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大拉机旋转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064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双头大拉机旋转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头大拉机旋转模机构,包括电机、壳体和蜗杆,电机安装在壳体顶部,电机输出轴与蜗杆连接,蜗杆穿过壳且两端均设有第二轴承,蜗杆底部设有第二轴承盖,壳体上开有安装孔,安装孔的数量为两道且两道安装孔平行,安装孔内设有蜗轮轴,轮轴为空心轴,蜗杆位于两根蜗轮轴之间且与两根蜗轮轴均啮合,安装孔一端设有轴套,轴套与壳体固连,蜗轮轴内一端设有拉线模具,拉线模具外侧设有螺母,螺母上开有槽,蜗轮轴另一端设有第一轴承,蜗轮轴另一端设有用于锁紧第一轴承内环的螺套,螺套外套有第一轴承盖。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且使用安全可靠,同时解决了目前双头大拉机拉出线材截面圆度差、表面光度质量差、模具磨损快的问题。
【专利说明】双头大拉机旋转模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拉制铜线、铝线、铜合金线以及铝合金线材的拉线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头大拉机旋转模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双头大拉机无旋转模机构,最后一道模具固定不动,放置于模腔即可。这种结构的铜铝大拉机在使用中存在以下缺点:(1)拉出的线材截面圆度不好,容易出现椭圆截面;(2)拉出的线材表面光度质量差;(3)模具总磨损个别点,模具孔截面受力不均匀,导致模具磨损快,寿命短;(4)模具孔口易积铜粉或铝粉,导致拉出的线材表面带沟槽,影响线材的深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头大拉机旋转模机构,其结构紧凑且使用安全可靠,同时解决了目前双头大拉机拉出线材截面圆度差、表面光度质量差、模具磨损快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头大拉机旋转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壳体和蜗杆,所述电机安装在壳体的顶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的上端通过键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的连接处外套接有连接套且通过连接套将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同心定位,所述蜗杆穿过壳体的中心,所述蜗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对其起支撑作用的第二轴承,所述蜗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轴承盖,所述第二轴承盖通过螺钉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上沿长度方向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两道且两道安装孔平行,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蜗轮轴,所述蜗轮轴为空心轴,所述蜗轮轴的结构相同且大小相等,所述蜗杆位于两根蜗轮轴之间且与两根蜗轮轴均啮合实现两根蜗轮轴正反转,所述安装孔的一端设置有对蜗轮轴起支撑作用的轴套,所述轴套通过螺钉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蜗轮轴内一端设置有拉线模具,所述拉线模具的外侧设置有与蜗轮轴螺纹连接且用于压紧拉线模具的螺母,所述螺母上径向开有与其中心孔连通的槽,所述蜗轮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轴承之间设置有隔套,所述蜗轮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锁紧第一轴承内环的螺套,所述螺套与蜗轮轴之间通过骑缝螺钉固定,所述螺套外套有第一轴承盖,所述第一轴承盖通过螺钉与壳体固定连接。
[0005]上述的双头大拉机旋转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安装有用于给蜗轮轴和蜗杆加油的油塞。
[0006]上述的双头大拉机旋转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盖与螺套之间设置有油封。
[0007]上述的双头大拉机旋转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壳体的顶部。
[0008]上述的双头大拉机旋转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为铜套。
[000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0]1、由于线材在前一道塔轮上存在打滑,所以线材从前一道塔轮引出进入最后一道模具时截面难免会发生变形,如椭圆等,截面已经变形的线材穿入模孔,若模具固定不转动,则导致模孔受力不均匀,模具磨损严重,且拉出线材表面质量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螺母上径向开槽,与中心孔连通,螺母与蜗轮轴用螺纹连接,拧紧螺母压紧拉线模具,随蜗轮轴一起转动,实现最后一道模具旋转
[0011]2、本实用新型拉出的线材截面圆度、光度好,不会成椭圆截面。
[0012]3、本实用新型模具孔截面均匀受力,模具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
[0013]4、本实用新型壳体方便加工,且加工工艺性好,操作方便,拉线成品率高。
[0014]5、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成本低廉,操作方便。
[001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18]图3为图1的B向视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I一电机;2—壳体;3—轴套;
[0021]4 一拉线模具; 5—螺母;5-1—槽;
[0022]6—蜗轮轴;7—第一轴承;8—隔套;
[0023]9一第一轴承盖; 10—油封;11一螺套;
[0024]12—蜗杆;13—连接套;14一第二轴承;
