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锻造模具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9820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温热锻造模具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温热锻造模具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包括下模和上模,自动冷却润滑系统包括:喷气雾组件,安装于下模和上模这两者相对的至少一侧,用以喷射高压气体和/或冷媒,与喷气雾组件管路连接设有气液混合阀;测温组件,固定在下模和上模这两者相对的至少一侧上,用以采集下模和/或上模的温度;供气组件和供液组件,分别与气液混合阀管路连接,用以向喷气雾组件提供高压气体和水基润滑剂;控制单元,分别与测温组件、供气组件和供液组件信号连接,根据测温组件反馈的温度信息控制供气组件和供液组件所供应的高压气体和水基润滑剂的流量来调整所述喷气雾组件所喷射的气雾量,使温热锻造模具的温度控制精确,润滑剂喷涂均匀。
【专利说明】温热锻造模具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热锻造模具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温热锻造是制造业中常用的一种热加工成型工艺,适用于对常温时变形抗力高、塑性差、加工硬化剧烈的黑色或有色金属材料的加工,尤其适用于复杂形状零件的成形,在汽车、航天航空、军工、工程机械、五金等领域得到大量应用。
[0003]在温热锻造过程中,成形金属与模具之间的摩擦、以及模具的温升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润滑与模具冷却是温热锻工艺过程中最重要的工艺因素之一。良好的润滑与模具冷却条件对于提高工件表面质量和模具寿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温热锻造过程的冷却和润滑主要是以自动或人工喷淋水基润滑剂的方式来实现的。在配备了多工位压力机和步进梁机械手的多工位自动温热锻过程中,通常是将管路与多个喷嘴等组成的冷却润滑系统安装在步进梁机械手上,在送料的过程中,由PLC控制冷却润滑系统以间歇方式分别向上模和下模两个方向喷出高压气雾或水雾状水基润滑剂,一般可实现氧化皮清扫、模具冷却、润滑剂喷涂三个功能,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其缺点是必须与自动化送料设备配合使用,使用方式存在局限性;在人工操作的单工位温热锻过程中,通常是由工人手持喷枪在模具上清扫氧化皮和喷涂水基润滑剂,其缺点是人工方式难以做到均匀喷涂,且水基润滑剂四处迸溅,影响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生产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其与温热锻造模具的适配性的温热锻造模具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温热锻造模具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所述温热锻造模具包括下模、与下模正对设置且能够深入其内的上模以及用以固定它们的下模固定组件和上模固定组件,所述自动冷却润滑系统包括:喷气雾组件,安装于所述下模和上模这两者相对的至少一侧,用以喷射高压气体和水基润滑剂,与所述喷气雾组件管路连接设有气液混合阀;测温组件,固定在所述下模和上模这两者相对的至少一侧上,用以采集所述下模和/或上模的温度;供气组件和供液组件,分别与所述气液混合阀管路连接,用以向所述喷气雾组件提供高压气体和水基润滑剂;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测温组件、供气组件和供液组件信号连接,根据所述测温组件反馈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供气组件和供液组件所供应的高压气体和水基润滑剂的流量来调整所述喷气雾组件所喷射的气雾量。
