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用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31393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照明用光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照明用光源具备:灯主体(100),具备发光模块(10);罩(101),具有透光性,以相对于灯主体(100)的相对位置能够变更的方式,被设置在灯主体(100)的外部且发光模块(10)的光射出面侧;以及扩散部件(102),设置在灯主体(100)与罩(101)的光射出面之间,用于使从发光模块(10)射出的光扩散。
【专利说明】
照明用光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用光源。
【背景技术】
[0002]近几年,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1de)等半导体发光元件由于具有小型、高效率以及寿命长的特点,因此期待着用作各种制品的光源。
[0003]例如,LED用于灯泡形LED灯(LED灯泡)或直管形LED灯等的照明用光源、或者吸顶灯或筒灯等的在天花板上设置的照明器具等。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采用以往的LED的照明装置。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65021号公报
[0007]然而,近几年出现了想改变筒灯等的外形的要求。以往,为了改变外形,就需要更换照明器具,这需要进行非常繁杂的操作。此外可以考虑不更换照明器具,而是只更换灯。然而,在这个情况下,只限于能够使用的灯与现有照明器具匹配。
【实用新型内容】
[0008]于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仅安装到照明器具等供电部就能简单地改变外形,并且通用性高的照明用光源。
[0009]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照明用光源具备:灯主体,具备发光模块;罩,具有透光性,以相对于所述灯主体的相对位置能够变更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灯主体的外部且所述发光模块的光射出面侧;以及扩散部件,设置在所述灯主体与所述罩的光射出面之间,用于使从所述发光模块射出的光扩散。
[0010]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照明用光源也可以是,所述扩散部件,能够按照所述相对位置来变更位置及姿势的至少一方。
[0011]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照明用光源也可以是,所述扩散部件,能够在从光射出侧看所述灯主体时与所述灯主体重叠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灯主体不重叠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0012]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照明用光源也可以是,所述扩散部件,(i)在从所述发光模块到所述罩的光射出面为止的距离比规定的距离长的情况下,被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ii)在从所述发光模块到所述罩的光射出面为止的距离比所述规定的距离短的情况下,被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
[0013]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照明用光源也可以是,所述扩散部件固定在所述灯主体或者所述罩。
[0014]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照明用光源也可以是,所述灯主体具备:框体,保持所述发光模块;以及球形罩,设置在所述发光模块的光射出面侧,并且具有透光性,所述扩散部件设置在所述球形罩与所述罩的光射出面之间。
[0015]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照明用光源具备:灯主体,具备发光模块;以及扩散部件,设置在所述灯主体与罩的光射出面之间,用于使从所述发光模块射出的光扩散,所述罩,具有透光性,以相对于所述灯主体的相对位置能够变更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灯主体的外部且所述发光模块的光射出面侧。
[0016]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仅安装到照明器具等的供电部就能容易地变更外形,并且通用性高的照明用光源。
【附图说明】
[0017]图1A是表示实施方式I涉及的灯泡形灯的外形的斜视图。
[0018]图1B是表示实施方式I涉及的灯泡形灯的外形的斜视图。
[0019]图2是实施方式I涉及的灯泡形灯的分解斜视图。
[0020]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I涉及的安装了灯泡形灯的照明器具的截面概要的图。
[0021 ]图4是实施方式I涉及的扩散部件的斜视图。
[0022]图5A是实施方式I涉及的扩散部件关闭时的第一罩和扩散部件的斜视图。
[0023]图5B是实施方式I涉及的扩散部件打开时的第一罩和扩散部件的斜视图。
[0024]图6A是表示实施方式I涉及的变更扩散部件的位置及姿势的方法的图。
[0025]图6B是表示实施方式I涉及的变更扩散部件的位置及姿势的方法的图。
