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扭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051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伺服扭力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自动化领域,具体用于五金机械、电器、阀门、汽车配件上螺丝和螺帽的拧紧操作,是ー种伺服扭カ机。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电器和阀门等配件上的螺丝、螺帽拧紧操作一般采用起子、扳手、电动或气动工具。由于人工拧紧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拧紧精度低还会造成质量问题。目前国内也有引进国外技术采用扭カ传感器来进行控制拧紧程度,通过反馈信息来获知扭カ大小,控制拧紧精度,因为扭カ传感器投资高,进而提高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伺服扭カ机,通过人机界面的控制装置来设定扭カ联动机构的相互配合,可以达到エ件要求精度,并且改变人工劳动结构,降低劳动强度,生产效率大幅提闻。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伺服扭カ机,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36)、设置在底座(36)上的立柱(32)、仪表支架
(25)和电机支架(31)成台式机体结构,其中仪表支架(25)上安装有控制箱(24),电机支架(31) —端固定在立柱(32)上,另一端用来固定减速电机(27);减速电机(27)、通过电机支架(31 )、丝杆(29)、锁紧哈麸(35)和保险开关(33)与电机支架横梁(34)相连构成横梁升降机构,其中丝杆(29)—端固定在减速电机(27)上,另一端贯穿横梁(34)螺纹孔,丝杆
(29)在减速电机(27)驱动 下旋转,横梁(34)可以随着丝杠(29)上下升降调整高度;气缸
(15)、气缸座(16)、导套(17)通过推杆(18)连接联杆轴承座(8)构成主轴升降机构;伺服电机(I)和减速器(2)通过联轴器(5)连接花键轴(7)、联杆轴承座(8)、花键套(9)、模座(11 )、弹簧(12)、模套(13)联接构成主轴执行机构,主轴执行机构安装在横梁(34)上;微调限位器(20)、支点(21)和位置传感器(22)构成信号反馈机构,其中微调限位器(20)和位置传感器(22)固定在横梁(34)上,在联杆轴承座(8)上设置有支点(21),当主轴执行机构下行工作到设定位置时,支点(21)与位置传感器(22)接触,接触信号被接收反馈到控制箱
(24)内;控制箱(24)上安装有触摸屏(23),控制箱(24)内还包括有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I)构成人机界面控制系统,上述机构和系统组合成伺服扭カ机。进ー步的,上述底座(36)上设置エ件夹具(14),エ件夹具(14)与模套(13)对应配

ロ o进ー步的,上述仪表支架(25)设置有减速电机开关(26)。进ー步的,上述伺服电机(I)和气缸(15)连接有脚踏开关。进ー步的,上述立柱(32)下部套设有下罩壳(37),上罩壳(38)将机体结构套设在内部,上罩壳内包括有立柱(32)上部、伺服电机(I)、减速电机(27)、气缸(15)。进ー步的,上述的微调限位器(20)和位置传感器(22)的设定位置为在螺帽拧紧前1-2圈螺距位置。采用上述结构的伺服扭カ机,有效地改变了劳动结构,采用了半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エ艺精度达到±2%,投资少,生产成本降低,适用于各种螺纹拧紧方式。


图1为本发明伺服扭カ机的结构示意 图2为图1的侧面示意 图3为本发明主轴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 图4为本发明气缸带动的主轴升降机构结构示意 图5为本发明电机支架横梁升降机构结构示意 图6为本发明信号反馈机构俯视 图7为本发明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ー步说明。如图1-6所示,伺服扭カ机,包括有底座(36)、设置在底座(36)上的立柱(32)、仪表支架(25)和电机支架(31)成台式机体结构,其中仪表支架(25)上安装有控制箱(24),还设置有减速电机开关(26),电机支架(31) —端固定在立柱(32)上,另一端用来固定减速电机(27);立柱(32)下部套设有下罩壳(37),上罩壳(38)将机体结构套设在内部,上罩壳内包括有立柱(32)上部、伺服电机(I)、减速电机(27)和气缸(15)。将减速电机(27)、电机支架(31)、丝杆(29)、锁紧哈麸(35)和保险开关(33)装在电机支架横梁(34)上构成横梁升降机构,其中丝杆(29)—端固定在减速电机(27)上,另ー端贯穿横梁(34)螺纹孔,丝杆(29)在减速电机(27)驱动下旋转,横梁(34)可以随着丝杠上下升降调整高度;气缸(15)、气缸座(16)、导套(17)通过推杆(18)连接联杆轴承座(8)构成主轴升降机构;伺服电机(I)和減速器(2)通过联轴器(5)连接花键轴(7)、联杆轴承座(8)、花键套(9)、模座(11)、弹簧(12)、模套(13)联接构成主轴执行机构,主轴执行机构安装在横梁(34)上;微调限位器(20)、支点(21)和位置传感器(22)构成信号反馈机构,其中微调限位器(20)和位置传感器(22)固定在横梁(34)上,在联杆轴承座(8)上设置有支点(21),当主轴执行机构下行工作到设定位置时,支点(21)与位置传感器(22)接触,接触信号被接收反馈到控制箱(24)内;控制箱(24)上安装有触摸屏(23),控制箱(24)内还包括有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I)构成人机界面控制系统,上述机构和系统组合成伺服扭カ机。