[0006]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控制单元中的程序设定控制供液组件和供气组件使水基润滑剂和高压气体以某一压力、流速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喷气雾组件喷出气雾,供液组件和测温组件将流量和温度数值实时反馈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温度数据调整供液组件和供气组件所供应的高压气体和水基润滑剂的流量,由此形成闭环控制,使温热锻造模具的冷却温度和润滑情况达到预期值。相对于现有技术,温热锻造模具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可以适用于任何多工位压力机和单工位压力机条件下的温热锻造过程,无需自动化送料设备配合,可以在实时监控温热锻造模具的温度的情况下自动地实现氧化皮清扫、冷却与润滑等功能的闭环控制,使温热锻造模具的温度控制精确,润滑剂喷涂均匀,提高了温热锻造模具的使用寿命,同时有利于节省水基润滑剂的用量,降低环境污染,有利于降低工人操作强度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0007]另外,由于喷气雾组件和测温组件可直接安装于所述下模和上模这两者相对的至少一侧,使无需对温热锻造模具进行较大的结构改进即可实现喷气雾组件和测温组件的安装固定,能够降低包括喷气雾组件和测温组件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的设置和装配难度,可直接将该自动冷却润滑系统安装在已有温热锻造模具上,有利于提高自动冷却润滑系统的通用性以及其与温热锻造模具的适配性。
[0008]优选的,所述喷气雾组件包括下模喷气雾组件和上模喷气雾组件,两者均由呈环形的支架和配置在该支架内侧亦呈环形的喷头构成,在所述喷头的外侧表面上沿其周向形成朝向其径向内侧凹进的凹槽,在所述喷头的内侧表面上沿其周向开设与该凹槽连通的多个通孔;在所述支架上设有两端敞开的通道,该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凹槽连通,其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气液混合阀连通。
[0009]采用上述结构,由供气组件和供液组件供应的高压气体和/或水基润滑剂通过所述气液混合阀进入所述支架上的通道内,流经该通道进入与其连通的凹槽内,进入凹槽内的高压气体和/或水基润滑剂环绕凹槽周向流动并通过多个通孔喷射以形成水雾,由此形成喷涂均匀的水雾。
[0010]优选的,所述多个通孔呈由所述喷头的径向外侧向其径向内侧逐渐发散的放射状排列,并这多个通孔整体朝向与其对应的所述上模或下模所在一侧倾斜。
[0011]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多个通孔呈由喷头的径向外侧向其径向内侧逐渐发散的放射状排列,能够增大所述喷头的喷射面积,由此形成喷涂均匀的水雾;由于多个通孔整体朝向与其对应的所述上模或下模所在一侧倾斜,能够使所述喷头所喷射的水雾更容易接近所述上模或下模,这种设置方式有利于提高冷却润滑效果。
[0012]优选的,所述下模喷气雾组件安装于所述下模的与所述上模相对的一侧,并环绕所述下模所具有的型腔设置;所述上模喷气雾组件安装于所述上模固定组件的与所述下模相对的一侧,并环绕所述上模设置且能相对于所述上模沿上下方向运动。
[0013]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所述下模喷气雾组件和上模喷气雾组件环绕下模所具有的型腔和上模设置,能够使下模喷气雾组件和上模喷气雾组件所喷射的气雾均匀地喷涂在下模型腔内和上模上,有利于对上模和下模进行均匀地冷却润滑,从而有利于提高对温热锻造模具的冷却润滑效果。
[0014]优选的,所述上模固定组件包括整体呈圆筒状并在该圆筒的上端外侧形成凸缘的上模座、由上至下依次居中嵌装在该上模座内的上垫板和上模固定板、设置在上模座的底端并由下方将上模固定板紧固在上模座上的上模锁紧套,上模的上端居中固定在上模固定板上;在所述上垫板和上模固定板上开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两者的多个阶梯孔,并这多个阶梯孔环绕所述上模设置,在每个所述阶梯孔内配置有带有螺帽的卸料杆,该卸料杆的上端通过其螺帽卡止于所述阶梯孔的台阶面上,其下端从所述阶梯孔的底部伸出,所述上模喷气雾组件的支架固定在所述卸料杆的下端。[0015]优选的,所述下模固定组件包括整体呈圆筒状并在该圆筒的下端外侧形成凸缘的下模座、居中嵌装在该下模座内的下垫板,下模置于下垫板顶端面上,在下模外侧套装有应力圈,在该应力圈下部外侧套装有压板,该压板通过螺钉紧固在下模座上端外侧的凸缘上,所述下模的顶端高于所述下垫板的上表面,所述下模喷气雾组件的支架卡装在所述下模的顶端。