[0026]图6C是表示实施方式I涉及的变更扩散部件的位置及姿势的方法的图。
[0027]图7A是模式性地表示比较例涉及的来自灯泡形灯的灯主体的光的射出方向的截面图。
[0028]图7B是模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I涉及的灯泡形灯的灯主体的光的射出方向的截面图。
[0029]图8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灯泡形灯的部分分解斜视图。
[0030]图9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灯泡形灯的截面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1a,2灯泡形灯(照明用光源);10发光模块;60框体;100灯主体;101,301罩;102,302扩散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用光源。另外,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都是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个具体例子。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形式等都是一个例子,主旨并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因此,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对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所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
[0034]并且,各个图为模式图,并非是严谨的图示。并且,在各个图中,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大致均一或者大致一致等的表现方法。例如,大致均一不仅表示完全均一,还表示实际上均一,即包含百分之几左右的误差。其他采用“大致”的表现方法也是同样的。
[0035]以下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作为照明用光源的一例,说明灯泡形LED灯(LED灯泡)。
[0036](实施方式I)
[0037][概要]
[0038]首先利用图1A?图3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灯泡形灯I及灯泡形灯I安装的照明器具200的概要。
[0039]图1A以及图1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灯泡形灯I的外形的斜视图。具体而言,图1A是从下方看灯泡形灯I时的斜视图。图1B是从上方看灯泡形灯I时的斜视图。
[0040]图2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灯泡形灯I的分解斜视图。另外,在图2沿着纸面上下方向描绘的点划线表示灯泡形灯I的灯轴J(中心轴)。灯轴J是指将灯泡形灯I安装到照明器具的灯座时的旋转中心的轴。在本实施方式中,灯轴J与框体60、灯头80及罩101 (第一罩110)的旋转轴一致。
[0041]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安装了灯泡形灯I的照明器具200的截面概要的图。在图3中,为了使照明器具200和灯泡形灯I的位置关系易懂,将照明器具200示出为截面图,将灯泡形灯I示出为侧面图。
[0042]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或者“上方”是灯泡形灯I的灯头80侧,“下”或者“下方”是灯泡形灯I的罩101侧。具体而言,图1A及图1B示出的Z轴正方向是上方,Z轴负方向是下方。
[0043]在各图中,Z轴方向是与灯轴J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及Y轴方向是与灯轴J正交的面上的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
[0044]如图2所示,灯泡形灯I具备灯主体100、罩11、扩散部件102。
[0045]灯主体100是灯泡形灯I的主体部。灯主体100具备发光模块10,例如射出可见光(照明光)。此外,灯泡形灯I具备位置调整部,该位置调整部设置在灯主体100的外侧面,并且用于调整罩101相对于灯主体100的位置(相对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部,与灯主体100—体形成。具体而言,位置调整部具有外螺纹部61。
[0046]罩101,具有透光性,以相对于灯主体100的相对位置能够变更的方式,被设置在灯主体100的外部并且发光模块10的光射出面侧(具体而言是Z轴负方向)。从灯主体100射出的光,透过罩101放出到外部。此外,罩101是规定灯泡形灯I的外形的部件。罩101具有与外螺纹部61螺合的内螺纹部114。
[0047]扩散部件102设置在灯主体100与罩101的光射出面之间,使从发光模块10射出的光扩散。在本实施方式,灯泡形灯I具备多个扩散部件102。具体而言,4个扩散部件102被罩101所支承。
[0048]灯泡形灯I能够调整罩101相对于灯主体100的位置即相对位置。具体而言,灯泡形灯1,能够变更灯轴J上的发光模块10(或灯主体100的前端或灯头80)与罩101的光射出面之间的距离。由此,灯泡形灯I,在灯主体100与罩101接近的状态下,或者,远离的状态下能够安装到照明器具200等。
[0049]另外,照明器具200是例如筒灯等的埋入型照明器具。如图3所示,照明器具200嵌入在天花板210。照明器具200具备灯座201和器具主体202。
