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车密着检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9279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冲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台车密着检知装置。



背景技术:

冲床台车换模完毕后,开入冲床的工作位置,落到底座上面,如果底座上面有微小型异物时,会影响滑块底面与台盘上平面的平行度,此时运行冲床不仅会影响加工零件的质量而且会发生卡模现象,损坏模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现有的冲床台车检知为间接检知,有的台车无密着检知。间接检知的方法其缺点是由于制作、安装误差不能精确检知台车和底座上面的密着配合状态,使用时间长久以后故障率高,而且调整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精确定位、防止模具损坏的台车密着检知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台车密着检知装置,包括上定位块、下定位块和接近开关,所述上定位块有两块分别对角设置在台车底面两个安装孔内,所述下定位块有两块分别对角设置在底座顶面两个安装孔内,所述上定位块与下定位块可以相互配合对接在一起,所述下定位块设置有接近开关用于检测所述上定位块是否靠近。

进一步的,所述上定位块设置有凹槽,所述下定位块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和凹槽侧面的接触面为导向配合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凸台上边缘设置有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的凸台中央设置有接近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的接近开关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所述凸台上并可以调节合适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凹槽底面设置有感应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感应板为镍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接近开关为高频振荡型接近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凸台和凹槽相互配合对接后,所述的感应板与接近开关之间的距离为1-10mm。

进一步的,所述凸台和凹槽定位精度为0.05mm。

本发明的台车密着检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精确定位,保证台车底面和底座顶面充分贴合,避免了因为滑块底面与台盘上平面的不平行,影响加工零件的质量,发生卡模或者损坏模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台车,2、底座,3、上定位块,4、下定位块,5、感应板,6、接近开关,7、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发明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一种台车密着检知装置,包括上定位块3、下定位块4和接近开关6,所述上定位块3有两块分别对角设置在台车1底面两个安装孔内,所述下定位块4有两块分别对角设置在底座2顶面两个安装孔内,所述上定位块3与下定位块4可以相互配合对接在一起,所述下定位块4设置有接近开关6用于检测所述上定位块3是否靠近。

特别优选的,所述上定位块3设置有凹槽,所述下定位块4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和凹槽侧面的接触面为导向配合面。

特别优选的,所述的凸台上边缘设置有倒角。

特别优选的,所述的凸台中央设置有接近开关6。

特别优选的,所述的接近开关6通过锁紧螺母7固定在所述凸台上并可以调节合适的高度。

特别优选的,所述的凹槽底面设置有感应板5。

特别优选的,所述的感应板5为镍板,选用镍板,耐酸碱腐蚀,经过长时间使用表面不会发生锈蚀,不会影响定位精度。

特别优选的,所述的接近开关6为高频振荡型接近开关,对镍制材料检测最为灵敏。

特别优选的,所述凸台和凹槽相互配合对接后,所述的感应板5与接近开关6之间的距离为1-10mm。

特别优选的,所述凸台和凹槽定位精度为0.05mm。

当冲床需要更换模具时,台车夹紧器松开,台车被顶起,接近开关检知不到上定位块,给控制系统发出台车已经顶起的信号,台车马达可以启动,驱动台车开出工作区进入换模区进行换模作业;台车换模作业结束以后,开入工作区,通过所述上定位块和下定位块的导向配合面精确定位,下降落到底座上面,接近开关检知到上定位块,给控制系统发出台车已经落下的信号,台车夹紧器夹紧,冲床可以进行冲压作业。当台车和底座之间有异物时,台车底面和底座顶面不能充分贴合,所述接近开关不能检知到上定位块,发出异常信号,等异物清理完毕后,就可以进行正常工序作业。

本发明的台车密着检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精确定位,保证台车底面和底座顶面充分贴合,避免了因为滑块底面与台盘上平面的不平行,影响加工零件的质量,发生卡模或者损坏模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