[0016]优选的,所述测温组件包括上模测温组件和下模测温组件,两者均由一对测温传感器组成,所述测温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供气组件由空压站和压缩空气截止阀组成,其中,所述压缩空气截止阀的进气端与所述空压站管路连接,其出气端与所述气液混合阀管路连接,并所述压缩空气截止阀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供液组件由依次管路连接的变频水泵、比例阀和流量计组成,其中,所述流量计的一端与对应的气液混合阀管路连接,其另一端与比例阀管路连接,所述流量计、比例阀和变频水泵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自动冷却润滑系统还包括储液与回收组件,该储液与回收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下模所具有的型腔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供液组件连通。
[0020]优选的,所述储液与回收组件包括依次管路连接的水基润滑剂水箱、水泵、过滤器、回收水箱和滤网组件,其中,所述水基润滑剂水箱与所述供液组件管路连接,所述滤网与所述下模所具有的型腔连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温热锻造模具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3]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24]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0025]图5为温热锻造模具处于温热锻造成形完成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参照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热锻造模具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进行详细地描述。
[0027]如图1和图5所示,温热锻造模具通常包括下模3、与该下模3正对设置且能够深入其内的上模13,以及用以固定它们的下模固定组件和上模固定组件。其中,上模固定组件包括整体呈圆筒状并在该圆筒的上端外侧形成凸缘的上模座16、由上至下依次居中嵌装在该上模座16内的上垫板17和上模固定板12、设置在上模座16的底端并由下方将上模固定板12紧固在上模座16上的上模锁紧套18,上模13的上端居中固定在上模固定板12上。上模座I6和上垫板17这两者的顶端通常安装在用以提供驱动力的压机上,由该压机驱动安装在上模固定组件上的上模13相对于下模3沿上下方向运动。
[0028]下模固定组件包括整体呈圆筒状并在该圆筒的下端外侧形成凸缘的下模座19、居中嵌装在该下模座19内的下垫板1,下模3置于下垫板I顶端面上,在下模3外侧套装有应力圈20,在该应力圈20下部外侧套装有压板21,该压板21通过螺钉紧固在下模座19上端外侧的凸缘上。由下模座19、下垫板1、应力圈20和压板21构成下模固定组件。在下模3内通常居中开设形成有与工件形状和尺寸保持一致的型腔。在下垫板I上居中开设一与型腔底部连通的第一阶梯孔,底端具有凸起2a的下顶杆2由下至上贯穿前述第一阶梯孔,该下顶杆2的顶端穿过第一阶梯孔而伸入型腔内,其底端通过凸起2a卡止在第一阶梯孔的水平台阶部处。下顶杆2与构成第一阶梯孔壁部的下垫板I之间通常形成有间隙,冷却润滑时水基润滑剂可沿该间隙流出。另外,也可将下顶杆2的一侧铣削为平面以增大下顶杆2与构成第一阶梯孔壁部的下垫板I之间的间隙,使冷却润滑过程中残留的水基润滑剂更快地流出而进入下述的储液与回收组件。
[0029]如图1、图3?图5所示,在下模3与上模13相对的一侧安装有下模喷气雾组件,该下模喷气雾组件由呈环形的下支架5和配置在该下支架5的内侧亦呈环形的下喷头6组成,下喷头6的内径稍大于在下模3内形成的型腔顶端开口的孔径,使下模喷气雾组件整体环绕下模3的型腔顶端开口设置。其中,在下喷头6的上端外圆周表面上沿其周向形成朝向其径向外侧延伸的下喷头凸缘6a,在下支架5的上端内圆周表面上沿其周向形成与该下喷头凸缘6a相对应的下支架台阶部,安装状态下下喷头6置于下支架5内,下喷头凸缘6a搭接在下支架台阶部上,利用螺钉由上至下贯穿下喷头凸缘6a并旋紧在下支架5上。在下支架5的底端靠近其外侧边缘部分形成沿其轴向向下突出的下支架凸起5c,下模3的顶端高于应力圈20的上表面,前述下支架5的下支架凸起5c卡装在下模3的上端外侧并两者过盈配合,由此,使下模喷气雾组件安装在下模3上。
[0030]在下喷头6的外圆周表面上沿其周向设有朝向其径向内侧凹进的下喷头凹槽6b,在下喷头6的内圆周表面上沿其周向设有与下喷头凹槽6b连通的多个下喷头通孔6c,这多个下喷头通孔6c呈由下喷头6的径向外侧向其径向内侧逐渐发散的放射状排列,并这多个下喷头通孔6c整体上朝向下方倾斜设置,如此能增大下喷头6喷射出的气雾的喷射面积,同时还能保证下喷头6喷射的气雾喷洒在下模3的型腔内,有利于提高对温热锻造模具的冷却润滑效果。在下支架5上设有沿其径向延伸并两端敞开的下支架通道5b,该下支架通道5b的一端与下喷头凹槽6b连通,其另一端通过管路与配套设置的下模气液混合阀22连通。