[0050]灯座201与商用电源等的外部电源连接。灯座201,旋入到灯泡形灯I的灯头80,从而与灯头80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由此,灯泡形灯I,经由灯座201能够从外部接受用于使发光模块10点灯的电力。
[0051]器具主体202形成用于收纳灯泡形灯I的空间。另外,器具主体202的深度(具体而言,Z轴方向的长度),根据照明器具的种类而分别不同。
[0052]以下,对灯泡形灯I的构成要素利用附图详细地说明。
[0053][灯主体]
[0054]灯主体100,如图2所示具备发光模块10、底板20、驱动电路30、电路壳体40、散热器50、框体60、球形罩70、灯头80。
[0055]发光模块10是发出规定的颜色(波长)的光的发光装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模块10,例如发出白光。
[0056]发光模块10配置在球形罩70的内部。具体而言,发光模块10载置在底板20,根据从驱动电路30提供的电力而发光。
[0057]如图2所示,发光模块10具备基板11、以及安装在基板11的发光元件12。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模块10配置为基板11与灯轴J相交。
[0058]基板11是用于安装发光元件12的安装基板。基板11是例如在俯视时呈大致圆形的基板。基板11安装在底板20上。作为基板11能够采用例如铝等的金属的基材上实施绝缘护套而形成的金属为底基板、氧化铝等的陶瓷材料的烧结体的陶瓷基板、或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树脂基板等。另外,基板11的形状不仅限于圆形,也可以是长方形等。
[0059]在基板11的单面上安装了多个发光元件12。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发光元件12,平面配置在基板11的下面(Z轴负方向的表面)的以灯轴J为中心的圆周上。各发光元件12以将主光射出方向朝向灯泡形灯I的前方(Z轴负方向)的姿势来被安装。
[0060]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元件12是表面安装(SMD:Surface Mount Device)型LED元件。如图2所示,发光元件12具备容器12a、配置在容器12a内的LED芯片12b、以及密封LED芯片12b的密封部件12c。密封部件12c包含波长转换材料,该波长转换材料对从LED芯片12b发出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
[0061]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LED芯片12b,例如采用发出蓝色光的蓝色LED芯片。作为蓝色LED芯片,采用例如由InGaN系的材料形成的、中心波长为440nm?470nm的氮化镓系的发光元件。这个情况下,密封部件12c为了放出白光,例如包含YAG(钇.铝.石榴石)系的黄色荧光体粒子,以作为波长转换材料。
[0062]底板20(模块板)是支承发光模块10的支承部件(支承台)。底板20是例如具有与灯轴J正交的平面的大致圆板状的部件。发光模块10,通过止动机构、螺钉或者粘合剂等固定在底板20。
[0063]底板20,作为用于对在发光模块10(发光元件12)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部件(散热器)来发挥作用。因此,底板20优选的是由金属材料,或热导率高的树脂材料来形成。由此,能够将在发光模块10产生的热高效地传导到散热器50。底板20,例如通过铝压铸而成形。
[0064]驱动电路30是为了驱动发光模块10的电路单元。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驱动电路30是将用于使发光模块10(发光元件12)点灯(发光)的电力,提供给发光模块10的点灯电路(电源电路)。驱动电路30将从灯头80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压,并提供给发光模块10。驱动电路30,根据未图示的引线等,与发光模块10及灯头80的每一个电连接。
[0065]驱动电路30收纳在电路壳体40。例如,驱动电路30通过螺钉固定,粘合或者卡合等固定在电路壳体40。
[0066]电路壳体40是用于收纳驱动电路30的壳体部件(内部框体)。电路壳体40是以包围驱动电路30的方式形成的绝缘性的筒体(绝缘壳体)ο电路壳体40,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的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
[0067]散热器50是以包围驱动电路30的方式配置的筒体(框体)。具体而言,散热器50经由电路壳体40来包围驱动电路30。
[0068]散热器50作为散热部来发挥作用。散热器50,以与底板20接触的状态与底板20连接。由此,在发光模块10产生的热,经由底板20传导到散热器50,所以能够使发光模块10的热高效地散热。此外,散热器50也可以作为对在驱动电路30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部件来发挥作用。
[0069]散热器50,例如采用金属材料等的热导率高的材料来形成。例如,散热器50采用热导率比电路壳体40高的材料来形成。
[0070]框体60是灯泡形灯I的外围框体。框体60的外侧面,露出在灯外部(大气中)。框体60是以包围散热器50的周围的方式配置的筒体。框体60的一方的端部(Z轴负方向的端部)与球形罩70连接,另一方的端部(Z轴正方向的端部)与灯头80连接。
