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230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压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行业连续铸钢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铸轧机和摆动扇形段的液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板坯连铸是高品质宽厚板生产流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常规的板坯连铸机机型中的主要在线设备包括大包台、中包车、结晶器及其振动装置、扇形段等。另外,特殊的连续铸轧机的主要设备在上述的常规板坯连铸机机型中主要在线设备的基础上多加了一套铸轧机和两套摆动扇形段。在配合铸轧工艺实现时,对摆动扇形段的液压控制以及铸轧机的液压压下控制的研发势在必行。现有的轧机辅助液压系统,其上接轴抱紧液压缸控制系统、下接轴抱紧液压缸控制系统、上轧辊轴向锁紧控制系统、下轧辊轴向锁紧控制系统、侧边平整机锁紧液压缸控制系统均由一个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一个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组成,没有压力继电器检测相关油路的压力,而且一旦系统漏油液无法切断相关油路;并且其换辊缸控制系统仅由一个电液换向阀、一个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和四个行程开关组成,此系统控制精度低、运动时压力冲击大、不便于操作。综上所述,可知现有技术的铸轧机辅助液压系统不能满足自由厚度板坯连续铸轧线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提出改进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自由厚度板坯连续铸轧线的铸轧机,该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第一轧辊压下油缸控制系统、第二轧辊压下油缸控制系统、上接轴抱紧液压缸控制系统、下接轴抱紧液压缸控制系统、上轧辊轴向锁紧控制系统、下轧辊轴向锁紧控制系统、第一侧边平整机锁紧液压缸控制系统、第二侧边平整机锁紧液压缸控制系统、轨道升降缸控制系统、换辊缸控制系统、上辊平衡缸控制系统、上接轴平衡缸控制系统、下接轴平衡缸控制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该液压控制系统坚固耐用、平稳可靠,可以对铸扎机实现良好的控制,提高了产品效率和质量,达到了铸轧机的生产工艺的要求。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铸轧机的轧辊压下油缸控制系统示意图;图3A至图;3H为本实用新型的铸轧机的辅助液压控制系统的一个示意图;[0010]图4A至图4C为本实用新型的铸轧机的辅助液压控制系统的另一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摆动扇形段的液压控制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液压控制系统包含两套轧辊压下油油缸控制系统、 一套上辊平衡缸控制系统、一套上接轴平衡缸控制系统、一套下接轴平衡缸控制系统、一套上接轴抱紧液压缸控制系统、一套下接轴抱紧液压缸控制系统、一套上轧辊轴向锁紧控制系统、一套下轧辊轴向锁紧控制系统、两套侧边平整机锁紧液压缸控制系统、一套轨道升降缸控制系统和一套换辊缸控制系统。两套轧辊压下油油缸控制系统实现对铸轧机的轧辊的辊缝调节和轧制力的控制。 上辊平衡缸控制系统实现对上轧辊进行平衡,使得铸轧机的上轧辊能够快速的跟着的轧辊压下油油缸上下运动。上接轴平衡缸控制系统实现对铸轧机的上方向接轴进行平衡。下接轴平衡缸控制系统实现对铸轧机的下方向接轴进行平衡。上接轴抱紧液压缸控制系统实现对铸轧机的上接轴进行锁紧。下接轴抱紧液压缸控制系统实现对铸轧机的下接轴进行锁紧。上轧辊轴向锁紧控制系统实现对铸轧机的上轧辊进行轴向锁紧。下轧辊轴向锁紧控制系统实现对铸轧机的下轧辊进行轴向锁紧。侧边平整机锁紧液压缸控制系统实现对铸轧机的侧边平整机进行锁紧。轨道升降缸控制系统实现对铸轧机的换辊轨道进行升降控制。换辊缸控制系统可对换辊缸的快慢进行控制,实现换辊过程中速度的控制。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铸轧机的轧辊压下油缸控制系统示意图。该轧辊压下油缸控制系统由第一轧辊压下油缸控制系统(即传动侧HGC(Hydraulic Gauge Control) 缸液压控制系统)和第二轧辊压下油缸控制系统(即操作侧HGC油缸液压控制系统)组成。 第一轧辊压下油缸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铸轧机的传动侧HGC油缸,第二轧辊压下油缸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铸轧机的操作侧HGC油缸。该第一轧辊压下油缸控制系统和第二轧辊压下油缸控制系统为两轴同步控制系统。参考图1及图2,第一轧辊压下油缸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第一伺服阀111. 1、第二伺服阀111. 2、第一电磁换向阀112、第一液控单向阀113. 1、第二液控单向阀113. 2、第三液控单向阀113. 3、第四液控单向阀113. 4、第一高压过滤器114、第一电磁溢流阀115、第一减压阀116、第一伺服油缸117、第一压力传感器118. 1、第二压力传感器118. 2、第一位移传感器119、第一低压蓄能器组120、第一高压蓄能器组121。其中,第一高压过滤器114的进油口 A与油源高压油P管相连,第一高压过滤器114的出油口 B分别与第一伺服阀111. 1的先导油口 X和第二伺服阀111.2的先导油口 X相连,为第一伺服阀111. 1的先导阀和第二伺服阀111. 2的先导阀提供高精度的控制油。第一伺服阀111. 1的P 口与第一液控单向阀 113. 1的A 口相连,T 口与液压油源的回油管T管相连,A 口与第三液控单向阀113.3的A 口相连。第二伺服阀111. 2的P 口与第二液控单向阀113. 2的A 口相连,T 口与液压油源的回油管T管相连,A 口与第四液控单向阀113. 4的A 口相连。第一电磁换向阀112的P 口与油源高压油P管相连,B 口分别与第二液控单向阀113.2的X 口、第四液控单向阀113. 4的 X 口、第六液控单向阀213. 2的X 口和第八液控单向阀213. 4的X 口相连。第一液控单向阀113. 1的Al 口与油源高压油P管相连,A 口与第一伺服阀111. 1的P 口相连。第二液控单向阀113. 2的Al 口与油源高压油P管相连,A 口与第二伺服阀111. 2的P 口相连。第三液控单向阀113. 3的Al 口与第一伺服油缸117的无杆腔A 口相连,A 口与第一伺服阀111. 1 的A 口相连。第四液控单向阀113. 4的Al 口与第一伺服油缸117的无杆腔A 口相连,A 口与第二伺服阀111. 2的A 口相连。第一电磁溢流阀115的A 口与第一伺服油缸117的无杆腔A 口相连,B 口与液压油源的回油管T管相连。第一减压阀116的A 口与第一伺服油缸 117的有杆腔B 口相连,B 口与油源高压油P管相连、T 口与液压油源的回油管T管相连。 第一压力传感器118. 1的测压口与第一伺服油缸117的无杆腔A 口相连。第二压力传感器 118. 2的测压口与第一伺服油缸117的有杆腔B 口相连。第一位移传感器119. 1安装在传动侧HGC缸上。第一低压蓄能器组120的PS 口与第一伺服油缸117的有杆腔B 口相连,T 口与液压油源的回油管T管相连。第一高压蓄能器组121的P3 口分别与第一液控单向阀 113. 1的Al 口和第二液控单向阀113. 2的Al 口相连。参考图1及图2,第一轧辊压下油缸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第三伺服阀211. 1、第四伺服阀211. 2、第二电磁换向阀212、第五液控单向阀213. 1、第六液控单向阀213. 2、第七液控单向阀213. 3、第八液控单向阀213. 4、第二高压过滤器214、第二电磁溢流阀215、第二减压阀216、第二伺服油缸217、第三压力传感器218. 1、第四压力传感器218. 2、第二位移传感器219、第二低压蓄能器组220、第二高压蓄能器组221。其中,第二高压过滤器214的进油口 A与油源高压油P管相连,第二高压过滤器214的出油口 B分别与第三伺服阀211. 1的先导油口 X和第四伺服阀211. 2的先导油口 X相连,为第三伺服阀211. 1的先导阀和第四伺服阀211. 2的先导阀提供高精度的控制油。第三伺服阀211. 1的P 口与第五液控单向阀 213. 1的A 口相连,T 口与液压油源的回油管T管相连,A 口与第七液控单向阀213. 3的A 口相连。第四伺服阀211. 2的P 口与第六液控单向阀213. 2的A 口相连,T 口与液压油源的回油管T管相连,A 口与第八液控单向阀213. 4的A 口相连。第二电磁换向阀212的P 口与油源高压油P管相连,B 口分别与第六液控单向阀213. 2的X 口、第八液控单向阀213. 4的 X 口、第二液控单向阀113. 2的X 口和第四液控单向阀113. 4的X 口相连。第五液控单向阀 213. 1的Al 口与油源高压油P管相连,A 口与第三伺服阀211. 1的P 口相连。第六液控单向阀213. 2的Al 口与油源高压油P管相连,A 口与第四伺服阀211. 2的P 口相连。第七液控单向阀213. 3的Al 口与第二伺服油缸217的无杆腔A 口相连,A 口与第三伺服阀211. 1的 A 口相连。第八液控单向阀213. 