[0031]如图1?图2、图5所示,在上垫板17和上模固定板12上开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两者的多个阶梯孔17a,这多个阶梯孔17a环绕上模13设置。在每个阶梯孔17a内配置有带有螺帽的卸料杆14,该卸料杆14的上端通过其螺帽卡止于阶梯孔17a的台阶面上,其下端从阶梯孔17a的底部伸出。在卸料杆14的下端安装有上模喷气雾组件,该上模喷气雾组件由上支架8和上喷头9组成,该上支架8和上喷头9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均与前述下支架5和下喷头6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在上支架8的上表面上开设有螺纹孔,在卸料杆14的下端形成有螺纹,该卸料杆14的下端旋紧在上支架8的螺纹孔内,由此,使上模喷气雾组件紧固在卸料杆14的下端。与上支架8上的上支架通道8a相连通设有上模气液混合阀23。
[0032]在下模喷气雾组件上还设有下模测温组件,该下模测温组件主要由一对下模测温传感器27组成,其中,一个下模测温传感器27用以测量下模某点温度,另一个下模测温传感器27用于温度补偿。如图4所示,下模测温组件的一对下模测温传感器27通过螺栓-螺母等连接件固定在下模喷气雾组件的下支架5上。类似地,在上模固定板12的下表面上安装有上模测温组件,该上模测温组件与下模测温组件的组成相同,亦由一对上模测温传感器28组成,不同之处在于,上模测温传感器28通过一横卧的L形支架28a固定在上模固定板12上,并该上模测温传感器28的探头与上模13的外表面接触。
[0033]如图1所示,与上模气液混合阀23和下模气液混合阀22分别连通设有一套供气组件,该供气组件主要由空压站24a和压缩空气截止阀24b组成,其中,空压站24a即是压缩空气站,它通常由空气压缩机、储气罐、空气处理净化设备、冷干机组成。压缩空气截止阀24b是指用在压缩空气管道上的截止阀,在压缩空气管道管路中主要用来切断压缩空气管道或调节压缩空气管道流量以及节流用。压缩空气截止阀24b的进气端与空压站24a管路连接,其出气端分别与上模气液混合阀23和下模气液混合阀22管路连接。
[0034]与上模气液混合阀23相连接设有上模供液组件,与下模气液混合阀22相连接设有下模供液组件,由上模供液组件和下模供液组件共同组成本实施例中的供液组件。上模供液组件和下模供液组件由相同的部件构成,它们主要用以向对应的气液混合阀提供水基润滑剂。以下模供液组件为例,该下模供液组件由依次管路连接的变频水泵25a、比例阀25b和流量计25c组成,其中,流量计25c的一端与下模气液混合阀22管路连接,其另一端与比例阀25b管路连接。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模供液组件和下模供液组件共用一个变频水泵,即该变频水泵具有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与上模供液组件的比例阀连通,另一个出口与下模供液组件连通。
[0035]与上述供液组件相连通设有一用以储存水基润滑剂并回收下模3的型腔内的残留水基润滑剂的储液与回收组件,该储液与回收组件由依次管路连接的水基润滑剂水箱26a、水泵26b、过滤器26c、回收水箱26d和滤网26e组成,其中,水基润滑剂水箱26a与前述变频水泵25a连通,它用以储存水基润滑剂;滤网26e配置在与前述下顶杆2和构成第一阶梯孔壁部的下垫板I之间的间隙连通的管路组件上。
[0036]另外,温热锻造模具还包括一控制单元29,该控制单元29由现有技术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构成,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控制单元29通常包括一锻压设备控制系统,该锻压设备控制系统主要用以控制上模13、下模3等部件的动作时序。除此之外,控制单元29还分别通过导线与前述上测温组件和下测温组件中的测温传感器、供气组件中的压缩空气截止阀24b、上供液组件和下供液组件中的流量计、比例阀以及变频水泵电连接,它用于运行不同的模具温度场分布时的控制程序,根据上/下测温组件中的测温传感器反馈的实时温度信息控制供气组件中的压缩空气截止阀24b、上供液组件和下供液组件中的流量计、比例阀以及变频水泵的开合程度,进而来调整上模喷气雾组件和下模喷气雾组件所喷射的气雾量。例如,当放置工件前,需要进行氧化皮清扫的喷气时,上/下模供液组件的比例阀关闭,供气组件的压缩空气截止阀24b开启,高压空气通过上/下模喷气雾组件的多个通孔喷出;喷气结束时,控制单元29控制压缩空气截止阀24b关闭。
