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646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绕线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绕线模,包括底座、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第一螺杆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三轴承固定在底座上,第二螺杆通过第二轴承和第四轴承固定在底座上,第一螺杆上设置有第一支撑座,第二螺杆上设置有第二支撑座,通过旋转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分别实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的位置调整,进而调整绕线模板之间的距离。螺杆上相邻螺纹之间的螺距是一定的,能够实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位置定量调节,提高了绕线模板之间距离的调节精度,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工作人员的经验调节模芯之间距离的方式,能够有效缩短调节时间,提高了绕线模的绕线模板的位置调整的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绕线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绕线模。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绕线模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调节板,调节板上安装绕线模板,绕线模板与底座通过螺栓连接,调节板可以在底座上滑动。使用时,拧松螺栓,调节调节板的位置,调节板带动绕线模板运动,由于在底座上没有刻度标记,工作人员根据经验对调节板进行调节,调节速度慢且调节精度低。
[0003]因此,如何实现绕线模的绕线模板之间距离的快速调节和提高绕线模板之间距离调节的精度,成为本领域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绕线模,以实现绕线模的绕线模板之间距离的快速调节和提高绕线模板之间距离调节的精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绕线模,包括:
[0007]底座;
[0008]设置所述底座两端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0009]设置在所述底座中部的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和所述第四轴承依次同轴布置;
[0010]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轴承连接的第一螺杆;
[0011]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轴承连接的第二螺杆;
[0012]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三轴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配合的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置有绕线模板;
[0013]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四轴承之间且与所述第二螺杆螺纹配合的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置有所述绕线模板,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与所述底座均通过螺钉连接。
[0014]优选的,在上述绕线模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导轨,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凹槽。
[0015]优选的,在上述绕线模中,还包括用于加固所述第一轴承且与所述第一轴承垂直布置的第一筋板和用于加固所述第二轴承且与所述第二轴承垂直布置的第二筋板。
[0016]优选的,在上述绕线模中,所述第一筋板和所述第二筋板的个数均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筋板和所述第二筋板均位于所述导轨的两侧。
[0017]优选的,在上述绕线模中,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和所述第四轴承与所述底座螺钉连接或者与所述底座焊接连接。
[0018]优选的,在上述绕线模中,所述第一螺杆上设置有第一紧定螺母,所述第二螺杆上设置有第二紧定螺母。
[0019]优选的,在上述绕线模中,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和所述第四轴承均为双面带有防尘盖的深沟球轴承。
[0020]优选的,在上述绕线模中,所述第三轴承的轴承座与所述第四轴承的轴承座之间设置有支撑盖板。
[0021]优选的,在上述绕线模中,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三轴承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轴承配合的一端为方形;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第四轴承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二轴承配合的一端为方形。
[0022]优选的,在上述绕线模中,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的螺纹均为梯形螺纹。
