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管桩模具合模的自动风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508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用于管桩模具合模的自动风炮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桩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桩模具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管桩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在上模圆周面上设有上法兰边,在下模圆周面上设有下法兰边,上法兰边和下法兰边上均设有多个凹口,在下模上设有位于凹口相对两侧的连接板,连接板通过轴与螺栓(由螺母和螺杆组成)铰接,上模与下模合模后,将下模上的螺栓进行翻转,使螺栓的螺杆嵌入下上法兰边和下法兰边的凹口中,然后通过风炮将每一个螺栓上的螺母拧紧,从而使得上模和下模紧固为一体。在上模和下模的圆周面上均设有轴向布置的加强筋,以及沿周向布置的跑轮。

对于上模和下模合时拧紧螺栓的方法,早期的方式是人工手持风炮(风炮是一种气动工具,因为它工作的时候噪音比较大如炮声,故而得名,也称作气动扳手。它的动力来源是空压机输出的压缩空气,当压缩空气进入风炮气缸之后带动里面的叶轮转动而产生旋转动力,叶轮再带动相连接的打击部位进行类似锤打的运动,在每一次敲击之后,把螺丝拧紧或者卸下来。它的力量通常跟空压机的压力是成正比的,压力大产生的力量大,反之则小),按顺序拧紧每个螺栓,在拧紧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先用手或脚将下模上的螺栓进行翻转以嵌入到上法兰边和下法兰边的凹口中,然后再用风炮机拧紧。由于管桩模具的长度较长,一台管桩模具上至少有几十颗螺栓,这对手持风炮机的操作人员来说,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

公开号为CN105583612A公开了一种用于管桩自动化生产线合模机中的风炮机构,其工作原理是,风炮座有若干个,固定在风炮架上,风炮架固定在机架上,在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气缸的输出端与风炮架固定连接,当气缸动作时,风炮架能上下升降从而带动风炮座升降,风炮座升降带动风炮座内的风炮升降,风炮下降到对应于螺栓的位置时,即将进行螺栓的拧紧工作。

虽然,上述风炮机构解决了人工拧紧螺栓费时费力的问题,但是,风炮机构在拧螺栓之前,还是需要通过人工将螺栓进行翻转并嵌入到上法兰边和下法兰边的凹口中,而且,由于风炉的位置是固定的,两个相邻风炮之间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因此,这种风炮机构只适用于与螺栓间距与风炮等距的管桩模具的紧固,比如,两个风炮之间的间距为100mm,那么上模或下模上相邻两个螺栓以及凹口之间的间距也必须是100mm,这样每个风炮才能对应于各自需要拧紧的螺栓。然而,随着管桩模具的变化,上模和下模上的相邻两个螺栓以及凹口之间的间距也出现了变化,即螺栓和凹口之间的间距是非等距的,例如,当前螺栓与下一个螺栓之间的间距为100mm,而下一个螺栓与再下一个螺栓之间的间距为80mm,这样,上述的风炮机构无法适用于这样的管桩模具。因此,上述的风炮机构还无法达到自动化程度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的用于管桩模具合模的自动风炮装置,本发明对螺栓的拧紧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管桩模具合模的自动风炮装置,包括风炮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管桩模具穿过的第一框架、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第二框架、平台、第三框架、第一升降驱动机构,第一框架上设有与管桩模具运动方向相同的第一滑轨,第一直线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一框架上,第二框架滑动配合在第一滑轨上,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框架连接,平台设置于第二框架上,第三框架设置于平台上,第一升降驱动机构沿第一框架的纵向布置且固定在第三框架上,第一升降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穿过第三框架后与风炮机构连接;

第一直线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框架运动的速度与管桩模具运动的速度相同时,第一升降机构驱动风炮机构下降,在第二框架与管桩模具同步运动过程中风炮机构将管桩模具上的螺栓拧紧。

进一步地,还包括对管桩模具上的每一个凹口以及每一个螺栓具体位置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位于第一框架的上游。

