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管件简易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1568阅读:8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壁管件简易折弯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件折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高精度薄壁管件的简易折弯装置,特别是针对航天领域微波产品弯管形零件的制造。



背景技术:

在研制某型号卫星AIS天线过程中,涉及到一种外径φ20mm,壁厚1mm,弯曲半径R70mm,折弯角度90°的铝合金(5A06H112)薄壁弯管零件。弯管壁厚薄、弯曲半径较小,且轮廓尺寸较大(两端长265×232.5),折弯角度偏差会在弯管两端产生放大效应。在成型过程中,产品成型精度不高,且很容易产生内侧起皱、外侧开裂及截面畸变等缺陷,产品合格率极低。

现有弯管装置或折弯精度较低、变形控制能力不足,或复杂程度过高,对于单件小批量产品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薄壁管件简易折弯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薄壁管件简易折弯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工装板上的上滚轮和下滚轮,所述上滚轮固定在第一连接轴的一端,第一连接轴的中部通过轴承固定在工装板上,第一连接轴的另外一端连接有减速器,所述下滚轮固定在第二连接轴的一端,第二连接轴通过轴承固定在工装板上,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的轴线平行且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

所述上滚轮的上滚轮外侧壁包括圆弧面和平面,圆弧面与平面相切,上滚轮外侧壁和下滚轮外侧壁相切,上滚轮外侧壁和下滚轮外侧壁的中部分别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半径相同的第一半圆形凹槽和第二半圆形凹槽,第一半圆形凹槽和第二半圆形凹槽分别与管件的外管径相匹配,第一半圆形凹槽和第二半圆形凹槽在上滚轮和下滚轮相切的位置处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

所述工装板上固接有支撑块,支撑块上设置有水平方向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圆形垂直且穿过圆形的圆心;

上滚轮外侧壁为平面的上滚轮外侧壁上固接有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用于压住管件的压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轴与上滚轮通过键连接进行固定,第一连接轴的端部固定有用于限定上滚轮轴向位置的螺母,所述第二连接轴与下滚轮通过键连接进行固定,第二连接轴的端部固定有用于限定下滚轮轴向位置的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压板的材料为非金属,压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上滚轮上。

进一步的,所述压板内壁设置有与管件相匹配的第三半圆形凹槽,第三半圆形凹槽和第一半圆形凹槽组成用于穿过管件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工装板为L型结构,工装板包括竖板和横板,所述上滚轮和下滚轮分别设置在竖板的外侧,所述减速器设置在横板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工装板上设置有用于测量弯折角度的刻度盘。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薄壁管件简易折弯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薄壁管件简易折弯装置,操作方便,可控性高,方便携带,弯折出来的管件精度高,不易起褶皱;

(2)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刻度盘,可以明确的看到管件的弯折角度,可控性比较好,弯折角度比较精确,直观。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纵向结构剖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结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折弯完成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工装板;101-竖板;102-横板;2-上滚轮;21-上滚轮外侧壁;211-圆弧面;212-平面;213-第一半圆形凹槽;3-下滚轮;301-下滚轮外侧壁;302-第二半圆形凹槽;4-螺母;5-第一连接轴;6-第二连接轴;7-轴承;8-圆形;9-支撑块;10-压板;1001-第三半圆形凹槽;11-螺栓;12-第二通孔;13-减速器;14-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薄壁管件14简易折弯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工装板1上的上滚轮2和下滚轮3,上滚轮2和下滚轮3的厚度相同。上滚轮2通过两个板拼接而成。上滚轮2固定在第一连接轴5的一端,第一连接轴5与上滚轮2通过键连接进行固定,第一连接轴5的端部固定有用于限定上滚轮2轴向位置的螺母4。第一连接轴5的中部通过轴承7固定在工装板1上,第一连接轴5的另外一端连接有减速器13。第一连接轴5与减速器13通过键连接。减速器13通过第一连接轴5带动上滚轮2转动。下滚轮3固定在第二连接轴6的一端,第二连接轴6与下滚轮3通过键连接进行固定,第二连接轴6的端部固定有用于限定下滚轮3轴向位置的螺母4,第二连接轴6通过轴承7固定在工装板1上,第一连接轴5和第二连接轴6的轴线平行且在同一个竖直平面212内。

上滚轮2的上滚轮外侧壁21包括圆弧面211和平面212,圆弧面211与平面212相切,平面212用于固定需要弯折的管件14,圆弧面211用于弯折管件14。上滚轮外侧壁21和下滚轮外侧壁301相切,上滚轮外侧壁21和下滚轮外侧壁301的中部分别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半径相同的第一半圆形凹槽213和第二半圆形凹槽302,第一半圆形凹槽213和第二半圆形凹槽302分别与管件14的外管径相匹配,第一半圆形凹槽213和第二半圆形凹槽302在上滚轮2和下滚轮3相切的位置处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8。

工装板1上固接有支撑块9,支撑块9通过第三连接轴固定在工装板1上。支撑块9上设置有水平方向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轴线与圆形8垂直且穿过圆形8的圆心。上滚轮外侧壁21为平面212的上滚轮外侧壁21上固接有与第一半圆形凹槽213相对应的用于压住管件14的压板10,压板10的材料为非金属,压板10通过螺栓11固定在上滚轮2上,可以实现压板10的快速拆装。压板10内壁设置有与需要弯折的管件14相匹配的第三半圆形凹槽1001,第三半圆形凹槽1001和第一半圆形凹槽213组成一个完整的用于穿过管件14的第二通孔12。

工装板1为L型结构,工装板1包括竖板101和横板102,所述上滚轮2、下滚轮3和支撑块9分别设置在竖板101的外侧,减速器13设置在横板102上方,横板102给减速器13一个支撑的作用。上述的轴承7可以选择深沟球轴承。

为了方便观察管件14折弯的具体角度是多少,工装板1上设置有用于测量弯折角度的刻度盘(图中未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管件14折弯前初始状态见图4,管件14的一端依次穿过支撑块9的第一通孔、第一半圆形凹槽213后,利用非金属压板10固定。工作中状态见图5,在管件14中心填充内撑材料,内撑材料防止薄壁的管件14发生变形,内撑材料可以选择聚四氟乙烯。打开减速器13的开关,通过减速器13带动上滚轮2旋转,上滚轮2带动管件14运动,管件14另外一端的支撑块9为第一道支撑,下滚轮3随管件14旋转的同时支撑管件14折弯部位,通过两道支撑提高材料折弯过程流动性;折弯完成状态见图6,根据管件14需要折弯角度,计算过折弯角度,以抵消管件14反弹角度,拆卸时,将压板10拆下,管件14即可取出,最后取出管件14中心支撑物皆可,另外,如果角度有偏差,还可以将管件14直接安装在工装上进行角度调整。

利用本折弯装置,可以满足薄壁高精度管件14的折弯要求,实际应用中,我们对外径φ20mm,壁厚1mm,弯曲半径R70mm,折弯角度90°,轮廓尺寸为265×232.5的铝合金(5A06H112)薄壁弯管进行折弯,折弯角度精度可达到0.2°,圆弧部分折弯方向变形小于0.5mm,非折弯方向变形小于0.2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