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整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05923阅读:1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压整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压整形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金属零件经过冲压加工后,材料应力释放,导致金属零件平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向上或向下弯曲,为保证产品的品质,通常采用冲压整形模具将金属零件整形,现有的冲压整形模具在使用时,往往需要人工向模具上放置工件,并设置有光栅传感器,用于感应工人手伸入和缩回的动作,当人手缩回时,光栅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冲床开始工作。这种方式存在着工人的安全无法保障,且劳动强度过大的问题,而且加工效率过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整形模具,以解决工人劳动强度大,人身安全无法保障、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种冲压整形模具,包括模架,位于所述模架内的模板,所述模架上固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冲压板,所述冲压板位于模板的正上方,所述模板的两侧设有固设在模架上的检测机构,所述模架的一侧设有连接于模板的输送机构,工件置于所述输送机构上,所述驱动机构、检测机构以及输送机构均连接于固设在模架上的控制器。
[0006]作为优选,所述模架包括位于下端的底座,以及位于上端的顶板,所述底座与顶板之间通过若干均布设置的支撑柱连接,所述模板、检测机构均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机构固接在顶板上。
[0007]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冲压气缸,所述冲压气缸连接于控制器,且其输出端穿过顶板设置。
[0008]作为优选,所述检测机构为光电传感装置,其包括位于模板相对两侧的光电发射器以及光电接收器,所述光电发射器和光电接收器均固设在底座上且均连接于控制器。
[0009]作为优选,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支撑座,位于支撑座上的输送带装置,以及驱动连接于输送带装置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支撑座上。
[0010]作为优选,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固接在底座一侧的支架,所述驱动电机部分置于所述支架上。
[0011]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安装在顶板上,且所述控制器上设有显示屏以及若干按键。
[0012]作为优选,所述模板两侧分别设有导柱,所述冲压板对应所述导柱的位置设有导柱孔,所述导柱穿过导柱孔设置。
[0013]作为优选,所述模板两侧的导柱呈对角设置。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输送机构,能够实现工件的自动上料,降低了人工上料的危险性以及工人的劳动强度。通过设置检测机构对工件是否处于待冲压整形位置进行检测,进一步的提高了工人的人身安全,且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
[0017]1、模架;2、模板;3、驱动机构;4、冲压板;5、检测机构;6、输送机构;7、控制器;11、底座;12、顶板;13、支撑柱;21、导柱;31、冲压气缸;41、导柱孔;51、光电发射器;52、光电接收器;61、支撑座;62、输送带装置;63、驱动电机;64、支架;71、显示屏;72、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19]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压整形模具,如图1所示,该冲压整形模具包括模架1、模板2、驱动机构3、冲压板4、检测机构5、输送机构6以及控制器7,其中驱动机构3、检测机构5以及输送机构6均连接于控制器7。
[0020]模架I包括位于下端的底座11,以及位于上端的顶板12,在底座11与顶板12之间通过若干均布设置的支撑柱13连接,优选的,将支撑柱13设置为四个,设置在底座11的四角上。
[0021]模板2安装在底座11上,其用于对工件进行冲压整形,本实施例中,模板2位于四个支撑柱13之间的位置处。
[0022]驱动机构3固设在顶板12上,包括竖直设置的冲压气缸31,该冲压气缸31连接于控制器7,且其输出端穿过顶板12设置,且冲压气缸31的输出端固接有上述冲压板4,冲压板4位于模板2的正上方。通过冲压气缸31,能够带动冲压板4向模板2移动,并使冲压板4对模板2上的工件进行冲压整形。
[0023]优选的,本实施例在模板2的两侧上分别设有导柱21,具体设置为两个,冲压板4对应导柱21的位置设有导柱孔41,导柱21穿过导柱孔41设置。通过设置导柱21,能够对冲压板4进行导向定位,使得冲压板4移动更加精确平稳。更为优选的,上述模板21两侧的导柱21呈对角设置,进一步使冲压板4移动更加精确平稳。
