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343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的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胀管装置对换热设备中的翅片管进行胀管过程中,需要通过U托固定装置的U托将翅片管进行辅助固定。不同型号换热设备的翅片管的设置间距与设置数量均不相同,并需要相应型号的U托进行夹紧固定,如此不同型号的换热设备需要采用与换热设备相应的U托固定装置进行固定。现有的,在胀管装置对不同型号的换热设备的翅片管胀管之前,将胀管机的U托固定装置更换为与换热设备相应的U托固定装置,而U托固定装置的更换操作并不方便,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它能够适用于较多型号的换热设备的胀管操作,工作效率较高。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包括:转动架,所述转动架设有两个以上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以所述转动架的轴心为中心轴环绕设置于所述转动架的侧壁;及U托,所述U托装设在所述转动架上,所述U托的型号为两种以上,两种以上型号的所述U托与两个以上所述安装面一一相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面连接有安装板,所述U托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托送支架与支撑板,所述第一托送支架设有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并列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板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件以及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件,所述转动架的端部可转动装设在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托送支架、升降机构与一个以上托板,所述第二托送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之间,所述托板装设在所述第二托送支架上,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二托送支架传动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托送支架设有第三滑轨与第四滑轨,所述第三滑轨与所述第四滑轨并列间隔设置,所述托板设有与所述第三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三滑动件以及与所述第四滑轨滑动配合的第四滑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托送支架,所述第一托送支架设有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并列间隔设置,所述转动架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两端分别装设在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上,所述第一轴承座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二轴承座设有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件;

所述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托送支架、升降机构与一个以上托板,所述第二托送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之间,所述托板装设在所述第二托送支架上,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二托送支架传动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托送支架设有第三滑轨与第四滑轨,所述第三滑轨与所述第四滑轨并列间隔设置,所述托板设有与所述第三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三滑动件以及与所述第四滑轨滑动配合的第四滑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面中的U托的设置间距、以及设置数量与换热设备中的翅片管的设置间距、以及设置数量相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架的任意一处径向横截面均为多边形。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1、上述的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当需要固定某种型号的换热设备时,将转动架进行转动,使与换热设备相应型号U托的安装面与换热设备相对设置,并使该安装面的U托固定该换热设备中的翅片管。两个以上安装面即可以与两种以上型号的换热设备相应。如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两种以上型号的换热设备的翅片管的固定,无需如现有技术中更换U托固定装置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适应于较多型号的换热设备,使得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2、固定换热设备时,先根据换热设备的长度确定第二托送支架上托板的数量,并通过升降机构驱动第二托送支架降低第二托送支架,然后将多余的托板移送至第二托送支架的尾部或者拆卸取出,这样便可以避免多余的托板抵触转动架使得转动架无法完成对接夹紧操作。同时可以水平方向转动或者竖直方向转动转动架,将适合于换热设备的U托的安装面与换热设备相对设置,通过升降机构驱动第二托送支架升起第二托送支架,以调整转动架的安装面上的U托与换热设备中的翅片管相对设置,并使得转动架沿着第一托送架移动后,完成与换热设备的翅片管夹紧固定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中的水平式转动的U托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中的水平式转动的U托固定装置与换热设备对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中的竖直方向转动式的U托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中的竖直方向转动式的U托固定装置与换热设备对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中的水平式转动的U托固定装置与换热设备对接后的示意图;

图7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中的水平式转动的U托固定装置与换热设备对接后的俯视图;

图8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中的水平式转动的U托固定装置与换热设备对接后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转动架,11、轴孔,12、转动轴,20、U托,30、安装板,40、第一托送支架,41、第一滑轨,42、第二滑轨,50、支撑板,60、第二托送支架,61、第三滑轨,62、第四滑轨,70、升降机构,80、托板,90、回转支承轴,91、内圈,92、外圈,100、换热设备,120、翅片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或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包括:转动架10与U托20。所述转动架10设有两个以上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以所述转动架10的轴心为中心轴环绕设置于所述转动架10的侧壁。所述U托20装设在所述转动架10上,所述U托20的型号为两种以上。两种以上型号的所述U托20与两个以上所述安装面一一相应。

