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性能稳定的高效钢管钻孔车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462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性能稳定的高效钢管钻孔车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车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性能稳定的高效钢管钻孔车床。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钻孔车床是指利用比目标物更坚硬、更锐利的工具通过旋转切削或旋转挤压的方式,在目标物上留下圆柱形孔或洞的机械和设备车床的统称。也有称为钻机车床、打孔机车床、打眼机车床、通孔机车床等,钢管钻孔车床就是通过对钢管进行钻孔,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当前的钢管钻孔车床工作性能不够稳定,操作复杂,且对钢管钻孔的精准度不高,容易出现机械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性能稳定的高效钢管钻孔车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性能稳定的高效钢管钻孔车床,包括驱动箱、控制面板、工作台、开关、摆管器、导轨和钻孔,所述工作台下方电动机,且电动机左侧安装有支架,所述工作台前表面安装有左右控制开关,所述工作台右表面前后控制开关,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安装有导轨,所述导轨通过活动柱与摆管器相连,所述摆管器上表面安装有调节螺母,所述摆管器左表面安装有钻孔,且钻孔上方安装有感应器,所述钻孔左侧安装有间距传感器,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左侧安装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前表面下方安装有显示屏,且显示屏上方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表面安装有开关,且开关左下方安装有紧急复位转钮,所述开关右下方安装有调整旋钮,所述驱动箱右侧安装有转轴,且转轴右侧安装有钻头。

优选的,所述钻孔共安装有八个,且八个钻孔均匀安装在摆管器左表面。

优选的,所述调整旋钮与驱动箱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动机通过固定架与挡板相连。

优选的,所述转轴左侧安装有旋紧转盘。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轴左侧安装有旋紧转盘,能够旋紧和卸下转轴和钻头,不仅使得钻头更加牢固,并且提高了钻头在钻孔时的稳定性,还能随时更换不同规格的钻头,使其工作范围更加广,增强了钢管钻孔车床的工作性能,通过摆管器上表面安装有调节螺母,能够调整摆管器的孔径,适合不同规格的钢管进行钻孔操作,使用范围大,满足了实际的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性能稳定的高效钢管钻孔车床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性能稳定的高效钢管钻孔车床的摆管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箱、2控制面板、3显示屏、4工作台、5电动机、6支架、7固定架、8挡板、9左右控制开关、10紧急复位转钮、11开关、12调整旋转、13旋紧转盘、14转轴、15钻头、16调节螺母、17摆管器、18活动柱、19导轨、20前后控制开关、21间距传感器、22感应器、23钻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性能稳定的高效钢管钻孔车床,包括驱动箱1、控制面板2、工作台4、开关11、摆管器17、导轨19和钻孔23,工作台4下方电动机5,且电动机5左侧安装有支架6,工作台4前表面安装有左右控制开关9,工作台4右表面前后控制开关20,工作台4上表面安装有导轨19,导轨19通过活动柱18与摆管器17相连,摆管器17上表面安装有调节螺母16,摆管器17左表面安装有钻孔23,且钻孔23上方安装有感应器22,感应器23可感应到钻头15的位置,使得钻头15可以精准的从钻孔23处对钢管进行钻孔,钻孔23左侧安装有间距传感器21,工作台4上表面左侧安装有驱动箱1,驱动箱1前表面下方安装有显示屏3,显示屏3显示驱动箱1的工作状态,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更加直观的观察驱动箱1的工作状态,且显示屏3上方安装有控制面板2,控制面板2表面安装有开关11,且开关11左下方安装有紧急复位转钮10,紧急复位转钮10在钻头15出现故障时,可控制钻头15复位,避免钻头15钻偏,从而导致钻头15脱落,出现机械事故,开关11右下方安装有调整旋钮12,驱动箱1右侧安装有转轴14,且转轴14右侧安装有钻头15,钻孔23共安装有八个,且八个钻孔23均匀安装在摆管器17左表面,调整旋钮12与驱动箱1电性连接,电动机5通过固定架7与挡板8相连,转轴14左侧安装有旋紧转盘13。

工作原理:当使用性能稳定的高效钢管钻孔车床时,将钢管放入摆管器17内,调整调节螺母16,使得钢管更加牢固,按动左右控制开关9,活动柱18带动摆管器17在导轨19上左右移动,当摆管器17移动到钻头15处,打开开关11,钻头15转动,从摆管器17表面的钻孔23处对钢管进行钻孔操作,启动前后控制开关20,摆管器17在导轨19上前后移动,从而钻头15可对钢管不同的部位进行钻孔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