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和圆棒材矫直机的换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584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钢管和圆棒材矫直机的换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管和圆棒材生产设备,具体涉及钢管和圆棒材生产加工中的关 键设备一管棒材矫直机的换辊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和圆棒材矫直机是钢管和圆棒材生产加工中的主变形设备之一,而换辊装置 是必不可少的关键部分。现有技术的管棒材矫直机的换辊装置是延用德国厂商MEER的技术,采用液压马 达驱动换辊方式。现有技术的管棒材矫直机的换辊装置的结构如图7所示它的驱动装置 是液压马达,具体结构是将液压马达18由螺柱和螺母固定在液压马达支座19上,液压马达 支座I9坐落在换辊支架5上,并通过螺栓、螺母固定。液压马达支座19的孔内装有滚动轴 承20和外花键传动轴21并由端盖22将滚动轴承20轴向固定。外花键传动轴21的花键端 与液压马达18的内花键输出轴相联,另一端通过联轴器13与丝杆11相联。由于液压马达 的体积大,而且必须垂直悬挂固定在液压马达支座上,液压马达支座的孔内还装有相关零 件,这就需要将液压马达支座的尺寸制造的比较大,这样,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就高了。 由于使用液压马达驱动,还必须有液压系统才能用液压泵把液压油从油箱内泵出并以合适 的工作压力供给液压马达使用,而液压泵要用电动机或柴油机提供动力,液压系统要由管 路和管路附件等组成,液压油需要过滤、加热、冷却的器件,需要各控制阀和检测装置,使用 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和消耗一定量的液压油。由于使用液压系统,必然有一部分液压油在 管路中溢流和难免滴漏,所以功率有效率降低,功率消耗相对较大,又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钢管和圆棒材 矫直机的换辊装置,解决现有技术的驱动装置体积和重量大、制造成本高、操作及控制复 杂、故障多且维修不方便、能源消耗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钢管和圆棒材矫直机的换辊装置,包括连接板、垫块、销子、换辊底座、换辊 支架、拉杆、销轴、滑座、圆螺母、工作螺母、丝杆、右轴承、左轴承、滑板、支撑、联轴器以及驱 动装置;所述垫块垫在下辊座与上辊座之间,并由所述销子定位,再用所述连接板固定;所 述支撑固定在矫直机的下底座上;所述换辊支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支撑的上端,另一端固 定在所述换辊底座的上面;所述换辊支架上装有滑板和工作螺母,工作螺母固定在滑座的 孔中,滑座上用两个圆螺母固定拉杆,工作螺母与丝杆组成螺纹副;所述拉杆与固定在下 辊座上的推拉连接件通过插入销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是带内制动的减速电 机,所述减速电机经联轴器与丝杆连接。所述连接板上焊有吊耳。所述右轴承是向心推力轴承,所述左轴承是调心滚子轴承。[0008]所述拉杆为叉头形式,所述推拉连接件为扁头形式,拉杆的叉头与推拉连接件的 扁头相配合,并通过插入销轴连接。所述拉杆为扁头形式,所述推拉连接件为叉头形式,拉杆的扁头与推拉连接件的 叉头相配合,并通过插入销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用减速电机驱动的换辊方式,取代了现有技术 中液压马达驱动的换辊方式,省去了液压马达和液压泵、省去了驱动液压泵的电机、省去了 液压检测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以及管路及其附件等,没有液压油的消耗,保护了环境,并使 结构和操作及控制大大简化,电机容量小等诸多优点。现有技术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 量轻、制造成本和运行及维修费用低、操作控制简单、故障率低、维修方便、能源消耗少。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视图;图4是图2的B-B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拉杆与推拉连接件的连接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拉杆与推拉连接件的又一种连接示意图;图7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 4所示,一种钢管和圆棒材矫直机的换辊装置,包括连接板1、垫块2、销 子3、换辊底座4、换辊支架5、拉杆6、销轴7、滑座8、圆螺母9、工作螺母10、丝杆11、右轴承 12、左轴承15、滑板16、支撑17、联轴器13以及驱动装置。所述垫块2垫在上辊座23与下 辊座24之间,并由所述销子3定位,再用所述连接板1固定;所述支撑17由定位销定位并 用螺栓和垫圈被固定在矫直机的下底座上;所述换辊支架5的一端坐落在支撑17的上端, 垂直方向定位是支撑17托住换辊支架5的这一端,水平方向定位是靠带有公差的两个止口 实现定位,换辊支架5的另一端固定在换辊底座4的上面;所述换辊支架5的上部安装有铜 质材料的滑板16,换辊时其上面既与下辊座24摩擦,又与滑座8摩擦,由于它尺寸小、重量 轻,磨损后易于更换;换辊支架5上装有工作螺母10,工作螺母10固定在滑座8的孔中,滑 座8上用两个圆螺母9固定拉杆6,工作螺母10与丝杆11组成螺纹副;装配后拉杆6与滑 座8和工作螺母10是一个整体在滑板16上面可滑动。