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床多工位自动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081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冲床多工位自动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床的工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冲床多工位
自动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单工位冲床每次只能完成一道工序,以冲制单列向心 球轴承的保持器为例说明,通常要经过切料、拉伸、整形、冲孔切边 等工序来完成,具体生产中占用设备多,过程长,人员疲劳强度大, 还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虽然采用多工位冲床,但是有不具备完善的送 料检测装置,使得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 种在一台冲床上依次完成多道工序的冲床多工位自动送料装置的技术 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冲床多工位自动送料装置, 包括冲头、下工作台,安装在下工作台中部的模具的下模,在冲床的 下工作台上安装有可横向移动、又能纵向夹持和释放的机械爪,以及 驱动机械爪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的冲床各工位之间设置有送料检测 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冲床多工位自动送料装置进 一步包括所述的驱动机构由与机械爪活动连接的滑条、以及驱动滑条 横向运动的凸轮组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冲床多工位自动送料装置进 一步包括所述的下工作台上固定有导柱,冲头上安装有与之配合的导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使用本 实用新型与原来的工艺装置相比,工效得到很大的提高,可大大节省 工员,更重要的是可使用非熟练工人,还有节省场地,节约能源,降 低劳动强度,消除安全隐患的综合效益。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中1.冲头,3.下工作台,5.下模,7.机械爪,9.驱动
机构,11.检测头,13.滑条,15.凸轮,17.导柱,19.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 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所示的一种冲床多工位自动送料装置,包括冲头1、下工 作台3,安装在下工作台3中部的模具的下模5,下模5依次分布有拉 模、压底模、打字模、切底模和切边模(图中未全部显示)。在冲床的 下工作台3上安装有可横向移动、又能纵向夹持和释放的机械爪7, 以及驱动机械爪7运动的驱动机构9,机械爪7将半成品从拉模移入 压底模,接着将半成品从压底模移入打字模,然后将半成品从打字模 移入切底模,最后将且底模移入切边模。冲床各工位之间设置有送料 检测头11,用于检测各工位之间半成品是否己经被机械爪横向搬运。其中,驱动机构9由与机械爪7活动连接的滑条13、以及驱动滑条13 横向运动的凸轮15组成。为提高冲压工作精度,下工作台3上固定有 导柱17,冲头1上安装有与之配合的导管1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当冲头l下行时,凸轮15驱动滑条13 橫向运动,同时带动机械爪7抓取半成品至拉模、压底模、打字模、 切底模和切边模,而机械爪7的夹持和释放动作均在冲头1上行至下 行的时间段完成。最后经过切边模切边后形成轴承外圈。
下模5为中碳钢调质镶硬质合金凹模,提高了模具寿命,关键是 由于拉模具采用浮动式,提高轴承外圈厚度变动量精度,并且拉模采 用硬度合金材料,保证了轴承外圈拉伸滚道尺寸精度与耐用度。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 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 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 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冲床多工位自动送料装置,包括冲头(1)、下工作台(3),安装在下工作台(3)中部的模具的下模(5),其特征在于在冲床的下工作台(3)上安装有可横向移动、又能纵向夹持和释放的机械爪(7),以及驱动机械爪(7)运动的驱动机构(9),所述的冲床各工位之间设置有送料检测头(1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床多工位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驱动机构(9)由与机械爪(7)活动连接的滑条(13)、以及驱动滑条 (13)横向运动的凸轮(15)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床多工位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下工作台(3)上固定有导柱(17),冲头(1)上安装有与之配 合的导管(1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冲床多工位自动送料装置,包括冲头、下工作台,安装在下工作台中部的模具的下模,在冲床的下工作台上安装有可横向移动、又能纵向夹持和释放的机械爪,以及驱动机械爪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的冲床各工位之间设置有送料检测头。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使用本实用新型与原来的工艺装置相比,工效得到很大的提高,可大大节省工员,更重要的是可使用非熟练工人,还有节省场地,节约能源,降低劳动强度,消除安全隐患的综合效益。
文档编号B21D22/02GK201231292SQ200820036670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7日
发明者邱衍卿 申请人:许民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