[0023]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模,包括底座、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第一螺杆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三轴承固定在底座上,第二螺杆通过第二轴承和第四轴承固定在底座上,第一螺杆上设置有第一支撑座,第二螺杆上设置有第二支撑座,通过旋转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分别实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的位置调整,进而调整绕线模板之间的距离。螺杆上相邻螺纹之间的螺距是一定的,能够实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位置的定量调节,提高了绕线模板之间距离的调节精度,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工作人员的经验调节模芯之间距离的方式,能够有效缩短调节时间,提高了绕线模的绕线模板的位置调整的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模的主视图;
[00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模的俯视图。
[0028]1、底座,2、导轨,3、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第三轴承,6、第四轴承,7、第一螺杆,8、第二螺杆,9、第一支撑座,10、第二支撑座,11、第一紧定螺母,12、第二紧定螺母,13、支撑盖板,14、第一筋板,15、第二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绕线模,以实现绕线模的绕线模板之间距离的快速调节和提高绕线模板之间距离调节的精度。
[00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模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模的俯视图。
[0032]一种绕线模,包括:底座I ;设置底座I两端的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
[0033]设置在底座I中部的第三轴承5和第四轴承6,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第三轴承5和第四轴承6依次同轴布置;一端与第一轴承3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轴承5连接的第一螺杆7 ;一端与第二轴承4连接另一端与第四轴承6连接的第二螺杆8 ;设置在第一轴承3与第三轴承5之间且与第一螺杆7螺纹配合的第一支撑座9,第一支撑座9上设置有绕线模板;设置在第二轴承4与第四轴承6之间且与第二螺杆8螺纹配合的第二支撑座10,第二支撑座10上设置有绕线模板,第一支撑座9和第二支撑座10与底座I均通过螺钉连接。
[0034]本方案提供的绕线模,通过转动第一螺杆7和第二螺杆8分别实现第一支撑座9和第二支撑座10的位置调节,螺杆上螺纹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可以实现第一支撑座9和第二支撑座10位置的精确调整,提高了第一支撑座9和第二支撑座10位置调整的精度,同时相对于通过工作经验调整绕线模的绕线模板之间距离的方式也可以缩短距离的调节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0035]本方案提供的装置通过气动扳手转动第一螺杆7和第二螺杆8,第一支撑座9和第二支撑座10分别沿着第一螺杆7和第二螺杆8运动,实现对设置在第一支撑座9和第二支撑座10上的绕线模板之间距离的调整,当绕线模板之间的距离靠近指定距离的时候,通过固定扳手对第一螺杆7和第二螺杆8进行微调操作,直到绕线模板之间的距离达到指定距离,通过螺钉将第一支撑座9和第二支撑座10固定在底座I上,保证第一支撑座9和第二支撑座10之间的距离不会发生变化。本方案提供的第一螺杆7和第二螺杆8为两根单独的螺杆,因此可以对第一支撑座9和第二支撑座10的位置进行单独调节,进一步提高了绕线模板的调节精度。
[0036]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绕线模板的调节速度,可以采用螺距较大的螺杆,如果想要进一步保证绕线模板之间距离调节的精度,优选的采用螺距较小的螺杆。
[0037]第一支撑座9和第二支撑座10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需要安装不同类型的绕线模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绕线模的通用性。
[0038]为了保证第一支撑座9和第二支撑座10能够沿着底座稳定滑动,还包括设置在底座I上的导轨2,第一支撑座9和第二支撑座10上均设置有与导轨2配合的凹槽,在转动第一螺杆7和第二螺杆8的过程中,第一支撑座9和第二支撑座10能够沿着导轨2滑动,导轨2为第一支撑座9和第二支撑座10的滑动提供了导向作用,同时可以避免第一支撑座9和第二支撑座10分别在第一螺杆7和第二螺杆8的带动下转动,保证装置稳定有效的工作。
[0039]为了保证装置的使用强度,还包括用于加固第一轴承3且与第一轴承3垂直布置的第一筋板14和用于加固第二轴承4且与第二轴承4垂直布置的第二筋板15,第一筋板
14可以对第一轴承3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第二筋板15也可以对第二轴承4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保证装置的使用强度,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发生晃动,保证第一螺杆7和第二螺杆8的传动精度。
[0040]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筋板14和第二筋板15的个数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筋板14和第二筋板15均位于导轨2的两侧,保证第一筋板14和第二筋板15能够分别对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提高装置的使用强度,优选的,第一筋板14与第一轴承3和底座I焊接连接,第二筋板15与第二轴承4和底座I焊接连接。
[0041]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第三轴承5和第四轴承6与底座I有多种连接方式,优选的本方案中采用螺钉连接或者焊接连接方式,上述两种方式都能实现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第三轴承5和第四轴承6与底座I稳定连接,螺钉连接的方式能够方便装置的安装和拆卸,焊接连接的方式能够保证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第三轴承5和第四轴承6与底座I连接的稳定性,且焊接工艺简单方便。