4的Al 口与第二伺服油缸217的无杆腔A 口相连,A 口与第四伺服阀211. 2的A 口相连。第二电磁溢流阀215的A 口与第二伺服油缸217的无杆腔 A 口相连,B 口与液压油源的回油管T管相连。第二减压阀216的A 口与第二伺服油缸217 的有杆腔B 口相连,B 口与油源高压油P管相连、T 口与液压油源的回油管T管相连。第二压力传感器8. 3的测压口与伺服油缸的无杆腔A 口相连。第三压力传感器218. 1的测压口与第二伺服油缸217的有杆腔B 口相连。第二位移传感器219安装在操作侧HGC缸上。第二低压蓄能器组220的PS 口与第二伺服油缸217的有杆腔B 口相连,T 口与液压油源的回油管T管相连。第二高压蓄能器组221的P3 口与第五液控单向阀213. 1的Al 口和第六液控单向阀213. 2的Al 口相连。在实际应用中,在轧辊上升/下降时,第二电磁换向阀212、第一伺服阀111. 1、 第三伺服阀211. 1先打开,实现油液小流量的控制;当系统要求的油流量超过第一伺服阀111. 1、第三伺服阀211. 1所设置的最大流量时,第一电磁换向阀112、第二伺服阀111. 2、第四伺服阀211. 2打开,实现油液大流量的控制;当系统要求快速升起上轧辊时,第一电磁溢流阀115的电磁铁a、第二电磁溢流阀215的电磁铁a得电,使得第一伺服油缸117(传动侧HGC油缸)和第二伺服油缸217(操作侧HGC油缸)的无杆腔里的油液迅速排出。在上述过程中,第一低压蓄能器组120、第二低压蓄能器组220、第一高压蓄能器组121、第二高压蓄能器组221主要作用为吸收液压冲击。图3(图3A至图3H)和图4(图4A至图4C)为本实用新型的铸轧机的辅助液压控制系统示意图。该辅助液压控制系统由一套上辊平衡缸控制系统、一套上接轴平衡缸控制系统、一套下接轴平衡缸控制系统、一套上接轴抱紧液压缸控制系统、一套下接轴抱紧液压缸控制系统、一套上轧辊轴向锁紧控制系统、一套下轧辊轴向锁紧控制系统、两套侧边平整机锁紧液压缸控制系统、一套轨道升降缸控制系统和一套换辊缸控制系统组成。其中,第一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Pl管与辅助液压系统蓄能器组的Pl管相连,T管与液压油源的回油管T管相连、L管与液压油源的泄油管L管相连。第二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P2管与辅助液压系统蓄能器组的P2管相连,T管与液压油源的回油管T管相连、L管与液压油源的泄油管L管相连。辅助液压系统蓄能器组的P管油源高压油P管相连,T管与液压油源的回油管T管相连。参考图3A,上接轴抱紧液压控制系统主要由第一单向阀311、第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12、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13、第一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14、第一压力继电器 315、第二压力继电器316、第一油缸317和第二油缸318组成。其中,第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12的P 口与第一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Pl管相连,其T管与第一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 T管相连,其A 口与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13的A 口相连,其B 口与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13的B 口相连。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13的A 口与第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12的 A 口相连,其B 口与第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12的B 口相连,其Al 口与第一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14的A 口相连,其Bl 口与第一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14的B 口相连。第一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14的A 口与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13的Al 口相连,其B 口与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13的Bl 口相连,其Al 口分别与第一油缸317和第二油缸318的A 口相连, 其Bl 口分别与第一油缸317和第二油缸318的B 口相连。第一压力继电器315的测压口分别与第一油缸317和第二油缸318的A 口相连,第二压力继电器316的测压口分别与第一油缸317和第二油缸318的B 口相连。第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12与第一压力继电器 315、第二压力继电器316进行联锁控制。并且,第一压力继电器315、第二压力继电器316 分别检测第一油缸317和第二油缸318的有杆腔、无杆腔的压力。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12的电磁铁DTlA得电,第一油缸317 和第二油缸318抱紧,第一压力继电器315检测到设置的抱紧压力并发讯号,表示压力正常,可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否则表示压力异常,不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当第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12的电磁铁DTIB得电,第一油缸317和第二油缸318松开,第二压力继电器 316检测到设置的松开压力并发讯号,表示压力正常,可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否则表示压力异常,不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参考图3B,下接轴抱紧液压控制系统主要由第二单向阀321、第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22、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23、第二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24、第三压力继电器325、第四压力继电器326、第三油缸327和第四油缸3 组成。其中,第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22的P 口与第一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Pl管相连,其T管与第一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 T管相连,其A 口与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23的A 口相连,其B 口与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23的B 口相连。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23的A 口与第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22的 A 口相连,其B 口与第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22的B 口相连,其Al 口与第二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24的A 口相连,其B 1 口与第二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24的B 口相连。第二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24的A 口与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23的Al 口相连,其B 口与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23的Bl 口相连,其Al 口分别与第三油缸327和第四油缸328的A 口相连, 其Bl 口分别与第三油缸327和第四油缸328的B 口相连。第三压力继电器325的测压口分别与第三油缸327和第四油缸328的A 口相连,第四压力继电器326的测压口分别与第三油缸327和第四油缸328的B 口相连。第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22与第三压力继电器 325、第四压力继电器3 进行联锁控制。并且,第三压力继电器325、第四压力继电器3 分别检测第三油缸327和第四油缸328的有杆腔、无杆腔的压力。