进一步地,检测装置包括供管桩模具穿过的框架;以及

设置在框架相对两个侧部且在管桩模具穿过框架时对管桩模具上的每一个螺栓位置进行检测的第一扫描测量机构;以及

设置在框架上部且在管桩模具穿过框架时对管桩模具上的每一个凹口位置进行检测的第二扫描测量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框架上供管桩模具穿过框架时对管桩模具管径进行检测的第三扫描测量机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直线驱动机构,第二直线驱动机构的一端与第二框架固定连接,第二直线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框架上设有第二滑轨,所述平台滑动配合在第二滑轨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使铰接在管桩模具上的螺栓进行旋转的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沿第一框架的纵向布置,旋转机构的一端与平台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旋转机构包括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设置于平台上;

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的一端与平台连接,第二支架上设有轨迹槽;

直线驱动机构,该直线驱动机构位于第二支架内,直线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设有钩住铰接工件的机构或者抓取铰接工件的机构,直线驱动机构上设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的一端间隙配合在第二支架上的轨迹槽中,所述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直线驱动机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以及两个第二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框架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连接柱,连接柱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柱的另一端与平台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风炮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板、导向柱、弹簧、风炮,第二连接板上设有通孔,导向柱的一端穿过第二连接板上的通孔后与第二连接板形成间隙配合,导向柱的另一端设有限位部件,所述弹簧套在导向柱上,弹簧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抵顶,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部件抵顶,风炮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控制第一直线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框架运动,使平台以及连接在平台上的风炮机构与管桩模具同步运动,在两者同步运动的过程中即可将螺栓拧紧,当风炮机构拧紧当前螺栓后,风炮机构上升,第一直线驱动机构中的电机反转,使第二框架带动平台以及风炮机构回到初始位置,当对下一颗螺栓进行拧紧时,重复上述工作过程。在本发明中,由于第二框架具有可移动性的特点,因此,对于在不同位置的螺栓,只需在先获取到各个螺栓的具体位置后,均可对其施以进行拧紧的工作,而与螺栓之间的间距大小无关。而且,本发明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使第二框架以及风炮机构等具有可移动性的特点,装置在设置时,只需在管桩管模具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风炮机构即可,而且,第一框架的长度也不需要设置得太长,通过加速后在同步的形式来拧紧螺栓,不但可以使不同间隔距离的螺栓都可以获得拧紧,而且也不用在管桩模具的一侧设置多个风炮,这样有利于节约成本以及减少生产场地占用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管桩模具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自动风炮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自动风炮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自动风炮装置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钩住铰接工件的机构的示意图。

1为纵梁,2为横梁,3为第一扫描测距仪,4为第一直线驱动器,5为第一安装板,6为第二扫描测距仪,7为第二直线驱动器,8为第二安装板,9为扫描测量器,10为管桩模具,11为小车,12为主框架,13为第一横梁,14为第二横梁,15为中间横梁,16为第一滑轨,17为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8为第二框架,19为平台,20为第二直线驱动机构,21为第一连接板,22为连接柱,23为第一气缸,24为第二气缸,25为第二连接板,26为导向柱,27为弹簧,28为风炮,29为限位部件,31为主支架,32为滑动架,33为升降机构,34为矩形槽段,35为弧形槽段,36为立板,37为上框体,38为气缸,39为套壳,40为导向机构,41为连杆,42为套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至图7所示,用于管桩模具合模的自动风炮装置,包括检测装置、供管桩模具穿过的第一框架、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第二框架、平台、第三框架、第一升降驱动机构、风炮机构、第二直线驱动机构、使铰接在管桩模具上的螺栓进行旋转的旋转机构,下面对每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检测装置位于第一框架的上游,检测装置对管桩模具上的每一个凹口以及每一个螺栓具体位置进行检测,检测装置包括:

如图3和图4所示,供管桩模具10穿过的框架;所述框架至少由两个纵梁1以及至少一个横梁2组成,纵梁1的端部与横梁2的端部连接,本发明中,纵梁1的数量优选为2个,横梁2的数量优选为1个,两个纵梁1的一端分别连接横梁1的一个端部,两个纵梁1的另一端直接固定在地基上,框架的形状成门框的形状。

