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桁架弦筋折弯工作台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3974阅读:753来源:国知局
钢筋桁架弦筋折弯工作台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钢筋桁架弦筋折弯工作台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钢筋桁架承板是将楼板中主要受力钢筋,在工厂内采用专用设备加工成钢筋桁架,再将钢筋桁架与镀锌钢板焊接成一体形成的组合结构体系。在结构楼板施工阶段,该体系通过镀锌钢板代替施工模板,与结构中钢筋焊接形成的桁架结构共同承担楼板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浇注混凝土后,形成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在使用阶段承受使用荷载,钢筋桁架楼承板无需考虑防火及防腐的问题,从而减少了防腐、防火措施的费用,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比其他压型钢板在综合造价上也是具有较大优势。目前,传统的钢筋桁架生产过程中,两侧弦筋需要折弯拉平,折弯设备的底脚折弯装置的工作台通过调整机构控制工作台与机架之间的角度,从而适应于不同型号的钢筋桁架承板的生产,但是目前的调整机构或者是结构过于复杂,或者也是使用一个螺杆支撑于工作台与机架之间,但是螺杆与工作台的连接点固定,且与机架的连接点也是固定的,实际在调节工作台与机架之间的角度过程中,虽然是微调,但是由于螺杆、工作台与机架之间形成的三角形之间只有螺杆所代表的一个边在改变长度,因而螺杆、工作台与机架在调节过程中会发生干涉,三者会存在较大的应力,从而导致工作台与机架之间的角度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钢筋桁架弦筋折弯工作台调节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调整机构或者是结构过于复杂以及螺杆、工作台与机架在调节过程中三者会存在较大的应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钢筋桁架弦筋折弯工作台调节装置,包括机架、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工作台的另一端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面转动连接有移动支柱,机架转动连接有固定支柱,移动支柱与固定支柱之间设有螺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工作台设有主转轴,主转轴转动连接于机架的顶面,工作台的底面设有两个凸起块,且两个凸起块上设有通槽,所述支撑板设于通槽内。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左右两侧设有止挡凸起,止挡凸起位于两个凸起块之间。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移动支柱的两端设有上部转轴,上部转轴转动连接于支撑板的底面,移动支柱的中部设有上部螺纹孔,所述固定支柱的两端设有下部转轴,下部转轴转动连接机架的顶面,固定支柱的中部设有下部螺纹孔,螺杆转动连接于上部螺纹孔与下部螺纹孔内。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螺杆的中部设有转动把手,螺杆位于该转动把手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底脚折弯装置设于工作台的顶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转动把手使得螺杆转动,因为螺杆位于该转动把手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可以方便快捷地调节工作台与机架顶面之间的角度;

2、工作台的另一端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面转动连接有移动支柱,机架转动连接有固定支柱,移动支柱与固定支柱之间设有螺杆,调节工作台与机架顶面之间的角度时,在移动支柱与固定支柱之间的螺杆的长度变化时,支撑板在工作台底面滑动,螺杆、工作台与机架不会存在因设备自由度不足而产生的应力,一定程度地保证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工作台与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4为工作台的示意图。

图5为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6为固定支柱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01、工作台07,所述工作台07的一端与机架01转动连接,工作台07的另一端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板06,支撑板06的底面转动连接有移动支柱05,机架01转动连接有固定支柱02,移动支柱05与固定支柱02之间设有螺杆03,所述工作台07设有主转轴71,主转轴71转动连接于机架01的顶面,工作台07的底面设有两个凸起块72,且两个凸起块72上设有通槽73,所述支撑板06设于通槽73内,所述支撑板06的中部左右两侧设有止挡凸起61,止挡凸起61位于两个凸起块72之间,所述移动支柱05的两端设有上部转轴51,上部转轴51转动连接于支撑板06的底面,移动支柱05的中部设有上部螺纹孔52,所述固定支柱02的两端设有下部转轴21,下部转轴21转动连接机架01的顶面,固定支柱02的中部设有下部螺纹孔22,螺杆03转动连接于上部螺纹孔52与下部螺纹孔22内,所述螺杆03的中部设有转动把手04,螺杆03位于该转动把手04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底脚折弯装置08设于工作台07的顶面。

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