[0071]框体60保持发光模块10。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体60,经由散热器50、电路壳体40以及底板20保持发光模块10。
[0072]框体60具有绝缘性。框体60,例如采用PBT等的绝缘性树脂材料来形成。通过框体60包围金属制的散热器50及驱动电路30,从而能够提高灯泡形灯I的绝缘性。
[0073]如图2所示,框体60是沿着灯轴J的方向(Z轴方向)的细长的筒体。在本实施方式,框体60具有内径及外径大致均一的第一圆筒部60a和内径及外径逐渐增加的第二圆筒部60b。另外,第一圆筒部60a和第二圆筒部60b,例如采用树脂材料进行注塑等而一体形成。
[0074]第一圆筒部60a的一方(Z轴正方向)的端部与灯头80连接。第一圆筒部60a的另一方(Z轴负方向)的端部,与第二圆筒部60b的一方的端部连接。第二圆筒部60b的另一方的端部与球形罩70连接。第二圆筒部60b随着朝向Z轴负方向,内径及外径逐渐增大。具体而言,第二圆筒部60b是圆锥台形的筒部。
[0075]在本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在框体60的外侧面设置了位置调整部(具体而言是外螺纹部61)。具体而言,外螺纹部61设置在第二圆筒部60b的Z轴负方向的端部。更具体而言,外螺纹部61设置在具有灯主体100的最大直径的部分。因此,例如在俯视(从灯头80侧看)灯主体100的情况下,外螺纹部61相当于灯主体100的外周。
[0076]球形罩70是设置在发光模块10的光射出面侧的、具有透光性的罩。球形罩70,以能够将由发光模块10放出的光取出到灯外部的方式形成。换言之,射入到球形罩70的内表面的从发光模块1放出的光透过球形罩70,而被取出到球形罩70的外部。
[0077]球形罩70,例如嵌入到框体60的端部。或者,球形罩70也可以利用粘合剂等粘接到框体60的端部。
[0078]球形罩70例如是以灯轴J为中心的空心的旋转体。在本实施方式,球形罩70是大致半球体,不过不仅限于此。球形罩70可以是扁平的旋转椭圆体等的任何形状。
[0079]球形罩70,例如由石英玻璃等的玻璃材料、或者丙烯(PMMA)或聚碳酸酯(PC)等树脂材料来形成。另外,在球形罩70也可以进行扩散处理,该扩散处理是用于使从发光模块10放出的光扩散的处理。
[0080]灯头80是从灯外部接受用于使发光模块10(发光元件12)发光的电力的受电部。灯头80,例如安装在照明器具200的灯座201。由此,灯头80,在使灯泡形灯I点灯的时候,能够从照明器具200的灯座201接受电力。
[0081 ]灯头80是金属制的有底筒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灯头80是螺旋型的爱迪生类型(E型)的灯头。例如作为灯头80能够采用E26型、E17型或者E16型等。此外、作为灯头80也可以采用插头式的灯头。
[0082][罩]
[0083]如图1A?图3所不,罩101具备第一罩110和第二罩120。在本实施方式中,罩101由组合第一罩110和第二罩120来形成。这样,罩101由能够分离的两个部件(第一罩110及第二罩120)形成,不过不仅限于此。罩101可以一体形成。
[0084]第一罩110,如图1B及图2所示,具备筒状部111、内螺纹部114、板状部115、肋116、被卡止部117、支承部118。
[0085]筒状部111是供灯主体100插入的筒状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筒状部111是以灯轴J为中心的大致圆筒部。筒状部111的内侧面上,设置了内螺纹部114。内螺纹部114与设置在灯主体100的外侧面的外螺纹部61螺合。
[0086]筒状部111具有第一开口 112及第二开口 113。第一开口 112是灯主体100的灯头80侧的开口。第二开口 113是第二罩120侧的开口。灯主体100,将球形罩70作为前端,从第一开口 112插入。通过使筒状部111相对于灯主体100旋转,从而外螺纹部61与内螺纹部114螺合,能够使灯主体100向插入方向(Z轴负方向)前进。
[0087]板状部115是设置在筒状部111的第二开口113侧的板状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状部115是将灯轴J为中心,与灯轴J大致正交的大致圆板。在灯泡形灯I安装在照明器具200时,板状部115覆盖照明器具200的器具主体202。另外,板状部115的下表面可以具有光反射性。由此,使从灯主体100射出的光反射,能够高效地从第二罩120放出到外部。
[0088]肋116,设置为在板状部115的上面立设。在本实施方式,在俯视时,多个肋116以灯轴J为中心设置成放射形状。肋116在灯泡形灯I安装在照明器具200时,与天花板210(以及器具主体202)抵接。
[0089]被卡止部117是由第二罩120的爪部121卡止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被卡止部117,在俯视时对称的位置上,设置了多个被卡止部117(图1B的例中是6个)。
[0090]被卡止部117是从板状部115的端面向着中心凹陷的凹部。被卡止部117被插入了爪部121,从而被卡止。
[0091]支承部118是支承扩散部件102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在俯视时对称的位置上,设置了多个支承部118(图2的例子中是4个)。支承部118设置在第二开口 113的近旁。
[0092]在本实施方式,支承部118是可移动地支承扩散部件102的轴。具体而言,支承部118支承扩散部件102,从而使扩散部件102能够以支承部118为轴进行旋转。
[0093]第一罩110,例如采用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材料进行注塑等一体形成。或者,第一罩110可以由金属材料来形成。此外,第一罩110可以组合多个构成要素来形成。例如,筒状部Ill和板状部115是分体形成,可以通过组合这些来形成第一罩110。
