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上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2122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自动上下料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生产机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用于高精密数控机床行业的自动上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自动车床生产过程中,如果采用人工上下料造成生产效率急剧低下,所以我们就需要一个能够和自动化机床配合的自动上下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上下料机构,能够解决自动化生产机床人工上下料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溜板和下料溜板,上料溜板上设置有上料调整滑板,下料溜板上设置有下料调整滑板,上料调整滑板上设置有上料导向结构。

优选地,上料导向结构包括气缸。

优选地,上料导向结构还包括滑轨。

优选地,上料溜板通过调整导向机构与上料调整滑板相连接。

优选地,下料溜板通过调整导向机构与下料调整滑板相连接。

优选地,调整导向机构为溜板调整块,溜板调整块通过螺钉紧固。

优选地,调整导向机构还包括导向机构。

优选地,调整导向机构还包括滚轮轴承。

该实用新型是专门针对管类数控车床而设计一种自动上料机构,能够从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和时间,而且能够精确保证上料的准确性与重复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自动上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上料溜板;12-下料溜板;21-上料调整滑板;22-下料调整滑板;30-调整导向机构;31-螺钉;40-滚轮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例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是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定义的,并与附图中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零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零部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零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零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零部件。当一个零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零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零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部件。当一个零部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零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零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部件。

适当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本实施例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包括上料溜板11和下料溜板12,上料溜板11上设置有上料调整滑板21,下料溜板12上设置有下料调整滑板22,上料调整滑板21上设置有上料导向结构。此装置做了两个可调的拖料装置,分别是上料调整滑板21和下料调整滑板22,通过溜板调整块,可以方便的调整上料调整滑板21和下料调整滑板22上下移动,实现调节和控制管的粗细尺寸,从而实现对不同产品的上料功能。

上料导向结构包括气缸和导轨,该上料机构动力是靠气缸提供的,但单用该气缸驱动会不稳定,轨迹不精确。所以该上下料加了一个导向机构,分别加了两个直线导轨,从而保证了运动精确度与稳定性。

上料溜板11通过调整导向机构30与上料调整滑板21相连接。下料溜板12通过调整导向机构30与下料调整滑板22相连接。调整导向机构30为溜板调整块,溜板调整块通过螺钉31紧固。该上下料调整的外力是靠溜板调整块的螺钉提供的,但单个螺钉调整会不稳定,轨迹不准确,会出现卡死的现象。所以上下料调整加一个导向机构,分别加了滚轮轴承,实现调整稳定性与精确性。

自动化生产系统是在没有人的直接参与下,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手段,使机器、设备等按照预定的规律自动运行,实现预期的目标,或使生产过程、管理过程、设计过程等按照人类的要求高效自动地完成,其目标是“稳,准,快”。

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自动装卸工件装置是机床不可缺少的辅助装置,惯称自动上下料装置,它所完成的工作包括将工件自动安装到机床夹具上,加工完成后从夹具中卸下工件。该实用新型是专为数控机床设计的一种自动上料机构,来实现机床的自动循环,从而解放原始的人工上料方式。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