所述拉杆6与固定在下辊座24上 的推拉连接件25通过插入销轴7使二者连接起来。所述驱动装置是带内制动的减速电机 14,所述减速电机14经联轴器13与丝杆11连接。所述连接板1上焊有吊耳1-1,用于将上、下矫直辊连同它们各自的辊座连接成一 体时整体起吊。所述右轴承12是向心推力轴承,是轴向固定的;所述左轴承15是调心滚子 轴承,是浮动的。如图5所示,拉杆6可设计制造成叉头形式与固定在下辊座上的扁头形式的推拉 连接件25相连接。[0022]如图6所示,拉杆6也可设计制造成扁头形式与固定在下辊座上的叉头形式的推 拉连接件25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换辊时,先将垫块2垫在下辊座24与上辊座23之间,并由销子3定位,再用其上 焊有吊耳1-1的连接板1由螺栓、螺母固定,使上矫直辊23-1与下矫直辊24-1连成一个 整体,以使上、下矫直辊同时更换。将工作螺母10固定到滑座8上,使滑座8随工作螺母10 一起在装有滑板16的换辊支架5上水平滑动。将拉杆6用圆螺母9固定到滑座8上;带内 制动的减速电机14驱动经联轴器13联接,带动丝杆11旋转,使工作螺母10水平移动,从 而使滑座8连同装于其上的拉杆6在装有滑板16的换辊支架5上随工作螺母10 —起水平 移动。当拉杆6移动至其上的孔与在下辊座24上固定的推拉连接件25的孔相重合时, 插入销轴7,使下辊座24与拉杆6连接起来。当带内制动的减速电机14驱动时,连成一个 整体的上矫直辊23-1、下矫直辊24-1连同它们各自的辊座随滑座8 一起在装有滑板16的 换辊支架5上水平移动,通过下辊座在滑板16上面滑动被拉出或推入,使上、下矫直辊同时更换。
权利要求一种钢管和圆棒材矫直机的换辊装置,包括连接板(1)、垫块(2)、销子(3)、换辊底座(4)、换辊支架(5)、拉杆(6)、销轴(7)、滑座(8)、圆螺母(9)、工作螺母(10)、丝杆(11)、右轴承(12)、左轴承(15)、滑板(16)、支撑(17)、联轴器(13)以及驱动装置;所述垫块(2)垫在上辊座(23)与下辊座(24)之间,并由所述销子(3)定位,再用所述连接板(1)固定;所述支撑(17)固定在矫直机的下底座上;所述换辊支架(5)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支撑(17)的上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换辊底座(4)的上面;所述换辊支架(5)上装有滑板(16)和工作螺母(10),工作螺母(10)固定在滑座(8)的孔中,滑座(8)上用两个圆螺母(9)固定拉杆(6),工作螺母(10)与丝杆(11)组成螺纹副;所述拉杆(6)与固定在下辊座(24)上的推拉连接件(25)通过插入销轴(7)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是带内制动的减速电机(14),所述减速电机(14)经联轴器(13)与丝杆(11)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和圆棒材矫直机的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6) 为叉头形式,所述推拉连接件(25)为扁头形式,拉杆(6)的叉头与推拉连接件(25)的扁头 相配合,并通过插入销轴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和圆棒材矫直机的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6) 为扁头形式,所述推拉连接件(25)为叉头形式,拉杆(6)的扁头与推拉连接件(25)的叉头 相配合,并通过插入销轴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和圆棒材矫直机的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 (1)上焊有吊耳(1-1)。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和圆棒材矫直机的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轴承 (12)是向心推力轴承,所述左轴承(15)是调心滚子轴承。
专利摘要一种钢管和圆棒材矫直机的换辊装置,涉及钢管和圆棒材生产设备。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的驱动装置体积和重量大、制造成本高、操作及控制复杂、故障多且维修不方便、能源消耗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是带内制动的减速电机14,所述减速电机14经联轴器13与丝杆11连接。所述拉杆为叉头形式,所述推拉连接件为扁头形式。所述拉杆为扁头形式,所述推拉连接件为叉头形式。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管棒材矫直机的换辊装置相比,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制造成本和运行及维修费用低,操作控制简单,故障率低、维修方便,能源消耗少。
文档编号B21D3/02GK201693029SQ20102021008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6日
发明者武德才 申请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