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薄膜夹头模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598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精度薄膜夹头模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精度薄膜夹头模组结构,包括主夹体,所述主夹体与安装基座固接,安装基座上安装多个夹头,在主夹体上开有进气孔及出气孔,位于所述主夹体与基座之间还安装互为抵接的过渡基座与固定夹体,所述固定夹体的两侧分别开有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出气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进气孔连通,第一夹体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第二夹体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定夹体内布置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利用主夹体上开设的进气孔及出气孔实现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在固定夹体内的位移运动,通过力的作用实现对夹头施力,使其形变,从而实现对轴类零件的自动夹持,避免以往需要人工使用三角卡爪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高精度加工要求的精确夹持。
【专利说明】一种高精度薄膜夹头模组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精度薄膜夹头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机械加工领域,对于高精密的轴类零件的夹持通常采用三爪卡盘夹持来进行夹持,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将轴类零件安装在三爪卡盘上,费时费力,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三爪卡盘虽然能保证对轴类零件夹持的可靠性,但是由于高精密轴类零件的加工要求较高,因此无法保证轴类零件的圆度,并且三爪卡盘对于轴类零件夹持的稳定性也较差,所以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型夹具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 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高精度薄膜夹头模组结构,通过本实用新型使加工后的高精密轴类零件具有圆度好,并且夹持不需要人力操作,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高精度薄膜夹头模组结构,包括主夹体,所述主夹体与安装基座固接,安装基座上安装多个夹头,在主夹体上开有多个气孔,位于所述主夹体与基座之间还安装互为抵接的过渡基座与固定夹体,所述固定夹体的两侧分别开有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分别与气孔连通,第一夹体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第二夹体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内。
[0006]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0007]在所述主夹体内开有第一凹槽,在所述主夹体的中心处还延伸形成第一凸缘,在所述第一凸缘内开有顶杆孔,多个第一螺纹孔及第一安装孔沿圆周方向布置在所述主夹体上;
[0008]在所述固定夹体中还开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位于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之间;
[0009]在所述第二夹体的中心处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凸缘,在第二凸缘内开有第二贯通孔;
[0010]在所述第一夹体的中心处向外延伸形成第三凸缘,在第三凸缘中还开有第三贯通孔;
[0011]至少在所述过渡基座的一侧开有第三凹槽,在所述过渡基座的中心处还开有第四贯通孔,所述第四贯通孔与第三凹槽连通;
[0012]所述安装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在所述基座本体上还沿圆周方向开有多个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安装孔;在所述基座本体内开有第四凹槽,多个夹头安装座沿圆周方向均布于基座本体的一侧,所述夹头安装座的一端伸入所述第四凹槽内,在所述夹头安装座上开有多个第二螺纹孔及第二定位孔;各夹头安装座围合形成零件夹持孔;
[0013]在所述夹头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第四凸缘,多个夹头沿圆周方向均布使各第四凸缘围合形成圆柱体,在所述圆柱体的中心处开有第二零件夹持孔;在各夹头上还开有开口槽,在所述开口槽内安装多个第三螺纹孔及第三定位孔。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在固定夹体内布置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利用主夹体上开设的多个气孔实现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在固定夹体内的位移运动,通过力的作用实现对夹头施力,使其形变,从而实现对轴类零件的自动夹持,避免以往需要人工使用三角卡爪的问题,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高精度加工要求的精确夹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基座的主视图。
[0018]图3为图2的右视图。
[0019]图4为图2的左视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夹头的前视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夹头的后视图。
[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夹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渡基座的主视图。
[0024]图9为图8的侧视图。
[00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夹体的主视图。
[0026]图11为图10的右视图。
[0027]图12为图10的左视图。
[0028]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夹体的主视图。
[0029]图14为图13的右视图。
[0030]图15为图13的左视图。
[0031]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夹体的主视图。
[0032]图17为图16的右视图。
[0033]图18为图16的左视图。
[0034]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主夹体的主视图。
[0035]图20为图19的右视图。
[0036]图21为图19的左视图。
[0037]其中:1、主夹体;101、第一凹槽;102、第一凸缘;103、顶杆孔;104、第一螺纹孔;105、第一安装孔;106、气孔;2、固定夹体;201、第一腔体;202、第二腔体;203、第一贯通孔;3、第二夹体;301、第二凸缘;302、第二贯通孔;4、第一夹体;401、第三凸缘;402、第三贯通孔;5、过渡基座;501、第三凹槽;502、第四贯通孔;6、安装基座;601、基座本体;602、第四凹槽;603、夹头安装座;604、第一定位孔;605、第二螺纹孔;606、第一零件夹持孔;607、第二安装孔;608、第二定位孔;7、夹头;701、第三螺纹孔;702、开口槽;703、第三定位孔;704、第四凸缘;705、第二零件夹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9]如图1所示,一种高精度薄膜夹头模组结构包括主夹体1,主夹体I与安装基座6固接,安装基座6上安装多个夹头7,在主夹体I上开有多个气孔106,位于主夹体I与基座6之间还安装互为抵接的过渡基座5与固定夹体2,固定夹体2的两侧分别开有第一腔体201及第二腔体202,第一腔体201及第二腔体202分别与气孔106连通,第一夹体4安装在第一腔体201内,第二夹体3安装在第二腔体202内。