设置在框架相对两个侧部且在管桩模具10穿过框架时对管桩模具上的每一个螺栓位置进行检测的第一扫描测量机构;所述框架侧部为框架的两个纵梁1。所述第一扫描测量机构包括第一扫描测距仪3,一般来说,螺栓的端部呈六边形或圆形,第一扫描测距仪3对螺栓的端部进行扫描(扫描过程中,管桩模具10放置在小车11上,小车11移动,管桩模具10随着小车11移动,而框架是固定不动的),在扫描过程中,螺栓端部边缘与第一扫描测距仪3之间的间距是有变化的,因此,第一扫描测距仪3根据间距的变化首先可以判断出螺栓的存在,在根据具体扫描的坐标,得出螺栓的具体位置。这样,通过第一扫描测距仪3可以确定每一个螺栓的具体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扫描测量机构还包括第一直线驱动机构,该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扫描测距仪3连接。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直线驱动器4、第一安装板5,第一直线驱动器4可以采用气缸、油缸,或者第一直线驱动器由电机和丝杆机构组成,第一安装板5固定在第一直线驱动器4的输出端,第一直线驱动器4产生直线的推力作用时,带动第一安装板5直线运动,第一扫描测距仪3随之直线运动。

设置在框架上部且在管桩模具10穿过框架时对管桩模具上的每一个凹口位置进行检测的第二扫描测量机构,所述框架上部为框架的横梁2。所述第二扫描测量机构包括第二扫描测距仪6。第二扫描测距仪6对管桩模具10上的法兰边进行扫描时,当扫描到法兰边时,由于法兰边是平整的实体部件,第二扫描测距仪6在扫描法兰边所获得的距离值是没有变化的,当管桩模具移动到凹口与第二扫描测距仪6对应时,这时,第二扫描测距仪6测量的值变化比较大,因此,可以确认该位置有凹口存在。在根据具体扫描的坐标,得出凹口的具体位置。这样,通过第二扫描测距仪6可以确定每一个凹口的具体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二扫描测量机构还包括第二直线驱动机构,该第二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二扫描测距仪6连接。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直线驱动器7、第二安装板8,第二直线驱动器7可以采用气缸、油缸,或者第一直线驱动器由电机和丝杆机构组成,第二安装板8固定在第二直线驱动器7的输出端,第二直线驱动器7产生直线的推力作用时,带动第二安装板8直线运动,第二扫描测距仪6随之直线运动。

框架上设有在管桩模具10穿过框架时对管桩模具管径进行检测的第三扫描测量机构。所述第三扫描测量机构位于框架的侧部,即第三扫描测量机构固定在框架的纵梁1上,第三扫描测量机构至少包含三个扫描测量器9,即第一扫描测量器、第二扫描测量器、第三扫描测量器,这些扫描测量器9沿着框架的纵向间隔布置,即沿着框架的纵向从下至上间隔布置。管桩模具的管径大小主要分300mm、400mm、500mm,显然地,三种管径大小的管桩模具10的高度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当管径为300mm的管桩模具被本发明检测时,处于最低位的第一扫描测量器所发出的信号被管桩模具10所阻挡,而其余两个所发出的信号处于正常状态,则可判定管径为300mm的管桩模具10,当管径为400mm的管桩模具10被本发明检测时,处于最低位以及中间位的第一扫描测量器和第二扫描测量器所发出的信号被管桩模具10所阻挡,而处于最高位置的第三扫描测量器所发出的信号处于正常状态,则可判定管径为400mm的管桩模具10。当管径为500mm的管桩模具10被本发明检测时,第一扫描测量器、第二扫描测量器以及第二扫描测量器所发出的信号均被管桩模具10所阻挡,则可判定管径为500mm的管桩模具。对于管径不同的管桩模具10,被检测的螺栓沿框架纵向的高度是不一样的,因此,通过控制第一直线驱动器4工作,改变第一扫描测距仪3沿框架纵向所在的位置。对于管径不同的管桩模具10,被检测的凹口沿框架横向的距离也是不一样的,通过控制第二直线驱动器7工作,改变第二扫描测距仪6的沿框架横向所在的位置。