[0094]第二罩120是具有透光性的罩。第二罩120,使从灯主体100射出的光透过,从光射出面放出到外部。另外,第二罩120的光射出面是与灯主体100(发光模块10)相反侧的表面(Z轴负方向侧的表面)。
[0095]第二罩120以覆盖第一罩110的下面的方式来设置。如图3所示,第二罩120在灯泡形灯I安装到照明器具200的情况下,位于天花板210的下方的位置,该第二罩120是用户能够视觉确认的部件。换言之,第二罩120是规定灯泡形灯I的外形的部件。因此,使第二罩120的形状发生变化,就能变更灯泡形灯I的外形。
[0096]如图1B所示,第二罩120具有爪部121。在本实施方式,在俯视时对称的位置上设置了多个爪部121(图1B的例子中是6个)。
[0097]爪部121,与第一罩110的被卡止部117卡止。由此,第二罩120能够安装到第一罩110。此外,第二罩120能够容易从第一罩110拆卸,所以能够容易地变更灯泡形灯I的外形。
[0098]第二罩120,例如采用丙烯或者聚碳酸酯等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材料进行注塑等而一体形成。或者,第二罩120,可以由石英玻璃等的玻璃材料形成。
[0099][扩散部件]
[0100]扩散部件102,设置在灯主体100与罩101的光射出面之间,用于使从发光模块10射出的光扩散。在本实施方式,扩散部件102设置在球形罩70与罩101的光射出面之间。具体而言,扩散部件102由第一罩110的支承部118可移动的支承。
[0101]扩散部件102,例如由石英玻璃等的玻璃材料、或者丙烯或聚碳酸酯等的树脂材料形成。扩散部件102进行扩散处理,该扩散处理是用于使从灯主体10放出的光扩散的处理。例如,扩散部件102的表面形成有光扩散膜。
[0102]具体而言,将含有硅石或碳酸钙等的光扩散剂的树脂、或白色颜料等涂布在扩散部件102的表面,从而形成光扩散膜。或者,通过在扩散部件102的表面形成多个光扩散点或者多个微小的凹部,从而使其具有光扩散功能。或者,扩散部件102,可以由含有光扩散剂的树脂材料进行注塑等而形成。
[0103]图4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扩散部件102的斜视图。如图4所示,扩散部件102具备板状部131、安装部132、连接部133、抵接部134。
[0104]板状部131是使由灯主体100射出的光进行扩散的板状的部分。另外,所述的扩散处理可以只由板状部131执行。在本实施方式,板状部131是大致矩形的平板,不过形状及大小等不仅限于此。
[0105]安装部132是安装在第一罩110的支承部118的部分。安装部132是大致圆形的框体,具有一部分被切割的形状。经由切口形的部分,支承部118插入框内。由此,扩散部件102以图4示出的轴P为转动轴而转动。
[0106]连接部133是连接安装部132和板状部131的部分。连接部133的形状是大致直方体形。扩散部件102以轴P为中心转动,所以连接部133的长度与板状部131的可移动范围有关。具体而言,连接部133越长,板状部131的可移动范围越大,连接部133越短,板状部131的可移动范围越小。
[0107]抵接部134与安装部132连接。通过移动抵接部134,从而使安装部132、连接部133及板状部131转动。抵接部134,如后所述,与灯主体100抵接。例如,灯主体100推动抵接部134,从而扩散部件102转动。
[0108]另外,如图4所示,在扩散部件102中,沿着轴P平行地具备安装部132、连接部133及抵接部134,并且分别为两个。由此,能够使扩散部件102的转动稳定。
[0109][与灯主体和罩和扩散部件的位置关系]
[0110]接着,利用图5A、图5B以及图6A至图6C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灯主体100和罩101和扩散部件102的位置关系。
[0111]在本实施方式,扩散部件102能够变更位置及姿势。例如,多个扩散部件102通过各个的转动,能够开关第一罩110的第二开口 113。具体而言,扩散部件102能够在从光射出侧看灯主体100(向Z轴正方向看)时与灯主体100重叠的第一位置和与灯主体100不重叠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0112]图5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扩散部件102关闭时的第一罩110和扩散部件102的斜视图。具体而言,图5A示出扩散部件102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
[0113]在图5A示出的例子中,4个扩散部件102被设置成关闭第一罩110的第二开口113。在这个情况下,从灯主体100射出的光通过第二开口 113,所以被扩散部件102扩散。
[0114]图5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扩散部件102打开时的第一罩110和扩散部件102的斜视图。具体而言,图5B示出扩散部件102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
[0115]如图5B所示,4个扩散部件102被设置成打开第一罩110的第二开口113。在这个情况下,从灯主体100射出的光,几乎不被扩散部件102扩散。
[0116]在本实施方式,扩散部件102能够按照相对于灯主体100的罩101的位置(S卩,相对位置)来变更位置及姿势的至少一方。例如,扩散部件102在从发光模块10到罩101的光射出面为止的距离比规定的距离长的情况下,配置在第一位置。扩散部件102在从发光模块10到罩101的光射出面为止的距离比规定的距离短的情况下,配置在第二位置。
[0117]在此利用图6A至图6C说明对扩散部件102的位置及姿势进行变更的方法。图6A至图6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变更扩散部件102的位置及姿势的方法的图。另外,在图6A至图6C中为了便于说明,只示出了筒状部111、支承部118、灯主体100以及扩散部件102。具体而言,将筒状部111示出为截面图,灯主体100及扩散部件102等示出为侧视图。