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使用的时候,接通电源,触摸屏(23)调整到參数设置界面,输入该エ件要求的相关參数,在回到主控界面,调整微调限位器(20)将传感器(22)位置调整到エ件拧紧前1-2圈螺距位置。将预装好的エ件放在エ件夹具(14)中,其中エ件夹具(14)与模套(13)对应配合。脚踏开关启动,气缸(15)推动主轴执行机构,同时主轴执行机构在伺服电机(I)的带动下高速运转下行认帽,主轴执行机构下降到预设的传感器(22)位置,此时联杆轴承座(8)上设置有支点(21)与微调限位器(20)接触,接触信号反馈到控制箱(24)内的控制器,控制器根据预设数据对伺服电机(I)进行指令,主轴执行机构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到预设參数值进行拧紧操作,主轴执行机构将最后1-2圈エ件的螺距拧紧完成,主轴执行机构停止运转。控制器发出信号,气缸(15)开始上升带动主轴执行机构返回上升复位。本发明采用的微调限位器(20)、支点(21)与传感器(22)的信号反馈机构的设定,在预先精度设定上可以达到国外扭カ传感器的最終效果,开机主轴执行机构高速运转下行直接进行认帽,到达预设位置,控制器指定主轴执行机构拧紧操作达到预定扭矩參数实现精度要求。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伺服扭カ机,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36)、设置在底座(36)上的立柱(32)、仪表支架(25)和电机支架(31)成台式机体结构,其中仪表支架(25)上安装有控制箱(24),电机支架(31) —端固定在立柱(32)上,另一端用来固定减速电机(27);减速电机(27)、通过电机支架(31)、丝杆(29)、锁紧哈麸(35)和保险开关(33)与电机支架横梁(34)相连构成横梁升降机构,其中丝杆(29)—端固定在减速电机(27)上,另一端贯穿横梁(34)螺纹孔,丝杆(29)在减速电机(27)驱动下旋转,横梁(34)可以随着丝杠(29)上下升降调整高度;气缸(15)、气缸座(16)、导套(17)通过推杆(18)连接联杆轴承座(8)构成主轴升降机构;伺服电机(I)和减速器(2 )通过联轴器(5 )连接花键轴(7 )、联杆轴承座(8 )、花键套(9 )、模座(11)、弹簧(12)、模套(13)联接构成主轴执行机构,主轴执行机构安装在横梁(34 )上;微调限位器(20)、支点(21)和位置传感器(22)构成信号反馈机构,其中微调限位器(20)和位置传感器(22)固定在横梁(34)上,在联杆轴承座(8)上设置有支点(21),当主轴执行机构下行工作到设定位置时,支点(21)与位置传感器(22)接触,接触信号被接收反馈到控制箱(24)内;控制箱(24)上安装有触摸屏(23),控制箱(24)内还包括有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I)构成人机界面控制系统,上述机构和系统组合成伺服扭カ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扭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底座(36)上设置エ件夹具(14),エ件夹具(14)与模套(13)对应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扭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仪表支架(25)设置有减速电机开关(2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扭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伺服电机(I)和气缸(15)连接有脚踏开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扭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立柱(32)下部套设有下罩壳(35),上罩壳(37)将机体结构套设在内部,上罩壳内包括有立柱(32)上部、伺服电机(I)、减速电机(27)、气缸(1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扭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微调限位器(20)和位置传感器(22)的设定位置为在螺帽拧紧前1-2圈螺距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伺服扭力机,包括有底座(36)、立柱(32)、仪表支架(25)和电机支架(31)成台式机体结构,减速电机(27)、通过电机支架(31)、丝杆(29)与电机支架横梁(34)相连构成横梁升降机构;气缸(15)通过推杆(18)连接联杆轴承座(8)构成主轴升降机构;伺服电机(1)和减速器(2)通过联轴器(5)连接花键轴(7)等联接构成主轴执行机构,当主轴执行机构下行工作到设定位置时,支点(21)与位置传感器(22)接触,接触信号被接收反馈到控制箱(24)内;开机主轴执行机构高速运转下行直接进行认帽,到达预设位置,控制器指定主轴执行机构拧紧操作达到预定扭矩参数实现精度要求。
文档编号B23P19/06GK103056645SQ2013100073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9日
发明者徐正勋 申请人:徐正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