[0037]在本实施例中,由上/下模喷气雾组件、上/下测温组件、供气组件、上/下模供液组件和储液与回收组件共同构成温热锻造模具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利用固定在下模3上的下模喷气雾组件和固定在上模固定板12上并可随着成形过程上下运动的上模喷气雾组件,对下模3和上模13分别喷气、喷水基润滑剂,其中,喷水基润滑剂用于对温热锻造模具进行冷却与润滑,喷气用于喷水基润滑剂之前的氧化皮清扫。上/下测温组件,用于测量模具某点温度,通过预设在控制单元29内的模具温度场分布规律可得出所测量点的温度为不同数值时模具的温度分布情况。
[0038]下面结合上述结构描述,对温热锻造模具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的工作模式进行描述。
[0039]当需要进行较高温降时,通过控制单元29中的程序设定,分别控制上/下模供液组件中的变频水泵和比例阀,使水基润滑剂以某一压力、流速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上/下模喷气雾组件的多个呈放射状分布的通孔喷出水柱,上/下模供液组件中的流量计和上/下模测温组件中的测温传感器的数值变化实时反馈给控制单元29,由此形成闭环控制,使温热锻造模具的冷却温度和润滑情况达到预期值。
[0040]当需要进行较小温降时,通过控制单元29中的程序设定,分别控制供气组件中的压缩空气截止阀24b、上/下模供液组件中的变频水泵和比例阀,使水基润滑剂和压缩空气通过上/下模气液混合阀以某一压力、流速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上/下模喷气雾组件的多个呈放射状分布的通孔喷出水雾,上/下模供液组件中的流量计和上/下模测温组件中的测温传感器的数值变化实时反馈给控制单元29,由此形成闭环控制,使温热锻造模具的冷却温度和润滑情况达到预期值。
[0041 ] 当放入工件进行温热锻造成形时,控制单元29控制上/下模供液组件中的比例阀关闭,未蒸发的残留水基润滑剂通过下顶杆2与构成第一阶梯孔壁部的下垫板I之间的间隙排出并流入储液与回收组件的回收水箱26d中,水泵26b抽取回收水箱26d中的水基润滑剂,并通过滤网26e、过滤器26c,将干净的水基润滑剂送回水基润滑剂水箱26a。
[0042]由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温热锻造模具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可以适用于任何多工位压力机和单工位压力机条件下的温热锻造过程,无需自动化送料设备配合,可以在实时监控温热锻造模具的温度的情况下自动地实现氧化皮清扫、冷却与润滑等功能的闭环控制,使温热锻造模具的温度控制精确,润滑剂喷涂均匀,提高了温热锻造模具的使用寿命,同时有利于节省水基润滑剂的用量,降低环境污染,有利于降低工人操作强度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0043]另外,由于喷气雾组件和测温组件可直接安装于下模3和上模13这两者相对的至少一侧,使无需对温热锻造模具进行较大的结构改进即可实现喷气雾组件和测温组件的安装固定,能够降低包括喷气雾组件和测温组件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的设置和装配难度,可直接将该自动冷却润滑系统安装在已有温热锻造模具上,有利于提高自动冷却润滑系统的通用性以及其与温热锻造模具的适配性。
[00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5]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与下模、上模相对应分别设有下模喷气雾组件和下模测温组件、上模喷气雾组件和上模测温组件,然而并非局限于此,也可仅与下模和上模的一侧相对应设置对应的喷气雾组件和测温组件。
[0046]又例如,控制单元29还可分别与前述上测温组件和下测温组件中的测温传感器、供气组件中的压缩空气截止阀24b、上供液组件和下供液组件中的流量计、比例阀以及变频水泵电无线信号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温热锻造模具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所述温热锻造模具包括下模、与下模正对设置且能够深入其内的上模以及用以固定它们的下模固定组件和上模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冷却润滑系统包括: 喷气雾组件,安装于所述下模和上模这两者相对的至少一侧,用以喷射高压气体和水基润滑剂,与所述喷气雾组件管路连接设有气液混合阀, 测温组件,固定在所述下模和上模这两者相对的至少一侧上,用以采集所述下模和/或上模的温度, 供气组件和供液组件,分别与所述气液混合阀管路连接,用以向所述喷气雾组件提供闻压气体和水基润滑剂, 