[0118]在灯主体100安装罩101的时刻(初始状态),如图5A所示4个扩散部件102,位于第一位置。即,4个扩散部件102以关闭第二开口 113的方式配置。
[0119]因此,例如如图6A所示,灯主体100至罩101的光射出面有距离时,4个扩散部件102是关闭第二开口 113的状态。因而,在这个情况下,从灯主体100射出的光,由扩散部件102而被扩散。
[0120]在灯主体100与罩101的光射出面的距离接近时,灯主体100(球形罩70)与扩散部件102的抵接部134抵接。进一步,灯主体100与罩1I的光射出面的距离接近时,如图6B所示,抵接部134被推到Z轴负方向,以支承部118为转动轴而转动。
[0121]进一步,灯主体100与罩101的光射出面的距离接近时,如图6C所示,扩散部件102的抵接部134被推开,板状部131打开第二开口 113。换言之,4个扩散部件102位于第二位置。
[0122]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灯泡形灯I,随着灯主体100和罩101的光射出面的距离变短,灯主体100推压抵接部134,所以能够使扩散部件102从关闭的状态变化到打开的状态。换言之,可以使扩散部件102与灯主体100和罩101的光射出面之间的距离连动地移动。
[0123]另外,扩散部件102的位置及姿势可以手动移动。
[0124][效果等]
[0125]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灯泡形灯I的效果等。
[0126]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灯泡形灯I具备:灯主体100,具备发光模块10;罩101,具有透光性,以相对于灯主体100的相对位置能够变更的方式,被设置在灯主体100的外部且发光模块10的光射出面侧;以及扩散部件102,设置在灯主体100与罩101的光射出面之间,用于使从发光模块10射出的光扩散。
[0127]由此,通过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灯泡形灯I,能够变更罩101相对于灯主体100的位置,所以即使对深度不同的照明器具也能适用灯泡形灯I。因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灯泡形灯I能够提高通用性。例如,即使不更换照明器具,也能够对现有的照明器具适用灯泡形灯I,所以能够容易变更外形。换言之,只变更灯泡形灯I,或者只变更罩101,就能够变更筒灯等的照明器具的外形。
[0128]加之,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灯泡形灯I能够提高发光匀称度。具体而言如下。
[0129]首先作为比较例,利用图7A来说明不具备扩散部件102的灯泡形灯la。图7A是模式性地表示比较例涉及的灯泡形灯Ia的灯主体100的光的射出方向的截面图。另外,在图7A,用网点来表示从灯主体100射出的光照射的区域。
[0130]因为灯泡形灯Ia不具备扩散部件102,所以从灯主体100射出的光,如图7A所示,从照明器具200的器具主体202的开口 203扩散的方式射出。灯主体100与罩101的光射出面有距离,即灯主体100配置在器具主体202的里侧,所以从器具主体202的开口 203射出的光,不能充分地扩散。
[0131]因此,如图7A所示,在罩1I的光射出面,越是离中央(灯轴J)远,光量变得越少。因此,比较例涉及的灯泡形灯Ia中,发光匀称度不好。具体而言,灯泡形灯Ia的照明区域(SP,来自灯泡形灯Ia的光照射的区域)变窄,或者该区域外周部的光量变少。
[0132]相对于此,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灯泡形灯I具备扩散部件102。
[0133]图7B是模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灯泡形灯I的灯主体100的光的射出方向的截面图。另外,在图7B,用网点来表示从灯主体100射出的光照射的区域。此外,粗箭头模式性地表示光的行进方向的一例。
[0134]因为灯泡形灯I具备扩散部件102,从灯主体100射出的光,如图7B所示,被扩散部件102扩散,以从照明器具200的器具主体202的开口 203充分地扩散的方式来射出。换言之,即使灯主体100配置在器具主体202的里侧,光也可以通过扩散部件102而扩散,从而能够充分地扩散从器具主体202的开口 203射出的光。
[0135]因此,如图7B所示,在罩101的光射出面,即使在从灯轴J有距离的位置上也能抑制光量的减少。因此,通过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灯泡形灯I能够提高发光匀称度。具体而言,能够抑制灯泡形灯I的照明区域变窄,并且抑制该区域的外周部的光量的减少。
[0136]另外,按照灯主体100与罩101的光射出面的距离,由扩散部件102带来的效果的影响不同。
[0137]例如,灯主体100离罩101越远,S卩,灯主体100越是配置在器具主体202的里侧,从器具主体202的开口 203射出的光成为更接近中央的光。因此,需要通过扩散部件102使光扩散。
[0138]另一方面,灯主体100离罩101越近,S卩,灯主体100越是配置在器具主体202的外侧(靠近开口 203的位置),从器具主体202的开口 203射出的光变得容易扩散。因此,不需要由扩散部件102来扩散光,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光匀称度。相反,因扩散部件102吸收光等导致光量的减少,有可能成为缺点。
[0139]于是,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灯泡形灯1,例如,扩散部件102能够按照相对位置变更位置及姿势的至少一方。