[0042]为了进一步调高装置使用的稳定性,第一螺杆7上设置有第一紧定螺母11,第二螺杆8上设置有第二紧定螺母12,当第一支撑座9和第二支撑座10的位置确定后,通过螺钉将第一支撑座9和第二支撑座10固定在底座I上,再将第一紧定螺母11和第二紧定螺母12分别拧紧,避免由于第一支撑座9和/或第二支撑座10的连接发生松动造成定位不准确,起到二次保护的作用。
[0043]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第三轴承5和第四轴承6均为双面带有防尘盖的深沟球轴承,能够降低外界粉尘对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第三轴承5和第四轴承6的损伤,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0044]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三轴承5的轴承座与第四轴承6的轴承座之间设置有支撑盖板13,支撑盖板13可以对第三轴承5和第四轴承6起到有效的支撑和固定作用,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强度。
[0045]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螺杆7与第一轴承3和第三轴承5过盈配合,保证第一螺杆7能够与第一轴承3和第三轴承5的轴承内圈同步转动,第一螺杆7与第一轴承3配合的一端为方形,能够方便气动扳手和固定扳手对第一螺杆7的转动操作;第二螺杆8与第二轴承4和第四轴承6过盈配合,保证第二螺杆8能够与第二轴承4和第四周承6的轴承内圈同步转动,第二螺杆8与第二轴承4配合的一端为方形,能够方便气动扳手和固定扳手对第二螺杆8的转动操作。
[0046]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螺杆7和第二螺杆8的螺纹均为梯形螺纹,梯形螺纹在传动过程中不易发生松动;压根强度高,对中性好。
[004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绕线模,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⑴; 设置所述底座(I)两端的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 设置在所述底座(I)的中部的第三轴承(5)和第四轴承¢),所述第一轴承(3)、所述第二轴承(4)、所述第三轴承(5)和所述第四轴承(6)依次同轴布置; 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轴承(5)连接的第一螺杆(7); 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轴承(6)连接的第二螺杆(8); 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3)与所述第三轴承(5)之间且与所述第一螺杆(7)螺纹配合的第一支撑座(9),所述第一支撑座(9)上设置有绕线模板; 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4)与所述第四轴承(6)之间且与所述第二螺杆(8)螺纹配合的第二支撑座(10),所述第二支撑座(10)上设置有所述绕线模板,所述第一支撑座(9)和所述第二支撑座(10)与所述底座(I)均通过螺钉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I)上的导轨(2),所述第一支撑座(9)和所述第二支撑座(10)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导轨(2)配合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加固所述第一轴承(3)且与所述第一轴承(3)垂直布置的第一筋板(14)和用于加固所述第二轴承(4)且与所述第二轴承(4)垂直布置的第二筋板(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筋板(14)和所述第二筋板(15)的个数均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筋板(14)和所述第二筋板(15)均位于所述导轨(2)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3)、所述第二轴承(4)、所述第三轴承(5)和所述第四轴承(6)与所述底座(I)螺钉连接或者与所述底座(I)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7)上设置有第一紧定螺母(11),所述第二螺杆(8)上设置有第二紧定螺母(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3)、所述第二轴承(4)、所述第三轴承(5)和所述第四轴承(6)均为双面带有防尘盖的深沟球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轴承(5)的轴承座与所述第四轴承出)的轴承座之间设置有支撑盖板(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7)与所述第一轴承(3)和所述第三轴承(5)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螺杆(7)与所述第一轴承(3)配合的一端为方形;所述第二螺杆(8)与所述第二轴承(4)和所述第四轴承(6)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螺杆(7)与所述第二轴承(4)配合的一端为方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7)和所述第二螺杆(8)的螺纹均为梯形螺纹。
【文档编号】B21F3/00GK204234637SQ201420731486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7日
【发明者】钟军 申请人: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