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发动机气缸体导管孔及气门座圈孔的复合铰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347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工发动机气缸体导管孔及气门座圈孔的复合铰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工发动机气缸体导管孔及气门座圈孔的复合铰刀,从后往前依次包括夹持部、刀杆、倒角刀部和铰刀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一次性完成气门座圈孔和气门导管内孔的加工,加工效率高,且加工精度高。
【专利说明】 一种加工发动机气缸体导管孔及气门座圈孔的复合铰刀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刀,特别是一种加工发动机气缸体导管孔及气门座圈孔的复合铰刀。
【背景技术】
[0002]STEYR公司的M14/M12发动机缸体中,缸体和缸盖合而为一,为STEYR公司一种新型的发动机缸体技术。在这种发动机缸体中,气门座圈孔锥面与气门导管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闻。
[0003]按照传统的加工方式,气门座圈孔锥面、气门导管内孔是分别进行加工的,这种分别加工的方式很难保证两者之间的加工形位公差精度。
[0004]因此,针对气门座圈孔锥面、气门导管内孔的加工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高二者的加工形位公差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加工发动机气缸体导管孔及气门座圈孔的复合铰刀,可以一次性完成气门座圈孔和气门导管内孔的加工。
[000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加工发动机气缸体导管孔及气门座圈孔的复合铰刀,从后往前依次包括夹持部、刀杆、倒角刀部和铰刀部。
[0007]作为优选,所述刀杆直径为34mm,长为166mm。
[0008]作为优选,所述倒角刀部直径为34mm,长为14mm,且倒角面与刀杆中心轴夹角为60。。
[0009]作为优选,所述铰刀部总长为90mm,其中加工段长65mm,直径为7mm,加工段与倒角刀部之间的过渡段长25mm。
[0010]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一次性完成气门座圈孔和气门导管内孔的加工,加工效率高,且加工精度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标记:1为夹持部,2为刀杆,3为倒角刀部,4为铰刀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0014]最佳实施例:
[0015]如图1所不,一种加工发动机气缸体导管孔及气门座圈孔的复合铰刀,从后往前依次包括夹持部1、刀杆2、倒角刀部3和铰刀部4。
[0016]所述刀杆2直径为34mm,长为166mm。[0017]所述倒角刀部3直径为34mm,长为14mm,且倒角面与刀杆2中心轴夹角为60°。
[0018]所述铰刀部4总长为90mm,其中加工段长65mm,直径为7mm,加工段与倒角刀部3之间的过渡段长25mm。
[0019]夹持部I与机床主轴刀柄连接。
[0020]铰刀部4用于加工气门导管内孔,倒角刀部3用于加工气门座圈孔锥部。
[0021]本实用新型为整体硬质合金,在制作时要特别注意铰刀部4、倒角刀部3与夹持部I的同轴度。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加工发动机气缸体导管孔及气门座圈孔的复合铰刀,其特征在于:从后往前依次包括夹持部(I)、刀杆(2)、倒角刀部(3)和铰刀部(4),所述刀杆(2)直径为34mm,长为166mm,所述倒角刀部(3)直径为34mm,长为14mm,且倒角面与刀杆(2)中心轴夹角为60°,所述铰刀部(4)总长为90mm,其中加工段长65mm,直径为7mm,加工段与倒角刀部(3)之间的过渡段长25mm。
【文档编号】B23D77/00GK203636100SQ201320718086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3日
【发明者】刘帆, 廖强, 曾樵 申请人:成都正恒动力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