[0140]由此,能够按照灯主体100与罩101的光射出面的距离来变更扩散部件102的位置及姿势,所以能够均衡地调整增强发光匀称度和光量。
[0141]此外,例如,扩散部件102能够在从光射出侧看灯主体100时与灯主体100重叠的第一位置和与灯主体100不重叠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0142]由此,在要求扩散部件102的扩散效果的情况下,能够在第一位置配置扩散部件102,从而提高发光匀称度。此外,在不要求扩散部件102的扩散效果的情况下,能够在第二位置配置扩散部件102,从而抑制光量的减少。
[0143]此外,例如,扩散部件102,(i)在从发光模块10到罩101的光射出面为止的距离比规定的距离长的情况下,被配置在第一位置,(ii)在从发光模块10到罩101的光射出面为止的距离比规定的距离短的情况下,被配置在第二位置。
[0144]由此,例如,灯主体100配置在照明器具200的器具主体202的里侧的情况下,在第一位置配置扩散部件102,从而能够提高发光匀称度。此外,灯主体100配置在器具主体202的外侧的情况下,在第二位置配置扩散部件102,从而能够抑制光量的减少。
[0145]此外,例如,灯主体100,具备保持发光模块10的框体60、以及设置在发光模块10的光射出面侧的具有透光性的球形罩70,扩散部件102设置在球形罩70和罩101的光射出面之间。
[0146]由此,例如,在灯主体100安装罩101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扩散部件102的安装或者拆卸。从而能够均衡地调整发光匀称度的增强和光量。
[0147](实施方式2)
[0148]以下说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灯泡形灯。
[0149]在所述的实施方式I,扩散部件102按照罩101相对于灯主体100的位置移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灯泡形灯,扩散部件固定在灯主体或者罩。
[0150]图8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灯泡形灯的部分分解斜视图。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灯泡形灯2的截面图。另外,在图9没有示出罩301的第二罩120。
[0151]如图8及图9所示,与实施方式I涉及的灯泡形灯I比较,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灯泡形灯2具备罩301及扩散部件302,以代替罩101及扩散部件102。
[0152]与实施方式I涉及的罩101比较,罩301具备第一罩310,以代替第一罩110。第一罩310没有支承部118。第一罩310的其他的构成与实施方式I涉及的第一罩110相同。
[0153]扩散部件302,设置在灯主体100和罩301的光射出面之间,用于使从发光模块10射出的光扩散。扩散部件302,例如实施与实施方式I同样的扩散处理。扩散部件302,例如采用与实施方式I涉及的扩散部件102同样的材料而形成。
[0154]扩散部件302固定在罩301。在本实施方式,扩散部件302,固定在第一罩310。具体而言,扩散部件302,固定在第一罩310的筒状部111。更具体而言,扩散部件302以覆盖第二开口 113的方式,固定在筒状部111的第二开口 113侧的端部。扩散部件302,例如通过止动机构、螺钉或者粘合剂等固定在罩301。另外,扩散部件302可以与第一罩310—体形成。
[0155]如图8及图9所示,扩散部件302具备板状部331和支承部332。
[0156]板状部331是使由灯主体100射出的光扩散的板状的部分。板状部331例如设置为大致圆板状,并且与灯轴J正交。如图9所示,在板状部331,中央部分向灯主体100侧(Z轴正方向)凹陷。由此,能够使入射到板状部331的光容易扩散到外部。另外,上述的扩散处理可以只在板状部331实施。
[0157]板状部331,例如配置为仰视时(向Z轴正方向看的情况下)第二开口113被覆盖。在仰视板状部331时的大小,例如比第二开口 113大。另外,板状部331的形状及大小等不仅限于此。
[0158]支承部332是支承板状部331的部分。支承部332例如是棒状,被固定在筒状部111和板状部331。在本实施方式,3个支承部332设置在俯视时对称的位置。
[0159]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灯泡形灯2,例如,扩散部件302固定在灯主体100或者罩301。
[0160]由此,扩散部件302能够使来自灯主体100的光扩散,与实施方式I同样地能够提高发光匀称度。
[016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示出了扩散部件302固定在罩301的例子,不过,不仅限于此。扩散部件302可以固定在灯主体100 ο例如,扩散部件302可以固定在球形罩70或者框体60。
[0162](其他)
[0163]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照明用光源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实用新型并非受上述的实施方式所限。
[0164]例如,在所述的实施方式,示出了扩散部件102及302具有透光性的例子,不过,不仅限于此。扩散部件102及302可以具有反射性。例如,扩散部件102及302,可以使从灯主体100射出的光扩散反射。
[0165]此外,例如,在所述的实施方式示出了扩散部件102能够转动的例子,不过,不仅限于此。例如,扩散部件102可以以滑动方式来移动。例如,扩散部件102可以在与灯轴J正交的面(XY面)内滑动。
[0166]此外,例如,在所述的实施方式示出了在框体60设置了位置调整部的例子,不过,不仅限于此。只要在灯主体100的外侧面设置位置调整部就可以,例如,可以在球形罩70设置位置调整部。具体而言,球形罩70,可以在外侧面设置外螺纹部61。