上述的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当需要固定某种型号的换热设备100(如图2或4所示)时,将转动架10进行转动,使与换热设备100相应型号U托20的安装面与换热设备100相对设置,并使该安装面的U托20固定该换热设备100中的翅片管120。两个以上安装面即可以与两种以上型号的换热设备100相应。如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两种以上型号的换热设备100的翅片管120的固定,无需如现有技术中更换U托20固定装置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适应于较多型号的换热设备100,使得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图1所示意出的转动架10为水平方向转动式,转动架10在水平方向转动后,能将适合于换热设备100的U托20的安装面与换热设备100相对。图3所示意出的转动架10为竖直方向转动式,转动架10在竖直方向转动后,也能将适合于换热设备100的U托20的安装面与换热设备100相对。水平方向转动式或者竖直方向转动式的转动架10,均通过转动方式来选取其中适合于换热设备100的安装面,不仅能适应于较多型号的换热设备100,而且转动架10占用空间较小。

其中,所述安装面连接有安装板30,所述U托20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0上。将与换热设备100相应型号的U托20装设在安装板30上,通过拆装安装板30,便于实现将U托20拆装固定在转动架10上。

请参阅图5~8,所述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托送支架40与支撑板50。所述第一托送支架40设有第一滑轨41与第二滑轨42,且所述第一滑轨41与所述第二滑轨42并列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板50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41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件以及与所述第二滑轨42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件。所述转动架10的端部可转动装设在所述支撑板50上。所述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托送支架60、升降机构70与一个以上托板80。所述托板80装设在所述第二托送支架60上,托板80用于承载换热设备100,第二托送支架60上托板80的数量根据换热设备100的长度相应设置。所述升降机构70与所述第二托送支架60传动相连。所述第二托送支架60位于所述第一滑轨41与所述第二滑轨42之间。在固定换热设备100时,先根据换热设备100的长度确定第二托送支架60上托板80的数量,并通过升降机构70驱动第二托送支架60降低第二托送支架60,然后将多余的托板80移送至第二托送支架60的尾部或者拆卸取出,这样便可以避免多余的托板80抵触转动架10使得转动架10无法完成对接夹紧操作。同时可以水平转动转动架10,将适合于换热设备100的U托20的安装面与换热设备100相对设置,通过升降机构70驱动第二托送支架60升起第二托送支架60,以调整转动架10的安装面上的U托20与换热设备100中的翅片管120相对设置,并使得转动架10沿着第一托送架移动后,完成与换热设备100的翅片管120夹紧固定操作。

所述第二托送支架60设有第三滑轨61与第四滑轨62,且所述第三滑轨61与所述第四滑轨62并列间隔设置。所述托板80设有与所述第三滑轨61滑动配合的第三滑动件以及与所述第四滑轨62滑动配合的第四滑动件。

所述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还包括回转支承轴90。所述转动架10设有用于装设所述回转支承轴90的轴孔11。所述回转支承轴90通过所述轴孔11装设在所述转动架10上,且所述回转支承轴90的外圈92与所述转动架10相连,所述回转支承轴90的内圈91与所述支撑板50相连。本实施例中,所述回转支承轴90的内圈91与外圈92的连接方式可以调换,即所述回转支承轴90的内圈91可以与转动架10相连,所述回转支承轴90的外圈92与支撑板50相连。本实施例中,转动架10不限制于采用回转支撑轴90来实现与支撑板50可转动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轴承与转轴来实现与支撑板可转动连接,即轴承与转动架10相连,转轴则与支撑板50相连。

所述转动架10的任意一处径向横截面均为多边形。即转动架10具有多个安装面。各安装面可以装设不同型号的U托20,且各安装面中的U托20的设置间距、以及设置数量与换热设备100中的翅片管120的设置间距、以及设置数量相应。图1、图3中示意出的转动架10为六边形,即转动架10具有六个安装面,可以用于装设六种不同型号的U托20,六个安装面可适应于六种型号的换热设备100的夹紧固定操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换热设备的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托送支架40。所述第一托送支架40设有第一滑轨41与第二滑轨42,且所述第一滑轨41与所述第二滑轨42并列间隔设置。所述转动架10设有转动轴12(如图3所示),所述转动轴12两端分别装设在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上,所述第一轴承座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41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二轴承座设有与所述第二滑轨42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件。如同水平式转动架10,在固定换热设备100时,先根据换热设备100的长度确定第二托送支架60上托板80的数量,并通过升降机构70驱动第二托送支架60降低第二托送支架60,然后将多余的托板80移送至第二托送支架60的尾部或者拆卸取出,这样便可以避免多余的托板80抵触转动架10使得转动架10无法完成对接夹紧操作。同时可以竖直方向转动转动架10,将适合于换热设备100的U托20的安装面与换热设备100相对设置,通过升降机构70驱动第二托送支架60升起第二托送支架60,以调整转动架10的安装面上的U托20与换热设备100中的翅片管120相对设置,并使得转动架10沿着第一托送架移动后,完成与换热设备100的翅片管120夹紧固定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