[0024]检测机构5固设在底座11上,且位于模板2的两侧设置。具体的,该检测机构5为光电传感装置,该光电传感装置包括位于模板2相对两侧的光电发射器51以及光电接收器52,光电发射器51和光电接收器52均固设在底座11上且均连接于控制器7。当工件置于模板2上时,光电发射器51发射的光线被遮挡,上述光电接收器52接收不到光线,就会发送信号给控制器7,控制器7接收信号后,控制冲压气缸31驱动冲压板4对工件进行冲压整形。当模板2上没有工件时,光电接收器52能够接收到光线,其发送另一信号给控制器7,控制器7关闭冲压气缸31,停止冲压。
[0025]输送机构6设置在底座11的一侧,工件置于该输送机构6上,由输送机构6向模板2上输送工件。具体的,该输送机构6包括支撑座61,位于支撑座61上的输送带装置62,以及驱动连接于输送带装置62的驱动电机63,该驱动电机63安装在支撑座61上且连接于控制器7。上述输送带装置62可以是若干输送辊以及由输送辊带动移动的输送带,驱动电机63输出端连接于其中一个输送辊,通过驱动电机63驱动输送带以及其上的工件移动,并最终被移动至模板2上。本实施例中,上述输送带装置62的高度与模板2的高度平齐,且光电发射器51和光电接收器52均设置在工件最先输送至模板2的一端的两侧,进而只有在工件被完全输送至模板2上且位置准确时,光电接收器52才被遮光,此时工件处于待加工位置处,控制器7开始控制冲压气缸31运行。
[0026]上述输送机构6还包括固接在底座11 一侧的支架64,驱动电机63部分置于支架64上,该支架64用于对驱动电机63的支撑。
[0027]上述控制器7安装在顶板12上,且控制器7上设有显示屏71以及若干按键72。其中显示屏71用于显示冲压压力,按键72用于控制模具上各部件的启闭。
[0028]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冲压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架(I),位于所述模架(I)内的模板(2),所述模架(I)上固接有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连接有冲压板(4),所述冲压板(4)位于模板(2)的正上方,所述模板(2)的两侧设有固设在模架(I)上的检测机构(5),所述模架(I)的一侧设有连接于模板(2)的输送机构(6),工件置于所述输送机构(6)上,所述驱动机构(3)、检测机构(5)以及输送机构(6)均连接于固设在模架(I)上的控制器(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I)包括位于下端的底座(U),以及位于上端的顶板(12),所述底座(11)与顶板(12)之间通过若干均布设置的支撑柱(13)连接,所述模板(2)、检测机构(5)均置于所述底座(11)上,所述驱动机构(3)固接在顶板(1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竖直设置的冲压气缸(31),所述冲压气缸(31)连接于控制器(7),且其输出端穿过顶板(12)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5)为光电传感装置,其包括位于模板(2)相对两侧的光电发射器(51)以及光电接收器(52),所述光电发射器(51)和光电接收器(52)均固设在底座(I)上且均连接于控制器(7)。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冲压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6)包括支撑座(61),位于支撑座(61)上的输送带装置(62),以及驱动连接于输送带装置(62)的驱动电机(63),所述驱动电机(63)安装在支撑座(61)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压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6)还包括固接在底座(11) 一侧的支架(64),所述驱动电机(63)部分置于所述支架(64)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压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7)安装在顶板(12)上,且所述控制器(7)上设有显示屏(71)以及若干按键(7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2)两侧分别设有导柱(21),所述冲压板(4)对应所述导柱(21)的位置设有导柱孔(41),所述导柱(21)穿过导柱孔(41)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压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2)两侧的导柱(21)呈对角设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模具领域,公开了一种冲压整形模具,包括模架,位于所述模架内的模板,所述模架上固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冲压板,所述冲压板位于模板的正上方,所述模板的两侧设有固设在模架上的检测机构,所述模架的一侧设有连接于模板的输送机构,工件置于所述输送机构上,所述驱动机构、检测机构以及输送机构均连接于固设在模架上的控制器。本发明通过设置输送机构,能够实现工件的自动上料,降低了人工上料的危险性以及工人的劳动强度。通过设置检测机构对工件是否处于待冲压整形位置进行检测,进一步的提高了工人的人身安全,且提高了加工效率。
【IPC分类】B21D43/12, B21D55/00, B21D37/10
【公开号】CN105710243
【申请号】CN201610237930
【发明人】吉祥, 孟坤全, 祁新亮, 何建久
【申请人】昆山安泰美科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