[0040]如图19、图20及图21所示,在主夹体I内开有第一凹槽101,在主夹体I的中心处还延伸形成第一凸缘102,在第一凸缘102内开有顶杆孔103,多个第一螺纹孔104及第一安装孔105沿圆周方向布置在主夹体I上,如图20所示,上述气孔106为2个,气孔106以顶杆孔103为中心对称布置。图21中,第一螺纹孔104为12个,第一安装孔105为6个。如图13、图14及图15所示,在固定夹体2中还开有第一贯通孔203,第一贯通孔203位于第一腔体201及第二腔体202之间。如图16、图17及图18所示,在第二夹体3的中心处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凸缘301,在第二凸缘301内开有第二贯通孔302。如图10、图11及图12所示,在第一夹体4的中心处向外延伸形成第三凸缘401,在第三凸缘401中还开有第三贯通孔402。如图8、图9所示,在过渡基座5的一侧开有第三凹槽501,在过渡基座5的中心处还开有第四贯通孔502,第四贯通孔502与第三凹槽501连通。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安装基座6包括基座本体601,在基座本体601上还沿圆周方向开有多个第一定位孔604及第二安装孔607 ;在基座本体601内开有第四凹槽602,多个夹头安装座603沿圆周方向均布于基座本体601的一侧,夹头安装座603的一端伸入第四凹槽602内,在夹头安装座603上开有多个第二螺纹孔605及第二定位孔608 ;各夹头安装座603围合形成第一零件夹持孔606。如图5、图6及图7所示,在夹头7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第四凸缘704,多个夹头7沿圆周方向均布使各第四凸缘704围合形成圆柱体,在圆柱体的中心处开有第二零件夹持孔705 ;在各夹头7上还开有开口槽702,在开口槽702内安装多个第三螺纹孔701及第三定位孔703,在每个开口槽702内均开有2个第三螺纹孔701,在每一个夹头7上开有2个第三定位孔703。
[004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及安装过程如下:
[0042]如图1所示,首先在固定夹体2的第一腔体201内装入第一夹体4,然后在固定夹体2的第二腔体202内装入第二夹体3,然后将过渡基座5放入安装基座6的第四凹槽602内,过渡基座5中直径较大的外圈与安装基座6的一侧抵接,然后通过紧固件、安装基座6上的第一定位孔604及第二安装孔607、以及主夹体I中第一安装孔105及第一螺纹孔104实现安装基座6与主夹体I的固接,由此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在使用过程时,通过外接气路向气孔106内输气,使第二腔体202内充气,如图1所示,由于第二腔体202内安装第二夹体3,第二夹体3受气体影响在第二腔体202内向前位移并与第一夹体4接触,将位移动能传递至第一夹体4,由于第一夹体4安装在第一腔体201内,通过力的作用使第一夹体4向前位移,由于第一夹体4的第三凸缘401伸出过渡基座5的第四贯通孔502,在位移过程中通过第三凸缘401与安装基座6接触并将力传递至与安装基座6链接的夹头7,使夹头7受力涨开,从而使各夹头7围合形成的第二零件夹持孔705直径变大,因此可以将轴类零件塞入第二零件夹持孔705及第一零件夹持孔606内,在轴类零件安装完成后通过气孔106泄气,此时与另一气孔106连通的第一腔体201中气体泄出,使得在第一腔体201内的第一夹体4回缩,在回缩过程中自动解除第三凸缘401对主夹体I的力的作用,因此使得各夹头7不受力并紧紧夹持住待加工轴类零件。(第二零件夹持孔705的直径在不受力时其直径小于待加工的轴类零件,也就是说不受力时轴类零件无法直接塞入第二零件夹持孔705内,只有当各夹头受力后,第二零件夹持孔705直径增大才可放入轴类零件)
[0043]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高精度薄膜夹头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夹体(I),所述主夹体(I)与安装基座(6)固接,安装基座(6)上安装多个夹头(7),在主夹体(I)上开有多个气孔(106),位于所述主夹体(I)与基座(6)之间还安装互为抵接的过渡基座(5)与固定夹体(2),所述固定夹体(2)的两侧分别开有第一腔体(201)及第二腔体(202),所述第一腔体(201)及第二腔体(202)分别与气孔(106)连通,第一夹体(4)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201)内,第二夹体(3)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202)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薄膜夹头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夹体(I)内开有第一凹槽(101),在所述主夹体(I)的中心处还延伸形成第一凸缘(102),在所述第一凸缘(102)内开有顶杆孔(103),多个第一螺纹孔(104)及第一安装孔(105)沿圆周方向布置在所述主夹体(I)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薄膜夹头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夹体(2)中还开有第一贯通孔(203),所述第一贯通孔(203)位于第一腔体(201)及第二腔体(202)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薄膜夹头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夹体(3)的中心处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凸缘(301),在第二凸缘(301)内开有第二贯通孔(30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薄膜夹头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夹体(4)的中心处向外延伸形成第三凸缘(401),在第三凸缘(401)中还开有第三贯通孔(40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薄膜夹头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过渡基座(5)的一侧开有第三凹槽(501),在所述过渡基座(5)的中心处还开有第四贯通孔(502),所述第四贯通孔(502)与第三凹槽(501)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薄膜夹头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座(6)包括基座本体(601),在所述基座本体(601)上还沿圆周方向开有多个第一定位孔(604 )及第二安装孔(607);在所述基座本体(601)内开有第四凹槽(602),多个夹头安装座(603)沿圆周方向均布于基座本体(601)的一侧,所述夹头安装座(603)的一端伸入所述第四凹槽(602)内,在所述夹头安装座(603)上开有多个第二螺纹孔(605)及第二定位孔(608);各夹头安装座(603)围合形成零件夹持孔(606)。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薄膜夹头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头(7)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第四凸缘(704),多个夹头(7)沿圆周方向均布使各第四凸缘(704)围合形成圆柱体,在所述圆柱体的中心处开有第二零件夹持孔(705);在各夹头(7)上还开有开口槽(702),在所述开口槽(702)内安装多个第三螺纹孔(701)及第三定位孔(703)。
【文档编号】B23Q3/00GK204262791SQ201420728023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8日
【发明者】马军, 沈环 申请人:无锡培基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