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轨式的端盖抓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3271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轨式的端盖抓取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一种滑轨式的端盖抓取结构,用于端盖加工的抓取以及移动中。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510836609.7;申请日2015.11.2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端面端盖的一次装夹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加长L型卡爪夹持双端面端盖油封室外圆的非加工表面;利用第一和第二刀具对双端面端盖的轴承室进行先粗车后精车的加工;刀架逆时针旋转90°,利用第三刀具对外端面及外端面止口进行先粗车后精车的加工;刀架逆时针旋转90°,利用第四刀具对内端面及内端面止口进行先粗车后精车的加工;刀架逆时针旋转180°,利用第五刀具对油封室进行先粗车后精车的加工;移动刀架,利用第六刀具对外端面止口进行密封圈槽的加工;以此完成双端面端盖的一次装夹加工。本发明解决现有组合刀具结构复杂、安装不便以及难以加工双端面端盖的问题,具有生产效率高,加工质量好等优点。

本申请中,对端盖夹持结构进行了公开,但是在具体使用中,对于端盖的移动及运输中的结构未进行公开。

以上专利申请由于它们的技术方案目的以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均不同,为此导致它们的技术方案包括结构和方法的不同,它们也不能简单地组合用以本专利申请,否则会导致结构设计更复杂,或者不能实施,等等。

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滑轨式的端盖抓取结构,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滑轨式的端盖抓取结构。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滑轨式的端盖抓取结构,包括墙板以及设置在墙板上的升降器,所述升降器上设有用于抓取端盖的夹持器,升降器与夹持器之间连接有运动架,运动架与墙板之间设有轨道单元。

所述轨道单元包括固定在运动架上的卡轨以及固定在墙板上的导轨,卡轨卡接在导轨上。

所述运动架与墙板之间还设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固定在墙板上的导向座以及固定在运动架上的导向轴,导向轴插接在导向座中,导向轴下部与运动架之间固定有凸出于运动架侧边的限位器。

所述升降器与夹持器之间连接有运动架,升降器沿着运动架的上部进行连接,夹持器设于运动架下部并跟从运动架的运动而移动。

所述升降器固定设置在墙板上,升降器上套接有矩形的运动架,运动架套接在升降器上部且两者间沿着上部进行连接。

所述运动架下部与夹持器之间连接有转向器及圆盘,夹持器设于圆盘下部,转向器沿着圆盘的侧边进行抵触或贴合,圆盘中间位置设有连接在运动架下部的转向轴。

所述转向器沿着圆盘侧边进行铰接或进行齿牙啮合连接。

所述升降器上连接有用于对升降器进行切换的换向器。

所述夹持器为气缸体,气缸体中设有在其中进行往返滑动的滑动阀,滑动阀上设有呈杆状的夹爪。

所述转向器为气缸体,气缸体中设有往返的阀体,阀体外部连接有齿条,齿条与圆盘边缘的齿牙啮合进而使圆盘沿着其中间位置的转向轴进行转动。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效果: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连接紧密、稳定性高。

2、选材方便、便于生产制造,造价低、易于普及。

3、便于在夹持端盖进行运输与移动,操纵性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滑轨式的端盖抓取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夹持器与夹爪的安装原理图。

图3为本申请中圆盘的转向原理图。

图4为本申请中图1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中端盖的剖视原理图。

图6为本申请中图5的俯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中导轨与卡轨的配合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滑轨式的端盖抓取结构,包括墙板1以及设置在墙板1上的升降器2,所述升降器2上设有用于抓取端盖D的夹持器6,升降器2与夹持器6之间连接有运动架3,运动架3与墙板1之间设有轨道单元;至少具有便于在夹持端盖进行轨道式的运输与移动,稳定性强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墙板1上安装升降器2,利用升降器2带动夹持器6对端盖D进行移动,进而实现端盖D加工中的夹持性的上下运输与移动。

参见图1~图7中所示,一种滑轨式的端盖抓取结构,包括墙板1以及设置在墙板1上的升降器2,所述升降器2上设有用于抓取端盖D的夹持器6。

利用墙板1为升降器2提供升降效果,其中升降器2为上下伸缩运动的气缸,通过升降器2的上下推动,带动夹持器6夹持端盖D进行上下运动。

其中,夹持器6为四根竖向夹持轴形成的夹持爪结构。

端盖D为具有空心的圆柱体,圆柱体的底边上设有边缘,该端盖D为帽形结构的盖子。

该申请中的夹持器6,利用四根夹持柱即夹爪7沿着夹持器6的外部轮廓进行夹持。

本申请实施例中,

升降器2与夹持器6之间连接有运动架3,运动架3与墙板1之间设有轨道单元。

在运动架3进行升降运动时,沿着运动架3与墙板1的竖向之间设置一轨道结构或轨道单元,利用轨道结构实现上下滑动间的稳定移动,且定位更加精确可靠。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轨道单元包括固定在运动架3上的卡轨8以及固定在墙板1上的导轨81,卡轨8卡接在导轨81上。