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测温组件、供气组件和供液组件信号连接,根据所述测温组件反馈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供气组件和供液组件所供应的高压气体和水基润滑剂的流量来调整所述喷气雾组件所喷射的气雾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雾组件包括下模喷气雾组件和上模喷气雾组件,两者均由呈环形的支架和配置在该支架内侧亦呈环形的喷头构成,在所述喷头的外侧表面上沿其周向形成朝向其径向内侧凹进的凹槽,在所述喷头的内侧表面上沿其周向开设与该凹槽连通的多个通孔;在所述支架上设有两端敞开的通道,该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凹槽连通,其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气液混合阀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孔呈由所述喷头的径向外侧向 其径向内侧逐渐发散的放射状排列,并这多个通孔整体朝向与其对应的所述上模或下模所在一侧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喷气雾组件安装于所述下模的与所述上模相对的一侧,并环绕所述下模所具有的型腔设置;所述上模喷气雾组件安装于所述上模固定组件的与所述下模相对的一侧,并环绕所述上模设置且能相对于所述上模沿上下方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固定组件包括整体呈圆筒状并在该圆筒的上端外侧形成凸缘的上模座、由上至下依次居中嵌装在该上模座内的上垫板和上模固定板、设置在上模座的底端并由下方将上模固定板紧固在上模座上的上模锁紧套,上模的上端居中固定在上模固定板上, 在所述上垫板和上模固定板上开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两者的多个阶梯孔,并这多个阶梯孔环绕所述上模设置,在每个所述阶梯孔内配置有带有螺帽的卸料杆,该卸料杆的上端通过其螺帽卡止于所述阶梯孔的台阶面上,其下端从所述阶梯孔的底部伸出,所述上模喷气雾组件的支架固定在所述卸料杆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固定组件包括整体呈圆筒状并在该圆筒的下端外侧形成凸缘的下模座、居中嵌装在该下模座内的下垫板,下模置于下垫板顶端面上,在下模外侧套装有应力圈,在该应力圈下部外侧套装有压板,该压板通过螺钉紧固在下模座上端外侧的凸缘上, 所述下模的顶端高于所述下垫板的上表面,所述下模喷气雾组件的支架卡装在所述下模的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包括上模测温组件和下模测温组件,两者均由一对测温传感器组成,所述测温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组件由空压站和压缩空气截止阀组成,其中,所述压缩空气截止阀的进气端与所述空压站管路连接,其出气端与所述气液混合阀管路连接,并所述压缩空气截止阀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组件由依次管路连接的变频水泵、比例阀和流量计组成,其中,所述流量计的一端与对应的气液混合阀管路连接,其另一端与比例阀管路连接,所述流量计、比例阀和变频水泵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冷却润滑系统还包括储液与回收组件,该储液与回收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下模所具有的型腔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供液组件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冷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与回收组件包括依次管路连接的水基润滑剂水箱、水泵、过滤器、回收水箱和滤网组件,其中,所述水基润滑剂水箱与所述供液组件管 路连接,所述滤网与所述下模所具有的型腔连通。
【文档编号】B21J13/02GK203817256SQ201420226365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5日
【发明者】边翊, 钟志平, 马晓晖, 彭冲, 刘桂华 申请人:北京机电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