在实际应用中,第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22的电磁铁DT2A得电,第三油缸327 和第四油缸3 抱紧,第三压力继电器325检测到设置的抱紧压力并发讯号,表示压力正常,可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否则表示压力异常,不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当第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22的电磁铁DT2B得电,第三油缸327和第四油缸3 松开,第四压力继电器 326检测到设置的松开压力并发讯号,表示压力正常,可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否则表示压力异常,不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参考图3C,上轧辊轴向锁紧液压控制系统主要由第三单向阀331、第三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32、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33、第三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34、第五压力继电器335、第六压力继电器336、第五油缸337和第六油缸338组成。其中,第三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32的P 口与第一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Pl管相连,其T管与第一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T管相连,其A 口与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33的A 口相连,其B 口与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33的B 口相连。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33的A 口与第三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32 的A 口相连,其B 口与第三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32的B 口相连,其Al 口与第三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34的A 口相连,其Bl 口与第三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34的B 口相连。第三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34的A 口与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33的Al 口相连,其B 口与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33的Bl 口相连,其Al 口分别与第五油缸337和第六油缸338的A 口相连, 其Bl 口分别与第五油缸337和第六油缸338的B 口相连。第五压力继电器335的测压口分别与第五油缸337和第六油缸338的A 口相连,第六压力继电器336的测压口分别与第五油缸337和第六油缸338的B 口相连。第三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32与第五压力继电器 335、第六压力继电器336进行联锁控制。并且,第五压力继电器335、第六压力继电器336 分别检测第五油缸337和第六油缸338的有杆腔、无杆腔的压力。在实际应用中,第三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32的电磁铁DT3A得电,第五油缸337 和第六油缸338抱紧,第五压力继电器335检测到设置的抱紧压力并发讯号,表示压力正常,可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否则表示压力异常,不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当第三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32的电磁铁DBB得电,第五油缸337和第六油缸338松开,第六压力继电器 336检测到设置的松开压力并发讯号,表示压力正常,可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否则表示压力异常,不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参考图3D,下轧辊轴向锁紧液压控制系统主要由第四单向阀341、第四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42、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43、第四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44、第七压力继电器345、第八压力继电器346、第七油缸347和第八油缸348组成。其中,第四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42的P 口与第一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Pl管相连,其T管与第一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T管相连,其A 口与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43的A 口相连,其B 口与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43的B 口相连。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43的A 口与第四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42 的A 口相连,其B 口与第四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42的B 口相连,其Al 口与第四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44的A 口相连,其Bl 口与第四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44的B 口相连。第四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44的A 口与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43的Al 口相连,其B 口与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43的Bl 口相连,其Al 口分别与第七油缸347和第八油缸348的A 口相连, 其Bl 口分别与第七油缸347和第八油缸348的B 口相连。第七压力继电器345的测压口分别与第七油缸347和第八油缸348的A 口相连,第八压力继电器346的测压口分别与第七油缸347和第八油缸348的B 口相连。第四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42与第七压力继电器 345、第八压力继电器346进行联锁控制。并且,第七压力继电器345、第八压力继电器346 分别检测第七油缸347和第八油缸348的有杆腔、无杆腔的压力。在实际应用中,第四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42的电磁铁DT4A得电,第七油缸347 和第八油缸348抱紧,第七压力继电器345检测到设置的抱紧压力并发讯号,表示压力正常,可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否则表示压力异常,不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当第四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42的电磁铁DT4B得电,第七油缸347和第八油缸348松开,第八压力继电器 346检测到设置的松开压力并发讯号,表示压力正常,可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否则表示压力异常,不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参考图3E,第一侧边平整机锁紧液压控制系统主要由第五单向阀351、第五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52、第五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53、第五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54、第九压力继电器355、第十压力继电器356、第九油缸357和第十油缸358组成。其中,第五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52的P 口与第一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Pl管相连,其T管与第一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T管相连,其A 口与第五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53的A 口相连,其B 口与第五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53的B 口相连。