卡轨8为设有U形开口的卡条,导轨81为长条形的轨道,将卡轨8卡接或者套接在导轨81上,进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定向移动与上下滑动。

利用导轨81与卡轨8的卡接配合,实现对运动架3的定向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运动架3与墙板1之间还设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固定在墙板1上的导向座9以及固定在运动架3上的导向轴91,导向轴91插接在导向座9中,通过导向座9对导向轴91进行套接,进一步的限定运动架3的竖向或上下移动效果,避免运动架3发生偏移。

导向轴91下部与运动架3之间固定有凸出于运动架3侧边的限位器10。

沿着运动架3侧边凸出的结构形成限位器10,通过外部的限位块对限位器10进行阻挡,可以实现对运动架3的限位。

或者利用运动架3外部的检测器对限位器10进行检测,进而及时的对换向器21中气体方向进行换向,进而实现智能化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升降器2与夹持器6之间连接有运动架3,运动架3为矩形的框架,沿着矩形架的上部与升降器2之间进行连接,升降器2为气缸体,该缸体与墙板1固定,气缸体中的气缸轴与矩形架的上部之间进行固定。

升降器2沿着运动架2的上部进行连接,沿着运动架2的上部进行推动。

夹持器6设于运动架3下部沿着运动架3的下部对端盖D进行夹持性的移动。

利用夹持器6跟从运动架3的上下运动而进行上下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升降器2固定设置在墙板1上,升降器2上套接有矩形的运动架3,运动架3套接在升降器2上部且两者间沿着上部进行连接。

运动架3采用套接在升降器2上部的结构进行支撑与固定,通过升降器2上部的伸缩轴即气缸轴向上进行伸缩,进而完成运动架3的上下移动。

采用套接的方式便于运动架3的两侧沿着竖向进行轨道式的上下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运动架3下部与夹持器6之间连接有转向器4及圆盘5,通过转向器4沿着圆盘5的侧边进行推动,进而推动圆盘5下部夹持器6的转向。

夹持器6设于圆盘5下部,利用圆盘5的转向效果,实现圆盘5下夹持器6的转向,进而端盖D实现转向即角度移动与换向。

转向器4沿着圆盘5的侧边进行抵触或贴合,其中,转向器4为一气缸,将气缸体固定在运动架3下部,利用气缸中的伸缩轴与圆盘5的侧边位置进行铰接,进而推动圆盘5的转向。

圆盘5中间位置设有连接在运动架3下部的转向轴51。

转向轴51沿着圆盘5的中间位置进行固定,转向轴5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运动架3与圆盘5的中间位置。

转向轴51插接或卡接或套接在运动架3下部,便于转向轴51进行旋转。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转向器4沿着圆盘5侧边进行铰接或进行齿牙啮合连接。

所述转向器4为气缸体,气缸体中设有往返的阀体41,阀体41外部连接有齿条42,齿条42与圆盘5边缘的齿牙52啮合进而使圆盘5沿着其中间位置的转向轴51进行转动。

利用气缸体中的阀体41的往返运动带动齿条42进行往返,进而实现圆盘5的转向与移动。

通过阀体41位置的移动,实现齿条41带动圆盘5转角的改变,进而实现对圆盘5下部夹持的端盖D的角度的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升降器2上连接有用于对升降器2进行切换的换向器21。

换向器21为气缸的换向阀,利用气体的流向进而实现竖向安装的气缸进行伸出与缩进,结构简单,容易实现,造价低。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夹持器6为气缸体,气缸体中设有在其中进行往返滑动的滑动阀61,滑动阀61上设有呈杆状的夹爪7。

夹爪7为四根轴体或杆体,利用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上的气缸体,通过夹持器6沿着四个方位进行90度夹角的排列,进而实现夹爪7向内部的圆盘5中间位置的移动进而形成夹持。

滑动阀61为气缸体中的往返运动的阀体,将夹爪7跟从在阀体上沿着气缸体进行移动。

其中,气缸体沿着四个方位进行同步移动,即带动夹爪7同时向圆盘5中心内移动或同时向圆盘5的侧边上移动。即实现对端盖D的夹持与释放。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而且,本申请中零部件所取的名称也可以不同,并不限制本申请中的名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构思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