的相对于安装部的安装位置即使在上下方向偏移,也不会导致大幅度的光量的降低。即,能够成为难以受到制造时的组装误差对照明特性的影响的构造(稳固性优异的构造)。
[0090 ]另外,若比较点状光源40的光轴中心O与入射面82的上下宽度的中央P—致的样本
1、2可知,对于发光面D位于入射面82附近的样本I而言到达有效区域的光量的比例较高,所以从到达有效区域的光量的比例这点来看,优选点状光源40位于接近入射面82的位置。
[0091](导光板)
[0092]导光板80由丙烯酸、聚碳酸酯等树脂材料、玻璃等光学上透明的材料构成为矩形平板状。
[0093]为了使面状照明装置10轻薄化,优选导光板80也较薄,因此,即便厚度较薄也难以弓丨起破裂等,另外,优选由成型性较高的树脂材料构成。
[0094]如图1(a)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80而言,与成为配置光学片70的光的出射面81的部分的厚度相比,呈列状配置多个点状光源40的一侧的端面亦即入射面82侧的厚度较厚。
[0095]S卩,导光板80在入射面82侧具备光导入引导部85,该光导入引导部85的厚度从入射面82侧朝向与入射面82对置的端面84侧而渐减。
[0096]通过设置这种光导入引导部85,即便在使用与光的出射面81的部分的厚度相比图1(a)中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较大的点状光源40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具有能够充分承受来自点状光源40的光的宽度(厚度)的入射面82,能够将向入射面82入射的光向出射面81侧引导。
[0097]此外,导光板80并不限定于设置有光导入引导部85的部件,也可以构成为入射面82与出射面81(的部分)厚度大致相同,不具有上述那样的光导入引导部85。
[0098]另一方面,如图1(b)所示,导光板80在电路基板30的未安装点状光源40的位置中,具有趋向该安装部的未配置有点状光源40的部位从入射面82朝安装部侧突出的固定爪86。
[0099]图5是沿着图1(b)所示的F-F线的点状光源40侧的局部剖视图。
[0100]如图5所示,固定爪86形成为在俯视观察下越远离导光板80的入射面82宽度越窄,其前端面86a与电路基板30的供点状光源40安装的安装部抵接。
[010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每隔2个点状光源40之间的未配置有点状光源40的部位,配置有固定爪86,但适当决定设置几个固定爪86即可。
[0102]例如,也可以在全部的点状光源40之间的位置设置固定爪86,也可以在每隔3个点状光源40之间的位置设置固定爪86。
[0103]另外,如图1(b)所示,虽然固定爪86形成为与入射面82的厚度(上下方向的宽度)相同的厚度(上下方向的宽度),但并不限定于此。
[0104]例如,固定爪86也可以是比入射面82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上下方向的宽度)小的厚度(上下方向的宽度)。
[0105]另外,供固定爪86设置的位置也可以为入射面82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也可以为成为电路基板30的折弯部侧的入射面82的一端(图上侧)等。
[0106]这样,由于固定爪86与电路基板30抵接而将电路基板30的安装部配置于下侧框架22的侧壁22b,所以电路基板30朝向从侧壁22b剥离的方向进行运动被限制,从而电路基板30的剥离被抑制。
[0107]因此,即便在高温高湿度下等苛刻的环境下,电路基板30的剥离也被抑制,与现有情况相比,成为长期可靠性越发优异的面状照明装置10。
[0108]另外,观察图5可知,固定爪86设置为在点状光源40与导光板80的入射面82之间形成间隙。
[0109]由于点状光源40在发光时发热,所以若入射面82直接与点状光源40接触,则该热向导光板80传递,从而存在导光板80劣化的担忧,但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利用固定爪86使点状光源40与导光板80不会接触,从而能够抑制导光板80的劣化。
[0110]但是,如观察图3的图表进行了说明那样,在点状光源40接近入射面82时,到达有效区域的光量的比例较高,所以优选设置于点状光源40与导光板80的入射面82之间的间隙保留为为了抑制由点状光源40的发热引起的导光板80的劣化所需要的最小限度的间隙。
[0111]另外,通过具有间隙从而来自点状光源40的热容易逃逸,能够提高冷却效率,因此也能够抑制例如由LED的温度上升引起的发光效率的降低等。
[0112]并且,由于电路基板30的安装部不会从下侧框架22的侧壁22b剥离,牢固地被固定,从而向下侧框架22的散热效率也能够提高。
[0113](按压单元)
[0114]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按压单元90配置于导光板80的与入射面82对置的端面84,并且以使导光板80的固定爪86向下侧框架22的侧壁22b对电路基板30的安装部施力的方式按压导光板80。
[0115]通过这样,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抑制电路基板30从下侧框架22的侧壁22b剥离。
[0116]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按压单元90,在设置于导光板80的与入射面82对置的端面84侧的下侧框架22的端面84侧侧壁22c、和导光板80的与入射面82对置的端面84之间,设置弹性体,更具体而言,使用橡胶部件作为弹性体,但弹性体不必限定于橡胶部件,例如也可以使用弹簧等。
[0117]以上,虽然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118]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电路基板30的折弯部以位于导光板80的上侧的方式被折弯的情况,但也可以向导光板80的下侧被折弯,另外,也可以向导光板80的上侧以及下侧被折弯。
[0119]这样,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具体的实施方式,也包含进行了各种变更的实施方式,该情况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知。
【主权项】
1.一种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架,其具有侧壁; 电路基板,其包含配置于所述侧壁的安装部以及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被折弯的折弯部; 多个点状光源,它们配置于所述安装部;以及 导光板,其以将入射面朝向所述多个点状光源的方式收纳于所述框架, 所述导光板具有固定爪,该固定爪趋向所述安装部的未配置有所述点状光源的部位从所述入射面朝所述安装部侧突出,以便将所述安装部配置于所述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爪设置为在所述点状光源与所述入射面之间形成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按压单元,该按压单元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入射面对置的端面并且以使所述固定爪向所述侧壁侧对所述安装部施力的方式按压所述导光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具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入射面对置的端面侧的端面侧侧壁, 所述按压单元是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入射面对置的端面和所述端面侧侧壁之间的弹性体。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部以与所述导光板对置的方式向所述导光板侧被折弯, 具备配置于所述折弯部的与所述导光板对置的面侧的反射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板在俯视观察下从与多个所述点状光源重叠的位置设置至与所述导光板重叠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爪构成为在俯视观察下越远离所述入射面宽度越窄。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朝向所述框架的底面侧的面的反射片, 所述反射片在俯视观察下设置至与多个所述点状光源重叠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在所述入射面侧具备光导入引导部,该光导入引导部的厚度从所述入射面侧朝向与所述入射面对置的端面侧而渐减。
【文档编号】F21V8/00GK105864646SQ201610064426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9日
【发明人】高田祥平, 安海惠都
【申请人】美蓓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