第五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53的A 口与第五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352的A 口相连,其B 口与第五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52的B 口相连,其Al 口与第五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54的A 口相连、其Bl 口与第五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54的B 口相连。第五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54的A 口与第五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53的Al 口相连,其B 口与第五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53的Bl 口相连,其Al 口分别与第九油缸357和第十油缸358的A 口相连,其Bl 口分别与第九油缸357和第十油缸358的B 口相连。第九压力继电器355的测压口分别与第九油缸357和第十油缸358的A 口相连,第十压力继电器356的测压口分别与第九油缸357和第十油缸358的B 口相连。第五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52与第九压力继电器355、第十压力继电器356进行联锁控制。并且,第九压力继电器355、第十压力继电器 356分别检测第九油缸357和第十油缸358的有杆腔、无杆腔的压力。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五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52的电磁铁DT5A得电,第九油缸357 和第十油缸358抱紧,第九压力继电器355检测到设置的抱紧压力并发讯号,表示压力正常,可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否则表示压力异常,不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当第五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52的电磁铁DT5B得电,第九油缸357和第十油缸358松开,第十压力继电器 356检测到设置的松开压力并发讯号,表示压力正常,可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否则表示压力异常,不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参考图3F,第二侧边平整机锁紧液压控制系统主要由第六单向阀361、第六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62、第六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63、第六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64、第十一压力继电器365、第十二压力继电器366、第i^一油缸367和第十二油缸368组成。其中,第六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62的P 口与第一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Pl管相连,其T管与第一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T管相连,其A 口与第六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63的A 口相连,其B 口与第六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63的B 口相连。第六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63的A 口与第六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62的A 口相连,其B 口与第六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62的B 口相连,其Al 口与第六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64的A 口相连、其Bl 口与第六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64的B 口相连。第六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64的A 口与第六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63的Al 口相连, 其B 口与第六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63的Bl 口相连,其Al 口与第i^一油缸367和油缸368 的A 口相连,其Bl 口分别与第十一油缸367和第十二油缸368的B 口相连。第十一压力继电器365的测压口分别与第i^一油缸367和第十二油缸368的A 口相连,第十二压力继电器366的测压口分别与第十一油缸367和第十二油缸368的B 口相连。第六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62与第十一压力继电器365、第十二压力继电器366进行联锁控制。并且,第十一压力继电器365、第十二压力继电器366分别检测第十一油缸367和第十二油缸368的有杆腔、无杆腔的压力。在实际应用中,当第六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62的电磁铁DT6A得电,第i^一油缸 367和第十二油缸368抱紧,第十一压力继电器365检测到设置的抱紧压力并发讯号,表示压力正常,可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否则表示压力异常,不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当第六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62的电磁铁DT6B得电,第i^一油缸367和第十二油缸368松开,第十二压力继电器366检测到设置的松开压力并发讯号,表示压力正常,可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 否则表示压力异常,不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参考图3G,换辊液压缸液压控制系统主要由第七单向阀371、电液比例换向阀 372、压力补偿器373、第七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74、液压桥路375、溢流阀376、换辊油缸377、 第一行程开关378. 1、第二行程开关378. 2、第三行程开关378. 3和第四行程开关378. 4组成。其中,电液比例换向阀372的P 口与压力补偿器373的Pl 口相连,T 口与辅助液压系统阀台一图2第1页的T管相连,A 口与压力补偿器373的Al 口相连,B 口与压力补偿器373 的Bl 口相连。压力补偿器373的P 口与第一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Pl管相连,其T 口与第一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T管相连,其Al 口与电液比例换向阀372的A 口相连,其Bl 口与电液比例换向阀372的B 口相连,其A 口与第七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74的A 口相连,其B 口与第七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74的B 口相连。压力补偿器373叠加在电液比例换向阀372的下面;第七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74叠加在压力补偿器373的下面;液压桥路375分别与换辊油缸377的有杆腔、无杆腔连接。第一行程开关378. 1、第二行程开关378. 2、第三行程开关 378. 3和第四行程开关378. 4分别与电液比例换向阀372进行联锁控制。在实际应用中,电液比例换向阀372的电磁铁DT7A得电,换辊油缸377的缸杆将按照系统设置的速度曲线伸出,将轧辊推进轧机;电液比例换向阀372的电磁铁DT7B得电, 换辊油缸377的缸杆将按照系统设置的速度曲线缩回,将轧辊拉出轧机。第一溢流阀376 在油缸运动中起到安全溢流的作用,避免系统出现太高的压力峰值。参考图3H,轨道升降液压控制系统主要由第八单向阀381、第七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第八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83、平衡阀384、第十三压力继电器385、第十四压力继电器386、第一整流板387. 