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边固定双绞轴压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180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边固定双绞轴压弯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构件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钢板弯扭加工。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建筑用钢结构蓬勃发展,建筑风格复杂多变,形式多种多样。大弯扭钢构件的使用目前相对较少,但前景很广泛。对于弯扭构件的加工制作,国内几乎无可借鉴的经验,尤其是对截面规格为450mmX 2500mmX 25mmX 25mm,柱长为30m 45m米,最长达 69. 8m,弯扭角在20° 52°之间,弯扭量最大达1863mm,且每根钢柱弯扭程度各异的双向弯扭构件,由于结构外露,如何确保其在大高宽比、窄翼缘、焊接操作空间狭小的条件下,使其加工制作精度满足建筑效果要求,是一大难点。所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是其中钢板弯扭加工难度较大,钢板零件压弯成型加工误差大;不同弯扭程度构件加工没有通用性;对弯扭构件放样下料准确度不完善;在极小的操作空间条件下内部劲板的焊接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大弯扭箱型钢柱纵、横向隔板较多,且内部空间狭小,焊缝质量要求较高,焊接难度较大等问题,使得弯扭构件生产加工难度大,难以满足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问题,提供一种单边固定双绞轴压弯设备,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提高钢板弯扭加工效率,保证加工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单边固定双绞轴压弯设备, 分为固定侧和旋转侧夹具,夹具均由上板和下板构成,上板与下板之间由螺栓连接,固定侧夹具下板固定在支撑底座上,旋转侧夹具下板一端固定安装在带轴孔的连接板上,连接板通过旋转轴芯安装在绞支座上,另一端为悬空的加压端。所述夹具上板和下板采用工字钢。所述旋转侧夹具加压端带有挡板。本实用新型钢板弯扭专用设备结构简单,设备有足够的强度,在压弯的过程中夹具不变形;通过螺栓加固,夹具与钢板之间能紧密接触,牢固抱紧;转动部分,灵活有效。采用本实用新型设备进行钢构件加工与普通钢结构加工工艺不同,采取按标高切面控制坐标点进行下料,用液压设备配合专用设备,对下料完成的钢板进行单点压弯成型,保证了弯扭构件的成型质量,而且加工速度快,而且具有通用性,应用情况良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钢板弯扭专用设备平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钢板弯扭专用设备立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钢板弯扭A部(绞支座)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例。
3[0014]实施例1如图1-3所示的单边固定双绞轴压弯设备,是一种钢板弯扭专用设备,分为固定侧夹具1和旋转侧夹具8,固定侧夹具1和旋转侧夹具8均由上板和下板构成,上板和下板采用20#工字钢工字钢,上板底部与下板顶部带有螺栓孔4,通过螺栓孔由M18螺栓连接,固定侧夹具下板固定在支撑底座2上,旋转侧夹具下板一端固定安装在带轴孔的连接板6上, 连接板6通过直径48mm旋转轴芯5安装在绞支座7上,另一端为悬空的加压端,旋转侧夹具加压端带有挡板3,即制得钢板弯扭专用的单边固定双绞轴压弯设备。采用上述设备进行钢板弯扭加工时,板材置于单边固定双绞轴压弯设备,采用液压设备单点下压,夹具绕旋转绞轴转动,下压时先急后缓,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压弯过程用火焰配合机械校正,火焰温度比正常矫正温度低100°C ;成型后持续加压静放2 3天即可,待变形无反弹趋势后,缓慢松开压力,复核钢板成型后的空间位置、钢板的坐标点位置关系,确保符合深化设计图纸要求。
权利要求1.单边固定双绞轴压弯设备,其特征是其分为固定侧和旋转侧夹具,夹具均由上板和下板构成,上板与下板之间由螺栓连接,固定侧夹具下板固定在支撑底座上,旋转侧夹具下板一端固定安装在带轴孔的连接板上,连接板通过旋转轴芯安装在绞支座上,另一端为悬空的加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边固定双绞轴压弯设备,其特征是夹具上板和下板采用工字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单边固定双绞轴压弯设备,其特征是旋转侧夹具加压端带有挡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构件加工领域。单边固定双绞轴压弯设备,分为固定侧和旋转侧夹具,夹具均由上板和下板构成,上板与下板之间由螺栓连接,固定侧夹具下板固定在支撑底座上,旋转侧夹具下板一端固定安装在带轴孔的连接板上,连接板通过旋转轴芯安装在绞支座上,另一端为悬空的加压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备有足够的强度,在压弯的过程中夹具不变形;夹具与钢板之间能紧密接触,牢固抱紧;转动部分,灵活有效。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钢构件加工与普通钢结构加工不同,采取按标高切面控制坐标点进行下料,用液压设备配合专用设备,对下料完成的钢板进行单点压弯成型,保证了弯扭构件的成型质量,且加工速度快,具有通用性,应用情况良好。
文档编号B21D5/04GK202006231SQ20112000270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6日
发明者仇春慧, 刘进贵, 周光毅, 张强, 毛立贤 申请人:周光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