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28983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0002]伴随着液晶显示行业的发展,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模组在手机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为了让使用者看到液晶显示屏呈现的绚烂多彩的画面,液晶显示屏一般都必须和一个光源配合使用。由于液晶的特性,这个光源一般置于液晶显示屏的背部,行业内称之为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利用其内部的导光板来给液晶面板提供一个均匀的、稳定的、具有一定亮度的平面光源。请参阅图1,现有的背光模组主要包括:胶框102、反光部件104、导光板106、扩散片108、下增光片202、上增光片204以及背光源206,该背光源206设于导光板106的一侧,以形成侧入式背光模组。但,现有结构的背光模组中,由于导光板106距LED灯较近部分聚光较多,使扩散黑条208避开处会有亮线,导致导光板106边缘发生聚光现象,使得导光板106两个角较亮,形成亮点,从而均匀性不好;另外,下增光片202固定不牢固,常常会发生移位现象。
[0003]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背光模组。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安装于胶框上的反光膜部件、设于反光膜部件上方的导光板、设于导光板上方的扩散片、设于扩散片上方的下增光片、设于下增光片上方的上增光片及设于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柔性线路板及设于柔性线路板上的LED灯,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第一本体及形成于第一本体一侧的两第一凸角,所述两第一凸角处设有黑油结构,所述扩散片一侧对应两第一凸角设有两凹部,所述下增光片对应两凹部设有两第二凸角,该背光模组组装后,第一凸角与第二凸角卡合于两凹部,第一凸角处的黑油结构与导光板相接触,以吸收导光板边缘处的亮光。
[0006]所述背光源还包括贴合于柔性线路板上的柔性线路板双面胶,所述柔性线路板双面胶包括第二本体及形成于第二本体一侧的两第三凸角,所述两第三凸角对应两第一凸角设置。
[0007]所述第一至第三凸角呈梯形,所述两凹部对应第一至第三凸角设置成梯形。
[0008]所述扩散板上两凹部之间设有一扩散黑条。
[0009]所述第一凸角朝向导光板一侧上开窗,所述黑油结构对应开窗位置设置。
[0010]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于上增光片上方的黑白双面胶。
[0011 ] 所述反光膜组件包括背板及安装于背板中的反光片。
[0012]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将扩散黑条两端设计成倒八字,可以增加扩散黑条的长度,从而更好地吸光,使光线不能通过扩散黑条与下增光片间的间隙,达到改善视区亮点、亮线的效果;还在柔性线路板上设置黑油结构来吸收光线,进一步,减弱导光板边缘处的亮度,使得导光板均匀性好;另外下增光片与扩散片卡和固定粘结在一起,粘结更牢固,防止移位现象。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背光源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凸角处的放大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凸角处的放大图。
[001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凸角处的放大图。
[0019]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凹部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1]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胶框12、安装于胶框12上的反光膜部件14、设于反光膜部件14上方的导光板16、设于导光板16上方的扩散片18、设于扩散片18上方的下增光片22、设于下增光片22上方的上增光片24及设于导光板16一侧的背光源26。
[0022]所述背光源26包括柔性线路板42、贴合于柔性线路板42上的柔性线路板双面胶32及设于柔性线路板42上的LED灯44,柔性线路板双面胶32将该柔性线路板42贴附于导光板16。所述柔性线路板42包括第一本体45及形成于第一本体45 —侧的两第一凸角46,所述两第一凸角46处设有黑油结构48,所述扩散片18 —侧对应两第一凸角46设有两凹部52,所述下增光片22对应两凹部52设有两第二凸角54,该背光模组组装后,第一凸角46与第二凸角54卡合于两凹部52,第一凸角46处的黑油结构48与导光板16相接触,以吸收导光板16边缘处的亮光,以减弱导光板16此处的亮度,使得导光板16均匀性好。