如图5至7所示,第一框架包括呈门框形的主框架12,主框架为两个,两个主框架之间通过第一横梁13、第二横梁14以及中间横梁15进行连接,第一框架上设有与管桩模具运动方向相同的第一滑轨16,在第一横梁13、第二横梁14以及中间横梁15上均设有第一滑轨16,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7设置于第一框架上,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7由电机、丝杆、螺母以及丝杆座组成,第一横梁13、第二横梁14上均固定有电机和丝杆座,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的一端连接,丝杆的另一端与丝杆座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螺母螺纹配合在丝杆上。第二框架18滑动配合在第一滑轨16上,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7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框架18连接,在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7中,螺母成为该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7的动力输出端,因此,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7中的螺母与第二框架18连接,这样,当电机工作时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带动螺母直线运动,第二框架18随着螺母直线运动。由于第一滑轨16是沿着与管桩模具10运动方向布置的,因此,第二框架18的运动方向也与管桩模具10运动方向相同。

平台19设置于第二框架18上,平台19优先选择板状部件,平台19通过螺栓与第二框架18固定连接,在平台19靠近中间横梁15的一端设有缺口。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20的一端与第二框架18固定连接,第二直线驱动机构20的另一端与平台1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框架18上设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布置的方向与管桩模具10运动方向交叉呈十字状,所述平台19滑动配合在第二滑轨上,通过第二直线驱动机构20工作,驱动平台19沿着第二滑轨直线运动。第二直线驱动机构20优先采用气缸,还可以为油缸、直线电机,或者由电机和丝杆机构组成。

第三框架设置于平台19上,第三框架包括第一连接板21以及连接柱22,连接柱2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21固定连接,连接柱22的另一端与平台19固定连接。第一升降驱动机构沿第一框架的纵向布置且固定在第三框架上,第一升降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穿过第三框架后与风炮机构连接;优选地,第一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23以及两个第二气缸24,第一气缸23位于两个第二气缸24之间,两个第二气缸24主要用于驱动风炮机构升降,由于第二气缸24的体积小,因此,能快速地形成升降,而且由于管桩模具上具有跑轮等部件,在迈过这些部件时,可以分成多级升降,而不需要升高得太多,通过小体积的第二气缸24更容易进行控制。

风炮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板25、导向柱26、弹簧27、风炮28,第二连接板25上设有通孔,导向柱26的一端穿过第二连接板25上的通孔后与第二连接板25形成间隙配合,导向柱26的另一端设有限位部件29,该限位部件29优选为螺纹连接在导向柱26上的螺母,所述弹簧27套在导向柱26上,弹簧27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25抵顶,弹簧27的另一端与限位部件29抵顶,风炮28与第二连接板25固定连接。

如图5、图7以及图7所示,所述旋转机构沿第一框架的纵向布置,旋转机构的一端与平台19固定连接。旋转机构包括:升降机构、第二支架、直线驱动机构、导向机构,下面对每部分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升降机构33设置于平台19上,升降机构33为气缸或者油缸或者直线电机,或者升降机构33由电机和丝杆机构组成,本实施方式中,升降机构33优先选择气缸,气缸的缸体固定在平台19上。

第二支架的一端与平台连接,第二支架上设有轨迹槽,优选地,轨迹槽由矩形槽34段以及弧形槽段35组成。第二支架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立板36,在两个立板36上均设置有所述的轨迹槽,第二支架还可以包含上框体37,两个立板36通过上框体37与平台连接。

所述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直线驱动机构连接。直线驱动机构位于第二支架内,本实施方式中,直线驱动机构位于两个立板35之间。优选地直线驱动机构包括气缸38、套壳39,气缸38的缸体位于该套壳39中,气缸38的缸体与该套壳39固定连接,升降机构33的动力输出端与套壳39固定连接。直线驱动机构上设有导向机构40,导向机构40的一端间隙配合在第二支架上的轨迹槽中,导向机构的另一端固定在套壳上。优选地,导向机构包括轴承、连接轴,轴承间隙配合在第二支架上的轨迹槽中,连接轴的一端与轴承连接,连接轴的另一端与直线驱动机构固定连接,由于轴承的外圈可以转动,因此可以减小轨迹槽槽壁面之间的磨损。直线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设有钩住铰接工件的机构或者抓取铰接工件的机构,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直线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设置钩住铰接工件的机构为连杆41,该连杆的一端设有封闭或者非封闭的套圈42。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升降机构33还可以采用曲柄滑块机构或者齿轮齿条机构,气缸38还可以采用油缸、直线电机等代替,或者采用电机和丝杆机构组成的直线驱动器所代替。导向机构40也可以直接轴。