[0025]15一第一■轴承盖;16—油塞;17—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机1、壳体2和蜗杆12,所述电机I安装在壳体2的顶部,所述电机I的输出轴与蜗杆12的上端通过键17连接,所述电机I的输出轴与蜗杆12的连接处外套接有连接套13且通过连接套13将电机I的输出轴与蜗杆12同心定位,所述蜗杆12穿过壳体2的中心,所述蜗杆12的两端均设置有对其起支撑作用的第二轴承14,所述蜗杆1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轴承盖15,所述第二轴承盖15通过螺钉与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壳体2上沿长度方向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两道且两道安装孔平行,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蜗轮轴6,所述蜗轮轴6为空心轴,所述蜗轮轴6的结构相同且大小相等,所述蜗杆12位于两根蜗轮轴6之间且与两根蜗轮轴6均啮合实现两根蜗轮轴6正反转,所述安装孔的一端设置有对蜗轮轴6起支撑作用的轴套3,所述轴套3通过螺钉与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蜗轮轴6内一端设置有拉线模具4,所述拉线模具4的外侧设置有与蜗轮轴6螺纹连接且用于压紧拉线模具4的螺母5,所述螺母5上径向开有与其中心孔连通的槽5-1,所述蜗轮轴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轴承7,所述第一轴承7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轴承7之间设置有隔套8,所述蜗轮轴6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锁紧第一轴承7内环的螺套11,所述螺套11与蜗轮轴6之间通过骑缝螺钉固定,所述螺套11外套有第一轴承盖9,所述第一轴承盖9通过螺钉与壳体2固定连接。
[0027]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2上安装有用于给蜗轮轴6和蜗杆12加油的油塞16,可以对整个机构添加润滑油。
[0028]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轴承盖9与螺套11之间设置有油封10,防止壳体2内润滑油外漏。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I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壳体2的顶部。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套3为铜套。
[00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螺母5径向开槽与中心孔连通,方便线材穿好模具后拧上螺母5,螺母5与蜗轮轴6用螺纹连接,拉线模具4置于蜗轮轴6的空腔内,再拧紧螺母5压紧拉线模具4,随蜗轮轴6 —起转动,实现最后一道模具旋转。当电机I带动蜗杆12转动时,蜗杆12与两根蜗轮轴6均嗤合转动,在蜗杆12的驱使下,可正反同时运动。
[00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头大拉机旋转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I)、壳体(2)和蜗杆(12),所述电机⑴安装在壳体⑵的顶部,所述电机⑴的输出轴与蜗杆(12)的上端通过键(17)连接,所述电机(I)的输出轴与蜗杆(12)的连接处外套接有连接套(13)且通过连接套(13)将电机⑴的输出轴与蜗杆(12)同心定位,所述蜗杆(12)穿过壳体(2)的中心,所述蜗杆(12)的两端均设置有对其起支撑作用的第二轴承(14),所述蜗杆(1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轴承盖(15),所述第二轴承盖(15)通过螺钉与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壳体(2)上沿长度方向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两道且两道安装孔平行,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蜗轮轴¢),所述蜗轮轴(6)为空心轴,所述蜗轮轴¢)的结构相同且大小相等,所述蜗杆(12)位于两根蜗轮轴(6)之间且与两根蜗轮轴(6)均啮合实现两根蜗轮轴(6)正反转,所述安装孔的一端设置有对蜗轮轴(6)起支撑作用的轴套(3),所述轴套(3)通过螺钉与壳体⑵固定连接,所述蜗轮轴(6)内一端设置有拉线模具(4),所述拉线模具(4)的外侧设置有与蜗轮轴(6)螺纹连接且用于压紧拉线模具(4)的螺母(5),所述螺母(5)上径向开有与其中心孔连通的槽(5-1),所述蜗轮轴(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轴承(7),所述第一轴承(7)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轴承(7)之间设置有隔套(8),所述蜗轮轴(6)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锁紧第一轴承(7)内环的螺套(11),所述螺套(11)与蜗轮轴(6)之间通过骑缝螺钉固定,所述螺套(11)外套有第一轴承盖(9),所述第一轴承盖(9)通过螺钉与壳体(2)固定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大拉机旋转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上安装有用于给蜗轮轴(6)和蜗杆(12)加油的油塞(16)。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头大拉机旋转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盖(9)与螺套(11)之间设置有油封(10)。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大拉机旋转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I)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壳体(2)的顶部。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大拉机旋转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3)为铜套。
【文档编号】B21C3/12GK204234483SQ201420685657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5日
【发明者】罗曦耀, 李安 申请人:西北机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