1、第二整流板387. 2、第一调速阀388. 1、第二调速阀388. 2、第十三油缸389. 1和第十四油缸389. 2组成。其中,第七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的P 口与第一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Pl管相连,其T管与第一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T管相连,其A 口与第八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83的A 口相连,B 口与第八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83的B 口相连。 第八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83的A 口与第七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的A 口相连,其B 口与第七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的B 口相连,其Al 口与平衡阀384的A 口相连,其Bl 口与平衡阀384的X 口与第十三油缸389. 1的有杆腔B 口和第十四油缸25. 2的有杆腔B 口相连。 平衡阀384的A 口与第八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83的Al 口相连,其B 口与整流板22. 1的Al 口和整流板22. 2的Al 口相连,其X 口分别与第八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83的Bl 口、第十三油缸389. 1的有杆腔B 口和第十四油缸389. 2的有杆腔B 口相连。第一调速阀23. 1叠加在第一整流板387. 1上。第一整流板387. 1的Al 口与平衡阀384的B 口相连,第一整流板 387. 1的Bl 口与第十三油缸389. 1的无杆腔A 口相连。第二调速阀388. 1叠加在第二整流板387. 2上。第二整流板387. 2的Al 口与平衡阀384的B 口相连,第二整流板387. 2的Bl 口与第十四油缸389. 2的无杆腔A 口相连。第十三压力继电器385的测压口连接于平衡阀 384的B 口和第一整流板387. 1的Al 口之间。第十四压力继电器386的测压口连接于第八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83的Bl 口和第十三油缸389. 1的有杆腔B 口、第十四油缸389. 2的有杆腔B 口之间。第十三压力继电器385、第十四压力继电器386分别检测第十三油缸389. 1 和第十四油缸389. 2的有杆腔、无杆腔的压力。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七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的电磁铁DT8A得电,轨道抬升,第十三压力继电器382检测到预设压力值并发讯号,表示压力正常,可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 否则表示压力异常,不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当电磁换向阀382的电磁铁DT8B得电,轨道下降,第十四压力继电器386检测到预设压力值并发讯号,表示压力正常,可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否则表示压力异常,不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第一调速阀388. 1和第二调速阀388. 2 用于保证第十三油缸389. 1和第十四油缸389. 2的同步运动。平衡阀384用于保证第十三油缸389. 1和第十四油缸389. 2能够平稳下降。参考图4A,上工作辊平衡液压控制系统主要由第一节流阀411、第一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12、第二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13、第九液控单向阀414、第二溢流阀415、第十五压力继电器416和第一柱塞缸417组成。其中,第一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12的P 口与第二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P2管相连,其T 口与第一节流阀411的B 口相连,其B 口与第九液控单向阀414的Pl 口相连。第一节流阀411的A 口与第二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T管相连, 其B 口与第一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12的T 口相连。第二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13的P 口与第二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P2管相连,其T 口与第二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T管相连,其B 口与第九液控单向阀414的X 口相连。第九液控单向阀414的Pl 口与第一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12的B 口相连,其P2 口与第一柱塞缸417的无杆腔相连。第二溢流阀415的B 口连接于第九液控单向阀414的P2 口与第一柱塞缸417的无杆腔之间,其A 口与第二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T管相连。第十五压力继电器416的压力接口与第二溢流阀4155的B 口相连。第十五压力继电器416用于检测第一柱塞缸417的平衡压力。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一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12的电磁铁DT9A得电,上工作辊平衡液压缸上升,第十五压力继电器416检测到预设压力值并发讯号,表示压力正常,可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否则表示压力异常,不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当第一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412的电磁铁DT9B得电、第二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13的电磁铁DTlO得电,第九液控单向阀414打开,上工作辊平衡液压缸下降。第二溢流阀415在第一柱塞缸417运动中起到安全溢流的作用,避免系统出现太高的压力峰值。第一节流阀411保证第一柱塞缸417平稳下降。参考图4B,上接轴平衡液压控制系统主要由第二节流阀421、第三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22、第四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23、第十液控单向阀似4、第三溢流阀425、第十六压力继电器似6、第二柱塞缸427和第三柱塞缸4 组成。其中,第三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22 的P 口与第二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P2管相连,其T 口与第二节流阀421的B 口相连,其B 口与第十液控单向阀424的Pl 口相连。第二节流阀421的A 口与第二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T管相连,其B 口与第三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22的T 口相连。第四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23的P 口与第二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P2管相连,其T 口与第二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T 管相连,其B 口与第十液控单向阀424的X 口相连。第十液控单向阀424的Pl 口与第三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22的B 口相连,其P2 口与第二柱塞缸427和第三柱塞缸4 的无杆腔相连。第三溢流阀425的B 口连接于第十液控单向阀424的P2 口与第二柱塞缸427和第三柱塞缸428的无杆腔之间,其A 口与第二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T管相连。第十六压力继电器426的压力接口与第三溢流阀425的B 口相连。第十六压力继电器似6用于分别检测第二柱塞缸427和第三柱塞缸428的平衡压力。