对本发明的工作过程进行以下说明:

承载着管桩模具10的小车11从检测装置穿过时,通过扫描测量器9检测管桩模具10的内径,根据管桩模具10的内径使第一直线驱动器4驱动第一扫描测距仪3,以改变第一扫描测距仪3的位置,通过第二直线驱动器7驱动第二扫描测距仪6,以改变第二扫描测距仪6的位置,通过第二直线驱动机构20驱动平台19滑动,以改变风炮28的位置。在第一扫描测距仪3、第二扫描测距仪6以及风炮28均到达适应于当前管径的管桩模具的位置后,随着管桩模具10的移动,第一扫描测距仪3对管桩模具上的螺栓进行扫描,在扫描过程中,由于螺栓端部边缘与第一扫描测距仪3之间的间距是有变化的,因此,第一扫描测距仪3根据间距的变化首先可以判断出螺栓的存在,在根据具体扫描的坐标,得出螺栓的具体位置。第二扫描测距仪6对管桩模具10上的法兰边进行扫描时,当扫描到法兰边时,由于法兰边是平整的实体部件,第二扫描测距仪6在扫描法兰边所获得的距离值是没有变化的,当管桩模具移动到凹口与第二扫描测距仪6对应时,这时,第二扫描测距仪6测量的值变化比较大,因此,可以确认该位置有凹口存在。这样,根据管桩模具10上的螺栓和凹口以及跑轮的各自特点,检测装置可以确定每一个螺栓和凹口以及跑轮等零部件的具体位置,并将这些具体位置记录,以后后续风炮拧紧螺栓时使用。

随着管桩模具10的继续移动,管桩模具10进入到第一框架的下方后,根据检测装置对螺栓和凹口所确定的位置,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7驱动第二框架18加速移动,第二框架18在加速移动的过程中追上管桩模具10,当第二框架18移动至连接在所述平台上的风炮28与凹口对应时,这时,第二框架18的移动速度与管桩模具10的速度保持同步,两者在同步运动的过程中,首先气缸38的活塞杆伸出,驱动连杆41移动,当套圈42移动至螺栓下方(从图示方向看)并越过螺栓,升降机构33工作,依次带动套壳39以及气缸38进行上升(从图示方向看),从而,连杆41也随之上升,连杆41在上升的过程中,同时气缸8的活塞杆回缩,这样,套圈42将螺栓紧紧钩住,而升降机构33继续上升,套壳39、气缸38以及连杆41也随之继续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由于套壳39上连接的导向机构40的端部间隙配合在所述的轨迹槽中,因此,套壳39、气缸38以及连杆41的上升的路径是沿着轨迹槽的轨迹进行的,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轨迹槽是由矩形槽段34和弧形槽段35组成的,因此,沿着该轨迹槽行走,从而可以使螺栓绕其铰接点以180度的角度(即半个圆)进行旋转。这时,第二气缸24依次驱动第二连接板25以及风炮28下降,风炮28对准螺栓后将螺栓拧紧。因此,本发明对螺栓的拧紧形式是:当第一直线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框架运动的速度与管桩模具运动的速度相同时,第一升降机构驱动风炮机构下降,在第二框架与管桩模具同步运动过程中风炮机构将管桩模具上的螺栓拧紧。

当风炮机构拧紧当前螺栓后,风炮机构上升,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7中的电机反转,使第二框架18带动平台19以及风炮机构回到初始位置,当对下一颗螺栓进行拧紧时,重复上述工作过程。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形式以及控制方式,只需在管桩管模具10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风炮机构即可,而且,第一框架的长度也不需要设置得太长,通过加速后在同步的形式来拧紧螺栓,不但可以使不同间隔距离的螺栓都可以获得拧紧,而且也不用在管桩模具10的一侧设置多个风炮,这样有利于节约成本以及减少生产场地占用的面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