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孔道辊压式导线捋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0258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孔道辊压式导线捋直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线捋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孔道辊压式导线捋直器。



背景技术:

电工布线,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电线蜷曲,不是起了褶皱就是缠绕绞线,常因导线不规整使线槽涩滞胀满而卡线,修复起来耗力费时;也往往因多处部位紧密接触或线皮磨损,为日后电路“串火”、“烧线”等不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孔道辊压式导线捋直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孔道辊压式导线捋直器,包括孔道下底托,所述孔道下底托的一端安装有防滑橡胶膜,所述孔道下底托的内腔安装有压块复位弹簧,所述压块复位弹簧的外侧均安装有垂直滚轮,所述垂直滚轮的一端安装有水平滚轮,所述垂直滚轮的一端安装有孔道上盖体,所述孔道上盖体的一端安装有手指压块,且孔道上盖体的另一端安装有水平轮压簧,所述孔道下底托的内腔一端安装有转扭,且转扭位于压块复位弹簧的外侧,所述转扭的外侧安装有垂直轮压簧,所述垂直轮压簧位于垂直滚轮的内腔,所述水平滚轮位于垂直滚轮两两之间。

优选的,所述孔道下底托的外侧安装有手持装置,且手持装置的外侧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孔道下底托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孔,且连接孔与垂直滚轮的相切点位于一条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孔道上盖体位于孔道下底托的上端,且两者通过连接装置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1,与手工拉伸相比,能快速修复导线的蜷曲褶皱,有效提高电工布线的规整度和工作效率;

2,与不使用捋直器相比,能大幅度减少“烧线”、“串火”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孔道辊压式导线捋直器的一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孔道辊压式导线捋直器的另一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孔道辊压式导线捋直器,包括孔道下底托1,孔道下底托1的一端安装有防滑橡胶膜10,孔道下底托1的内腔安装有压块复位弹簧6,压块复位弹簧6的外侧均安装有垂直滚轮4,垂直滚轮4的一端安装有水平滚轮5,垂直滚轮4的一端安装有孔道上盖体2,孔道上盖体2的一端安装有手指压块3,且孔道上盖体2的另一端安装有水平轮压簧7,孔道下底托1的内腔一端安装有转扭8,且转扭8位于压块复位弹簧6的外侧,转扭8的外侧安装有垂直轮压簧9,垂直轮压簧9位于垂直滚轮4的内腔,水平滚轮5位于垂直滚轮4两两之间,孔道下底托1的外侧安装有手持装置,且手持装置的外侧设有防滑纹,孔道下底托1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孔,且连接孔与垂直滚轮4的相切点位于一条直线上,孔道上盖体2位于孔道下底托1的上端,且两者通过连接装置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使用简单,安装便捷,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过程有一个很好的便利性。

工作原理:

孔道辊压式导线捋直器,是利用导线从两端喇叭形的孔洞里经过时,由设置在孔洞壁周围的3-5组辊轮分别横向、竖向滚压,借助拉力使导线瞬间变直的原理来工作的。其方案核心技术结构由4大部分组成。

1.两端锥形圆孔通道:是“捋直器”的主体,它由中心有孔,两端圆孔扩展为锥形的圆柱体沿轴线剖制而成,分下底托和上盖体两部分,其主要作用是“限位”,把弯曲的导线“约束”在圆孔通道里,为辊压矫直设置条件。

2.曲面辊轮组:是“捋直器”的核心,曲面辊轮组分布于中心孔道的周围,低凹部位形成的中间通道与中心孔道相吻合,分别从水平、垂直方向前后配合同时辊压,使导线受力变直。

3.手指压块3与防滑橡胶膜10:

<1>手指压块3穿过上盖体,通过弹簧支架与所有水平辊轮5相连;其他方向的辊轮不含按压模块;

<2>防滑橡胶膜10附着于下底托外表中央,有缓冲和防滑作用,与手指按压模块配合,手握起来更舒适得力。

4.转钮8、卡扣和复位弹簧:

<1>转钮8、卡扣分别位于侧棱,使上盖与底托具备环绕转钮打开,锁住卡扣关闭的功能;

<2>复位弹簧位于手指按压模块和上盖体之间,使辊轮孔道处于常开状态,手指模块按下时辊轮施压,且跟随导线转动而不卡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