在实际应用中,第三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22的电磁铁DTllA得电,上接轴平衡液压缸上升,当第十六压力继电器似6检测到预设压力值并发讯号,表示压力正常,可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否则表示压力异常,不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第三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22 的电磁铁DT1IB得电、第四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23的电磁铁DT12得电,第十液控单向阀 424打开,上接轴平衡液压缸下降。第三溢流阀425在油缸运动中起到安全溢流的作用,避免系统出现太高的压力峰值。第二节流阀421保证油缸平稳下降。参考图4C,下接轴平衡液压控制系统主要由第三节流阀431、第五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32、第六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33、第i^一液控单向阀434、第四溢流阀435、第十七压力继电器436、第四柱塞缸437和第五柱塞缸438组成。其中,第五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432的P 口与第二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P2管相连,其T 口与第三节流阀431的B 口相连,其 B 口与第i^一液控单向阀434的Pl 口相连。第三节流阀431的A 口与第二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T管相连,其B 口与第五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32的T 口相连。第六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33的P 口与第二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P2管相连,其T 口与第二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T管相连,其B 口与第i^一液控单向阀434的X 口相连。第—^一液控单向阀434的Pl 口与第五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32的B 口相连,其P2 口与第四柱塞缸437和第五柱塞缸438 的无杆腔相连。第四溢流阀435的B 口连接于第十一液控单向阀434的P2 口与第四柱塞缸437和第五柱塞缸438的无杆腔之间,其A 口与第二辅助液压系统阀台的T管相连。第十七压力继电器436的压力接口与第四溢流阀435的B 口相连。第十七压力继电器431分别检测第四柱塞缸437和第五柱塞缸438的平衡压力。在实际应用中,第五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32的电磁铁DT13A得电,下接轴平衡液压缸上升,当第十七压力继电器436检测到预设压力值并发讯号,表示压力正常,可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否则表示压力异常,不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当第五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432的电磁铁DTUB得电、且第六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33的电磁铁DT14得电,第i^一液控单向阀434打开,下接轴平衡液压缸下降。第四溢流阀435在油缸运动中起到安全溢流的作用,避免系统出现太高的压力峰值。第三节流阀431保证油缸平稳下降。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摆动扇形段液压控制系统和第二摆动扇形段液压控制系统。参考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摆动扇形段的液压控制系统示意图。摆动扇形段的液压控制系统包含两套柱塞油缸控制系统,两套柱塞油缸控制系统可分别驱动上述铸轧机前后的摆动扇形段,使得摆动扇形段可根据实际情况绕着各自的支点自由摆动,以很好配合铸轧机的工作。其中,摆动扇形段液压系统阀台的Pl管与辅助液压系统蓄能器组的Pl管相连。如图5所示,第一摆动扇形段液压控制系统主要由第四节流阀511、第七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12、第八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13、第十二液控单向阀514、第五溢流阀515、 第十八压力继电器516、第六柱塞缸517和第七柱塞缸518组成。其中,第七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12的P 口与摆动扇形段液压系统阀台的Pl管相连,其T 口与第四节流阀511的B 口相连,其B 口与第十二液控单向阀514的Pl 口相连。第四节流阀511的A 口与摆动扇形段液压系统阀台的的T管相连,其B 口与第七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12的T 口相连。第八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13的P 口与摆动扇形段液压系统阀台的P2管相连,其T 口与摆动扇形段液压系统阀台的T管相连,其B 口与第十二液控单向阀514的X 口相连。第十二液控单向阀514的Pl 口与第七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12的B 口相连,其P2 口与第六柱塞缸517 和第七柱塞缸518的无杆腔相连。溢流阀9. 1的B 口连接于第十二液控单向阀514的P2 口与第六柱塞缸517和第七柱塞缸518的无杆腔之间,其A 口与摆动扇形段液压系统阀台的T管相连。第十八压力继电器516的压力接口与第五溢流阀5151的B 口相连。第十八压力继电器516分别检测第六柱塞缸517和第七柱塞缸518的平衡压力。继续参考图5,第二摆动扇形段液压控制系统主要由第五节流阀521、第九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22、第十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23、第十三液控单向阀524、第六溢流阀 525、第十九压力继电器526、第八柱塞缸527和第九柱塞缸5 组成。其中,第九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22的P 口与摆动扇形段液压系统阀台的P2管相连,其T 口与第五节流阀521 的B 口相连,其B 口与液控单向阀8. 2的Pl 口相连。第五节流阀521的A 口与摆动扇形段液压系统阀台的T管相连,其B 口与第九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22的T 口相连。第十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23的P 口与摆动扇形段液压系统阀台的P2管相连,T 口与摆动扇形段液压系统阀台的T管相连,其B 口与液控单向阀8. 2的X 口相连。第十三液控单向阀524的 Pl 口与第九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22的B 口相连,其P2 口与第八柱塞缸527和第九柱塞缸528的无杆腔相连。第六溢流阀525的B 口连接于第十三液控单向阀524的P2 口与第八柱塞缸527和第九柱塞缸528的无杆腔之间,其A 口与摆动扇形段液压系统阀台的T管相连。第十九压力继电器526的压力接口与第六溢流阀525的B 口相连。第十九压力继电器5 用于分别检测第八柱塞缸527和第九柱塞缸528的平衡压力在实际应用中,第七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12的电磁铁DT15A得电,第一摆动扇形段上升,当第十八压力继电器516检测到预设压力值并发讯号,表示压力正常,可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否则表示压力异常,不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第七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12的电磁铁DT15B得电、且第八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13的电磁铁DT16得电,第十二液控单向阀514打开,第一摆动扇形段下降。第五溢流阀515在油缸运动中起到安全溢流的作用,避免系统出现太高的压力峰值。第四节流阀511保证油缸平稳下降。当第九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22的电磁铁DT17A得电,第二摆动扇形段上升,压力继电器10. 2检测到预设压力值并发讯号,表示压力正常,可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否则表示压力异常,不进行与之联锁的工作。第九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22的电磁铁DT17B得电、 且第十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23的电磁铁DT18得电,第十三液控单向阀5M打开,第二摆动扇形段下降。