[0167]或者,灯主体100可以不具备框体60。在这个情况下,散热器50作为外围框体发挥作用,所以可以在散热器50的外侧面设置位置调整部。此外,灯主体100可以不具备框体60及散热器50的双方。在这个情况下,电路壳体40作为外围框体而发挥作用,所以可以在电路壳体40的外侧面设置位置调整部。
[0168]此外,也可以在灯主体100设置用于变更罩101的相对位置的凹部。例如,在罩101设置用于插入到凹部的凸部,将凸部插入到凹部,从而变化罩1I相对于灯主体100的相对位置。例如,可以在凸部设置外螺纹部61,在凹部设置内螺纹部114。或者,可以在凸部设置与凹部卡止的凹凸部或者爪部等。
[0169]此外,罩101形状、大小、材料等不被所述的实施方式示出的例子所限定。此外,例如,灯泡形灯I可以不具备罩101。
[0170]此外,例如,在所述的实施方式,示出了发光元件12作为SMD型LED元件的例子,不过不仅限于此。例如,发光模块10可以是裸芯片直接安装在基板11上的⑶B(Chip OnBoard)型的发光模块。换言之,作为发光元件12,可以采用LED芯片本身。在这个情况下,可以由密封部件密封多个LED芯片或者个别密封。如上述一样,密封部件可以包含黄色荧光体等的波长转换材料。
[0171]此外,例如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作为发光元件12的一例示出了LED,不过,不仅限于此。发光元件12,可以采用半导体激光等的半导体发光元件、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或者无机电致发光等的固体发光元件。
[0172]此外,例如,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作为照明器具200的一例示出筒灯,作为照明用光源的一例示出了具备灯头80的灯泡形灯I,不过不仅限于此。例如,照明用光源可以是直管形灯。或者,照明用光源,可以是能够安装到设置在天花板的吸顶灯座(吸顶灯用的供电部)的照明用供电部的灯。在这个情况下,照明用光源,代替灯头80,具备受电部,该受电部的构造与用于在吸顶灯座安装吸顶灯的连接器相同。此外,照明器具200也可以是吊式的照明器具(吊灯)、桌灯等,其他的照明器具。
[0173]另外,通过执行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各个实施方式所能够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以及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对各个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以及功能进行任意组合而实现的实施方式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内。
【主权项】
1.一种照明用光源,其特征在于,具备: 灯主体,具备发光模块; 罩,具有透光性,以相对于所述灯主体的相对位置能够变更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灯主体的外部且所述发光模块的光射出面侧;以及 扩散部件,设置在所述灯主体与所述罩的光射出面之间,用于使从所述发光模块射出的光扩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用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部件,能够按照所述相对位置来变更位置及姿势的至少一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用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部件,能够在从光射出侧看所述灯主体时与所述灯主体重叠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灯主体不重叠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用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部件,(i)在从所述发光模块到所述罩的光射出面为止的距离比规定的距离长的情况下,被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ii)在从所述发光模块到所述罩的光射出面为止的距离比所述规定的距离短的情况下,被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用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部件固定在所述灯主体或者所述罩。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用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主体具备: 框体,保持所述发光模块;以及 球形罩,设置在所述发光模块的光射出面侧,并且具有透光性, 所述扩散部件设置在所述球形罩与所述罩的光射出面之间。7.一种照明用光源,其特征在于,具备: 灯主体,具备发光模块;以及 扩散部件,设置在所述灯主体与罩的光射出面之间,用于使从所述发光模块射出的光扩散。
【文档编号】F21V3/02GK205619132SQ201620099239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日
【发明人】北冈信, 北冈信一, 松田次弘, 合田和生, 菅原康辅, 今冈善秀
【申请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