[0023]所述柔性线路板双面胶32包括第二本体56及形成于第二本体56 —侧的两第三凸角58,所述两第三凸角58对应两第一凸角46设置。所述第三凸角58是用来防止柔性线路板42与导光板16无胶粘结而使其浮起的风险。所述第一至第三凸角46、54、58呈梯形,所述两凹部52对应第一至第三凸角46、54、58也设置成梯形,以与第一至第三凸角46、54、58卡合。所述扩散板18上两凹部52之间设有一扩散黑条28,即扩散黑条28两端设计成倒八字。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都要求高亮,LED灯的颗数就越多,使LED灯排布时容易超出扩散黑条边缘,使LED灯发出的光通过扩散黑条与下增光片间的间隙,射进视区,造成亮线。本实用新型中,两端采用倒八字设计的扩散黑条28,可以增加扩散黑条28的长度,从而更好地吸光,使光线不能通过扩散黑条28与下增光片22间的间隙,达到改善视区亮点、亮线的效果。另外,采用该种结构,当第一至第三凸角46、54、58卡合于扩散片18的两凹部52处时,使得下增光片22与扩散片18粘结更牢固,防止移位现象。
[0024]所述第一凸角46朝向导光板16 —侧上开窗,所述黑油结构48对应开窗位置设置。
[0025]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于上增光片24上方的黑白双面胶20。
[0026]所述反光膜组件包括背板及安装于背板中的反光片(未标示),利用反光片将LED灯发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16,提高光源利用率。
[00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将扩散黑条两端设计成倒八字,可以增加扩散黑条的长度,从而更好地吸光,使光线不能通过扩散黑条与下增光片间的间隙,达到改善视区亮点、亮线的效果;还在柔性线路板上设置黑油结构来吸收光线,进一步,减弱导光板边缘处的亮度,使得导光板均匀性好;另外下增光片与扩散片卡和固定粘结在一起,粘结更牢固,防止移位现象。
[002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胶框、安装于胶框上的反光膜部件、设于反光膜部件上方的导光板、设于导光板上方的扩散片、设于扩散片上方的下增光片、设于下增光片上方的上增光片及设于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柔性线路板及设于柔性线路板上的LED灯,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第一本体及形成于第一本体一侧的两第一凸角,所述两第一凸角处设有黑油结构,所述扩散片一侧对应两第一凸角设有两凹部,所述下增光片对应两凹部设有两第二凸角,该背光模组组装后,第一凸角与第二凸角卡合于两凹部,第一凸角处的黑油结构与导光板相接触,以吸收导光板边缘处的亮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贴合于柔性线路板上的柔性线路板双面胶,所述柔性线路板双面胶包括第二本体及形成于第二本体一侧的两第三凸角,所述两第三凸角对应两第一凸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三凸角呈梯形,所述两凹部对应第一至第三凸角设置成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上两凹部之间设有一扩散黑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角朝向导光板一侧上开窗,所述黑油结构对应开窗位置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上增光片上方的黑白双面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膜组件包括背板及安装于背板中的反光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反光膜部件、导光板、扩散片、下增光片、上增光片及背光源,背光源包括柔性线路板及LED灯,柔性线路板包括第一本体及两第一凸角,两第一凸角处设有黑油结构,扩散片一侧对应两第一凸角设有两凹部,下增光片对应两凹部设有两第二凸角,该背光模组组装后,第一凸角与第二凸角卡合于两凹部,第一凸角处的黑油结构与导光板相接触,以吸收导光板边缘处的亮光。本实用新型将扩散黑条两端设计成倒八字,可以增加扩散黑条的长度,从而更好地吸光,达到改善视区亮点、亮线的效果;还在柔性线路板上设置黑油结构来吸收光线,进一步,减弱导光板边缘处的亮度,使得导光板均匀性好。
【IPC分类】F21V17-10, G02F1-13357, F21S8-00, F21Y101-02, F21V13-00
【公开号】CN204437871
【申请号】CN201520136829
【发明人】江玉兴, 骆志锋, 曾小马
【申请人】深圳同兴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