第六溢流阀525在油缸运动中起到安全溢流的作用,避免系统出现太高的压力峰值。第五节流阀521保证油缸平稳下降。综上所示,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效果(1)液压控制系统工作平稳、精度高;结构简单紧凑、坚固耐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2)铸轧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可以为铸轧机提供更精确的辊缝控制、轧制力控制和更短的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铸坯质量和生产效率。(3)摆动扇形段的液压控制系统可以有效保护铸轧机前后的扇形段。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自由厚度板坯连续铸轧线的铸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轧辊压下油缸控制系统、第二轧辊压下油缸控制系统、上接轴抱紧液压缸控制系统、下接轴抱紧液压缸控制系统、上轧辊轴向锁紧控制系统、下轧辊轴向锁紧控制系统、第一侧边平整机锁紧液压缸控制系统、第二侧边平整机锁紧液压缸控制系统、轨道升降缸控制系统、换辊缸控制系统、上辊平衡缸控制系统、上接轴平衡缸控制系统、下接轴平衡缸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轧辊压下油缸控制系统包括第一伺服阀(111. 1)、第二伺服阀(111. 2)、第一电磁换向阀(112)、第一液控单向阀(113. 1)、第二液控单向阀(113. 2)、第三液控单向阀 (113. 3)、第四液控单向阀(113. 4)、第一高压过滤器(114)、第一电磁溢流阀(115)、第一减压阀(116)、第一伺服油缸(117)、第一压力传感器(118. 1)、第二压力传感器(118. 2)、第一位移传感器(119)、第一低压蓄能器组(120)、第一高压蓄能器组(121);所述第二轧辊压下油缸控制系统包括第三伺服阀1)、第四伺服阀2)、第二电磁换向阀012)、第五液控单向阀(213. 1)、第六液控单向阀(213. 2)、第七液控单向阀 (213. 3)、第八液控单向阀013. 4)、第二高压过滤器014)、第二电磁溢流阀Q15)、第二减压阀(216)、第二伺服油缸(217)、第三压力传感器(218. 1)、第四压力传感器(218. 2)、第二位移传感器019)、第二低压蓄能器组020)、第二高压蓄能器组021);所述第一伺服阀(111. 1)、所述第二伺服阀(111. 2)与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119)组成第一位置闭环控制系统;所述第一伺服阀(111. 1)、所述第二伺服阀(111. 2)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8. 1)、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18. 2)、所述第一减压阀(116)组成第一压力闭环控制系统;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11 控制所述第二液控单向阀(113.幻、所述第四液控单向阀 (113. 4)、所述第六液控单向阀013. 2)、所述第八液控单向阀(213.4);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8. 1)、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18. 2)分别检测所述第一伺服油缸(117)无杆腔、有杆腔的压力;所述第三伺服阀(211. 1)、所述第四伺服阀(211. 2)与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219)组成第二位置闭环控制系统;所述第三伺服阀(211. 1)、所述第四伺服阀(211. 2)与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218. 1)、所述第四压力传感器(218. 2)、所述第二减压阀(216)组成第二压力闭环控制系统;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21 控制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113. 1)、所述第三液控单向阀 (113. 3)、所述第五液控单向阀(213. 1)、所述第七液控单向阀(213.3);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218. 1)、所述第四压力传感器(218. 2)分别检测所述第二伺服油缸017)无杆腔、有杆腔的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轴抱紧液压缸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12)、第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13)、第一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 (314)、第一压力继电器(315)、第二压力继电器(316)、第一油缸(317)和第二油缸(318);所述第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1 与所述第一压力继电器(315)、所述第二压力继电器(316)进行联锁控制;所述第一压力继电器(315)分别与所述第一油缸(317)和所述第二油缸(318)连接, 所述第二压力继电器(316)分别与所述第一油缸(317)和所述第二油缸(318)连接,所述第一压力继电器(31 、所述第二压力继电器(316)分别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油缸(317)和所述第二油缸(318)的有杆腔、无杆腔的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轴抱紧液压缸控制系统包括 第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22)、第二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23)、第二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 (3 )、第三压力继电器(325)、第四压力继电器(3 )、第三油缸(327)和第四油缸(3 );所述第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2 与所述第三压力继电器(325)、所述第四压力继电器(326)进行联锁控制;所述第三压力继电器(32 分别与所述第三油缸(327)和所述第四油缸连接,所述第四压力继电器(326)分别与所述第三油缸(327)和所述第四油缸连接,所述第三压力继电器(325)、所述第四压力继电器(326)分别用于检测所述第三油缸(327)和所述第四油缸 (328)的有杆腔、无杆腔的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轧辊轴向锁紧液压缸控制系统包括第三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32)、第三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33)、第三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34)、第五压力继电器(335)、第六压力继电器(336)、第五油缸(337)和第六油缸 (338);所述第三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3 与所述第五压力继电器(335)、所述第六压力继电器(336)进行联锁控制;所述第五压力继电器(33 分别与述第五油缸(337)和所述第六油缸(338)连接,所述第六压力继电器(336)分别与述第五油缸(337)和所述第六油缸(338)连接,所述第五压力继电器(33 、所述第六压力继电器(336)分别用于检测所述第五油缸(337)和所述第六油缸(338)的有杆腔、无杆腔的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轧辊轴向锁紧液压缸控制系统包括第四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42)、第四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43)、第四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44)、第七压力继电器(345)、第八压力继电器(346)、第七油缸(347)和第八油缸 (348);所述第四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4 与所述第七压力继电器(345)、所述第八压力继电器(346)进行联锁控制;所述第七压力继电器(34 分别与所述第七油缸(347)和所述第八油缸(348)连接, 所述第八压力继电器(346)分别与所述第七油缸(347)和所述第八油缸(348)连接,所述第七压力继电器(34 、所述第八压力继电器(346)分别用于检测所述第七油缸(347)和所述第八油缸(348)的有杆腔、无杆腔的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平整机锁紧液压缸控制系统包括第五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52)、第五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53)、第五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M)、第九压力继电器(355)、第十压力继电器(356)、第九油缸(357)和第十油缸(358);所述第五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5 与所述第九压力继电器(355)、所述第十压力继电器(356)进行联锁控制;所述第九压力继电器(35 分别与所述第九油缸(357)和所述第十油缸(358)连接, 所述第十油缸(358)分别与所述第九油缸(357)和所述第十油缸(358)连接,所述第九压力继电器(35 、所述第十压力继电器(356)分别用于检测所述第九油缸(357)和所述第十油缸(358)的有杆腔、无杆腔的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边平整机锁紧液压缸控制系统包括第六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62)、第六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63)、第六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64)、第十一压力继电器(365)、第十二压力继电器(366)、第十一油缸(367)和第十二油缸(368);所述第六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6 与所述第十一压力继电器(365)、所述第十二压力继电器(366)进行联锁控制;所述第十一压力继电器(36 分别与所述第十一油缸(367)和所述第十二油缸(368) 连接,所述第十二油缸(368)分别与所述第十一油缸(367)和所述第十二油缸(368)连接,所述第十一压力继电器(365)、所述第十二压力继电器(366)分别检测所述第十一油缸 (367)和所述第十二油缸(368)的有杆腔、无杆腔的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辊液压缸控制系统包括电液比例换向阀(372)、压力补偿器(373)、第七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74)、液压桥路(375)、第一溢流阀(376)、换辊油缸(377)、第一行程开关(378. 1)、第二行程开关(378. 2)、第三行程开关 (378.3)和第四行程开关(378.4);所述压力补偿器(37 叠加在电液比例换向阀(372)的下面;所述第七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74)叠加在压力补偿器(373)的下面;所述液压桥路(37 分别与换辊油缸(377)的有杆腔、无杆腔连接;所述第一行程开关(378. 1)、所述第二行程开关(378. 2)、所述第三行程开关(378. 3) 和所述第四行程开关(378.4)分别与电液比例换向阀(37 进行联锁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升降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第七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82)、第八叠加式液控单向阀(383)、平衡阀(384)、第十三压力继电器(38 、第十四压力继电器(386)、第一整流板(387. 1)、第二整流板(387. 2)、第一调速阀(388. 1)、第二调速阀(388. 2)、第十三油缸(389. 1)和第十四油缸(389. 2);所述第十三压力继电器(38 分别与所述第十三油缸(389. 1)和所述第十四油缸 (389. 2)连接,所述第十四压力继电器(386)分别与所述第十三油缸(389. 1)和所述第十四油缸(389. 2)连接,所述第十三压力继电器(385)、所述第十四压力继电器(386)分别用于检测所述第十三油缸(389. 1)和所述第十四油缸(389.2)的有杆腔、无杆腔的压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工作辊平衡液压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节流阀G11)、第一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G12)、第二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013)、第九液控单向阀G14)、第二溢流阀015)、第十五压力继电器016)和第一柱塞缸017);所述第十五压力继电器G16)与所述第一柱塞缸(417)连接,所述第十五压力继电器 (416)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柱塞缸G17)的平衡压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轴平衡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第二节流阀G21)、第三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022)、第四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023)、第十液控单向阀GM)、第三溢流阀025)、第十六压力继电器0沈)、第二柱塞缸(427)和第三柱塞缸(428);所述第十六压力继电器(426)分别与所述第二柱塞缸(427)和所述第三柱塞缸(428) 连接,所述第十六压力继电器(426)分别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柱塞缸(427)和所述第三柱塞缸0 )的平衡压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轴平衡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第三节流阀G31)、第五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032)、第六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033)、第十一液控单向阀034)、第四溢流阀035)、第十七压力继电器036)、第四柱塞缸(437)和第五柱塞缸(438);所述第十七压力继电器G31)分别与所述第四柱塞缸(437)和所述第五柱塞缸(438) 连接,所述第十七压力继电器G31)分别用于检测所述第四柱塞缸(437)和所述第五柱塞缸G38)的平衡压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摆动扇形段液压控制系统,其进一步包括第四节流阀(511)、第七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12)、第八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13)、第十二液控单向阀(514)、第五溢流阀(515)、第十八压力继电器(516)、第六柱塞缸(517)和第七柱塞缸(518);所述第十八压力继电器(516)分别与所述第六柱塞缸(517)和所述第七柱塞缸(518) 连接,所述第十八压力继电器(516)分别用于检测所述第六柱塞缸(517)和所述第七柱塞缸(518)的平衡压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摆动扇形段液压控制系统,其进一步包括第五节流阀(521)、第九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22)、第十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23)、第十三液控单向阀(5M)、第六溢流阀(525)、第十九压力继电器(526)、第八柱塞紅(527)和第九柱塞缸(528);所述第十九压力继电器(526)分别与所述第八柱塞缸(527)和所述第九柱塞缸(528) 连接,所述第十九压力继电器(526)分别用于检测所述第八柱塞缸(527)和所述第九柱塞缸(5 )的平衡压力。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自由厚度板坯连续铸轧线的铸轧机,该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第一轧辊压下油缸控制系统、第二轧辊压下油缸控制系统、上接轴抱紧液压缸控制系统、下接轴抱紧液压缸控制系统、上轧辊轴向锁紧控制系统、下轧辊轴向锁紧控制系统、第一侧边平整机锁紧液压缸控制系统、第二侧边平整机锁紧液压缸控制系统、轨道升降缸控制系统、换辊缸控制系统、上辊平衡缸控制系统、上接轴平衡缸控制系统、下接轴平衡缸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提高产品效率和质量。
文档编号B21B37/00GK202006219SQ20112001486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6日
发明者张元 , 玉瑞智, 高红玉 申请人: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